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重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重点.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对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3.学记:战国后期,儒家思孟学派,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总结性著作,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专著。4.大教学论:比较完整的教育学理论体系,为教育学的创立奠定基础。5.终身教育思想 6.学习与研究教育学的意义:A 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
2、意义 B 教育决策与教育改革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 C 学习教育学是成为合格教诗的必要前提 D 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成为好家长 7.学校产生于奴隶制社会。8.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A.生产性 B.普及性 C.教育形式与手段的多样性 D.科学性 9.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10.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行动指针。11.教育方针的核心:教育目的。12.素质教育:73 96-97 241 13.坚持人的全面发展:A 德育:首要位置 B 智育:核心地位 C 体育 D 美育 14.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及其规则系统 15.我国学校教育从类型上分为:普通教育、职业
3、教育 16.中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趋势:A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联系更为密切 B 学制的弹性化、开放性的特征日趋明显 C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 D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 E 现代学制逐渐向终身化方向发展 17.教育规划纲要(2010 年):A.进一步强调了素质教育的战略意义,B.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C.并为此提出了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和坚持全面发展的基本策略。18.教育规划纲要:A.明确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教育公共政策的基石,B.提出了促进义务教
4、育均衡发展、缩小教育差距、提供基本均等的教育公共服务等一系列具体目标和措施。1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101 20.学生的本质属性:(汇成一句话)A 发展 a.具有发展潜能的人 b.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B 学习 a.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b.在学校参加规范学习的人 c.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的人 C 独立 a.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b.具有独特精神世界的人 21.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A 生存权 B 受保护权 C 发展权 D 参与权 E 受尊重的权利 22.教师劳动的特点:A 劳动对象上的特点复杂性 B 劳动手段上的特点示范性 C 劳动过程上的特点长期性 D 劳动性质上的特点创造性 E 劳动形态和
5、劳动成果上的特点个体性与集体性 23.教师专业知识:A 教育科学知识 B 学科知识 C 学科教学知识(最核心)D 通识性知识 24.教师专业能力:A 教学技巧 B 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检查评价能力)C 交往能力 D 组织与管理能力 E 自我反思与教育研究能力 25.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各门课程的目的目标,教学内容范围,实施原则及方式,结果标准及其结构的指导性文件。26.课程的类型:以课程影响形式为标准划分:显性课程、隐性课程、悬空课程。A.显性课程:指学校情景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B.隐性课程:其表现方式诸如教材隐含的文化偏见,师生关系和校园
6、文化等。C.悬空课程:指学校课程中所缺乏的、“应有”而“实无”的、“应教”而“未教”的课程。27.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教学 A.是由教学在教育过程的地位和不可替代性决定的 B.是由课程实施的目的和学生发展的复杂性决定的 C.是由课程实施的不确定性和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的 28.教学原则:A.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E.循序渐进原则 F.巩固性原则 G.因材施教原则 29.中小学的基础教学方法及其运用 A.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P193)B.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P197)30.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班级授课
