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期末考试试题4(1).doc
《高二历史下期末考试试题4(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下期末考试试题4(1).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 8【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二历史下期末考试试题精选高二历史下期末考试试题 4(1)4(1)高二历史试卷高二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每小题一、单项选择(每小题 1.51.5 分,分,4040 小题,共小题,共 6060 分。分。 )1.1.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 “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2.2. 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
2、以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以“定五等之封,凡七百七十三国定五等之封,凡七百七十三国” 。这说明分。这说明分封制封制A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 B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C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 D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3.3. 县志县志载:载:“夏禹定九州,寿地属扬州,殷商如制;周为六、夏禹定九州,寿地属扬州,殷商如制;周为六、蓼国地。襄王三十年蓼国地。襄王三十年地入于楚;景王十六年,吴地入于楚;景王十六年,吴占寿地占寿地贞定贞定王二十二年王二十二年复入于楚复入于楚越二年,秦划江淮及其以南地区为九江郡,越二年,秦划江淮及其以南地区为九江郡,置寿春县,为郡治。置寿春县,为郡治。 ”对对“寿地寿地”沿革理解正确的是
3、沿革理解正确的是A. 行政级别由州降县 B. 诸侯争霸影响地方沿革C. 中央集权由强到弱 D. 贵族政治决定沿革成果4.4. 西周初年,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分明,宴乐时天子八佾,诸西周初年,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分明,宴乐时天子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夫为二佾。春秋时期,鲁国卿大夫季氏却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夫为二佾。春秋时期,鲁国卿大夫季氏却“八八佾舞于庭佾舞于庭” ,且,且“士无长君,国无定臣士无长君,国无定臣” 。这一变化根源在于。这一变化根源在于A. 礼乐文明崩坏 B. 井田制度瓦解C. 分封制度崩溃 D. 铁器牛耕使用5.5.西周初年,周公长子伯禽就封鲁国。西周初
4、年,周公长子伯禽就封鲁国。 史记史记 鲁周公世家鲁周公世家说:说:“鲁有天鲁有天子之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子之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 ”由此可以得知由此可以得知A. 鲁国在西周的地位较为显赫 B. 西周时期还没有形成严格的等级秩序C. 鲁国是西周最大的封国 D.春秋时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6.6.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
5、们的饭碗了。 ”下列关于这个时代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关于这个时代的说法正确的是A. 分封制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B. 摒弃了诸子百家的思想C. 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世沿用 D.士族地主得到较大发展 7.7. 清人李富孙指出,封建制使得清人李富孙指出,封建制使得“诸侯可骄不可叛,故周室得以久安诸侯可骄不可叛,故周室得以久安” 。秦代废封建改郡县,是秦代废封建改郡县,是“矫一时之弊而适贻后世之害矫一时之弊而适贻后世之害” 。对李富孙观点解。对李富孙观点解读正确的是读正确的是2 / 8A.封建制优于郡县制 B.封建制能保证清朝长治久安C.郡县制毫无进步性 D.郡县制是秦朝灭亡主要原因8.8. 中国近代考古学家
6、罗振玉在评价某一制度时说:中国近代考古学家罗振玉在评价某一制度时说:“度才而使之,程能度才而使之,程能而任之,朝不道则夕斥之矣,夕不道则朝罢之矣。而任之,朝不道则夕斥之矣,夕不道则朝罢之矣。其操纵由一己,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此制度此制度A是由秦始皇最早创立 B最突出的特点是等级森严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以父系的血缘关系为基础9.9. 历史学家吴宗国认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历史学家吴宗国认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中央政府中皇家事物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物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卿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
7、有家臣的意味,宰相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 。这反映出。这反映出A经济发展是家国同构观念维系的关键 B秦汉沿袭西周宗法制度,等级森严C三公九卿相关规定凸显宗族观念加强 D秦汉处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10.10. 西汉初期各郡国举孝廉的人数相同。东汉和帝进行改革,有西汉初期各郡国举孝廉的人数相同。东汉和帝进行改革,有 2020 万人万人的郡县每年举孝廉的郡县每年举孝廉 1 1 人,不足人,不足 2020
8、万人的每两年举孝廉万人的每两年举孝廉 1 1 人,不足人,不足 1010 万人万人的每三年举孝廉的每三年举孝廉 1 1 人。这反映和帝时的察举制人。这反映和帝时的察举制A. 限制了王国势力 B. 增加了选拔人数C. 体现了差别平等 D. 削弱了世家特权11.11. 北宋初年的三省、六部、九寺、五监,除少数机构外,大多只管理部北宋初年的三省、六部、九寺、五监,除少数机构外,大多只管理部分事务,甚至成为闲散机构,名存实亡。分事务,甚至成为闲散机构,名存实亡。 “三省、六曹、二十四司三省、六曹、二十四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之所寄,十亡二三”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
9、A.国家尚未统一稳定国家尚未统一稳定 B.B.官员队伍的冗杂官员队伍的冗杂C.C.君主专制的加强君主专制的加强 D.D.中央集权的强化中央集权的强化 12.12. 它它“是整个文官官僚机构的神经中枢,有权荐举官员,草拟诏书,并是整个文官官僚机构的神经中枢,有权荐举官员,草拟诏书,并奏请皇帝批准,事实上对帝国范围内所有的文职官员的任命都有操控权奏请皇帝批准,事实上对帝国范围内所有的文职官员的任命都有操控权”,该机构是该机构是 A唐代尚书省 B元代中书省 C明代内阁 D.清代军机处13.13. 宋朝许多蜚声中外的文学家往往是朝廷命官,如苏东坡、欧阳修、王宋朝许多蜚声中外的文学家往往是朝廷命官,如苏
