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电压电阻单元备课.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单元备课.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六章电压电阻单元备课.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单元备课 第 2 页 第十六章 电压电阻 一教材组成:本章知识是有(1)电压,(2)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3)电阻,(4)变阻器,共四节内容组成。二教材分析:在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的基础上,本章学习电压和 电阻两部分知识,本章教材的主要内容有:电压的基本知识、电压表的使用、串、并联电路中各部分的电压与总电压的关系;电阻的概念、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本章知识的特点:一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二是实验操作多。本章安排了 3 个探究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电压的关系、探究并联电路各支路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电压的关系、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
2、因素。还有三个操作性试验(含演示实验):练习使用电压表、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比较小灯泡的亮度(演示)。本章重点是电压表的使用、变阻器的使用规则。难点是在串、并联电路的实验探究过程中,形成由假设猜想到制定设计实验探究的能力。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一章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电流和电路的一些 基础知识,也掌握了一些学习物理的方法。在授课时,一是从日常生活出发,联系实际给出电压和电阻的概念,降低教学难度;而是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经历规律建立的实验探究过程,达到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的目的。在基本测量方面,要让学生在会用电流表的基础上,学会使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等,并会把滑
3、动变阻器连入电路来改变电流。在实验探究方面,有“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和“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等内容。由于学生已有“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的规律”的学习经验,因此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并且通过比较,明确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与电压规律的区别与联系。四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电压的作用,知道电压的单位,记住一些常见的电压值。2.会使用电压表。实验探究并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一种性质,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决定电阻大小 的因素。4.了解滑动变阻器的构造,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五教学重点:1.正确使用电压表,并准确读数,会按要求连接电路并用电压表测出电压值。2.正确连接串并联电路,会利用电压
4、表测电压,归纳出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3.电阻的概念,决定电阻的大小因素。4.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六教学难点:1正确使用电压表。并联电路电压规律。3.对电阻的理解。4.正确分析电路中滑片移动方向与引起电路电流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七教法:实验演示,引导,提问,举例。第 3 页 八学法:实验探究,讨论,观察,练习。九课时安排:1.第 1 节 电压-1 课时 2.第 2 节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1 课时 3.第 3 节 电阻-1 课时 4.第 4 节 滑动变阻器-1 课时 5.第十六章 电压电阻复习课-2 课时 课题:第一节电压 课型:新授课 主备教师:李宏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5、)了解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2)知道电压的单位及其换算,了解生产、生活中常见电压值。(3)知道电压表的用途、符号,会正确使用电压表测电压,并能正 确选择量程和读数。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会阅读说明书,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教学重点:1、会使用电压表,会读数。2、能正确知道电压的含义及作用。教学难点:对电压的理解及电压表的使用。教法:类比,实验,观察,提问.学法:阅读,讨论,实验,观察,练习。教学准备:电池、开关、小灯泡、导线若干、学生电压表。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
6、过程:一、引入新课 对照教材第十六章首页彩图讲解。乌云翻滚,电闪雷鸣,自然界真是奇妙,你知道雷电有多么强大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有趣的问题吧。二、新课教学(一)电压 提问:“电压”一词我们并不陌生,同学们对电压有多少了解,知道哪些电压值?(自己想一想,然后前后左右同学可以简单的议论议论,相互印证,同时将你们所了解的补充的尽量完整)第 4 页 学生回答,教师利用黑板一角板书(在这个过程中注意了解学生知道的电压知识)。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并板书。电压的符号:U 电压的单位:伏特(V),在国际单位制里,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V)。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V)(介绍规定这些单位
7、的目的、用途)。换算关系:1 千伏(kV)=1000 伏(V)1 伏(V)=1000 毫伏(mV)1 毫伏(mV)=1000 微伏(V)。投影小资料“常见的电压”,并要求记住干电池、家庭电路及对人体安全的电压值。抓住学生在回答提问时电压的单位,放手让学生进行讲解,教师从旁点拨启发学生,其他学生补充完善。利用好知识的正迁移,例如电流的单位 提问:同学们对电压了解了很多,那么电压到底有什么作用?实验:水流是怎样形成的(如图)。分析:A、B 两容器中水面高度不同,形成水压,从而使水发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若 A、B 两容器中水面高度相同,就不会有水流了。若抽水机与阀门连动,抽水机就可以保持 A、B 两