7、制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A 备课 B 教学计划(3 种):a.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b.单元(或课题)计划 c.课时计划(教案)C 上课 基本要求:a.目标明确 b.内容正确 c.结构合理 d.方法恰当 e.积极性高 f.语言精湛 g.板书有序 h.从容自如 31.学校德育的目的与功能(P211213)学校德育最基本、有效的途径:学科教学 32.德育的内容与原则 A.文明习惯与行为规范教育 B.道德品质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 D.集体主义教育 E.家庭美德教育 F.民主与法制教育 G.理想教育与世界观教育 33.学校德育创新内容与基本原则 A.诚信教育 B.感恩教育 C.生
8、命教育 34.德育过程中学生品德形成的基本规律 A.学生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 B.学生品德在活动与交往中形成 C.学生品德在其品德内部矛盾转化过程中形成 D.学生品德在提高自我教育能力过程中形成 E.德育过程是学生品德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35.我国学校德育常用的方法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情感陶冶法 E.生活指导法 F.品德评价法 36.德育途径 A.学科教学 B.社会实践活动 C.课外与校外活动 D.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活动 E.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治学习 F.班主任工作 37.学生评价:A.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指导下,根据一定的
9、标准,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B.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素质、情感态度等的发展过程和状况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C.是学校教育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实际操作的一项重要内容。38.学生评价的原则 A教育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B.从当前学生评价改革的形势来看,学生评价除了遵循教育评价一般要求外,C.更应该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为基本指向,遵循发展性,多元化,全面性,差异性等原则。A发展性原则 B多元化原则 C全面性原则 D差异性原则 E明确性原则 F过程性原则 39.学生评价的内容 A 学生基础性发展评价 a.道德品质评价 b.学习的愿望与能
10、力发展评价 c.交流与合作水平评价 d.个性与情感评价 e.运动与健康领域评价 40.审美与表现领域评价学习与研究教育学的意义:E 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F 教育决策与教育改革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 G 学习教育学是成为合格教诗的必要前提 H 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成为好家长 41.学校产生于奴隶制社会。42.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A.生产性 B.普及性 C.教育形式与手段的多样性 D.科学性 43.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44.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行动指针。45.教育方针的核心:教育目的。46.素质教育:73 96-97 241 47.坚持人的全面发展:E 德育:首要位置 F
11、 智育:核心地位 G 体育 H 美育 48.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及其规则系统 49.我国学校教育从类型上分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50.中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趋势:F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联系更为密切 G 学制的弹性化、开放性的特征日趋明显 H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 I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 J 现代学制逐渐向终身化方向发展 51.教育规划纲要(2010 年):A.进一步强调了素质教育的战略意义,B.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C
