高中地理填空题重点归纳笔记.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地理填空题重点归纳笔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填空题重点归纳笔记.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高中地理填空题重点归纳笔记 填空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南暖北冷”、“南船北马”、“南稻北(小)麦”、“南(甘)蔗北(甜)菜”,反映出我国南北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材料二:下图为我国产业转移示意图。(1)我国南方与北方地理分界线是_,它们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_的。(2)甲处为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其重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有_。(3)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向是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最有可能从东部地区转出的是_密集型产业和_密集型产业;试分析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_;简述产业转移对东部地区影响_。(4)乙处为三江
2、平原,经历了由“北大荒”到“北大仓”再到“北大荒”的开发过程,它既是重要的湿地,又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某校高二同学通过上查询和微信交流,以“三江平原湿地的开发与利用”为课题进行了探究,并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观点一:从经济角度分析,三江平原应建成“北大仓”,大力发展粮食生产。2 观点二:从环保角度分析,三江平原应建成“北大荒”,注重保护湿地环境。你赞成哪一种观点?_简要说明理由_ 答案:秦岭淮河 东部季风区 煤铁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政策支持 劳动力 资源 劳动力丰富廉价;地价低;政策支持 有利:有利于产业升级优化;有利于环境质量改善 不利:就业机会减少 赞成观点一(赞成观点二)理由:三江
3、平原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夏季白昼较长,有利于营养物质积累;市场广阔;经济效益高(理由:三江平原是重要的湿地资源;具有调蓄洪水、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等生态效益;湿地被破坏后,其功能和效益得不到发挥,且恢复困难)解析:(1)与 1 月 0等温线和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的秦岭淮河线是我国南方与北方地理分界线,南方和北方共同组成三大自然区的东部季风区。(2)结合图示信息,我国辽中南重工业基地煤铁资源丰富,铁路、河流经过,临近海洋,交通便利。同时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市场广阔,有国家政策支持。(3)从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的产业主要是附加值较低的资源
4、密集型和廉价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西部经济落后,发展这些产业部门的优势主要是劳动力丰富廉价;地价低;政策支持等。低附加值的产业转出后,有利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高附加值产业部门,产业不断优化升级,同时有污染的工厂企业转出,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但同时会有就业机会减少的不利影响。(4)“三江平原湿地的开发与利用”观点分析是开放性问题,同意三江平原应建成“北大仓”,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主要从经济效益角度分析,三江平原有利于小麦生产,具体是三江平原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夏季白昼较长,有利于营养物质积累;市场广阔;经济效益高。同意三江平原应建成“北大荒”,注重保护湿地环境从湿地的环境效益角
5、度分析,具体是三江平原是重要的湿地资源;具有调蓄洪水、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等生态效益;湿地被破坏后,其功能和效益得不到发挥,且恢复困难。2、遥感技术是指电磁波信息进行_、_、传输和处理。3 答案:扫描 摄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遥感技术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遥感技术即遥远的感知,是指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接受来自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扫描、摄影、传输和处理,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遥感技术按遥感平台分类,遥感可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与航天遥感;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类,遥感可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
6、遥感与微波遥感;按波段宽度及波谱的连续性分类,遥感可分为高光谱遥感与常规遥感;按工作方式分类,遥感可分为主动式遥感与被动式遥感。遥感的应用遥感技术具有覆盖面积大、重访周期短、获取成本相对低等优势,在自然资源监测、地质灾害监测、生态环境监测、农业监测等方面广泛应用。小提示:3、多发海域:_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答案:西北太平洋 解析:略 4、太阳辐射是地球上重要的能量来源,也日益成为人类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不断开发利用的新能源。读世界太阳辐射年总辐射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4 (1)太阳辐射是太阳以_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_。(2)世界太阳辐射强度较高
7、的是、区域,这两个区域的太阳辐射强度均高于赤道地区,其共同因素是_。(3)图中 C 区域值的范围_(填数字),它大于 B 的影响因素是_。答案:电磁波 可见光 气象因素或多晴天云雨量少 160180 纬度低。解析:(1)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2)世界太阳辐射强度较高的是、分别是撒哈拉沙漠和青藏高原地区,这两个区域纬度比赤道高,太阳辐射高于赤道地区的主要因素是气象因素晴天多。(3)C 区域位于赤道附近,太阳辐射比周围地区多,故数值范围是 160180。C 区域太阳辐射多于 B 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小提示:太阳辐射的主要影响因
8、素有纬度、天气状况和昼长等。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5 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 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则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们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1)结合相关资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地质年代来看,该区域最老的岩层形成于_代。三叶虫生活时
