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下限时集训3.pdf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下限时集训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下限时集训3.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付兑市石事阳光实验学校课下限时集训付兑市石事阳光实验学校课下限时集训()()群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落的结构与演替(限时:45 分钟)一、选择题1(2015)关于群落的描述不准确的是()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形成树林,该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沙丘上造林说明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2(2015)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森林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这属于初生演替,与火灾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所发生的演
2、替一样B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主要原因是其较为高大,能够获得更多的阳光C物种多样性增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森林阶段达到最大D首先居在裸岩上的植物是地衣而不是苔藓或草本植物,是因为地衣在竞争阳光、空气中处于优势地位3(2015质检)如图所示的是某地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银毛蝙蝠、蓬毛蝙蝠比棕蝙蝠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三者的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的互利共生关系C竞争和捕食的存在会限制种群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D蝙蝠的夜间觅食能有效降低被许多天敌捕食的风险4如图显示某一农场自 1850 年第一次使用化肥后 100 年
3、中物种丰富度变化的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18501950 年间该农场种群类型数量和各种群密度均不断降低B1875 年比 1850 年植物种类增多,群落结构趋于简单C1950 年时,农场中的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比 1875 年明显D图中信息反映出人类的干扰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5(2015质检)如图表示几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情况,图甲、乙、丙表示的种间关系依次是()A竞争、种内斗争、种内互助B竞争、捕食、互利共生C互利共生、寄生、捕食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6(2015咸阳模拟)为了研究某降水丰沛、气温较高的山区群落演替规律,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
4、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 4 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表。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生产者固有机物17.43116.61150.8155.50的量(t/hm2a)总呼吸量(t/hm2a)15.9392.73124.8140.98叶面积指数2.4811.2817.766.63植被干物质的量6.65377.52398.57184.74(t/hm2a)注:叶面积指数是指每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叶面积指数逐渐减小B该群落演替过程中,前期的干物质量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C四个群落中灌草丛和常绿阔叶林有垂直结构,其余两
5、个群落则没有D植被干物质的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用、呼吸作用有关7(2015模拟)土壤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对某一人工绿地、林地、农田 3 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类群数个体数样地第 1 层第 2 层第 3 层第 1 层第 2 层第 3 层人工广场绿地14831827422某植物园13741909218农用地11849211321注:第 1 层为距地表 05 cm;第 2 层为距地表 510 cm;第 3 层为距地表 1015 cm。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
6、和分布没有影响D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8(2015州)如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B在人为干扰下,可能发生的动态变化,但不属于群落演替C该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用的结果D在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9如图表示 3 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 a 和图 b 中 3 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 a 中 3 个物种与图 b 中 3 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图 a 中 3 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 b 中 3 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B图 a 中 3 个
7、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 b 中 3 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C如果资源有限,图 a 中物种 2 有被排除的危险,图 b 中物种 3 有被排除的危险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种间竞争激烈程度相二、非选择题10 某兴趣小组对某池塘及其周围荒地的种群和群落相关信息进行了调查,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该兴趣小组调查的区域内不同位置生物的分布有一的差异,这体现出群落空间结构中的_;池塘内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在水体中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限制鱼类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_。(2)池塘周围有两种生理特性十分相似的甲、乙两种植物,将两种植物按照不同比例混种,对收获的种子进行分析,计算出不同种植比率(甲/乙)下收获种子的比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下限时集训3 生物 一轮 复习 第二 单元 群落 结构 演替 限时 集训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