8、容器中水面高度不同,换句话说就是保持一定的水压,形成持续的水流。问:灯泡中的电流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如图)与形成水流类似,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的作用与抽水机的作用类似,使电路两端保持一定的电压,从而使电路中不断有电流通过。板书 电压的作用: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二)怎样使用电压表 电压的大小可以用电压表进行测量。第 5 页 出示电压表让学生观察电压表的构造。如何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压?首先阅读直流电压表使用说明书。学生阅读,教师巡视。提问:电压表应如何使用?两到三名学生回答后,让学生看教材 P57 的内容,结合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9、自己整理出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并小组讨论交流,补充完善自己的使用方法。找两名学生汇报,后师生共同补充完善。电压表的使用:(1)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2)必须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3)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4)在预先不知道电流大小时,应先选大量程进行试触。(5)电压表读数时,应先认清所连接的量程。电压表和电流表是电学实验用的两个基本仪表,使用时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们先看它们作用和表面构造的区别。投影表格:师生共同完成表格的填写。电流表 电压表 作用 测电路中的电流 表盘符号 A 电 路 元 件符号 量程(两个量程,三个接线
10、柱)让学生总结出使用规则的区别,找两名学生汇报,后师生共同补充完善。投影表格,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区别与联系(指出这样处理的好处,给学生以示范)。第 6 页(三)用电压表测电压 学生分组实验。要求:1、认真对照教材 P58 图示实物连接好电路(连接过程中开关要断开,每次经检查无误后再闭和开关)2、按照电压表的使用规则进行操作;3、准确读数,作好记录(每次读数后要及时断开开关);4、通过分析得出实验结论。三小结 这节课讲授的电压是电学中又一个重要的物理量。由于知识所限,我们用水流作比喻讲述了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要知道电压的单位,会进行单位变换。此外,还要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电
11、压值。以及能正确读取电压表的示数和使用电压表。板书 第一节 电压 1、电压:是使电荷做定向运动形成电流的原因。产生电流的两个因素是:(1)有电源;(2)电路必须闭合 (1)符号:U (2)单位:伏特,符号 V,还有千伏(kV)、毫伏(mV)1kV1000V 1V1000mV 2、电压的测量:用电压表,符号 V (1)电压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电压表的使用:a.电压表必须和用电器并联(相当于一断开的开关)b.必须红(正)接线柱接近正极,黑(负)接线柱接近负极。c.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3)读数:确定量程选择示数 确定分度值 第 7
12、页 读数,写上单位 3、动手做:接一电路,并连上电压表测电压,读出电压的大小。作业:教材 P59 动手动脑学物理的题。课题:第二节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课型:新授课 主备教师:李宏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探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2)练习连接电路和使用电压表的技能。(3)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电压规律解题。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 会科学研究的方法。(2)能运用实验法、数据分析法归纳总结物理规律。3情感、态度、价值观:(1)利用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3)培养学生
13、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教学重点:1、使用电压表测电压操作能力的训练。2、通过实验数据以及合作交流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教学难点:1、会正确利用电压表测电压。2、学生能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教法:实验,观察,提问,对比.学法:阅读,讨论,实验,观察,练习。教学准备:学生器材:电压表 1 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 2 只,规则相同 的小灯泡两只,电源、开关、橙子一只,导线若干等。演示器材:电压表 1 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 2 只、电源、开关、导线若干。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第 8 页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老师演示实验:请同学们观察演
14、示板的电路是如何连接?电流有什么特点?(两个不同规格的灯泡串联入电路)若闭合开关,两灯都能发光吗?发光亮度一样吗?师闭合开关和同学们一起观察灯的发光情况,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两灯的发光情况会不一样?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引出本节实验要探究的问题:串联电路电压会有什么关系?学生认真观察电路的连接方式并回答问题。学生积极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思考会想到可能是电压不同的缘故。学生:猜想 1:和电流的规律一样,电压可能是相等的。猜想 2:由于灯的亮度不同,串联时电压不相等。猜想 3 大部分学生会认为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所以灯的发光亮度相同,而意料之外的实验现象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对
