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地图设计与编绘.pdf
《武汉大学地图设计与编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大学地图设计与编绘.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地图设计与编绘 一基本概念 1.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中最基本的要素(如水系、地貌、居民地、交通网、境界、土质植被及其它人文标志)的地图。2.地形图:按照国家统一规范测制或编制的详细表达普通地理要素的地图。3.普通地理图:4.国家基本比例尺系列地图:我国把 1:5 千、1:1 万、1:2.5 万、1:5 万、1:10 万、1:25 万、1:50 万、1:100 万等八种比例尺的普通地图称为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5.系列地图: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反映同一地区多种要素或不同时相的一组地图的集合。6.地图集: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编制的一组地图,装订成册,称为
2、地图集。7.基本图形变量:基本图形变量又叫“视觉变量”,是构成符号的基本因素:颜色、形状、尺寸、方向、亮度、密度、结构、位置 8.量表系统注记构成要素:9.制图综合:制图综合是在地图用途、比例尺和制图区域地理特点等条件下,通过对地图内容的选取、概括和关系协调,建立能反映区域地理规律和特点的新的地图模型的一种制图方法。10.选取:选择那些对制图目的有用的信息(满足地图用途要求并反映制图区域地理特点的重要的制图物体或现象),舍去不必要的信息。11.概括:对选取了的制图物体进行形状、数量和质量特征的化简。概括分为形状概括、数量特征概括和质量特征的概括。12.地图载负量:地图的容量(图廓内符号和注记的
3、数量)包括面积载负量和数值载负量。13.面积载负量:单位面积里符号和注记的面积。14.数值载负量:单位面积里要素的个数。如:居民地个数/dm2 15.编绘规范:由国家测绘主管部门拟订总体大纲。编绘规范是编绘地图所依据的立法技术标准,它的内容应简明扼要,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16.编辑计划:是在编绘规范的指导下针对具体的地区由各省制图机构设计局部编图大纲 17.图式:是地图符号样式和描绘规则的规范。图式中规定了相应比例尺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物、地貌要素的符号、注记和颜色标准,以及使用这些符号的原则、要求和基本方法。二问答题 1.地图符号本质:地图符号是物质的对象,用来代指抽象的概念,它是以约定关系为基
4、础的。地图符号的设计过程,就是一种代指过程。它是由地图设计者将错综复杂的地理空间对象进行分类、分级,抽象出这些对象的主要特征,并用专门的符号表示它们。2.符号设计基本要求:、(1)图案化:是指将制图对象的主要特征抽象出来,并用简单而规则的图形加以表示,忌复杂化和素描化。(2)象征性:为了使阅读者看到符号就能联想到地理事物,应充分利用象征性设计符号,可以考虑地理事物的平面轮廓特征、正面形象、侧视形象及色彩特点等。(3)清晰性:符号设计应简洁、清晰,过于复杂的符号即会增加图面的载负量,也会影响阅读效果,还可能会增加地图成本。(4)系统性:符号设计要注意符号系统性的体现,为了保证这一点,符号设计要与
5、内容的系统性相一致,注意符号之间逻辑关系的保持。(5)适应性:不同的地图用途、不同的读者对符号的形式有不同的要求,如专题地图的符号形式可以灵活多样,而普通地图的符号则要遵循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又如儿童地图的符号可以生动形象,而科学参考图则应朴素、严谨,因此,符号设计要有较好的适应性。(6)生产可行性:指地图符号制作和印刷的可能性,符号不能过于复杂,用色不能太多,要考虑成本因素。(7)艺术性:这是对符号设计的美学要求,符号、色彩的设计要尽量美观,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3.符号的构图原则:(1)构图要形象、简单、规则;(2)构图要有逻辑性,保持同类符号的延续性和通用性;(3)充分利用符号的组合和派生,