10、东坡、欧阳修、王安石等。这在他朝,对于整日被冗杂的政事缠身的政府官员来说,是不可安石等。这在他朝,对于整日被冗杂的政事缠身的政府官员来说,是不可思议的。这与宋代实行官、职、差遣分离政策,思议的。这与宋代实行官、职、差遣分离政策,“吏强官弱吏强官弱”“”“官无封建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而吏有封建”等有关。上述现象等有关。上述现象A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治国传统 B反映了宋代官僚制度发生变化C结束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局面 D说明了理学深刻影响宋代科举14.14. 汉昭帝死后,内朝首领外戚霍光召集九卿开会,欲废昌邑王,另立汉汉昭帝死后,内朝首领外戚霍光召集九卿开会,欲废昌邑王,另立汉3 / 8宣帝。有人说:该
11、请宰相参加。霍光说:这是皇帝家事,用不着丞相参加,宣帝。有人说:该请宰相参加。霍光说:这是皇帝家事,用不着丞相参加,我们只需议定后请示皇太后就行了。这实质上反我们只需议定后请示皇太后就行了。这实质上反映了A. 内朝权力在外朝之上 B. 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C. 汉代专制皇权的加强 D. 皇权受到相权的限制15.15. 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仍重申“必合咨禀必合咨禀”的旧制。中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A增强
12、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 B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C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 D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16.16. (汉初)吴王刘濞招天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刘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汉初)吴王刘濞招天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刘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刘非亦招揽四方豪杰有罪逃亡者,江都王刘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气互通,相为消长。这一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气互通,相为消长。这一现象反映了现象反映了A. 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冲击 B.商人低下的社会地位有所改变C. 封国制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D. 商品专卖不
13、利于社会经济发展17.17. “(明代)大学士成为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明代)大学士成为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他只能依靠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他只能依靠票拟票拟签注意见,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签注意见,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作者意在表达作者意在表达A大学士权力无制度保障 B设立大学士有利于限制皇权C大学士擅长于玩弄权术 D大学士只是没有名义的宰相18.18. 明代监察明代监察“组织之密、职权之广、权威之重、委寄之深,历代均不能组织之密
14、、职权之广、权威之重、委寄之深,历代均不能望其项背望其项背”,但有十位御史或给事中因弹劾内阁首辅严嵩,不是被贬、除,但有十位御史或给事中因弹劾内阁首辅严嵩,不是被贬、除名、下狱,就是被廷杖打死名、下狱,就是被廷杖打死最终严嵩则被明世宗削职为,最终严嵩则被明世宗削职为,, ,所有家产所有家产被抄没。这说明被抄没。这说明A.内阁在当时操控了监察系统 B.明朝时期的监察制度名存实亡C当时内阁与监察机构权责不明 D专制下的监察效果取决于皇帝19.19. 万历皇帝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与大臣们前后斗争了十几年,万历皇帝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与大臣们前后斗争了十几年,终因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而作罢,类
15、似这样的事情在明朝时常发生。这反映终因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而作罢,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明朝时常发生。这反映了明朝了明朝A官僚政治运行机制成熟 B皇权专制不断削弱C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 D皇帝昏庸懒于朝政20.20.清朝官员俸禄极低,一品官年俸才清朝官员俸禄极低,一品官年俸才 180180 两,官吏贪腐严重。雍正时实两,官吏贪腐严重。雍正时实4 / 8行行“耗羡归公耗羡归公” ,即征收赋税时,即征收赋税时“每两加耗羡五分每两加耗羡五分” ,从中提取,从中提取“养廉银养廉银” ,其数目远超官员正俸,督抚大吏每年可得一二万两。这说明清朝其数目远超官员正俸,督抚大吏每年可得一二万两。这说明清朝A.借惩治贪腐增
16、加官吏 B.各级官吏的腐败已到了无可救药地步C.注重制度建设以澄清吏治 D.增加俸禄是杜绝官吏贪腐的最佳途径21.21. 清代尚书汪由敦曾说,明代士大夫奏章往往言辞激烈,或指斥皇帝、清代尚书汪由敦曾说,明代士大夫奏章往往言辞激烈,或指斥皇帝、或弹劾高官,目的多是沽名钓誉,不符合为臣之道。这一观点表明汪氏或弹劾高官,目的多是沽名钓誉,不符合为臣之道。这一观点表明汪氏A.鼓励清代官员谏诤 B.力图维护君主的权威C.反对当时的文字狱 D.赞赏明代的清明政治22.22. “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 ”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
17、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各项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各项, ,能够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23.23. 有学者在评述梭伦改革的某项措施时说:有学者在评述梭伦改革的某项措施时说:“(它)使正在萎缩中的公(它)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为雅典民主政体的发展提供了最主要的政治保证。民集体日益壮大,为雅典民主政体的发展提供了最主要的政治保证。”该该项措施
18、应为项措施应为A发展工商业 B废除债奴制C发放观剧津贴 D实行财产等级制24.24. 公元前六世纪后,雅典公民大会通过的决议一经颁布,立刻成为法律,公元前六世纪后,雅典公民大会通过的决议一经颁布,立刻成为法律,并马上执行。公元前并马上执行。公元前 399399 年开始,雅典公民大会每年对所有法律进行审核年开始,雅典公民大会每年对所有法律进行审核并组成一个专业的立法委员会裁决有争议的法律。这表明雅典并组成一个专业的立法委员会裁决有争议的法律。这表明雅典A.民主政治更加理性 B.民主政治已被破坏C.人文主义思想产生 D.法律体系逐步形成25.“25.“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期末考试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