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pdf





《一年级下册数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数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年级下册数学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 一、情境 出示“投沙包比赛”情境图:比赛规定,在 2 分钟时间内,谁投进筐中的沙包数多,谁就获胜。按照这个规则,1、2、3 号运动员同时在画有白线处的起点向同样标有 1、2、3 号终点处的筐中投沙包,随着比赛的结束,画面中呈现以下信息:1、2、3 号运动员分别投了 16 个、11 个、12 个沙包,终点处的 1、2、3 号筐外分别有9 个、3 个、6 个沙包。通过阅读画面,同学们对“谁赢了”这一问题的一致看法是:“算一算每人投中几个,就知道了。”二、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分别探究每人投中几个的问题。要求“1 号运动员投中几个”,应该怎样列式?“169”得数是
2、多少?学生想到的办法有:(1)一个一个地减,既从 16 根小棒中 1 根 1 根地去掉,去掉 9 次,还剩 7 根。(2)从 16 根小棒中先去掉 6 根,剩 10 根;再去掉 3 根,最后剩7 根。(3)先摆出 16 根小棒,把它分成两份,一份是 9 根,另一份是 7根,去掉 9 根,还剩 7 根。(4)把 16 根小棒分成两份,一份是 10 根,另一份是 6 根,先去掉 10 根,还剩 6 根;再从去掉的 10 根中拿回一根,合起来还剩 7根。随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你喜欢哪种算法?学生的看法不一,教师均给予了肯定,并指出: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算。接下来用同样的方法教学“2 号
3、运动员投中多少个”和“3 号运动员投中多少个”两个问题。评析: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个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通过情境引出问题;对三个问题探讨后,回头再去解决“谁赢了”这一问题,并且教师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都是新课程教学所需要的,也是应该给予肯定的。但同时课堂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对“你喜欢哪种算法”作总结时,教师肯定与鼓励的是“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算”,以至于在课的末尾集中计算训练阶段让学生说思路时,学生的想法仍停留在课的开始对每一个问题思考的原始阶段,如“13-8=5”,你是怎么想的?有的学生回答:“我是从 13 里面先减去 1 得12,
4、这样减 8 次,最后得 5。”如果我们的学生经过 40 分钟的学习后,思维仍停留在刚上课时的水平上,学生得到的是什么?教师的教学价值又在哪里?在与执教教师座谈时,我们提出了这一问题。教师的解释是:“现在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吗,那就不能让学生按一种方法去思考。我们也耽心学生学完后会出现158一个一个减去这种低水平的思考方法,但是一想到算法多样化,我们就不知道如何解决了。”教师的解释,反映了当前很多教师普遍存在的困惑:“算法多样化”的实质是什么?我们不妨对课堂作进一步剖析:在课堂的前半程,学生不是在做计算,而是在“解决问题”,即为最终解决“谁赢了”这一问题而分别去研究“每个运动员投中多少个”的问题,
5、为此学生至少想到了四种不同的方法。如果我们把这些方法称作是“算法”的话,“算法多样化”其实是“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是思维水平的“当前状态”。此时,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去选择“喜欢哪种算法”,而是要回头对各种方法进行评价与反思,通过对各种不同方法的辨析,来认识不同方法的特点与优势,以此来达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目的,实现“优化选择”。学生之所以到课的结束时仍用“一个一个减去”这种低水平的方法来计算,是因为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评价、反思与辨析,以至于学生仍旧对自己最初选择的方法“情有独钟”。“算法多样化”是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但绝不是“算法全面化”,所有能对问题解决的方法都是应该给予肯定
6、的,但从解决问题方法中抽象出的算法并非都应得到鼓励,只有那些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有帮助,能实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可持续发展,接近数学本质的算法,才是我们所提倡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 9。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 1.口算。9 十 39 十 79 十 49 十 6 9 十 99 十 29 十 59 十 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9 十()=129 十()=13 9 十()=149 十()=15 9 十()=169 十()=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 P10 的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 15 个气球,买了 9 个,
7、还有几个?)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 15 减 9 等于几,该怎样想?(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9 加 6 得 15,15 减 9 等于 65(2)15 可以分成 9 和 6,15 减 9 等于 6;(3)10 减 9 等于 1,1 加 5 等于 6;(4)15 减 5 等于 10,再减 4 等于 6。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
8、加算减的方法:想 9 加几得 15,15 减9 得 6)同时板书得数“6”。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 14 个圈,有 9 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提问:(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 9)教师板书课题。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 P10“做一做”第 1 题。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2.完成教科书 P1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一年级 下册 数学 20 以内 退位 减法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