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的过充电和过放电产生的问题.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锂离子电池的过充电和过放电产生的问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锂离子电池的过充电和过放电产生的问题.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锂离子电池的过充电和过放电产生的问题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2020.针 对 锂 离 子 电 池 过 充 电、过 放 电 问 题 过充电:锂离子电池过充时,电池电压随极化增大而迅速上升,会引起正极活性物质结构的不可逆变化及电解液的分解,产生大量气体,放出大量的热,使电池温度和内压急剧增加,存在爆炸、燃烧等隐患。过放电:电池放完内部储存的电量,电压达到一定值后,继续放电就会造成过放电,电池过放电可能会给电池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特别是大电流过放,或反复过放对电池影响更大。一般而言,过放电会使电池内压升高,正负极活性物质可逆性受到破坏,电解液分解,负极锂沉积,
2、电阻增大,即使充电也只能部分恢复,容量也会有明显衰减。解决措施:1、改变正极材料:目前钴酸锂正极活性材料在小电芯方面是很成熟的体系,但是充满电后,仍旧有大量的锂离子留在正极,当过充时,残留在正极的锂离子将会涌向负极,在负极上形成枝晶(使其晶面的半高宽变大,导致 某一方向的晶粒尺寸变小,晶体结构的改变导致碳材料出现裂纹,进而破坏负极表面的 SEI 膜并促进 SEI 膜的修复,SEI 膜的过度生长消耗活性锂,因此造成了电池的不可逆容量衰减。如图 1 所示)这是采用钴酸锂材料的电池过充时必然的结果。甚至在正常充放电过程中,也有可能会有的产生多余的锂离子游离到负极形成枝晶(由于石墨的嵌脱锂电位较低,接
3、近锂的还原电位,因此在某些条件下负极容易出现锂沉积,锂沉积会消耗活性锂,产生不可逆容量损失)。因此寻求高能量密度、高安全、环保和价格便宜的电极材料是动力电池发展的关键。目前国家选择的安全正极材料有锰酸锂、磷酸铁锂等。(锰酸锂 LiMnO4分子结构上面可以保证在满电状态,正极的锂离子已经完全嵌入到负极炭孔中,从根本上避免了枝晶的产生。同时锰酸锂稳固的结构使其氧化性能远远低于钻酸锂,分解温度超过钴酸锂 10O,即使由于外力发生内部短路、外部短路、过充电时,也完全能够避免了由于析出金属锂引发燃烧、爆炸的危险。磷酸铁锂(LiFePO4)及其充电(脱锂)后形成 FePO4的热稳定性非常好,其在21041
4、0的温度范围内所放出的热量仅为 210Jg:而普遍使用的 LiCoO2 的充电态(CoO2)开始分解产生氧气的温度为 240C,所放出的热量约为 1000Jg。(如图 2 所示,过放电至 V、V 时,石墨的表面变化不大,而深度过放电时石墨表面可以看到有粗大的颗粒及一层厚膜覆盖。)因此,在目前所发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LiFePO4 的安全性能最好。用该种正极材料制作的锂离子电池 2 C30 V 过充,安全通过。)图 1 充电倍率为 C/1000 时不同充电时间 LixCO2微分干涉图像的晶间裂纹 图 2 LiFePO4电池循环前后的石墨电极 SEM 图(a)循环前;放电至(b)2 V、(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锂离子电池 充电 放电 产生 问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