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大纲.pdf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大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大纲.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学生在建筑施工中需掌握的测量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掌握常用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和日常的维护方法;了解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方法与过程;重点掌握施工放样方法,具备建筑工程施工放样的能力,在建筑工程施工和管理中,能正确应用地形图和有关测量资料的能力,培养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为学生后续有关课程的学习和从事建筑施工管理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讲课 33 学时实训 24 学时辅导 3 学时)
2、第一章 绪论(4 学时)要求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地面上点位确定的方法、测量的基本工作和基本内容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3.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要求了解的内容:1.测量学的任务及其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2.测量学的发展概况。难点:地面点位的确定。第二章 水准测量(5+4 学时)要求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1.水准测量原理。2.水准仪的使用。3.水准测量的外业工作和内业平差计算。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1.DS3 水准仪和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构造。2.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要求了解的内容:水准测量的误差及注意事项。难点:水准测量的外业
3、工作和内业计算。实验一 DS3 水准仪的使用。(2 学时)实验二 普通水准测量。(2 学时)2 第三章 角度测量(5+6 学时)要求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1.角度测量原理。2.光学经纬仪的安置与使用。3.测回法水平角观测方法和竖直角观测方法。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1.DJ6 光学经纬仪的构造。2.经纬仪的检验与维护。要求了解的内容:水平角测量的误差及注意事项。难点:1.光学经纬仪的使用。2.测回法水平角观测法和竖直角观测。3.经纬仪的检验。实验三 经纬仪的安置与使用。(3 学时)实验四 水平角测量 1(测回法)。(2 学时)实验五 水平角测量 2(测回法)。(2 学时)第四章 距离
4、测量与直线定向(4+2 学时)要求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1.视距测量的观测和计算方法。2.电磁波测距的方法。3.方位角及计算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1.视距测量的基本原理。2.直线定向的概念。3.磁方位角的测定。要求了解的内容:1.钢尺量距的基本方法。2.电磁波测距的基本原理。难点:1.视距测量。实验六 竖直角与视距测量。(3 学时)第七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2+4 学时)要求了解:1.小地区控制测量方法。2.导线测量的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2.三角高程测量。实验七 全站仪导线测量。(4 学时)第八章 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4 学时)要求重点掌握内容:比例尺换算,地物和地貌在地形图上的表
5、示,地形图的基本应用。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1.地形图的图外注记。2.测图前的准备工作。3.经纬仪测绘地形图。5.地形图的识读。要求了解的内容:1.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2.地形图的拼接、检查和整饰。3.全站仪数字化测图的基本方法与过程。难点:经纬仪测图、地形图的工程应用 3 第九章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4+2 学时)要求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1.已知水平距离、已知水平角和已知高程的测设。2.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法。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要求了解的内容:施工测量的目的和内容。难点:点的平面位置测设。实验八 高程没设(2 学时)4 第十章 民用建筑施工测量(5+4
6、 学时)要求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1.建筑物定位方法.2.高程传递及各部高程测设.3.基础及墙体施工轴线投测方法.4.高层建筑轴线激光投测方法.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1.施工控制布没.2.内部轴线放样.3.放样前准备工作.实验九 建筑物轴线放样(4 学时)实训课内容(共 24 学时)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计划学时 实验一 水准仪的使用 2 实验二 普通水准测量 2 实验三 经纬仪的安置与使用 3 实验四 水平角测量 1 2 实验五 水平角测量 2 2 实验六 竖直角及视距测量 3 实验七 全站仪坐标测量 4 实验八 高程测设 2 实验九 建筑物轴线放样 4 合 计 24 三、课程教学
