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公开课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调节公开课教案.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4 金坛市金沙高级中学教师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人:周泉梅 课题 2.4 免疫调节 课型 新授 课时 1 班级 高一(8)授课时间 2014.3.2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了解和区别。(4)说出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5)知道免疫学的应用。能力目标:(1)培养资料收集分析的能力。(2)学习用网络图的方式,归纳总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3)培养探究性学习的实验设计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免疫调节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养成健康的
2、生活方式。(3)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养成科学思维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活动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动画展示)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关注热点 激趣导入】教师: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病菌,通常情况下我们并没有患病,是因为什么呢?有一个男孩他生活的环境却和我们不一样,他的名字叫戴维,大家都叫他泡泡男孩。教师用一个患有“重症免疫缺陷疾病”,从小生活在无菌的塑料泡泡里男孩图片和视频,启发学生思考人体的免疫系统组成和免疫调节的重要性。教师:(1)泡泡男孩生活在怎样的
3、环境中?(2)他为什么要生活在那样一个环境中呢?【阅读教材 建构概念】教师: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请同学们请阅读教材35页内容。教师利用形象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归纳。过渡:人体有了这样一个强大的免疫系统就不会感染疾病了吗?【实验探究 突破重点】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回答问题:大卫患了“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他的体内没有任何免疫系统,没有任何抵御细菌、病毒的能力。从出生那一刻便生活在一个完全无菌的环境里。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2/4 教师出示温总理与艾滋病人握手共餐图片提出问题:(1)你敢和艾滋病患者握手共餐吗?(2)为什么握手不会感染艾滋病?如果你手上有伤口你敢与艾滋病人握手吗?(3)如果感
4、冒病毒和艾滋病病毒都穿过的第一道第二道防线,两者都会引发身亡吗?(4)为什么人患感冒不会死亡,而患艾滋病就会死亡呢?教师:只要注意预防,艾滋病并不可怕。日常与艾滋病人握手、进餐不会感染艾滋病。HIV 是通过血液、精液、母婴之间进行传播。因此只要我们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预防。教师:初中同学们已经学习过免疫的三道防线,大家能回忆起有哪三道防线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组成 功能 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粘膜 阻挡和杀灭病原体,清扫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抗原)特异性免疫
5、(后天形成)特异性免疫特点: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能对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教师提问:(1)抗体是怎样产生的?(2)它可以消灭所有的抗原吗?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实验探究机体如何产生抗体以及抗体的特异性 分组编号 健康小鼠平均分成甲、乙、丙、丁四组。设置对照 甲组鼠注射 A 病菌和生理盐水,乙组只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甲组鼠体内抽出腹水注射到丙组鼠体内,乙组鼠取出腹水注射到丁组鼠体内,观察现象,两组鼠都健康;观察结果 丙、丁组小鼠同时注射等量的 A 病菌。丙大多不患病,丁大多患病。丙、丁组小鼠同时注射等量的 B 病菌,丙、丁大多患病。实验分析 教师提问:为什么丙和丁分别注射了来自甲和
6、乙的腹水后丙不患 A 病,丁患 A 病呢?但是都患 B 病呢?得出结论 抗体是受抗原刺激之后产生的。抗体只能特异性的消灭相应的抗原。师生总结:抗原:可使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抗体:特异性消灭抗原的球蛋白。分布: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中(如乳汁中)教师给出实例学生区分抗原抗体:蛇毒、抗毒素、细菌、病毒、花粉、癌细胞、让细菌凝集的凝集素 过渡:既然抗原可以刺激机体让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被消灭,但是人感染艾滋病病毒之后为什么会死亡呢?【资料分析 小组竞答】小组讨论资料分析 HIV 侵入人体引起 T 细胞浓度变化曲线 HIV 侵入人体后浓度有什么变化?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3/4 HIV 侵
7、入人体引起 T 细胞浓度有什么变化?T 细胞减少对人体免疫功能有什么影响?HIV 浓度升高、人体免疫能力丧失和艾滋病患者的死因有什么关系?人体免疫系统有什么功能?前后两排的4个同学分为一个小组展开讨论,派出一名同学整理答案,参与最后的问题竞答。结论:人体可以随时预防病原体的侵入,清除进入身体的病原体,并且监控者自身病变的细胞以防癌变。师生归纳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一)免疫系统对内:监控和清除功能 (二)免疫系统对外:防卫功能 过度:艾滋病是因为免疫系统缺陷而死亡,那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是不是越强越好呢?学生阅读教材,列举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三、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 特点:发作
8、迅速、强烈、消退较快;不会破坏组织;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病例:花粉过敏、皮肤荨麻疹、过敏性鼻炎 2自身免疫病 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病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动画展示 突破难点】体液免疫 第一环节:播放体液免疫的趣味动画,对体液免疫过程形成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环节:看图交流讨论;学生观察教材37页2-16体液免疫过程图,思考问题:B 细胞如何识别到抗原的?有几个途径?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有什么反应?最后抗原是在哪里,怎样被消灭的?记忆细胞有什么作用?第三环节:全体学生画体液免疫的概念图,自评自改合作学习;大部分学生
9、在学案上画体液免疫的概念图,请两名学生到黑板上画。请小组学生改正,最后得出正确的结果。师生一起小结体液免疫过程,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概念。分小组交流讨论,回答问题。针对训练 1.下列哪组内容不全属于免疫系统()A.淋巴结、吞噬细胞、溶菌酶 B.肾脏、淋巴结、淋巴因子 C.骨髓、扁桃体、胸腺 D.抗体、B 细胞、T 细胞 2.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 ()A 皮肤角质层细胞屏障作用 B 胃粘膜起保护作用 C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D 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 3.对非特异性免疫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人生来就有的天然防御屏障 4/4 B.包括三道对付病原体的防线 C.皮肤黏膜是其第一道防线 D.
10、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其第二道防线 4.右图是细胞免疫中 x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的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 x 细胞是指 AB 细胞 BT 细胞 C浆细胞 D效应 T 细胞 5.关于过敏反应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B.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 C.T 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D.过敏反应只发生皮肤及呼吸道 板书设计 2.4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免疫系统对内:监控和清除功能 2免疫系统对外:防卫功能 三、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 2自身免疫病 四、免疫学的应用:1免疫预防 2免疫治疗器官移植 教学反思 免疫
11、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了解较多,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我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领悟到以下方法:通过泡泡男孩的实例,结合生活实际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概念的界定比较模糊,如病原体与抗原,对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尚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明确。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可能在如下几个方面理解不够:第一:第三道防线的是如何进行特异性免疫的;第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起关键性的细胞(物质);第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针对以上问题,主要采取对比归纳,学生自主讨论,老师从多方面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内容.【说明】1、此表为金沙高级中学公开课一般模式,可根据学科特点适当调整内容,但基本要素不能改变。2、教学目标:高一高二年级必须有三维目标,高三复习课可以根据实际调整。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