12、.并为此提出了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和坚持全面发展的基本策略。52.教育规划纲要:A.明确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教育公共政策的基石,B.提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教育差距、提供基本均等的教育公共服务等一系列具体目标和措施。5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101 54.学生的本质属性:(汇成一句话)D 发展 c.具有发展潜能的人 d.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E 学习 d.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e.在学校参加规范学习的人 f.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的人 F 独立 c.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d.具有独特精神世界的人 55.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F 生存权 G 受保护权 H 发展权 I 参与权 J 受尊重
13、的权利 56.教师劳动的特点:F 劳动对象上的特点复杂性 G 劳动手段上的特点示范性 H 劳动过程上的特点长期性 I 劳动性质上的特点创造性 J 劳动形态和劳动成果上的特点个体性与集体性 57.教师专业知识:E 教育科学知识 F 学科知识 G 学科教学知识(最核心)H 通识性知识 58.教师专业能力:F 教学技巧 G 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检查评价能力)H 交往能力 I 组织与管理能力 J 自我反思与教育研究能力 59.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各门课程的目的目标,教学内容范围,实施原则及方式,结果标准及其结构的指导性文件。60.课程的类型:以课程影响形式为标准
14、划分:显性课程、隐性课程、悬空课程。D.显性课程:指学校情景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E.隐性课程:其表现方式诸如教材隐含的文化偏见,师生关系和校园文化等。F.悬空课程:指学校课程中所缺乏的、“应有”而“实无”的、“应教”而“未教”的课程。61.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教学 D.是由教学在教育过程的地位和不可替代性决定的 E.是由课程实施的目的和学生发展的复杂性决定的 F.是由课程实施的不确定性和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的 62.教学原则:H.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I.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J.直观性原则 K.启发性原则 L.循序渐进原则 M.巩固性原则 N.因材施教原则 63.中小学的基础教学
15、方法及其运用 C.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P193)D.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P197)6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班级授课制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D 备课 E 教学计划(3 种):d.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e.单元(或课题)计划 f.课时计划(教案)F 上课 基本要求:i.目标明确 j.内容正确 k.结构合理 l.方法恰当 m.积极性高 n.语言精湛 o.板书有序 p.从容自如 65.学校德育的目的与功能(P211213)学校德育最基本、有效的途径:学科教学 66.德育的内容与原则 H.文明习惯与行为规范教育 I.道德品质教育 J.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
16、精神 K.集体主义教育 L.家庭美德教育 M.民主与法制教育 N.理想教育与世界观教育 67.学校德育创新内容与基本原则 D.诚信教育 E.感恩教育 F.生命教育 68.德育过程中学生品德形成的基本规律 F.学生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 G.学生品德在活动与交往中形成 H.学生品德在其品德内部矛盾转化过程中形成 I.学生品德在提高自我教育能力过程中形成 J.德育过程是学生品德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69.我国学校德育常用的方法 G.说理教育法 H.榜样示范法 I.实际锻炼法 J.情感陶冶法 K.生活指导法 L.品德评价法 70.德育途径 G.学科教学 H.社会实践活动 I.课外与校外活
17、动 J.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活动 K.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治学习 L.班主任工作 71.学生评价:A.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B.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素质、情感态度等的发展过程和状况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C.是学校教育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实际操作的一项重要内容。72.学生评价的原则 A教育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B.从当前学生评价改革的形势来看,学生评价除了遵循教育评价一般要求外,C.更应该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为基本指向,遵循发展性,多元化,全面性,差异性等原则。A发展性原
