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的栽培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姜的栽培技术.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高邮市菱塘民族职业中学备课纸 课题 生姜栽培技术 课型 授课 授课 总课 教学 日期 时数 时数 使用 教学 掌握生姜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 目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备注 生姜栽培技术 一、生姜播前准备及方法 /1 播前的准备:(1)掰姜种:种姜催芽时,姜块较大,虽有的姜区催芽前已将大块掰开,但出芽后仍需挑选,因此,在姜种下地前多进行掰姜。掰姜的过程实质上是进行块选和芽选的过程。掰姜时一般要求每块姜上只保留 1 个短壮芽,少数姜块可根据幼芽情况保留 2 个壮芽,其余幼芽全部去除,以便使养分能集中供应主芽,保证苗全苗旺。掰姜时若发现幼芽基部发黑或掰开姜块断面褐变,应严格剔除。掰姜除应选
2、留壮芽外,还应考虑姜块的大小。经笔者多年试验证明,种块以 75 克左右为宜。掰姜时还应注意,为了以后便于管理,可按种块大小及幼芽强弱进行分级,即瘦小的姜块和瘦弱芽姜块放在一起,肥胖姜块和具壮芽的姜块放在一起。种植时分区,分别视生长情况进行管理。(2)浇底水:因生姜发芽慢,出苗时间长,若土壤水分不足,会影响幼芽的出 土与生长。为保证幼芽顺利出土,必须在播前浇透底水。浇底水一般在沟内施肥后,于播种前 1 2 小时进行,浇水量不宜太大,否则姜垄湿透,不便下地操作。2.播种方法:底水渗下后,即可按一定株距将事先准备好的姜种摆放沟内。摆 放姜的方法,各姜区也不一致。一是平播法,即将姜块水平放在沟内,使幼
3、苗方向保持一致。若东西向沟,姜芽一律向南;南北向沟,则幼芽一律向西。入好姜块后,用手轻轻按入泥中,使姜芽与土面相平即可。而后随手扒下部分湿土,盖住幼芽,以防强光灼伤幼芽。这种播种方法,种姜与新株姜母垂直相连,便于以后扒老姜。二是竖播法,即将姜块竖直插入泥中,姜芽一律向上。这种播种方法,种姜与新株上的姜母上下相连,扒老姜时易伤根,操作也不方便。南方有的姜区为便于扒老姜,将姜种倒放,该法虽便于收获老姜,但影响幼芽出土,生产上不宜采用。二、生姜要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实现丰产的重要措施,但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是很复杂的,它受土壤、肥水条件、播种期、播种量以及田间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在高肥水条
4、 件下,每亩种植 7000 株,植株生长健壮,群体可得到较好的发展,每亩产量可在 千克;而在中肥水条件下,同样每亩种植 7000 株,植株生长健壮,群体偏小,每亩 产量为 千克。上述现象表明,合理的种植密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应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条件来确定。通常在土质肥沃、肥水足的条件下,往往茎叶茂盛,植株高大,因而行、株距亦适当加大;相反,在山岭薄地及肥水不足的条件下,往往植株矮小,因而营养面积也应适当缩小。在北方,种植生姜多采用沟种扶垄的栽培方式,根据一般姜田的土壤肥力状况及 管理水平,可将生姜的适宜种植密度大致分为 3 种类型,供生产者参考。第一,高肥水田:指水源充足,有机质含量在 2%以上
5、,含碱解氮 100ppm 以上,速效磷 40ppm 以上,速效钾 120ppm 以上的田块,可采用行距 50 厘米,株距 19 厘米,每亩种植 6500 7000 株。第二,中肥水田:指水浇条件良好,含有机质%2%,含碱解氮 60 100ppm,速效磷 15 40ppm,速效钾 80 120ppm 的田块,可采用行距 50 厘米,株距 16 17 厘米,每亩种植 7800 8300 株。第三,低肥水田:指浇水条件一般,含有机质在%以下,碱解氮 60ppm 以下,速效磷 15ppm 以下,速效钾 80ppm 以下的田块,可采用行距 48 50 厘米,株距 15 厘米,每亩种植 9000 株左右。
