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课件福建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pdf
《国际经济学课件福建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课件福建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pdf(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国际微观经济学专题 福建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集美大学)培训 主讲:曾卫锋 博士 教授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假设、研究任务与基本内容 (一)基础假设 理性人假设家庭或个人、企业与政府。(二)研究任务 1.探索国际贸易的起因或基础 2.解释国际贸易的模式或国际分工的格局 3.分析国际贸易及其政策的经济效应(三)基本内容 1.国际贸易的纯理论:在自由贸易情况下的世界资源配置理论 2.国际贸易的政策理论:在政府干预下的世界资源配置理论 3.国际贸易的政策实践:包括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与国际经济政策 二、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一)重商主义 国际贸易理论诞生之前的贸易思想。1.早期重商主义,又称
2、重金主义,W.Stafford,15541612 年。2.晚期重商主义,又称贸易差额论,Thomas,Mu,15711641 年,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自重商主义之后,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从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到当代“新新贸易理论”的发展。(二)古典贸易理论 1.绝对成本理论 亚当斯密认为扩大生产才能提高本国的生活水平,而生产的扩大最根本的动力是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取决于社会分工专业化的不断深化。简言之,财富增加依赖于劳动分工,这就是亚当斯密劳动分工学说的基本思想。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这一概念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基础,他认为贸易之所以发生,其基础在于各国生产成本上存在绝
3、对差异。下面使用该理论来解释什么是国际贸易纯理论以及国际贸易理论的三大任务是如何完成的。表 1 两国的单位产出所需投入的劳动量 国家 生产成本 A 国 B 国 X 的劳动投入量 4 8 Y 的劳动投入量 8 4 表 2 两国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 国家 劳动生产率 A 国 B 国 X 的劳动生产率 aX=1/4 bX=1/8 Y 的劳动生产率 aY=1/8 bY=1/4 表 3 国际分工后世界的总产出 国家 产品 A 国 B 国 世界 X 产品(4+8)/4=3 0 3 Y 产品 0(8+4)/4=3 3(可以假设每 4 个劳动量为 1 元的价格即工资)1.国际贸易的起因或基础:劳动生产率的绝对
4、差异导致产品名义价格的绝对差异理性的商人利用消费者和生产企业的理性行为推动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发展,从而推动各国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2.国际贸易的模式或国际分工的格局:各国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放弃具有绝对劣势产品的生产并从国外进口该类产品;3.国际贸易的经济效应:增加了世界的总产量,提高了各国各种产品的消费量和福利水平。思考题:世界及各国经济需要政府干预吗?如何确保消费者、生产企业和商人的理性行为?2.比较成本理论(1)比较成本理论的提出背景:当时英国无论在工业品还是农产品的生产上,其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其他国家,在这种 情况下,英国需要同其他国家进行分工吗?(2)大卫李嘉图
5、(1817)提出了比较成本和比较优势的概念,将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进行了一般化的推广。(据说托伦斯更早,Robert Torrens,1815)(3)绝对成本理论是比较成本理论的特例。(三)新古典贸易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1930 年代 1.比较优势概念的提出:BYBXBAYAXAPPpPPp/2.新古典贸易理论:技术差异、要素禀赋差异与需要偏好差异引起的比较优势。3.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差异引起的比较优势。以上绝对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从产品价格的绝对或相对差异解释了国际贸易的起因或基础。(四)产业内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与重叠需求理论:1980
