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第一次月考试题4月试题.doc
《高二语文下第一次月考试题4月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下第一次月考试题4月试题.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 / 14【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二语文下第一次月考试题精选高二语文下第一次月考试题 4 4 月试题月试题(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总分 150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涵养向新而行的文化自信 沈壮海 文化自信问题,在当下的中国再次凸显为重要的实践问题和学术课 题,这是历史、时代、现实多重因素促成的。 涤除仍客观存在的文化上的不自信,是一个现实课题。中华民族有 着早醒的文化自觉、骄傲的文化自视,曾长期饮誉潮头。然而,近代 以来接踵而至的外力犯侵,使得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不断遭遇重创。在 顽强抗争、拼搏、逐梦中站
2、起来、强起来的中华民族,改变着现实命 运,也改变着精神面貌、文化心理。但漫长历史积淀而成的文化心理, 其调适提升,绝非旦夕之功。 要引导我们的文化自信由自发恢复走向自觉成长。随着我们国际影 响力的迅速提升,当下国人的民族自信心也不断恢复、增强。这是与 民族振兴进程必然伴行的文化自信的自发恢复。强调文化自信的涵养, 就是要引导这种自发恢复,走向自觉成长。一方面,要引导人们克服 一时的虚骄、自负的膨胀等非理性的成分:但另一方面,更要引导人 们认识当代中国向前向上的大局,认识增进文化自信之于文明重振、 民族复兴的意义,促进国人民族自信、发展自信、文化自信的普遍性 增进。虽然我们的文化实力在不断增强,
3、但文化的魅力还亟待增强。 我们所要涵养的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文化建 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构成,推进这样的文化建设,需要 的是与之相应的文化自信。这是我们所要涵养的文化自信的本质所在。我们所要涵养的文化自信是立足当下、继往开来的文化自信。辉煌 璀璨的历史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底气。但是,这种底气只有 在旧邦新命的历史接续中、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的当下实践中,才会更加充盈浩荡。对本民族优秀传统的高扬,有助 于我们持守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不过,现实中不同文化猛烈激荡, 如果我们迎对现代的西方,只能求助于古老的传统,那即是对当代国 人文化责任的逃避。当
4、代中华民族,不能做望“洋” 、望“古”兴叹 者,而要有承于古、强于今的雄心和作为。 我们所要涵养的文化自信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文化自信。文化 自信不等于文化上的自我迷恋、自我封闭,它既要体现在对自我文化 的确信,也内含着开放包容的气度。既要坚守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作- 2 - / 14出具有中华民族主体性原创性的文化开拓,又要注重对世界优秀文化 成果的吸纳镜鉴。 立足当下继往开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 信,是当今时代中华民族向新而行的文化自信,也是我们的自觉追求。涵养向新而行的文化自信,重要前提是普遍性地增进、提升对于我 们自己的文化的认知、理解,进而走向认同与确信,增强传
5、承好、发 展好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觉,增强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创新发展的责任意 识与使命感。概言之,文化自信立基于文化自知之上,包括对优秀传 统文化之“知” ,对近代以来革命文化革命传统之“知” ,对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之“知” 。系统推动中国文化的社会化普及,激发普遍 的文化建设的当下意识责任意识,需要我们基于时代特点、受众特点 顶层规划与落地设计。同时,还需要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这 个核心,抓住全民族文化能力建设这个关键,用好当代中国发展进步 这个最大的教育资源。 (选自 2017 年 10 月 18 日光明日报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6、) A重新强大的中华民族,使自己的现实命运得以改变,使精神面貌 焕然一新,也使文化心理得到快速调适提升,彻底改观。 B虽然民族振兴的进程会伴随着文化自信的自发恢复,但是我们仍 需要通过自觉努力,深刻认识提振文化自信的意义,增强民族文化的 魅力。 C面对西方文化的激烈竞争,仅凭优秀传统文化给我们带来的文化 自信的底气是不够的,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也是非常必要的。D涵养向新而行的文化自信,应该夯实对传统优秀文化、近代以来 的革命文化革命传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种文化自知的基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第段结合历史说明了现实中文化不自信客观存在,
