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概括分析.pdf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概括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概括分析.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概括分析要点概括分析要点命题特点命题特点分析综合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高考往往采用客观选择题(四选一)的形式,全国卷的题干术语往往是“概括与分析”,且往往从人物、地点、时间、词义、关系、依据与结论等 6 个角度进行设误,以考查对文意的综合理解等,这是近年来全国卷持续考查的成熟题型。因为选项命制的特点采用“概括分析”的形式,常常是先对人物进行概括,然后再举事例印证分析,且往往是概括“无错”、分析“有瑕”,故应先比“分析”,再析“概括”,重点关注分析印证部分。选项“分析”部分文字较多,信息量较大,往往是文中多处文句的综合,因此应将“分析”部分切片,层层比对,便于化整为零,逐一攻破。命题“3
2、大特点”“5 个角度”比对、“10个设误点”判断比对法就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比对、分四个选项基本按行文顺序设置,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参照用现代汉语表述,且内容属于文章主要部分。按顺序设置,有利于快速找到信息区间进行文题比对。角度一:比对人物每个选项均是先用一个或两个四字格式短语对人物进行概括,然后举事例印证分析。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错误,且该项错误也非全错,而是错一点,往往是“概括”无错,“分析”有瑕。故在比对时可重点关注分析印证的部分文字。角度五:比对关系糅“5“5 个角度”比对个角度”比对角度一:比对人物角度二:比对时间、地点角度三:比对关键词语角度四:比对添加或删减
3、内容戴时序颠倒空间错位曲解文意归纳不全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改变因果事件杂下面 5 个比对角度和 10 个常设误点,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误解形象张冠李张冠命题设误即把甲人物所为说成是乙人物所为,或者把甲事件结果李戴说成是乙事件结果。误解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形象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比对方法典例一: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解析】
4、从张冠李戴的角度设误,根据原文介绍契丹人的做法,官吏们怕生事,曾公亮认为赵滋有勇有谋,并举荐给朝廷,派遣使者下达旨意,应该是皇上派遣赵滋去契丹传达旨意,并非曾公亮“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故C 项与原文内容不符。【参考译文】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较量,将要生事。曾公亮说:“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派赵滋前去告谕旨意,边境祸害终于平息了。角度二:比对时间、地点时序命题设误概括人物的典型事件时,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要围绕“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有什么样的品质”比对,要着重比对选项在这几方面
5、的表述与原文是否一致。颠倒顺序颠倒。空间把不同空间地点的事件糅合起来表述,故意在地点方面错位颠倒位置关系。比对方法分析时特别注意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的词语,并与原文比对,理清人物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典例二: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朝士云:“李台州,曾觌姻家也。觌无子,子台州之子。”予一见不敢再也,亦未知其孝。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B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
6、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解析】从时序颠倒的角度设误,“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错,根据原文可知,作者最初并不知道李台州与其母亲的事,直到李台州死后,在与丞相京公交谈中才知道李台州母子之间的故事,才了解李台州至孝之名。【参考译文】宗质在乾道庚寅年担任洪州副郡守,当时我做奉新县的县令,多次拜谒他,不知道他们母子间的事情。第二年,我到京师做官,宗质入朝,被授予台州知府。朝中人士说:“李台州,是曾觌的姻亲。曾觌没有儿子,把台州的儿子当作自己的儿子。”我见他一次,(从此)不敢再去见他,也不知道他的孝顺。十七年后,台州已经去世,我与丞相京公一同为宰相属官。谈论间,京公给我说了李台州母子的事。我
7、出生八年,母亲去世,终身遗憾。听说了李台州母子的事,哭泣不止,被感动并为他作传。角度三:比对关键词语曲解命题设误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文意扰考生,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归纳概括主要信息不完整,故意遗漏关于人物、事件、观点不全等方面的内容。要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歪曲比对或偷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某个起关键作用的方法词语。典例三:(陈登云)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
8、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解析】从曲解词义角度设误,“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与原文不符,原文说的是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锺化民携带国库钱财赈恤百姓。赍:携带,帑金:国库的钱财。【参考译文】(陈登云)出朝巡察河南。当地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锺化民携带国库钱财赈恤百姓。角度四: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无中命题设误故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及的人物、事件或观点等内容,致生有使选项的分析概括于文无据。以偏将原文对某一方面的判断通过增加或删减表范围或程度概全及其他类的词语,故