6、构成新的符号系统。4.整体感和差异感可由哪些图型变量产生:(1)整体感:具有明显的共性,差别不大(强调同类要素的整体性)。差异感:强调个性和差异,以突出某些要素的表示。(2)设计地图符号时,可以灵活运用形状、颜色(相同或近似色)、方向、密度等变量制造同类物体的整体感,也可以运用颜色(互补色或对比色)、亮度、尺寸等变量强调物体之间的差异感。5.等级感和数量感可由哪些图型变量产生:(1)能够产生明显等级感的变量包括尺寸、亮度和密度。这其中密度的等级感要弱一些,但在专题地图的设计中,常用密度与亮度两个变量互相配合来表示两种互相叠置的面状现象的分级特征。(2)尺寸变量的数量感较好 6.质量感可由哪些图
7、型变量产生?指运用变量表现地物质量上的差异,可以利用颜色的变化表现面状地物质量上的差异,如行政区划图、地质图、土地利用图等;而用形状变量表现点状和线状特征地物的质量差异,如学校分布图、交通图等。7.动态感和立体感可由哪些图型变量产生:(1)在平面地图上,除了箭头符号外,一般只通过单一的变量并不能很好地表现事物的动态特征,但两种变量如尺寸和亮度的有序变化与排列可以产生较好的动态感。(2)立体感 可以通过尺寸、透视原理(近大远小)、亮度(阴影变化)等变量的组合表现建筑物的立体感。8.普通地图上居民地是如何表示的?(表示哪些特征?用哪些方法?)通过符号注记表示。(1)表现特征与方式:a 形状特征:外
8、围轮廓、内部结构 b 行政等级:居民地的行政等级可以通过居民地的图形和注记的设计来表现。图形:形状、尺寸、颜色 注记:字体、字大 c 数量特征(人口特征):居民地的数量特征可以通过居民地的图形和注记的设计来表现。中小比例尺地图上常常要表示居民地的人口特征。d 质量特征:大比例尺地形图可表示房屋的坚固程度、破坏程度等。(2)表现方式随比例尺变化:a 随着比例尺的逐渐缩小,表现方式由依比例尺的形式转变为不依比例尺的形式。b 在同一幅图上,同一行政级别的居民地可以是依比例尺的,也可以是不依比例尺的,或两种形式皆有,这取决于比例 尺的大小。9.地图上地貌的表示方法有哪些?地形图上采用什么方法表示地貌?
9、地图上地貌的基本表示方法主要有:写景法、等高线法、分层设色法、晕渲法。(1)写景法:以绘画写景的方式表示地貌景观的方法称为写景法。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有:建立在透视变换的基础上,有“远小近大”的特点,一般不能在图上准确量测,但立体感好,直观性较强。该方法适用于制作旅游图、战役战史图、地理景观图等。(2)等高线法(3)分层设色法(4)晕渲法 地貌的表示方法(1)地形图地貌的表示?(2)等高线晕渲注记(3)等高线分层设色注记(4)等高线分层设色晕渲注记 10.等高线法表示地貌的基本原理?设想按一定间隔将一系列平行于高程基准面的平面去截地表,各截面上的截线为闭合曲线,投影到同一地图平面上后成为一组闭合曲
10、线。由于同一根闭合曲线各点高程相等,故称之为等高线。有的地图为了提高等高线的直觉特性还采用了粗细等高线,明暗等高线等特殊方法。11.分层设色法表示地貌的基本原理?将地面高度划分为若干个高层带,对这些高层带依次设置不同的颜色,根据颜色的分布可以看出地势高低的分布趋势。设色的依据可以根据色彩远近的视觉规律采用“越高越亮”的原则,也可以根据光照规律采用“越高越暗”的原则。12.晕渲法表示地貌的基本原理?地貌晕渲是根据假定的光源对地面照射所产生的明暗程度,用色彩的浓淡沿山体斜坡渲绘其阴影,造成山体的明暗对比,以此来显示地貌的起伏和形态特征。13.色彩的混合方式有哪些?地图印刷时那种色彩混合模式?色彩的
11、混合方式:加色法、减色法 (1)加色法:光的混合。三间色:黄、品红、青补色相加为白色。加色法的混合效果:越来越亮。对应的彩色模式:RGB (2)减色法 颜料的混合 三原色:黄、品红、青。三间色:橙、绿、紫。减色法的混合效果:越来越暗。对应的彩色模式:CMYK 14.进行色彩搭配时,要注意处理色彩的哪两类关系?在进行色彩的设计时,不仅要会选择颜色,还要会处理不同颜色的搭配问题,即要正确处理颜色之间的对比与调和关系。对比即差别,调和即统一,对比与调和是矛盾中的两个方面,具有对立统一关系。地图色彩的设计有时需要强烈的对比效果,有时又需要调和与统一。15.色彩调和的方法主要有哪些?(1)弱化调和:适当
