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第二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第二章.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 案例 1 爸爸,我买你一个小时的时间 一位工作压力很大的父亲下班回家看到自己 5 岁的儿子正在等他。小孩说:“爸,可以借我 10 美金吗?”父亲有些生气了:“别想拿钱去买那些毫无意义的玩具,我每天都在辛苦地工作,我没有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孩子安静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并关上门。过了一会儿,父亲觉得刚才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父亲走进孩子的房间,说:“对不起,我刚才对你太凶了,”把 10 美金递给了孩子。“爸,谢谢你。”小孩欢叫着,慢慢地数着钱.“爸,我现在有 20 美金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这是我
2、盼望已久的事情,可以吗?这个案例可以从以下四个知识点进行分析。理论点 1(第二章第 2 节):儿童观是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儿童观决定着家庭教育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一般而言,家长的儿童观不同,其对教育的任务、内容的选择以及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也就不同,因而就形成了不同的教育观和教育方式。理论点 2(第二章第 2 节):家长的亲子观就是指家长对子女和自己关系的基本看法,也可以说是教养动机。儿童早期唯一的社会联系就是与父母的关系,父母如何看待自己与子女的关系是进行家庭教育的根本所在,决定着家庭教育的动机,影响着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理论点 3
3、(第二章第 2 节):科学的亲子观应该是一种民主型的亲子观.采用这种亲子观的家长能正确把握自己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把儿童看作是独立的个体,注重培养儿童的主动精神和独立自主能力,注意调动孩子积极的情绪;他们较少给予孩子某种直接的、严厉的控制,更多是在寻求理解的基础上对儿童提出合理的要求和期望;他们能及时协调自己对子女的期望,以及子女和自身的兴趣爱好;无论是在给儿童奖励、表扬还是惩罚、批评时,他们都能做到恰如其分,从而有利于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理论点 4(第二章第 3 节):矛盾型家庭教育方式是家长教育方式中比较特殊的类型。常常表现为父母不知道怎么与孩子相处,对孩子太严厉又害怕孩
4、子会有反抗情绪,对孩子太宠爱又怕养成孩子骄纵放肆的性格。这种类型的父母的教育方式比较复杂。依据上述理论知识点分析本案例可以了解到,孩子的父亲由于工作压力大,身心疲劳,开始的时候不仅对孩子很冷淡,而且误解孩子的想法.从他对孩子的冷淡来看,这位父亲的亲子观是不正确的,他把孩子当成了自己工作压力的出气筒,忽视了自己作为父亲应当与孩子沟通、交流、游戏的责任。从他对孩子的误解可以看出,他的儿童观是不正确的。他认为孩子的天性都是调皮捣蛋的,孩子的想法都是错误的。他不懂得,孩子是天性善良的,他们的很多愿望都是美好的.最初父亲对孩子过于严厉,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好在父亲及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调整了自己的行为
5、。从本案例中父亲们应当深刻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怎样?是否尽到了当父亲的职责?第二章 案例 2 幼儿陶某的不良行为问 陶某,男,5 岁,父母两年前离婚,法院判给母亲,由于母亲工作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由外公和外婆照料。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发现在这个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1)行为习惯差。上、下课都特别好动,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2)有懒惰心理。在学习上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只想随心所欲地玩。(3)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热情,总想逃避,参与意识淡薄.本案例可以从以下几个四个知识点分析:理论点 1(第二章第 4 节)
6、:家庭结构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现在的家庭结构是多样的包括健康家庭、单亲家庭、再婚家庭、失和家庭、离异家庭、隔代家庭等,不同的家庭结构对家庭教育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理论点 2(第二章第 4 节):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心理承受着父母离异给他们带来的伤痛与阴影,也得不到父母完整的爱,因而时常情绪状态低落,缺乏安全感、不自信,也容易出现反叛行为.理论点 3(第二章第 4 节):隔代家庭中的孩子常常是被父母忽视的孩子,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与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与父母见面的时间和机会都很少。而他们在祖辈那里受到的教育远不如从正常的父母那儿受到的教育。而且通常在思想、文化、教
7、育态度和教育方式等方面,老人和年轻的父母之间常存在很大差距。这样的孩子对父母的概念淡薄,也由于得不到良好的教育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理论点 4(第二章第 4 节):当然需要指出的是,不同家庭结构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往往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比如,对于单亲家庭、离异再婚家庭而言,只要家长处理得当,用心去爱孩子、教育孩子,努力挽回不良的影响,积极帮助孩子疏导、调整心态,排解不愉快的情绪,引导他们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同样也会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实践证明,有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正常家庭的孩子更加坚强,也更加努力。运用上述理论知识点分析,我们认为幼儿陶某的行为问题的产生,与父母离异、隔代抚养有直接的关系。本身这个孩子已经承受了父母离异的负面影响,孩子的妈妈还因为工作忙,而将孩子送到姥姥家抚养,使得孩子既失去了父爱,又失去了母爱。这对孩子的个性必然造成不良影响。孩子的姥姥、姥爷可能出于对孩子的爱,对孩子比较溺爱、娇纵,使孩子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本案例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隔代教养的不足。当然这个孩子还是可以逐步改变的。关键是要得到母亲的爱护,要和母亲生活在一起,母亲要想办法抽出一些时间陪伴孩子,逐步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用有进步就鼓励、表扬孩子的方式,一点一滴地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逐步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鼓励孩子与其他同学交往。通过这些方式,应当可以促进孩子的改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