7、论证了涵养 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B文章在第、段中,条分缕析,阐释我们所要涵养的 文化自信的丰富内涵。 C第段在前文论证的基础之上,水到渠成得出了要涵养向新而行 的文化自信的结论。 D第段属于文章解决问题部分,重点说明涵养向新而行的文化自 信所应选择的路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早醒的文化自觉、骄傲的文化自视,并没有改变中华民族文化的- 3 - / 14脆弱性,当其面对外力入侵时缺乏必要的自信,不堪一击。 B在国际影响力日渐提升的当下中国,只要克服文化自信中的虚骄、 自负等非理性成分,就能普遍增进国人的文化自信。 C文化自信力与国家竞争力二者相辅相成、相得
8、益彰,增强文化自 信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国家竞争力,反之亦然。 D涵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需要立足当下,继往开来, 这足以说明文化开拓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文化传承。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鸟 音 衣向东“今天又不会有鸟了。”张宏英听到风沙踩着他的脊背“呜呜” 地走过,心里空荡荡的。张宏英执勤的任务是打鸟。新兵连结束后,他被分到戈壁潍上的 一个实验基地的警卫中队,中队长发给他一支枪,命令他看守眼前的 废水池。中队长在向张宏英交代任务的时候,神色严肃地说:“你的 主要任务是打鸟,凡是饮了废水的鸟,就要像对待敌人一样,一个也 不放过
9、!”其实,水池的废水看起来是那么清澈,在戈壁滩上汪出了一处风 景。无风的时候,水面上波光粼粼,荡漾起一层又一层的诱惑。早晨天一放亮,张宏英就掮起枪巡逻,一直到天黑的时候才撤回。 起初,张宏英绕着水池巡逻的时候,心里异常紧张,恨不得眼睛一眨 不眨。他给自己定了一条原则,只要从他视线飞过的鸟,一个也不放 过,谁能断定它是否饮过废水呢?宁可错杀一千,决不漏过一个!他 总是担心由于自己的疏忽,让饮过水的鸟儿飞走,把核污染带到戈壁 滩外。他最怕看到天空中的飞翔物,心里祈祷说:“小鸟呀小鸟,你 从我的眼前绕开吧,别走进我的枪口里,如果你不听我的劝告,就别 怪我太无情了。”有时候,风沙把戈壁滩上的一簇干枯的
10、红柳或是一片废纸吹上天 空,在风沙中上下飞舞,由远而近地向废水池降落,张宏英就拉出了 战斗的姿态,举枪跟踪瞄准飞行物。如此折腾了几次,却始终没有看 到真正的鸟儿出现,他便有些灰心丧气。一天,中队长问他巡逻的情况,他竟有些委屈地说:“打鸟打鸟, 连根鸟毛也没看到!”中队长并没有理会张宏英的委屈,说:“永远没有一根鸟毛才好 呢。”但是,张宏英却不这样想了,他开始盼望鸟儿出现,很想能在 戈壁滩上听一听鸟儿的鸣叫。这个季节,在他的家乡,应该是山清水 秀鸟语花香的景象。- 4 - / 14没有鸟叫,张宏英就自己吹口哨学鸟叫,希望以此招引鸟来。但 是,三个月过去了,他把嗓子都吹哑了,连个鸟的影子都没见到。
11、他开始怀疑连人影都少见的戈壁滩上是否会有鸟儿光顾。今天沙暴刚刚过去,按说更不会有鸟儿存在。然而,就在张宏英 灰心丧气的时候,一只鸟儿却突然间飞进了他的视线,竟让他怀疑自 己看花了眼。他用力揉了揉眼睛,确信这个越来越清晰的黑点就是一 只鸟儿。显然,这只鸟是尾随在沙暴身后赶来的,很疲倦的样子,因此在 它发现池水后降落的时候,几乎是任凭身体的重量向下坠落,一头栽 倒在池水旁。张宏英兴奋的样子就不必说了,他冲着鸟儿小声说:“叫一声呀, 你叫一声呀!”但是疲倦的鸟儿一声不吭,朝着池水一步一步地走去。 就在这个时候,张宏英突然喊叫起来:“快走开,哟兮”张宏英一边奔跑,一边“哟兮、哟兮”地喊叫,试图轰开朝池
12、水 逼近的鸟儿。但是,鸟儿已经听不到他的叫喊了,它的眼前只有一池 碧蓝的水,它盯住这个目标奋不顾身地走去。张宏英站住不动了,他发现鸟儿已经把嘴插进了水里,一起一伏 尽情地饮着。鸟嘴是粉红色的,碧蓝的水在粉红色的鸟嘴的啜饮下, 轻轻地颤动起来。他轻轻举起了枪,瞄准了鸟儿,却迟迟不扣动扳机。即使是废水 也让鸟儿饮个痛快吧,他相信饮水后的鸟儿一定会发出几声酣畅淋漓 的鸣叫。他举着枪,满怀了希望,等待着。鸟儿终于满足地仰起头,四下张望了一眼,然后拖着笨重的身体 起飞了,它饮的水,足够它飞出戈壁滩了,于是它有力地扇动翅膀, 朝着它向往的山清水秀的地方飞去。它始终没有叫一声,它是积攒了 所有的力气,用于飞
13、越茫茫戈壁滩的搏击中。当鸟儿即将飞出张宏英的瞄准区域时,他扣动了阪机。中弹的鸟 儿挣扎着滑翔,一会儿降落,一会儿滑起,几经折腾,开始坠落了。 鸟儿明白自己飞不出茫茫戈壁滩了,就在它告别蓝天的瞬间,它拼尽 了所有的力气,发出了两声悠扬的鸣叫,声音婉转清丽。张宏英清晰地看到鸟儿的两声呜叫,划出了两道优美的曲线,垂 挂在戈壁滩碧蓝的天空中。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运用补叙的手法,将张宏英在戈壁滩上打鸟的缘由进行 了说明,使小说的情节发展更加完整。B张宏英的任务虽是打鸟,但他最初却不希望鸟来。鸟来了之 后他不愿扣动扳机,这体现了张宏英的善良。-
14、 5 - / 14C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为打鸟,暗线则是张宏英对家乡 的思念,正因此文章多次提到张宏英希望听到鸟音。D本文通过描写一人一鸟的对峙,人最终在无奈之下射杀了鸟, 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坚守在戈壁滩的忠于职守的军人形象。 5、小说结尾有什么好处?请从艺术手法和内容两方面作简要说明。 (5 分) 6、矛盾冲突是小说的灵魂所在,请简要分析本文的主要矛盾冲突并 赏析其作用。(6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49 分) (一)课内文言文(本题共 3 小题,9 分)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吊:安慰 月落庭空影许长 许:如此的