15、学生的猜想结果要有充分的前瞻性。学生的猜想会是丰富多彩的。实验探究 串联电路电压的关系 1请同学们讨论,做这个实验我们需要哪些实验器材?它们的作用各什么?然后再画出实验电路图。2实验时要测出哪些数据?怎样正确使用电压表?3实验时还应该注意哪些事项?4教师提醒学生将实验数据填在课本第十一页的表格。5教师示范操作,让学生认真观察,准确读数,正确记录实验数据。采用小组式教学。学生讨论,完成实验器材的选择和实验方案的设计。请一位学生将电路图画在黑板上。(图看课本第 60 页的图16.2-1)学生想好后回答:可以把电压表分别并联在电路 AB 两点、BC 两点、AC 两点,测量电压值。并正确叙述电压表使用
16、方法。生答:连接实物过程中开关要断开,检查好电路再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思维的方法。学生设计实验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风,教师不要包办。让学生养成记录原始数据的习惯,不要“凑数据”。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运用表格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第 9 页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做实验。教师将实物连接画在黑板上供实验连接有困难的小组参考。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的实验记录写在黑板的表格里,对实验的进行点评,表扬实验中学生的闪光点。6教师提问。表格中记录的数据有什么规律?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同学们还有什么发现?学生做实验。学生将读出的实验数据填入课本的表格里。综合各组的实验数据得出串联电路电压
17、关系:在串联电路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表达式:U=U1+U2。串联时当两灯型号相同时,灯两端的电压相同;两灯型号不同,灯两端的电压不同。搜集各组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可得一般性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实验探究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 1通过刚刚的实验得出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同学们现在来猜猜并联电路电压有什么样规律?2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同学们的猜想呢?电压表要测出哪些数据?下面同学们自己进行科学探究,研究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师对实验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指导。实验完毕,请同学们将实验数据填写在黑板的表格中,师生共同分析总结得出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学生积极思考并说出
18、自己的猜测。学生想好后,请一位同学将电路图画在黑板上,并说明实验时就测出 AB 两点、CD 两点、EF 两点的电压。(课本图 13)学生们设计表格、连接实物、动手实验。实验完毕归整器材 结论:在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相等,都等于并联电路两端总电压。表达式为:U=U1+U2 培养学生实验的迁移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明确实验时应测的量。教师要做好课堂调控。教师要适当渗透误差理论,让学生理解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实验的结论是在误差范围内成立的。知识拓展(1)两灯电压相等时,两灯一定是并联吗?学生根据实验结论能马上想出答案并应注意纠正表达不准的知识点。第 10 页 板书:第二节 串并联电路电
19、压的规律 作业设计:1、课本第十三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2 课题:第三节 电阻 课型 :新授课 主备教师:李宏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学习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知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种类等因素有关.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2)通过学生探究活动,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渗透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2)利用电压表测水果电池的电压。介绍水果电池的制作方法:将两种不同的
20、金属片插到水果中,就能成为一个水果电池,同学们你能利用电压表可测出水果电池的电压吗?起来交流。学生们好奇抢着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测橙子电池的电压。补充课外知识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反思 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回顾、分析,并思考在探究过程中,哪些问题真正弄懂了,哪些问题还不清楚,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什么失误等等。初中生做实验,往往是做了不检查不总结,其实评估是一切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估可以发现不足,及时弥补。第 11 页 教学重点:电阻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教法:实验,观察,提问.学法:阅读,讨论,实验,练习。教学准备:演示用
21、电流表、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电阻定律演示器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提问:什么叫导体?什么叫绝缘体?师:出示一段电线,问那里是导体?那里是绝缘体?生:电线芯是导体.电线芯的外面包了一层橡胶或塑料,是绝缘体.师:一般导线的芯到底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生:是用铜做的.师:大家见过用钢、铁做芯的导线吗?-师:常用的导线通常是用铜或铝做的,特别重要的用电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我们已经知道,钢、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那么为什么不用钢铁来做导线呢?指出:这节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1、电阻(1)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演示实验:P63 图 1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六 电压 电阻 单元 备课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