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考语文总复习分册复习练七下文言文.pdf
《(四川)中考语文总复习分册复习练七下文言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中考语文总复习分册复习练七下文言文.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3 文言文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
2、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2015,海南)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伤仲永(叹息,哀伤)(2)借旁近与之邻居(邻近)(3)稍稍宾客其父渐渐(逐渐)(4)泯然众人矣(消失)2(2015,成都)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其真无马邪 B或以钱币乞之 以刀劈狼首 C贤于材人远矣 能谤讥于市朝 D卒之为众人 将军岂愿见之乎【解析】A.其:代词,代替仲永写的诗;语气助词,难道,表推测。B.介词,用。C.介词,比;介词,在。D.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代词,他。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很多。(2)卒之为众
3、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4说说对题目中“伤”的理解。题目中“伤”字的意思是哀伤、叹息。作者“伤”仲永是因为方仲永天资非凡而“受于人者不至”,最终“泯然众人”。题目用一“伤”字,而“伤”字贯穿始终,深刻含蓄。如“不使学”“泯然众人”均含有“伤”意。5文章开头写了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作的必要铺垫,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才能衰退的家庭背景。6(2015,成都)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A本文叙写“神童”方仲永幼年天资过人而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揭示了后天教育对于人的
4、成才的重要性。B全文叙事简约,如第二段中一“闻”一“见”一“问”,寥寥数语,即交代了方仲永的才能变化的几个阶段。2/3 C善用对比,是本文写作的一大特色,全文主要通过“材人”与“众人”的对比,突出了“不受之人”的严重后果。D作者在叙事中流露出对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哀伤和惋惜,进而借事说理,提出了对世人的告诫与警醒。【解析】C 项中“本文主要通过材人与众人的对比”错误。7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议论中所认为的那样,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因为“其受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 中考 语文 复习 分册 练七下 文言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