18、则 B多元化原则 C全面性原则 D差异性原则 E明确性原则 F过程性原则 为了有效地调控我校师生的教学行为,充分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使各项常规教学抓好、抓细、抓实,从而促进我校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特建立我校教学常规检查小组,开展教学常规检查。一、成立教学常规检查小组 组 长:副组长:成 员:二、职责范围 1、组长全面负责检查的开展工作。2、副组长负责检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工作。3、各成员根据分工安排开展具体的检查工作。4、教学常规检查小组每月一次对全校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全面检查。三、检查项目(检查内容详见各分类说明)备课:教案或备课本。(包括作文备课以及各种地方课程备课)作业:作业种类、作业量、批改
19、情况、学生订正情况 辅导:辅导学生名单、开展辅导情况 质量反馈:根据教学进度开展单元及阶段性检测情况、成绩填报情况、质量达标情况 听评课:听课节数、听评课记录 第二课堂;活动记录(小组名单、活动计划、活动记录)教学随笔及经验文章:根据学校安排,以学期为单位按规定数量完成情况。四、检查的形式 严格以县教育局教学“三六常规”常规基本要求为依据,每次所有教学常规材料累计总分 30 分,学期结束将每次检查成绩相加,求出平均数,然后折分加入教师学期综合考核。五、几点说明 1、常规检查是学校教学管理的正常工作,也是学校规范管理的必要工作,全体教师务必理解、配合、支持。2、通过常规检查,及时了解我校教学工作
20、存在的经验和不足,以便我校能及时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及时查找和克服存在的不足,扬长避短,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效率。3、检查人员在检查过程中要严肃认真,记载详细,及时发现、总结典型,及时填写检查报告单。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具体到人,记分客观准确。4、各检查组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下列材料:、检查情况反馈材料,问题陈述具体,经验典型有案例。、检查记录表。、记分统计表。小学教学常规检查实施细则 一、各种工作计划的制定(一)要求及扣分因素 1、教师应于开学前一周内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教研、活动课、班主任工作计划,各教研组制定出本组的教学、教研工作计划,逾期者扣 0.1 分,不按时补写者或不写的扣 0.5 分
21、。2、教学工作计划内容应包括指导思想、情况分析(学生、教材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措施或应注意的问题、单元授课安排、教学进度等,每缺一项扣 0.1 分。3、教学工作计划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拟定,要具体、实用,上、下学期衔接性强,并注意训练的延续性、梯度性,否则重写,并扣 0.1 分。4、教师必须严格执行教学工作计划,不执行者扣 0.2 分。(二)检查办法 各种工作计划应在学期开学一周内各教研组长收取上交学校教导处,教导处负责根据以上要求及标准进行检查、总结反馈,不符合要求的及时进行修订(一周内上交);对与各种计划的执行情况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和有关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二、备课 (一)要求及扣
22、分因素 1、各科教学要达到周前备课,要有单元备课,语文、数学每少于一课一节扣 0.5 分,每缺少一个单元备课扣 0.2 分,其它学科每少一课时扣 0.2 分。2、教师无教案不能进课堂,发现一次扣 1 分。3、教案要具体、实用,特级教师教案仅供参考,不能原本抄袭,也不能抄袭以前教案或其他教师教案,案例应与课堂教学基本一致,否则发现一次扣 0.2 分。4、教案的内容应包括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具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后记等,每缺一项扣 0.1 分。5、每课时后记不少于 30 字,要切中要害,是真实的感受,对以后的教学要有指导性,不能不着边际,泛泛空谈,达不到要求者每次扣
23、0.1 分。6、教案要书写工整,排列整齐,教学环节清晰,否则每次扣 0.1 分。7、教案要体现本学科特点,以学生为主,以学为本,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达不到要求的根据情况酌情扣 0.1-1.5 分。(二)检查办法 对教学案例学校将根据以上要求标准实行不定期进行检查的办法,检查人员为教学常规检查小组成员。三、课堂教学(一)要求及扣分因素 1、要严格按教学进度上课,左右教学进度不得超过一周,不符合要求者,发现一次扣 0.3 分。2、教师要严格按学校课程表上课,不得随意调课,未经教务处批准而随意调课者,发现一次两位当事人各扣 0.3 分。3、上课期间不得使用通讯工具,发现一次扣 0.5 分。4、无故旷
24、课者每节课扣 3 分。5、教师在预备铃响后应立即走向教室,候于教室门前或督促学生做好上课准备,上课铃响后立即组织上课,做不到者发现一次扣 0.1 分。6、教师上课必须拿教案,无教案者发现一次扣 1 分。7、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设施如挂图,投影等进行教学,并填好使用记录,记录要与教案、上课时间相符,否则每次记录扣 0.1 分。8、任课教师要保证实验课、阅读课开设,并做好相应记录,否则每发现一次扣 0.2分。9、任课教师在上课时间不得早退,发现一次扣 0.5 分。10、教师上课的主体思路应与教案基本相符,并要脱离教案授课,否则发现一次扣0.2 分。11、教师不能坐着上课,发现一次扣 0.5 分。12
