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pdf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pdf(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1-作者:_ -日期:_ 2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与区域差异(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2)要素及其关系:要素: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多个要素。关系:有内在联系,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征。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整体性。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2、。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4、区域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1.2 区域的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区域发展阶段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 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水平 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少 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
3、 水平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 产业结构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 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 对外开放程度 低,对外贸易规模小,表现出自给自足特征 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 交通运输 现代化交通线路少而稀疏 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 现代化交通、信息网络逐步完善 城市化 水平低,缺乏大型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发展速度高于区域平均 水平高,区域内部差异小 发展状态 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不平衡增长 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3
4、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 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 水文 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分界线 400mm 年等降水量线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位置、面积 东部临海 45%深居内陆、高山环绕 30%西南青藏高原 25%土壤 森林和森林草原土壤 草原土、荒漠土(有机质少,盐分高)原始土壤 主导因素 气温随纬度变化 降水随海陆位置变化 水热组合随海拔变化 人 类 活 动 影响程度 深刻 微弱 经济文化 发达 落后 补 充 西南及青藏高原交通不便的原因:西南地区(属东部季风区):(1)地形崎岖(2)多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青藏高寒区
5、:(1)地形崎岖(2)高寒缺氧、冻土发育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1)、南北差异 分界线:秦岭淮河 1 月 0等温线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北方 南方 区域特征 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平原高原为主;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 多山地丘陵,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 4 发展方向 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 产业升级,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治理污染 (2)四
6、大亚区的差异(P10 图)植被 作物熟制 农作物 东北 针叶、针阔混交林 一年一熟 春小麦、大豆、甜菜 华北 落叶阔叶林 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冬小麦、谷子、棉花 华中华南 常绿阔叶林 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油菜 华南 常绿阔叶雨林 一年三熟 水稻、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 补充 南方方言繁杂的原因:交通不便,自然经济自给自足,战乱灾荒较少,人群在地域上相对稳定(3)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 然 环 境 人 类 活 动 水果 民居 古代 交通 方言 矿产 工业 北方 苹果梨、平顶 马车 较少 煤、石油 天然气 重工业为主 南方 柑橘 荔枝 斜顶 船 繁杂 磷、有色金属 轻工业为主 二、中国三大经济
7、地带(P12 图)1、依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补充: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广西(110E 以西地区)范围:10+2+3(西部地带 10 个省区、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 3 个自治州也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条件: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发展潜力大。但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措施: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教育,扩大对外开放。5 意义: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
8、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差异 东部地带 中部地带 西部地带 省区 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 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 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 经济水平 高 低 发展进度 快 慢 1.2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变化性)阶段 人类活动分布区 举例 采集狩猎阶段 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 农业社会 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 四大文明古国 工业社会 资
9、源丰富(能源、金属),区位交通优越(道路、航道、港口)德国鲁尔区、山东东营、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 后工业社会 环境质量优越(原因:可提高产品质量,吸引科技人员定居,提高科研效率)美国硅谷、日本九州、英国苏格兰、德国慕尼黑、北京中关村、印度班加罗尔 早期农业主要起源地区 文明古国 自然条件 古埃及 古巴比伦 古印度 古中国 地形 尼罗河下游平原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印度河平原 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 6 二、海洋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航 海技 术 阶段 影 响 落后 以海为疆界,古代文明发源于大陆内部 发展(1)海洋交通发展 (2)人口、城市向沿海集中(西欧、日本、美国东海岸和西海岸是世界上经
10、济最活跃区域)进步 大陆架:石油、天然气 开发海底矿产 太平洋最丰富 深海盆:锰结核 美、日、英、德已开采 三、岛屿对人类活动影响(阶段性)工业化 阶段 影 响 以前 人口稀少、文化、技术由大陆传入 欧洲的三圃制 条件 地形:丘陵、平原 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适合谷物生长;秋季水草丰美,适合放牧牲畜 三圃制:把土地分成三快:一块植树、一块种田、一块放牧 1.3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 1、影响:有利: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不利:环境污染:水、