15、B. 舍瑟而作 作:起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来、本来 C. 族庖月更刀 族:差的 先妣抚之甚厚 抚:对待 D. 后五年吾妻来归 归:女子出嫁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送给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 A. 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B.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D. 杳不知其所之也 顷之,持一象笏至 9、 下列各句从句式特点上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句读之不知 不吾知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异乎三子者之撰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其势弱于 秦 唯兄嫂是依 智
16、勇多困于所溺 A. / / / B. / / / C./ / / D./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去国,余靖论救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 高若讷,由是三人者皆坐谴。襄作四贤一不肖诗 ,都人士争相传 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庆历 三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靖、修及王素为谏官,襄又以诗贺,三人- 6 - / 14列荐之,帝亦命襄知谏院。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 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
17、用谏 为难。三人忠诚刚正,必能尽言。君有过失,不救之于未然,传之天 下后世,其事愈不可掩,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 名而无其实。 ”夏竦罢枢密使,韩琦、范仲淹在位,襄言:“陛下罢 竦而用琦、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 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盖一邪退则其类退,一贤 进则其类进。众邪并退,众贤并进,海内有不泰乎!虽然,臣切忧之。 天下之势,譬犹病者,陛下既得良医矣,信任不疑,非徒愈病,而又 寿民。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注】 、扁,难责 效矣。 ”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 减五代时丁口税之半。进知制诰
18、,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以枢 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知泉州,距州二十里万安渡,绝海而济,往来 畏其险。襄立石为梁,其长三百六十丈,种蛎于础以为固,至今赖焉。 又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闽人刻碑纪德。治平三年,母丧,丁忧。明 年卒,年五十六。乾道中,赐襄谥曰忠惠。 (节选自宋史蔡襄传 ) 【注】和:秦和,古代名医。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 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B. 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 日并命/朝野相庆/然
19、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C. 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 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D. 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 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字,古人在本名以外所取的表示德行或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名字, 如苏轼,字子瞻。 B. 谏官,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 吏。谏为规劝之意。 C. 丁口,即男子人口,既是统计人口的基本计量单位,也是派征丁 银、徭役
20、的依据单位。 D. 丁忧,按儒家传统孝道观念,朝廷官员遭逢父母去世,须辞官回 家守丧,叫丁忧。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蔡襄是非分明。对范仲淹等四人和高若讷的过往,以及后来余靖、- 7 - / 14欧阳修等人的升官,他均作诗表示祝贺。 B. 蔡襄忠心劝谏。他认为一邪被贬退,其同类也应被贬退,一贤被 进用,其同类也应被进用,这样国家才能安定太平。 C. 蔡襄体恤民情。他在福州和泉州为官期间,开塘灌田、奏减赋税、 立石为桥、植松庇路,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和好事。 D. 蔡襄深受赏识。他做过留守推官、馆阁校勘,掌管过谏院,担任 过知府以及转运使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下第 一次 月考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