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2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案_1.pdf
《高一必修2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案_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必修2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案_1.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高一必修 2 地理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案 第 2 页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 1 课时 课前自学 学习目标(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理解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3)了解城乡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出现的环境问题差异。预习指导(1)运用图表资料,说出人地关系思想的各发展阶段及其体现。(2)根据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出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课堂学习 精讲点拨 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社会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人类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人类的一切活动离不开自然环境,人类
2、活动会作用于自然环境;同时环境也会反作用于人类社会,第 3 页 如“开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俱增,以至于过度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再生的速度,导致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同时,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自身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造成环境污染。从而产生环境问题。(3)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例题解析 【例】读人类社会演变和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问题。(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筑梯田,直接造
3、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考查目标】本题考查了 课程标准 中的“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等内容。要求 第 4 页 学生能够运用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思想变化及人与环境的关系等资料获取信息来分析、归纳、概括和解决问题。【试题分析】(1)乙图可知,人类社会从环境中获取自然资源,同时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产生了一定的环境问题,并且环境问题影响人类社会,表明人地矛盾已经出现并开始激化,应出现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2)我国江南丘陵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水土流失、土壤侵蚀严重。广泛修筑梯田,导致森林植被
4、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脆弱。(3)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因素除了人类认识的思想水平,还包括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能力、人口数量等。【试题答案】(1)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脆弱。(3)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等。随堂检测 东汉时期狩猎生产图,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 第 5 页 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据此回答 1-2 题。1.狩猎生产图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 ()2 这一时期人地关系是()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B.崇拜
5、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 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下图反映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读图,回答 3-4 题。3.最典型地反映出这种关系的城市是()4.该图反映的问题符合客观实际的是 ()第 6 页 课堂小结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结合教材内容和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发 展阶段 生 产 力水平 人 地 关系思想 人类活动及人地关系的体现 采 猎文明 低 下 且发 展 缓慢 农 业文明 较 大 发展 工 业文明 极 大 地提高 环 境文明 迅 速 提升 课后强化 基础巩固 黄梅戏天仙配中唱到“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据此回答 12 题。中描述的现象发生在()2.该社会发
6、展阶段,人地关系是()第 7 页 A.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 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 3野生生物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的人为原因可能是()森林减少 酸雨 耕地减少 荒漠化 人口剧增 垃圾污染及有害物质转移 A B C D 4 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C.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 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变化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 第 8 页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由于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使资源富集区域出现了产业结构扭曲、资源环境状况恶化等问题。有学者将此悖论总结为资源诅咒说。下图
7、为中国能源资源诅咒分区示意图。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56 题。5我国的资源诅咒高危区 ()A.生态环境恶劣、风沙活动强烈 B.自然资源丰富、初级产业为主 6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上海应主要引进西部资源,带动西部经济更快发展 B青海省应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建立完整工业体系 C广东省将钢铁工业向贵州省转移,促进其产业升级 D山西省应以煤炭资源为基础,谋求全方位多元发展 发展提升 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以甲为代表的“/”所示的地区 第 9 页 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造成这一 生 态 环 境 问 题 的 自 然 原 因 主 要有 、,人为原因主要有_。(2)乙为低
8、山丘陵地区,由于湿润多雨,加之人类_等活动使这一地区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3)图中 18 各城市生活与生产面临的最大环境资源问题是_,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学习反思 第 2 课时 课前自学 学习目标 (1)理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基本原则。预习指导(1)了解环境问题的实质,说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2)运用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说出该系统 第 10 页 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课堂学习 精讲点拨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的问题,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只能走人地
9、和谐的道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主要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的内涵,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系统。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例题解析 【例】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第 16 届“亚洲太平洋环境会议”主要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呼吁设立新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国际目标,以取代现有的“到 2019 年使生物灭绝速度在 2019 年的水平基础上大幅下降”的目标。第 11 页(1)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有什么意义?(2)下列属于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
10、因的是(多选)(3)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途径是_。【考查目标】本题考查了课程标准中的“联系 21 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等内容,引用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有关资料获取信息来分析、归纳、概括和解决问题。【试题分析】(1)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生活、生产所需的物质,同时从长远看,为人类提供适应环境变化的机会。(2)生物多样性减少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状态下物种减少极其缓慢,人为原因使物种灭绝速度加快。(3)要保护生物多样性,最好的途径是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试题答案】(1)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食物、药物、原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 地理 第六 人类 地理环境 协调发展 _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