6、在生姜旺盛生长期,保持最大叶面积指数 较为适宜。在南方各地,栽培方式各异,种植密度也不相同。一般可分为埂子姜、平畦姜及窝子姜 3 种方式。1 埂子姜:即开沟筑姜埂,种姜栽于沟中,沟底宽 40 厘米,埂底宽 33 厘米,一般株距 16 17 厘米,四川重庆种埂子姜较多。2平畦姜:一般畦宽 1 米宽的高畦,行距 50 厘米,每畦两行,株距 17 24 厘米。3 窝子姜:一般畦宽 115130 厘米,按株距和行距各 33 厘米控窝子播种,生长期内分次培土,软化栽培采收嫩姜。安徽铜陵生姜,采用高畦栽培方式,通常畦宽 2 米左右,顺畦开横沟,沟距 厘米,株距20 24 厘米。福建省有的地区也采用此种种植
7、方式。另据曲丁等介绍,湖南省新邵县的做法是:整地后做高畦,畦宽 38 45 厘米,每畦种植一行生姜,或 60 做成宽度 45 65 厘米的畦,每畦种姜两行,姜行与畦长平行。一般平地肥土姜田为 行距 33 40 厘米,株距 24 厘米,每亩 4500 蔸左右,坡地瘦土,每亩苗种 5500 6500 蔸,单行,行距 33 40 厘米,株距或穴距 20 22 厘米。三、怎样给生姜浇水 生姜喜湿润而不耐干旱,但其根系较浅,吸收水分能务较弱,难以利用土壤深层的水分,因此,必须合理浇水才能满足生姜生长的需要。1发芽期水分管理:为保证生姜顺利出苗,播种时必须浇透底水,通常直到 出苗达 70%左右时,才开始浇
8、第一水。但也应根据当地的土质及墒情灵活掌握,如为 沙质土壤,保水性差,遇干遇天气,虽然尚未出苗,但土壤已十分干燥,在这种情况 下,则应酌情浇水。浇了这一水之后,需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防土壤表面板结,影 响出苗。如为粘质土,保水性好,则可待出苗 70%左右再浇水。出苗后第一水要浇得适时,不可太早或太晚。如浇得太早,土表易板结,幼芽出土困难,易造成出苗不齐。若浇得太晚,姜芽受旱,芽尖容易干枯。山东莱芜姜区的 经验是:在浇第一水后 2 3 天,紧接着浇第二水然后中耕保墒,可使姜苗生长壮旺。2幼苗期水分管理:幼苗期植株小,生长慢,需水不多,但幼苗期对水分要 求比较严格,不可缺水。幼苗期前期以浇小水为宜
9、,浇不后趁土壤见干湿时,进行浅锄,松土保墒,有利于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幼苗后期,处在炎夏季节,天气干 热,土壤蒸发量大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经常保持土壤相对湿度 65%70%,既防土壤干旱,又可降低地温。夏季以早晨或傍晚浇水为好,不要在中午浇水。另外,暴雨 之后,应以浇跑马水的方式浇进水降温,并及时排水,以防姜田积水,引起姜块腐烂。在整个幼苗期,要注意供水均匀,不可忽干忽湿,若供水不均匀,不但姜苗矮小,生长受到抑制,而且发生的新叶,常扭曲不展,群众称为“挽辫子”影响姜苗正常生长。3旺盛生长期浇水:立秋以后,地上部大量发生分枝和新叶,地下部根茎迅 速膨大,此期植株生长快,生长量大,需水较多。为
10、满足旺盛生长对水分的需要,一 般每 4 6 天浇大水 1 次,经常保持土壤相对湿度 75%85%,有利于产品器官的迅速形成。收获前 3 4 天,再浇一水,以便收获时姜块上可带潮湿泥土,有利于下窖贮藏。一些地方,前期气温低,雨水多,影响姜苗根系的生长。为了防止姜田积水和姜苗受涝,应搞好田间清沟排水工作,做到沟沟相通,雨停水干,有利于姜羁生长。幼苗生长后期,气温程式高,有些地方利用青草、油菜壳、蚕豆荚秆等覆盖畦面,对减 少土壤蒸发,防旱保墒有良好效果。当姜苗具 5 6 片叶时,湖南新邵县姜区,在上 午和晚上灌水抗旱,使沟内保持 23 厘米深的水。夏秋久晴无雨时,有些地方采取傍晚灌水,早晨排水的方法