6、 年代 1.产业内贸易概念的提出及其臆想以及产业内贸易概念的规范 2.产业内贸易理论并不从产品价格的绝对或相对差异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或基础 3.产业内贸易的主流理论(1)差异产品、垄断竞争市场、规模经济引发的产业内贸易(2)同质产品、寡头垄断市场引发的产业内贸易(3)重叠需求理论 (五)国际贸易与内生增长理论:1990 年代 贸易伙伴国的研发活动、国际贸易与投资活动带来技术外溢引起本国的内生增长。理论研究:Krugman,Grossman,Helpman。经验研究:Falvey,Foster 与 Greenway(2002)在比较全面地综合了 Levine 与 Renelt(1992)、Coe
7、 与 Helpman(1995)、Sachs 与 Warner(1995)、Sala-i-Martin(1997)、Evenson 与 Singh(1997)、Coe,Helpman 与 Hoffmaister(1997)、Greenaway,Morgan 与 Wright(1997,1998,2002)、Xu Bin 与 Jianmao Wang(2000)等关于国际技术外溢影响经济增长的研究方法的优点后,提出了较为成熟的测定国际技术外溢影响总产出增长的以下静态和动态计量经济模型(以下简称 FFG 模型):ititiititPOPGDPInvySPILLyln)/(lnlnln4365,21
8、)1.2(ln257665,5itititiSACHSTTISEC ititiittiitPOPGDPInvySPILLyyln)/(lnlnlnln4365,211,)2.2(ln257665,5itititiSACHSTTISEC 模型中各符号的含义为:(1)yit表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i 表示第 i 个国家,t 表示年份(下同);(2)SPILLit表示外国知识溢出变量,其度量方法比较复杂,下面会使用一定的篇幅对此进行介绍;(3)yi,65表示 1965 年的人均 GDP;(4)Inv/GDP 表示国内总投资与 GDP 的比值;(5)POPit表示人口;(6)SEC25i,65
9、为 1965 年 25 岁以上人口中具有高中及高中以上学历人口所占的比例;(7)TTIit表示贸易条件指数;(8)SACHSit表示 Sachs 和 Warner(1995)所提出的开放度指数,它是模型中的虚拟变量,对于“封闭经济”其值取 0,否则取 1;(9)yi,t-1表示滞后一期的被解释变量。(六)新新国际贸易理论:最近十多年 1.新新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企业生产率差异(异质企业)决定着企业的国内销售、出口与对外投资等开拓国内市场的方式,自由贸易能够提高产业层面的生产率水平。(比较理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2.新新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包括两种模型:异质企业贸易模型,Melitz,2003。企业
10、内生边界模型,Antras,2003。(七)成本发展经济学:最近十多年 成本发现经济学主要研究各国企业在出口中尝试新产品或新的商业模式是否能带来较高的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与提高人均收入。成本发现经济学的内容其实比较简单,其核心内容不过是两个指标:第一个指标是在全部n个样本国家中的第j种出口商品以显性比较优势为权重的加权平均的收入水平指数PRODYj(j=1,2,3,m),该指数越大说明在全部样本国家中第j种出口商品的生产率水平越高,或者说该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越高或技术复杂程度越高;第二个指标是第i个国家由m种出口商品构成的贸易篮子的技术复杂度指数EXPYi(i=1,2,3,n),该指数越大
11、说明该国出口贸易篮子所构成的产品,其生产率水平越高,该国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或技术复杂程度越高。这两个指标的公式为以下(2.1)式和(2.2)式,其中jix,为第i个国家的第j种出口商品的出口额,Yi为第i个国家经过购买力平价调整的人均GDP。通过上述两个公式,可以计算出全部n个样本国家的EXPYi(i=1,2,3,n)的值,通过比较各国EXPY i的大小,能够分析各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差异以及出口贸易对各国经济增长与人均收入水平变化带来的影响。ininimjjijimjjijijYxxxxPRODY111,1,)/()/(jmjmjjijiiPRODYxxEXPY11,(八)产品内分工理论:最近十
12、多年 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与产品内贸易三者之间的关系 贸易模式 产品形态 理论内涵 产业间贸易 最终产品 产业间的最终产品贸易:各国不同要素密集度的最终产品之间的贸易。中间产品 产业间的产品内贸易:各国不同要素密集度的中间产品之间的贸易。产业内贸易 最终产品 产业内的最终产品贸易:各国相同或相似要素密集度的最终产品之间的贸易。中间产品 产业内的产品内贸易:各国相同或相似要素密集度的中间产品之间的贸易。产品内分工的含义(尚存争议);产品内分工的度量(Hummels,etc(2001)可供参考,难点,尚未尘埃落定);产品内分工的起因或基础(难点,基本上解决,暂时参见曾卫锋 2008,今后有更好的