12、降低色彩的饱和度,提高亮度,使颜色浅一些,可以达到调和效果。(2)分割调和:利用黑、白、灰等消色以及金、银等中性色将对比色分开,可以达到调和效果。(3)渐变调和:将对比的色彩进行有序的组合,形成渐变的色彩序列,可以达到调和的效果。(4)面积调和:适当改变对比色之间的面积对比,可以达到调和效果。(5)渗透调和:对比的两色各向对方渗透,可以达到调和的效果。(6)共同色调和:在互相对比的色彩中增加共同色素,可以达到调和效果。16.制图综合的任务?用制图综合方法解决缩小、简化了的地图模型与实地复杂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就是实现资料地图内容到新编地图内容之间的转换,在编绘过程中就是要实现地图内容的详细性与清
13、晰性的对立统一和几何精确性与地理适应性的对立统一。17.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包括:选取、概括和移位。选取:选择那些对制图目的有用的信息(满足地图用途要求并反映制图区域地理特点的重要的制图物体或现象),舍去不必要的信息。概括:对选取了的制图物体进行形状、数量和质量特征的化简。概括分为形状概括、数量特征概括和质量特征的概括。移位:是编图时处理各要素相互关系的基本方法,其目的是要保证地图内容各要素总体结构特征的适应性,即与实地的相似性。18.形状概括主要有哪些手段?通过删除、合并、夸大等手段来实现。(删除碎部,保留或适当夸大重要特征)19.影响制图综合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地图用
14、途:决定地图内容、表示方法、综合程度 (2)地图比例尺:影响综合程度、表示方法 (3)地理景观条件:决定制图对象的重要程度 (4)图解限制:视觉约束、技术水平等 (5)数据质量:原始数据的详细程度和精度 20.选取的基本规律?(1)制图物体的密度越大,选取标准越低,但被舍弃目标的绝对数量越大。(2)选取遵守从主要到次要,从大到小的顺序,保留大的,重要的目标,舍去较小的、次要的目标。(3)物体密度系数损失的绝对值和相对量都应从高密度区向低密度区逐渐减少,即选取后的密度曲线与原始的密度曲线之间呈漏斗形状。(4)在保持各密度区之间具有最小的辨认系数的前提下,保持各地区之间的密度对比关系。21.形状概
15、括的基本规律?(1)舍去小于规定尺寸的弯曲,夸大特征弯曲,保持图形的基本特征。(2)保持各线段上的曲折系数和单位长度上的弯曲个数的对比。(3)保持弯曲图形的类型特征。(4)保持制图对象的结构对比(结构类型、结构密度)。(5)保持面状物体的面积平衡。22.城市居民地平面图形的简化原则?(1)正确反映居民地内部的通行情况;主要街道优先选取,其次选择条件好的次要街道。(2)正确反映街区平面图形的特征;(3)正确反映街道密度和街区大小的对比;(4)正确反映建筑面积与非建筑面积的对比;(5)正确反映居民地的外部轮廓形状。表示居民地的外部轮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用平面图形表示居民地的内部结构和外围轮廓,另一
16、种是只用外围轮廓线表示居民地的形状。23.建筑密集型街区的概括方法?24.建筑稀疏型街区的概括方法?25.城市居民地平面图形的概括方法?26.城镇式居民地图形概括的一般程序?(1)选择方位物和水系 (城市居民地图形概括的一般程序?)(2)绘铁路,车站和主要街道(3)选取次要街道(4)概括内部结构(5)概括外部轮廓(6)填绘符号 27.街区式农村居民地的形状概括通常采用哪些手段?28.散列式农村居民地的形状概括通常采用哪些手段?29.散列式农村居民地的选取原则?(1)优先选取重要的建筑物:依比例和半依比例的建筑物;居民地中心的,路口的,路边的,河流交汇处的独立房屋.(2)选取反映居民地范围和形状
17、特征的独立房屋。散列式居民地的范围和形状,是指居民地最外围部分连线所形成的几何轮廓图形.对团状分布的散列式居民地,概括时应注意选取外围轮廓特征转折点上的独立房屋.(3)选取反映居民地密度对比的独立房屋。30.在小比例尺地图上用圈型符号表示居民地时,圈形符号如何定位?(1)平面图形结构为面状均匀分布时,符号定位于图形中心;(2)居民地由街区和独立房屋组成时,符号定位于街区图形上;(3)居民地由有街道结构和无街道结构的图形组成时,符号定位 于有街道结构的部位;(4)散列式居民地符号定位于独立房屋集中的部位;(5)对于分散式居民地,符号定位于注记所指的位置。31.居民地选取的一般原则?(1)优先选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武汉大学 地图 设计 编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