9、意扩大或缩小判断对象的范围。辨析时应将选项的内容与原文仔细比对,检查是否有故意添加的而原比对材料中未涉及的内容或词语,或者筛查选项中有无漏掉原文关键词(尤其是方法表范围或程度的副词)的情况。典例四: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故医之稍欲急于利、信于人,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虽上智鲜不惑。甚而沅湘之间用人以祭非鬼,求利益,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
10、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以成其名,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A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长久以来,巫祸横行,巫师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鬼,学者不愿行医,所以求一良医而不可得。【解析】从以偏概全的角度设误。选项“学者不愿行医,所以求一良医而不可得”错,该句对应原文“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有两个限制词语“或”“数”,对时间和范围进行了限制,而选项中去掉了这两个限制,变得绝对化了,故A 项与原文不符。【参考译文】楚国的风俗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学,从三代以来就是这样,现在更为严重了。一切疾病不考虑病的时间长短轻重,药一旦入口不奏
11、效,立即就摒弃不用。至于巫术,反复试验十几次没有效果,也不悔改,并且把过失归在自己身上沉痛自责,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最终没有一句话是归罪于巫师的。所以功劳永远归于巫师,而失败永远归于医生。奏效不奏效,巫师总是受到上等的赏赐而医生总是在他之后。所以医生稍稍想要急于求利、取信于人,就一定要借助邪气魅惑的征兆来作为表象(迷惑人),即使是大智之人也很少不被迷惑。更严重的是沅湘之地是用人来祭祀不该祭拜的鬼,求取好处,遭受严重的刑罚却不怨恨,因而巫术的祸害已盘根错节、根深蒂固不能解决了。从医的风尚已经很久不能胜过巫术了,即使
12、有好的医生也不能施展他的才能,来成就他的威名,而且学医的人一天天地懈怠,所以有时在几个郡的广大地区求取一个好医生都不能得到。角度五:比对关系改变命题设误命题人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或给句子强加因果因果关系,或将因果关系改变成了其他关系。事件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情或事情的细节进行杂糅混编,或把多杂糅个人做的事说成一个人做的,故意制造事实的混乱状态。比对方法辨析时理清人物与事件的关系,事件产生的原因、结果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将选项与原文仔细比对,检查关系是否恰当。典例五:将已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
13、,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君许之,乃辞而行。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B.将军接受任命后,将再次请求君王给予充分信任,并表明战胜敌人还需要智者出谋划策、勇士英勇战斗。【解析】从因果关系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原文中将军接受任命后,将再次请求君王给予充分信任,这样才能临敌作战,专心一意。因此,智谋之士都愿意为他出谋划策,勇武之人都愿意为他殊死战斗。原文是因果关系,B 项变成了并列关系。【参考译文】主将已经接受任命,参拜并向国君报告说:“我听说国事不可受外部的干预,军队作战不能由君
14、主在朝廷遥控指挥;臣子有异心就不能忠心侍奉君主,疑虑重重,意志不坚定就不能迎敌应战。我既已奉命执掌军事大权,不获胜不敢活着回来,希望您也垂示一句赐予我行使权力的话。国君如果不答应我的要求,我不敢接受担任主将的任命。”国君应允之后,主将就辞别国君率军出征。从此军中一切事务,不听命于国君而全部听命于主将,临敌作战,专心一意。这样,就能使智谋之士都愿出谋划策,勇武之人都愿殊死战斗,士气昂扬直冲霄汉,行动迅速如快马奔驰,兵未交锋而敌人就已降服。对点练习对点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温子升,字 鹏举,晋大将军峤之后也。世居江左。子升初受学于崔灵恩、刘兰,精勤,以夜继昼,昼夜不倦。长乃博览百
15、家,文章清婉。为广阳王渊贱客,作 侯山祠堂碑文,常景见而善之,故诣渊谢之。景曰:“顷见温生。”渊怪问之,景曰:“温生是大才士。”渊由是稍知之。熙平初,中尉、东平王匡博召辞人,以充御史,同时射策者八百馀人,子升与卢仲宣、孙搴等二十四人为高第。于时预选者争相引决,匡使子升当之,皆受屈而去。搴谓人曰:“朝来靡旗乱辙者,皆子升逐北。”遂补御史,时年二十二、台中文笔皆子升为之。以忧去任,服阕,还为朝请。正光末广阳王渊为东北道行台召为郎中军国文翰皆出其手于是才名转盛黄门郎徐纥受四方表启答之敏速于渊独沉思曰彼有温郎中才藻可畏高车破走,珍宾盈满,子升取绢四十匹。及渊为葛荣所害,子升亦见羁执,荣下都督和洛兴与子
16、升旧识,以数十骑潜送子升,得达冀州。自是无复宦情,闭门读书,厉精不已。建义初,为南主客郎中。及天穆将讨邢杲,召子升同行,子升未敢应。天穆谓人曰:“吾欲收其才用,岂怀前忿也。今复不来,便须南走越,北走胡耳!”子升不得已而见之。加伏波将军,为行台郎中,天穆深加赏之。齐文襄王引子升为大将军府谘议参军。子升前为中书郎,常诣萧衍客馆受国书,自以不修容止,谓人曰:“诗章易作,逋峭难为。”文襄馆客元仅曰:“诸人当贺。”推子升合陈辞。子升久忸怩,乃推陆操焉。及元仅等作乱,文襄疑子升知其谋。方使之作献武王碑文,既成,乃饿诸晋阳狱,食弊襦而死,弃尸路隅,没其家口。子升外恬静,与物无竞,言有准的,不妄毁誉,而内深险
17、。事故之际,好预其间,所以终致祸败。(节选自魏书温子升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正光末/广阳王渊为东北道行台/召为郎中/军国文翰皆出其手/于是才名转盛黄门/郎徐纥受四方表启/答之敏速于渊/独沉思曰/彼有温郎中/才藻可畏/B.正光末/广阳王渊为东北道行台/召为郎中/军国文翰皆出其手/于是才名转盛/黄门郎徐纥受四方表启/答之敏速/于渊独沉思曰/彼有温郎中/才藻可畏/C.正光末/广阳王渊为东北道行台/召为郎中/军国文翰皆出其手/于是才名转盛/黄门郎徐纥受四方/表启答之敏速/于渊独沉思曰/彼有温郎中/才藻可畏/D.正光末/广阳王渊为东北道行台/召为郎中/军国文翰皆出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文言文 专题 概括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