13、文献);产品内分工对于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他经济效应(包括就业效应、福利效应、收入分配、贸易锁定、国际地位等)小结:国际贸易的起因或基础、国际贸易的模式、国际贸易利益及其分配。国际贸易理论的分析始终没有脱离亚当斯密有个生产率的分析。三、国际贸易政策理论 贸易自由化能带来什么好处?它有哪些缺陷?贸易保护能带来什么好处?它有哪些缺陷?(一)关税、关税类型与最优关税理论 1.关税对于进口替代部门国内市场价格的影响(1)关税的概念与作用(2)关税的类型 (3)关税对于进口替代部门国内市场价格的影响 2.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与(产业)社会福利水平 图 1 使用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表示社会福利水平 VCT
14、CC dqdVCdQdVCdqdTCdQdCMC/MCdQdVCVC 3.完全竞争市场均衡时社会福利水平最大化 4.小国的关税效应 5.大国的关税效应 P P a:固定成本(含正常利润)b:总可变成本 A S D A c E a E B d B b 价格效应 生产效应:消费效应:税收效应:贸易条件效应:福利效应:e-(b+d)6.最优关税理论 (二)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的类型与相关理论 1.非关税壁垒的概念 P D S A B Pt a E b F c G d H Pw e Pw1 M N O S1 S2 D2 D1 Q 2.非关税壁垒的主要种类 进口配额;“自动”出口限制;进口许可证制度;
15、外汇管制;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原产地要求和规范;装运前检验的规范(三)贸易保护的理论回顾:幼稚产业理论、凯恩斯贸易保护理论(四)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出口补贴与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五)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 出口补贴及其理论;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出口退税;商品倾销;外促进出口的组织措施;经济特区措施(六)关税同盟理论 四、国际贸易政策实践(一)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三)从 GATT 到 WTO 第一轮谈判第六轮谈判:关税减让谈判。第七轮谈判 1973 年 9 月至 1979 年 4 月,在日本东京举行的部长级会议上发动的。
16、第八轮谈判是 1986 年 9 月在乌拉圭发动,乌拉圭回合的 15 个议题:关税、非关税壁垒、热带产品、自然资源产品、纺织品和服装、农业、关贸总协定条款、保障条款、多边贸易谈判协议和安排、补贴和反补贴措施、争议的解决、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关贸总协定体系的作用、服务贸易。乌拉圭回合最后文件于 1993 年 12 月 15 日草签,经各国议会通过后于 1994 年 4 月正式签署。(四)区域经济一体化(五)贸易政策演变的新趋势多哈回合简介 多哈回合谈判简介(省略)一、多哈回合谈判的发起 2001 年 11 月世贸组织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启动了新一轮多边贸易
17、谈判,称之为“多哈发展议程”,简称“多哈回合”。其宗旨是促进世贸组织成员削减贸易壁垒,通过更公平的贸易环境来促进全球,特别是较贫穷国家的经济发展。二、多哈回合谈判的主要议题 1.农业;2.非农产品市场准入;3.服务;4.知识产权;5.规则;6.争端解决;7.贸易与环境;8.贸易与发展 三、“巴厘一揽子协议”的达成 世界贸易组织(WTO)第九届部长级会议(2013 年 12 月)7 日在印度巴厘岛闭幕。会议取得历史性突破,达成了世贸组织成立 18 年以来的首份全球贸易协定。这一会议成果打破了多哈回合全球贸易谈判 12 年的僵局,也为世贸组织在未来达成更广泛的协议奠定了基础。在经过比原定时间超出
18、12 个小时的讨论后,世贸组织众成员最终于(2013 年 12 月)7 日早晨在巴厘岛部长级会议上达成共识。会议发表了巴厘部长宣言,达成“巴厘一揽子协议”。这是多哈回合全球贸易谈判12 年来的首份全球协定。“巴厘一揽子协议”也被称为多哈回合谈判的“早期收获”,主要涉及贸易便利化、农业、发展等领域。该协定包括10 份文件,内容涵盖了简化海关及口岸通关程序,允许发展中国家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具有更多选择权,协助最不发达国家发展贸易等内容。在该一揽子协定中,最关键的部分是贸易便利化的相关条款。这是世贸组织成立以来首次谈判的议题,旨在简化进出口贸易流程,减少贸易壁垒,以降低贸易成本。部长宣言表示,决定成立
19、筹备委员会,确保最迟于 2015 年 7 月 31 日正式实施贸易便利化条款。有关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内容是农业议题的亮点,也是此次巴厘会议取得的重点突破。世贸组织提出未来工作计划,将继续研究粮食安全问题,提出一项永久性解决方案,世贸组织总理事会将在下届部长级会议上提交评估报告。与会各方对此次会议达成的协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会议主席、印尼贸易部长吉塔维亚万表示,“巴厘一揽子协议”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成果,各方实现了看似难以达成的目标。欧盟贸易代表德古赫特表示,协定挽救了世贸组织,使其免于落入“靠边站的黑暗”。美国贸易代表弗罗曼称,世贸组织“迈入了新时代”。几个星期来,围绕多哈回合早期收获的谈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 经济学 课件 福建省 高等职业 学校 专业 骨干教师 培训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