25、、教师授课应用普通话,不用者发现一次扣 0.5 分。13、教师板书要设计合理,用楷书书写,不用楷书者发现一次扣 0.2 分。14、下课铃响完后应立即下课,发现拖堂者一次扣 0.1 分,超过两分钟加扣 0.2 分。15、当堂上课教师负责督促学生做好眼保健操,不得讲课或离开教室,发现一次扣0.2 分。16、教师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发现一次根据情节酌情扣 1-3 分,情节特别严重者且造成不良影响者加扣 5 分。(二)检查办法 1、课堂教学行为检查:(1)由学校值班领导和教学常规检查小组成员平时进行,检查人员对违反以上规定的教师的情况做好详细记录,由本班学生签名确认。(2)定期召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26、的方式进行(一般一期进行一次)。2、课堂教学质量检查:每学期各任课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准备一节能代表自己高水平的课,由听课教师及教学常规检查领导小组进行评价。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一)要求及扣分因素 1、作业次数与数量要符合学校规定,不符合者发现一次扣 0.2 分。2、布置作业的目的要明确,提倡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布置不同的作业和,作业难易适中,时间控制准确,严禁避免大量的机械重复性作业,否则发现一次酌情扣 0.1-0.5 分。3、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做到全批全改,严禁只布置不批改的错误做法,否则发现一次扣 0.5 分,次数不达标每两次扣 0.5 分。4、教师要尽量避免批改错误,若有错,同一作
27、业批改错误每生不得超过一次,超过者发现一次扣 0.3 分。5、一、二年级一般无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作业次数适量,布置要典型,批改及时,评价有层次性和鼓励性。对于违反规定的视其情况扣 1-3 分。6、作业批改记录填写要齐全,内容应包括作业内容、整体情况、出现的共性问题、其中的原因分析或对哪些学生提出表扬、批评、对出现问题的处理措施等,不符合上述要求者每次每项扣 0.3 分。(二)检查办法 根据以上要求标准实行不定期进行检查的办法,检查人员为教学常规检查小组成员。五、理论学习 (一)要求及扣分因素 1、教师平时要加强对业务理论的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防止为了检查而突击完成,应付了事,一经查处,扣
28、 0.2 分。2、笔记量要达到规定的页数(每周各不少于一页),每少 100 字扣 0.2 分。4、所记内容要有实用性,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若为了应付检查,草草了事,扣 0.3 分。(二)检查办法 根据以上要求标准实行定期进行检查的办法,检查人员为教学常规检查小组成员。六、辅导 (一)要求及扣分因素 1、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辅导计划,其中应包括优等生和后进生的辅导,没有者扣 0.1 分,内容不详者酌情扣 0.1-0.3 分。2、教师要建立后进生转化档案,做好转化记录,没有者扣 0.1 分,不全者酌情扣 0.1-0.3分。3、教师在下一节课不是自己所教科目的情况下不得对
29、学生进行辅导,否则发现一次扣 0.3 分。4、在正常办公时间内,教师一般不能在办公室进行辅导学生,如需辅导,所辅导学生不能超过 3 人,超过者发现一次扣 0.2 分。5、其他教师不能占用体育、美术、劳动、微机等科目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否则发现一次扣 0.2 分。(二)检查办法 根据以上要求标准实行不定期进行检查的办法,检查人员为学校值班领导。七、质量检测(一)要求及扣分因素 1、各学科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进行单元或阶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一般每学期进行 4 次(不包括期中和期末),每少一次扣 0.2 分。2、阅完试卷后,教师要及时做好质量分析,质量分析的内容应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存
30、在的问题及原因,改进的措施等。质量分析要详尽,切中要害,不能寥寥数语,应付了事。达不到要求者每次酌情扣 0.2-0.5 分。3、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成绩排队,给学生排队者每次扣 0.2 分。4、对于考试科目,在学期末教师要做好质量分析,要求同 2。做不到者每次扣 0.2 分。5、对于非考试科目,任课教师要组织好质量检测,无者每次扣 0.2 分。学校在学期末抽学生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计入考评。(二)检查办法 根据以上要求标准实行定期进行检查的办法(月查),教导处负责进行检查。八、听评课(一)要求及扣分因素 1、教师一般每月听课不少于 4 节,有关领导不少于 8 节,每少一节扣 0.5 分。2、教师听
31、课时要做好记录,表头栏目填写齐全,教学过程记录详细、完整,有针对性合理的评析意见,达不到者每节课酌情扣 0.1-0.3 分。3、对于学校安排的公开课,观摩课,教师要提前写好教案(上课后上交),不按时写好者每次扣 0.1 分,不写者每次扣 0.3 分。4、听课后,教研组长要组织听课教师做好评课,写好评课记录,然后将说课和评课上交教导处,不按时上交者每次扣 0.1 分,不上交者扣 0.3 分。(二)检查办法 根据以上要求标准实行定期进行检查的办法(月查),教导处负责进行检查。九、教学常规检查 1、常规检查分为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两种形式,检查根据以上规定处理。2、检查人员要据实检查,不得徇情,违者发现一次扣检查人员 5 分。3、对于以上所检查或要求上交的各种材料,要按时上交,每拖延一课时扣 0.3 分。说明:1、此办法与学校各类考评挂钩。f.2、此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未尽事宜,另作说明。职务科技成果的权属 学生学科学习评价:学科学习目标的确定应以教育部制定的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