11、,或于傍晚灌跑马水的方法,均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四、生姜追肥与培土 生姜在其不同生长阶段,有不同的生长特点和吸肥特点,除施足基肥外,还应分 期进行追肥,才可满足生姜生长对养分的需要。在中等肥力条件下,每亩需施氮 25 30 千克,磷 8 10 千克,钾 3035 千克,分别在 3 次追肥中施用。幼苗期,植株生长量小,需肥不多,但幼苗期很长,为使幼苗生长健壮,通常于 苗高 30 厘米左右并具 1 2 个小分枝时,进行第一次追肥,称为“小追肥”或“壮苗肥”。每亩可施硫酸铵 15 20 千克。立秋前后,是生姜生长的转折时期,也是吸收养分的转折期。因此,立秋前后应 结合拔除姜草或拆除姜棚进行第二次追肥,
12、又称“大追肥”或“转折肥”,这次追肥对促 进根茎膨大并获取高产起重要作用。这次追肥要求将肥效持久的农家肥与速效化肥结 合施用,每亩可施幼碎饼肥 70 80 千克。或腐熟优质厩肥 3000 千克,另加复合肥或 硫酸铵 15 20 千克。在姜苗北侧距植株基部大约 15 厘米处开一施肥沟,将肥料施入 沟中,使土、肥混合,然后覆土封沟。9 月上旬,当姜羁具 6 8 个分枝时,也正是根茎迅速膨大时期,可根据植株长 势一般的姜田,每亩可施复合肥或硫酸铵 20 25 千克;对土壤肥力较好、植株生长 旺盛的姜田,亦可酌情少施或不施,免茎叶徒长,影响根茎膨大。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施肥时期对产量有较大影响,在肥料
13、种类和施肥数量相同的情况下,以按生姜吸肥特点进行分期追肥效果最好,产量最高,比对照田(集中一 次施肥)增产%,单株产量也最好。试验结果还表明,追施转折肥对产理形成起重要作用,缺施转蜇肥对产理影响大,产量降低。目前,在生姜栽培中,有两种施肥偏向应予以注意。第一,不按需肥规律追肥,施肥时期过于集中,前重后轻,其结果造成前期姜苗徒长,大量养分流失流费,后期缺肥,植株枯黄早衰,产量降低。第二,偏施氮肥及氮素化肥用量过多,不注意与 磷、钾等各种元素的配合,其结果不仅造成氮素养分的流失和浪费,而且使氮、磷、钾比例失调,往往造成植株徒 长、抗病力减弱、姜块品质下降不良后果。五、生姜壮芽主法的培育。培育壮芽通
14、常按 3 个步骤进行,即晒姜困姜、选种、催芽。(1)晒姜困姜:于适期播种前 20 30 天(北方多在清明前后,南方则春分前后),从贮藏窖内取出姜种,用清水洗去姜块上的泥土,平铺在草席或干净的地上晾晒 1 2 天,傍晚收进室内,以防夜间受冻。晒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第一,提高姜块温度,促进内部养分分解,从而加快发芽速度。一般姜窖内的温 度为 13 14 度,生姜在此温度条件下,基本处于休眠状态,经晒姜后,种姜体温明 显提高。据测定,在室温 22 度条件下,堆放室内而未经晾晒的姜块表面温度为 21 度,内部温度为 20 度。在阳光下晾晒的姜块表面温度为 度,内部温度为 28 度。第二,减少姜块
15、水分,防止姜块腐烂。由于贮姜窖内空气湿度大,姜块含水量极 高,经适当晾晒后,可降低姜块水分尤其是自由水含量,防止催芽过程中发生霉烂现 象。第三,有利于选择健康无病姜种。带病姜块未经晾晒时,病症不甚明显,经晾晒之后,则往往表现为干瘪皱缩,色泽灰景,病症十分明显,因而便于淘汰病姜。姜种晾晒 1 2 天后,即将其置于室内堆放 2 3,姜堆上覆以草帘,促进养分分 解,称“困姜”。一般经 23 次晒姜、困姜,便可开始催芽了。必须注意,晒姜时要注意适度,切不可晒得过度,尤其是较嫩的姜种,不可曝晒。中午若阳光强烈,可用席子遮荫,以免姜种失水过多,姜块干缩,出芽细弱。(2)选种:晒姜困姜过程中及催芽前须进行严格选种。选种时应选择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干缩、不腐烂、未受冻、质地硬,无病虫危害的健康姜块做种,严格淘汰瘦弱瘪、肉质变褐及发软的姜块。(3)催芽:催芽可促使种姜幼芽快速萌发,使种植后出苗快而整齐,因而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措施。我国南方温暖地区,种姜出窖后,多已现芽,可不经催芽即可播种。而多数地区 春季仍低温多雨,因而应进行催芽。催芽的过程,北方群众称“炕姜芽”,多在谷雨前后进行;而南方“熏姜”或“催青”多在清明前后进行。催芽的方法各地也不相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