7、的基本要求 5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实训、习题、答疑辅导和期末考试等,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坚持理论与操作并重、讲练结合的原则。在理论教学中要传统与现代方法相结合,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好感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实验教学中,按实验大纲的要求,让学生多操作,同时,按要求填写上交实验报告,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实际动手能力、观测、记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得到很好的训练。本课程为考查课程,考核方式为闭卷形式,最后得出一个百分制的总评成绩。总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占 60%,包括实训、听课、作业、考勤、课堂讨论等)和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
8、40%)。五、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岳建平 陈伟清主编 土木工程测量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年 5 月 2 过静君 主编 土木工程测量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年 11 月 3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组编建筑工程测量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年 1 月建筑材料实验是建筑材料课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共 8 学时,分两次课完成试验,每次课程 4 学时。要求学生按时到达建筑材料实验室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并按规定的时间提交建筑材料实验报告。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及实验报告记录情况予以评分,最终计入建筑材料课程总成绩中,试验课评分占总成绩评分的 20%。2、学生实验规则 一、学生实验前,必须
9、按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做好预习,明确实验目的、方法和步骤,做好准备工作,经教师检查后方可进行实验。迟到者,不得参加实验。二、学生听从教师指导,严肃认真地进行实验,实事求是地做好实验记录。实验结束时把实验记录交指导教师审阅签名。三、实验时不准动用与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不得动用他组的仪器、工具、元件与材料。四、实验时要注意安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进行实验,遇到事故要立即采取安全措施,并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五、做完实验必须整理好仪器、设备,清扫实验场所,经教师检查后,方可离开实验室。六、实验报告必须自己独立完成,不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退回重做。七、因无故旷课、迟到缺做的实验,一律不予补做,成绩为零。八、实验
10、室内必须保持安静,不准高声喧哗,不准吸烟,不准随地吐痰和乱抛纸屑杂物。九、爱护仪器、设备和工具。节约水、电和材料。因责任事故损坏仪器、设备和工具 者,均应检查其原因,做出书面检查报告,并视具体情节按规定赔偿。十、凡违反实验室有关规定者,教师将提出批评,必要时令其停做实验。情节严重者,教师要及时向有关领导报告,以便作出处理。6 3、各班实验课上课时间表 第二部分 试验指导 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实验(标准法)(1)试验目的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以水泥净浆达到规定的稀稠程度时的用水量占水泥用量的百分数表示。熟悉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方法,为测定凝结时间和安定性制作标准稠度的净浆,消除试验条件带来的差
11、异。(2)主要仪器设备 标准法维卡仪;水泥净浆搅拌机;天平:感量 1g;量筒等。(3)试验步骤 实验前须进行仪器检查:仪器金属棒应能自由滑动;试锥尖降至锥模顶面时,指针应对准标尺零点;搅拌机运转正常。制备净浆:先用湿布擦拭搅拌锅和搅拌叶片,称取 500g 水泥试样,量取拌合水(按经验确定,140160ml);先将拌合水倒入搅拌锅内,510s 内将水泥加入水中,并防止水和水泥溅出。将锅放在搅拌机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开动机器。搅拌的时间和程序为:慢速搅拌 120s,停拌 15s,快速搅拌 120s 后停机。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 拌和完毕,立即将水泥净浆一次装入已置于玻璃板上的圆模内,用小刀插捣、振
