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第一次学段考试试题.doc
《高二历史下第一次学段考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下第一次学段考试试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 10【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二历史下第一次学段考试试题精选高二历史下第一次学段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6060 分)分)1占卜在商朝占有重要地位,商王事无大小,都要占卜。到了西周统治者认为天命是不可靠的,民心向背才是根本。这一变化( )A. 适应了王权统治的需要 B. 提高了下层民众的政治地位C. 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D. 使王权摆脱了宗教神权控制2江西德县车桥镇的陈氏家族,唐宋年间历经十五代,和谐生活 332 年未分家,聚族而居多达 3900 余人,史称“江州义门陈,天下第一家”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 封建国家的
2、倡导 B. 分封制的实行C. 君主专制的需要 D. 宗法制的影响3卫国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是商朝都城朝歌所在地;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原来是商代重要的属国奄国所在地;齐国是姜太公吕尚的封国,是周公东征对象蒲姑所在地。这反映出西周的分封( )A. 依据严格的宗法等级 B. 得到同姓子弟的支持C. 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 D. 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4西周射礼是一项有严格礼仪要求的射箭活动,改变了商代射礼的祭祀色彩,礼记射义记载西周“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 。这反映出( )A. 西周射礼中缺乏深刻的人
3、文内涵 B. 礼体现了家国同构式的等级观念C. 礼乐制度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平等 D. 射礼是普遍存在的大众娱乐活动2 / 10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 221 年秦朝的建立第二次发生于 1911 年的辛亥革命第三次在 1949 年新中国的成立”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 中央集权制形成 B. 神权与王权结合C. 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 D. 王位世袭制确立6秦始皇认为自己是天子,即上帝的嫡长子,天子自称“朕” ,而其他人不能称“朕” ,又采用了“五德之运”学说,认为周是火德,秦为水德
4、,秦代周,符合水灭火。这反映出秦始皇( )A. 彻底摆脱了商周政治观念的影响 B. 对君主专制有强烈的政治追求C. 利用血缘关系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D. 主要采用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7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期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度和法律控制,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A. 礼仪与政治分离 B. 从人治到法治 C. 国家管理制度化 D. 为民主政治奠基82018 年 2 月 16 日为正月初一,正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 ,到了秦朝为了避秦王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 , “正”字的读音也当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
5、要特征是( )A. 中央集权 B.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 独断性和随意性 D. 皇权至上,皇帝独裁9 “唐太宗在未登极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意指空缺) 。 ”这从根本上反映出唐代( )3 / 10A. 宰相制度有名无实 B. 皇权至高无上C. 三省六部制不完善 D. 深受避讳影响10唐太宗时期往往给一些品级较低的官员加以“参知政事” 、 “参预朝政” 、“参议得失”等名号,让他们参加政事堂会议,执行相职。后来,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 、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这说明唐代( )A. 监察体系日益完备 B. 三省制名存实亡
6、C. 官员众多效率低下 D. 皇权进一步加强11在宋元两朝以及明代的前中期这段长达五百年的时间内,中国很多地方城市基本不提倡筑城,内地州县亦普遍不筑城,长期处于城垣颓纪、甚至无城墙的状态,只在边地城市和部分重要城市,才兴筑或注意维护城垣。这种做法旨在( )A. 促进民族融合 B. 减轻农民负担C. 发展商品经济 D. 防止地方割据12 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 ,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 , “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 新的权力机构出现C. 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 六部分掌行政权力13 “它的设立,本是一种超常规的做法。这
7、个无端制、无定员、无预算。名义上仅仅是皇帝的临时秘书机构,却实际上褫夺了内阔的权力,造成了中国特色的机构名实不符现象。 ”材料中的“临时秘书机构” ( )A. 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 B. 妨碍皇权高度集中C. 削弱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D. 强化君主专制统治14明初,每岁各地官粮在运送京城途中会发生一定“损耗” (因人为、霉变等因素导致的损失) ,故地方官员往往持盖有印章的空白账本抵京后再据实数填写账目。朱元璋认为“先印而后书”实乃欺君罔上,罪及数万人,史称“空印案” 。这一事件凸显出( )4 / 10A. 地方吏治腐败严重 B. 中央集权遭到破坏C. 财经制度严重僵化 D. 君权至上不容挑战15
8、公元前 427 年,希腊小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达。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将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处死,妇女儿童罚作奴隶。第二天,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据此可知,在古代( )A.希腊小邦缺乏政治自主权 B.公民决定雅典城邦重大决策C.大邦争霸阻碍了希腊统一 D.雅典公民大会有时违背民意16恩格斯说:“梭伦解开了一系列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 ”这是在评价梭伦( )A. 颁布“解负令” B. 给公民发放津贴C. 建立“四百人会议” D. 确立财产等级制17梭伦时有惩处
9、“在公民集体的重大争论中”不明确表态者的法律,伯里克利也强调:“对那些不参与政治的人,我们不认为他们是超脱自由的,而认为他们是无用的。 ”材料表明( )A. 不积极参政都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B. 雅典普遍存在公民不愿参政现象C. 积极参政是雅典公民的应尽义务 D. 公民的参政自由受到法律的限制18雅典城邦有 6000 名陪审官,全体陪审官分为十组。诉讼时,事先无人知道某个陪审官是否出庭,倘若出庭,也不知道他在哪个法庭。这体现了雅典( )A. 法庭审判质量较高 B. 司法程序的公正性C. 公民参政积极性较高 D. 保护陪审官人身安全19罗马帝国时期,除自由民和奴隶的区别外,公民和臣民之间的差别逐渐
10、消5 / 10失, “这样,至少对自由民来说产生了私人的平等,在这种平等的基础上罗马法发展起来了” 。材料中所述的罗马法是( )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20早期阶段的罗马法规定:凡为法律行为,必须说固定的套话,做法定的动作等;若不依法定方式而为,或稍有差错,纵有意识表示,也没有法律效力。这表明早期罗马法( )A.不尊重当事人意愿 B.形式重于实质内容C.注重保护公民利益 D.审判程序非常严密21罗马诗人维吉尔指出:希腊人也许是更优秀的雕塑家、雄辩家和思想家,但唯有罗马人才懂得如何统治一个帝国。维吉尔此一论断主要是基于( )A.罗马法的适时调整 B.罗马建立了更完备民主
11、制度C.雅典民主制不利于扩张 D.希腊人尚浮华不务实22公元前 3 世纪前后,罗马法发展到万民法阶段,而同时期的汉代法律“夷三族是最高刑罚,晁错、李陵被诛之时,其父母妻儿同时被杀” 。这种做法违背了罗马法的( )A. 自然法中公正合理原则 B. 万民法中人人平等原则C. 法律至上不告不理原则 D.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23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罗马法的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由此可见罗马法( )A. 注重证据收集 B. 具有契约思想C. 内容过于单一 D. 蕴含民主原则24英国革命作为民族国家首次对绝对王权的民主化改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下第 一次 考试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