9、期该地应为_(填海洋或陆地)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_(填海洋或陆地)环境。(2)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的考察结论认为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_岩;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地理环境经历了_环境向_环境的演变。(3)在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并形成了广阔的森林。在此年代地层中人类发现了非常重要的化石燃料_。答案:古生代 海洋 陆地 沉积 海洋 陆地 煤 解析:(1)根据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从地质年代来看,该区域最老的化石为三叶虫岩层,形成于古生代。三叶虫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所以生活时期该地应为海洋环境;恐龙为陆上爬行动物,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陆地环境。(2)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
10、,他们的考察结论认为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含有化石,多属于沉积岩;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地理环境经历了海洋环境向陆地环境的演变。6 (3)在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并形成了广阔的森林。森林在地质作用下常形成煤炭,在此年代地层中人类发现了非常重要的化石燃料煤炭。小提示:6、可持续发展道路(1)消除贫困: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恶化的根本原因。(2)发展绿色经济:绿色经济追求经济发展、_、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强调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3)提倡可持续消费: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公众支持和参与。答案:环境保护 解析:略 7、读“19502015 年中国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曲线图”,
11、回答下列问题。(1)a 年份中国总人口大约是_亿,城市人口比重是_。目前,我国人口总数居世界第_位。(2)三个阶段中,人口增长速度最低的是_。庞大的人口数量对_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7 (3)1978 年以来,中国城市化速度_,主要原因是_化进程加快。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处于_阶段。答案:(1)10 20%一(2)资源(3)明显加快 工业 中期 解析:本题主要通过图像来考查人口相关知识,旨在考查信息获取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等地理核心素养。(1)读图“19502015 年中国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曲线图”可以看出,图中 a 年份中国总人口大约是 10 亿人,城市人口比重是 20%。目前,我国人口总数居世
12、界第一位。(2)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图中三个阶段中,人口增长速度最低的是,该阶段人口增长曲线倾斜度最小。庞大的人口数量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3)1978 年以来,中国城市化速度加快,主要原因是工业化进程加快。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处于中期加速阶段。小提示:8、堆积作用: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_下来。地表形态是_和_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逐渐沉积 内力 外力 解析:略 9、工业生产活动 8 在工厂里,劳动力运用动力和机械设备将_制成产品,这就是工业生产活动。答案:原料 解析:略 10、焦作市煤炭开采遗留的主要环境问题(1)多年地下采煤形成地下_,导致_等地质灾害。(2)煤矸石堆和废
13、水排放导致_。答案:(1)采空区 地面塌陷(2)环境污染 解析:略 11、读“世界局部地区及其对应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9 (1)A 气压带的名称是_,垂直方向上气流运动方向是_,其控制地区干湿状况是_。(2)由气压带、风带分布特点可以判断,甲地正值_季,下面四幅“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与甲地气候特征吻合的是_图;甲地的气候类型在北美洲呈带狭长状分布,影响因素是_。(3)乙地此时受_(填字母)带控制,盛行风向是_风,气候特征是_,气候类型为_,下面四幅“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与乙地气候特征吻合的是_图。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 上升 湿润(2)冬 B 地形(有高
14、大山脉阻挡)或洋流(3)D 西南 温和多雨 地中海气候 A 解析:本大题以气温、降水资料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本题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1)根据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A 位于赤道以南,是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地区气流上升,多对流雨,其控制地区湿润。(2)根据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A 位于赤道以南,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为北半球冬季,甲地位于西欧,10 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多雨。与 B 图相符,甲地的气候类型在北美洲呈带狭长状分布,影响因素是地形和洋流。(3)乙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15、盛行西南风,温和多雨,形成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与此相符的是 A。小提示:12、环境问题的产生影响因素(1)_:人口数量增加,所需_和_增加;(2)_:人均资源消费量越高,对环境影响_;区域差异显著。(3)_:一方面,技术越发达,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程度_;另一方面,通过研发环境友好技术,能够_和_从而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答案:(1)人口数量 资源 废弃物数量(2)人均资源消费量 越大(3)技术水平 越大 提高资源利用率 废弃物处理能力 解析:略 13、由图可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可归纳为下表 11 过程 具体过程 热量来源(1)太阳暖大地 大部分_透过大气到达地面 _是地面的直接热源(2)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填空 重点 归纳 笔记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