12、动数次,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迅速放到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试杆下,降低试杆直至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然后突然放松,让试杆自由沉入净浆中。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1)mm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和用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min 内完成。7(4)试验结果处理 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1)mm 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和用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以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按下式计算。%100500wP 式中:w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时,所需水的质量,g。若试杆下沉的深度超出上述范围,实验需
13、重做,直至达到(61)mm 时为止。2、水泥胶砂强度实验(1)试验目的 掌握水泥胶砂强度实验方法,测定水泥胶砂在规定龄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评定水泥的强度等级。(2)主要仪器设备 行星式胶砂搅拌机、胶砂振实台、胶砂试模(三联模)、刮平直尺、抗折实验机、抗压实验机等。(3)试验步骤 试验准备 试验前将试模擦净,模板与底座的接触面上涂黄油,紧密装置,防止漏浆。内壁均匀刷一层机油。搅拌锅、叶片、下料漏斗等用湿布擦干净。胶砂配合比 水泥:中国 ISO 标准砂:水=1:3:0.5。一锅成型三条试件的材料用量:水泥4502g;中国标准砂13505g;拌和水2251mL。胶砂制备 每锅胶砂用搅拌机进行机械
14、搅拌。先使搅拌机处于待工作状态,然后按以下的程序进行操作:把水加入锅里,再加入水泥,把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把砂加入到蓝色的砂筒中;把机器调节到自动档,启动机器。机器将自动 8 进行以下运作:低速搅拌 30s 后,在第二个 30s 开始的同时均匀将砂子加入(搅拌机自动加砂);加完砂,高速再拌 30s;停拌 90s,在第一个 15s 内用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炉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在高速下继续搅拌60s。试件成型 胶砂制备后立即进行成型。将空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将胶砂分二层装入试模,装第一层时,每个槽里放到试模高度的 1/2 或 1/3,用长播料器沿每个模槽来回一次将料层播平,启
15、动振实台,振动 60 次。再装入第二层胶砂,稍微高出试模面,用短播料器播平,再振实 60 次。振实完毕后,移走模套,从振实台上取下试模,用金属直尺沿试模长度方向以锯割动作慢慢向另一端移动,一次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砂刮去,并用直尺以近似水平的情况将试体表面抹平。在试模上作标记或编号。试件养护 将做好标记的试模放入养护室或养护箱的水平架子上养护,湿空气应能与试模各边接触。养护不应将试模放在其他试模上,养护箱内架板必须水平,温度为 201,相对湿度不低于 90%,养护 24h15min 后取出脱模。脱模时应防止试件损伤。硬化较慢的水泥允许延期脱模,但须记录脱模时间。将做好标记的试件立即水平或垂直放入
16、201 水中养护,水平放置时刮平面应朝上,并彼此保持一定间距,使水与试件的六个面接触。养护期间试件之间间隔或试件上表面的水深不得小于 5cm。每个养护池只养护同类型的水泥试件,不允许在养护期间全部换水,养护水每周换一次。强度实验步骤及成果处理 A.抗折强度实验:a.将抗折实验机夹具的圆柱表面清理干净,并调整杠杆处于平衡状态。b.用湿布擦去试件表面的水分和砂粒,将试件放入夹具内,使试件成型时的侧面与夹具的圆柱接触。调整夹具,使杠杆在试件折断时的位置尽量接近平衡位置。c.以 5010N/s 的速度进行加荷,直到试件被折断。记录破坏荷载Ff(N).d.按下式计算每条试件的抗折强度(精确到 0.1 M
17、pa)35.1bLFRff 9 式中:fR-抗折强度;fF-折断破坏荷载,N;L-支撑圆柱中心距,100mm;;b-棱柱体正方形截面的边长,mm e每组试件的抗折强度,以三条棱柱体试件抗折强度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当三个测定值中仅有一个超出平均值的10%时,应剔除这个结果,以其余两个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如果有两个测定值超出平均值的10%时,该组结果作废。B.抗压强度实验:a.将抗折实验的 6 个断块,立即在断块的侧面上进行抗压强度实验。抗压实验须用抗压夹具,使试件受压面积为 4040mm。实验前,应将试件受压面与抗压夹具清理干警、试件的底面紧靠夹具上的定位销,断块露出压板外的
18、部分应不少于 10mm。b.在整个加荷过程中,夹具应位于压力机承压板中心,以 2400200N/s 的速度加载直到破坏,记录破坏荷载 F(N).c.按下式计算每块试件的抗压强度(精确到 0.1MPa)AFRcc 式中:Rc-抗压强度,Mpa;cF-破坏时的最大荷载,N;A-受压部分面积,mm2(4040=1600mm2)。d.每组试件的抗压强度,以 6 个抗压强度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如果 6 个测值中有 1 个超出平均值的10%时,应剔除这个结果,以剩剩下的 5 个测值的平均值作为结果。如果 5 个测值中再有超过他们的平均值10%的,该组结果作废。(4)试验结果评定 10 将试验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工程 测量 课程 教学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