11、土地和大气污染 生态破坏:占据农田,浪费土地资源,引起水土流失 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 2、条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较便利(大秦线、黄骅线)3、面临问题:资源枯竭、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运输力量不足 4、解决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 (2)提高综合利用:变煤为电、油、气 (3)矿区复垦;矿坑发展水产养殖,保护环境(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1、澳大利亚:东水西调 2、美国:北水南调(加利福尼亚水道)(1)地区:西部加利福尼亚州 农业:蔬菜、水果基地 工业:石油、电子、军事、航天航空、原子能飞机等新兴工业中心(2)原因:北部:湿润、萨克拉门托河水量丰沛(地中海气候)南部:地势平坦、光热充足,但
12、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 7(3)意义:增加水源、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持水土、防止地面沉降 3、中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路 线 南水 北调 水泵,大运河 东线:扬州 天津(华北)修运河 中线:三峡,丹江口水库 郑州、石家庄、北京(华北)隧道 西线: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 黄 河上游(西北)西气 东输 管道 塔里木盆地 上海 西 电 东 送 火电 北线:山西、内蒙 华北 黄河上游 水电 (京津唐)三 峡 水电 中线:长江上游 华中(沪宁杭)珠江上中游 水电 南线:贵州、云南 华南 火电 (珠三角)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南水北调:规划东、中、
13、西三条调水线路,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东线 中线 西线 调水源地 长江下游扬州附近 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 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 调水线路 沿京杭大运河提水北上到山东半岛和天津 开挖渠道,引水自流到北京、天津 开凿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调水量 较大 较小 大 水质 差 较好 最好 西气东输: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铺设输气管道到上海,将塔里木盆地、陕甘宁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长三角地区。还包括把四川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湖北湖南。该工程的建设,有利于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
14、紧张状况,改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环境污染。8 西电东送: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水电和煤电),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分北、中、南三条线路。意义:保证东部地区能源供应,加快西部资源开发,拉动相关产业。资源跨区域调配对环境的影响;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对调入和调出区及沿线地区都会产生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北煤南运:对输出地的影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直接破坏地表土层和植被;污染周围的土地和水域;引起地面塌陷,损坏地表建筑;对输入地的影响: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缓解当地能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进
15、一步发展。4、生物资源的利用 负面:森林的过度砍伐(热带雨林砍伐最严重):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正面:植树造林;改良品种培育良种;建立自然保护区,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生态环境。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 低级形态 高级形态 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服务业,经济水平的标志)(二)产业转移 1、部门: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 2、原因:降低成本:原材料价格、工资和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导致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开拓市场 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劳动力 3、方向: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4、影响:促进欠发达地
16、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差异。同时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5、转移中劳动力分布变化:第一产业不断减少;第二产业先升后降;第三产业稳步上升 6、转移产业类型: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污染严重型 7、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和合作;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8、对环境的影响 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 9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水土流失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原因 自然:(1)黄土疏松(2)暴雨集中(3)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4)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过渡开垦、放牧、采樵、开矿、轮荒等。导致地
17、表植被的破坏 经济损失 (1)土壤肥力下降 农业减少(2)沟壑发展、泥石流 破坏工矿交通设施 危害 (3)水、土、肥的损失 干旱 生态破坏 (4)淤积江河湖库 洪涝(下游“地上河”)(5)畜清排浑导致水量损失 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措施 生物:植树造林(蓄水保土 多种经营)(保持水土)工程: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抽引水灌溉 治理 重点保持水土 措施工程、生物、农业技术“三结合”小流域 原则: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根本措施)方针:保塬、护坡、固沟 重点:水土保持、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村牧业体系 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 农业技术措施 保塬 平整土地,增加径流入渗,削减地表径流 营造防护林网,
18、造林以用材林和果林为主,形成林粮间作、果粮间作的生态农业体系。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灌溉技术,节约、充分利用水资源 护坡 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 封坡育林育草,拦截、涵蓄坡面径流 略 固沟 在主要沟道打坝建库,拦泥蓄水 在各支沟分段营造防护林,既固定了沟床,又拦截了坡面和上游的大量泥沙,稳定了坡脚 略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湿地: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类型:河流、湖泊、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米的浅海、红树林、珊瑚礁、水库、稻田等。10 2、湿地的功能:涵养水源、提供水资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净化水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图版 高中地理 必修 知识 归纳 整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