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的栽培技术.pdf





《生姜的栽培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姜的栽培技术.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高邮市菱塘民族职业中学备课纸 课题 生姜栽培技术 课型 授课 授课 总课 教学 日期 时数 时数 使用 教学 掌握生姜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 目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备注 生姜栽培技术 一、生姜播前准备及方法 /1 播前的准备:(1)掰姜种:种姜催芽时,姜块较大,虽有的姜区催芽前已将大块掰开,但出芽后仍需挑选,因此,在姜种下地前多进行掰姜。掰姜的过程实质上是进行块选和芽选的过程。掰姜时一般要求每块姜上只保留 1 个短壮芽,少数姜块可根据幼芽情况保留 2 个壮芽,其余幼芽全部去除,以便使养分能集中供应主芽,保证苗全苗旺。掰姜时若发现幼芽基部发黑或掰开姜块断面褐变,应严格剔除。掰姜除应选
2、留壮芽外,还应考虑姜块的大小。经笔者多年试验证明,种块以 75 克左右为宜。掰姜时还应注意,为了以后便于管理,可按种块大小及幼芽强弱进行分级,即瘦小的姜块和瘦弱芽姜块放在一起,肥胖姜块和具壮芽的姜块放在一起。种植时分区,分别视生长情况进行管理。(2)浇底水:因生姜发芽慢,出苗时间长,若土壤水分不足,会影响幼芽的出 土与生长。为保证幼芽顺利出土,必须在播前浇透底水。浇底水一般在沟内施肥后,于播种前 1 2 小时进行,浇水量不宜太大,否则姜垄湿透,不便下地操作。2.播种方法:底水渗下后,即可按一定株距将事先准备好的姜种摆放沟内。摆 放姜的方法,各姜区也不一致。一是平播法,即将姜块水平放在沟内,使幼
3、苗方向保持一致。若东西向沟,姜芽一律向南;南北向沟,则幼芽一律向西。入好姜块后,用手轻轻按入泥中,使姜芽与土面相平即可。而后随手扒下部分湿土,盖住幼芽,以防强光灼伤幼芽。这种播种方法,种姜与新株姜母垂直相连,便于以后扒老姜。二是竖播法,即将姜块竖直插入泥中,姜芽一律向上。这种播种方法,种姜与新株上的姜母上下相连,扒老姜时易伤根,操作也不方便。南方有的姜区为便于扒老姜,将姜种倒放,该法虽便于收获老姜,但影响幼芽出土,生产上不宜采用。二、生姜要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实现丰产的重要措施,但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是很复杂的,它受土壤、肥水条件、播种期、播种量以及田间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在高肥水条
4、 件下,每亩种植 7000 株,植株生长健壮,群体可得到较好的发展,每亩产量可在 千克;而在中肥水条件下,同样每亩种植 7000 株,植株生长健壮,群体偏小,每亩 产量为 千克。上述现象表明,合理的种植密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应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条件来确定。通常在土质肥沃、肥水足的条件下,往往茎叶茂盛,植株高大,因而行、株距亦适当加大;相反,在山岭薄地及肥水不足的条件下,往往植株矮小,因而营养面积也应适当缩小。在北方,种植生姜多采用沟种扶垄的栽培方式,根据一般姜田的土壤肥力状况及 管理水平,可将生姜的适宜种植密度大致分为 3 种类型,供生产者参考。第一,高肥水田:指水源充足,有机质含量在 2%以上
5、,含碱解氮 100ppm 以上,速效磷 40ppm 以上,速效钾 120ppm 以上的田块,可采用行距 50 厘米,株距 19 厘米,每亩种植 6500 7000 株。第二,中肥水田:指水浇条件良好,含有机质%2%,含碱解氮 60 100ppm,速效磷 15 40ppm,速效钾 80 120ppm 的田块,可采用行距 50 厘米,株距 16 17 厘米,每亩种植 7800 8300 株。第三,低肥水田:指浇水条件一般,含有机质在%以下,碱解氮 60ppm 以下,速效磷 15ppm 以下,速效钾 80ppm 以下的田块,可采用行距 48 50 厘米,株距 15 厘米,每亩种植 9000 株左右。
6、在生姜旺盛生长期,保持最大叶面积指数 较为适宜。在南方各地,栽培方式各异,种植密度也不相同。一般可分为埂子姜、平畦姜及窝子姜 3 种方式。1 埂子姜:即开沟筑姜埂,种姜栽于沟中,沟底宽 40 厘米,埂底宽 33 厘米,一般株距 16 17 厘米,四川重庆种埂子姜较多。2平畦姜:一般畦宽 1 米宽的高畦,行距 50 厘米,每畦两行,株距 17 24 厘米。3 窝子姜:一般畦宽 115130 厘米,按株距和行距各 33 厘米控窝子播种,生长期内分次培土,软化栽培采收嫩姜。安徽铜陵生姜,采用高畦栽培方式,通常畦宽 2 米左右,顺畦开横沟,沟距 厘米,株距20 24 厘米。福建省有的地区也采用此种种植
7、方式。另据曲丁等介绍,湖南省新邵县的做法是:整地后做高畦,畦宽 38 45 厘米,每畦种植一行生姜,或 60 做成宽度 45 65 厘米的畦,每畦种姜两行,姜行与畦长平行。一般平地肥土姜田为 行距 33 40 厘米,株距 24 厘米,每亩 4500 蔸左右,坡地瘦土,每亩苗种 5500 6500 蔸,单行,行距 33 40 厘米,株距或穴距 20 22 厘米。三、怎样给生姜浇水 生姜喜湿润而不耐干旱,但其根系较浅,吸收水分能务较弱,难以利用土壤深层的水分,因此,必须合理浇水才能满足生姜生长的需要。1发芽期水分管理:为保证生姜顺利出苗,播种时必须浇透底水,通常直到 出苗达 70%左右时,才开始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姜 栽培技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