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专)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一古代诗歌鉴赏(课时4)实战演练.pdf
《(济南专)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一古代诗歌鉴赏(课时4)实战演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专)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一古代诗歌鉴赏(课时4)实战演练.pdf(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4 1/2 专题十一 古代诗歌鉴赏(课时 4)实战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润州听暮角 李 涉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注释】文宗时,诗人家居洛阳,曾被流放,此诗作于迁谪途中。江城:润州。海门:大江入海口,形容很远很远的地方。1诗人选取了_、_等典型的意象,营造了一种_意境。2.本诗是李涉很有名的抒情之作,请结合三、四句简单分析其借景抒情的写法。_ _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陶 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注】居大厦。【注释】鳞鳞:形容大厦瓦片如鱼鳞。1这首诗写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
2、 _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做分析。_ _ _ _ 参考答案 一、1号角 江水(沙漠、鸿雁)荒凉与寂寞 2三、四句借写鸿雁受惊吓腾空远飞,表达自己远离家乡思乡却不得归的惆怅,进一步寄托更强烈的思归之情。二、1揭露封建社会劳动者劳苦一生无所得,统治者不劳而获的不公平社会现状,表达了诗人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2对比手法。前两句以陶者“陶尽门前土”与“屋上无片瓦”相对比,后两句以居者“十指不沾泥”与“鳞鳞居大厦”对比(或“陶尽门前土”与“十指不沾泥”对比,“屋上无片瓦”与“鳞鳞居大厦”对比),展现出了人世间的不公平,表达了对劳动者的同情。4 2/2 内容总结 (1)专题十一 古代诗歌鉴赏(课时 4)实战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2)【注释】文宗时,诗人家居洛阳,曾被流放,此诗作于迁谪途中(3)前两句以陶者“陶尽门前土”与“屋上无片瓦”相对比,后两句以居者“十指不沾泥”与“鳞鳞居大厦”对比(或“陶尽门前土”与“十指不沾泥”对比,“屋上无片瓦”与“鳞鳞居大厦”对比),展现出了人世间的不公平,表达了对劳动者的同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济南 中考 语文 复习 专题 十一 古代 诗歌 鉴赏 课时 实战 演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