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8/7 4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 1 课时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 47 页的例 1 与相对应的做一做.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笔算的准确率.3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乘法的步骤和方法.教学难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对位和进位.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口算.1642304193 18041407245 2笔算.584363542315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3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 47 页的例 1.1学生独立思考,试着做一做.2小组内交流,每个学生介
2、绍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估算:方法一:把 145 看成 150 150101500 估计约有 1500 千米 方法二:把 12 看成 10 1451014501210 所以结果应比 1450 千米多一些 直接用计算器计算:145121740 用笔算:我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现在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尝试列竖式计算:145121740 错误!,1740 学生独立尝试笔算,教师巡视课堂,请一个速度快,做得准确的同学板演.做完的同学自己重新检查一遍计算过程.3集体订正.请这位同学说说这道题的计算过程.用第二个因数 12 的个位 2 去乘 145,二五一十,个位上写 0,二四得八,加上前面进的
3、 1,十位上写 9,一二得二,百位上写 2.再用第二个因数 12 十位上的 1 去乘 145;一五得五,十位上写 5,一四得四,百位上写 4,.29/7 一一得一,千位上写 1,0 加 0 等于 0,9 加 5 等于 14,向前面进 1,2 加 4 等于 6,加上进的 1 等于 7,1 写下来,所以 14512 等于 1740.2三位数乘两位数怎样计算呢?小结: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 47 页的做一做.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
4、什么收获?在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些什么?1用第二个因数中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2计算过程中有进位的,计算时要把进位加上.课后作业 完成金榜行动相应的练习.教学反思 第 2 课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乘法教学内容 教材第 48 页例 2 与相对应的做一做.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 0 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2能用简便的竖式写法正确地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乘法,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竖式的简便写法与0的处理.教学难点 因数中间的 0 是否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老师出示口
5、算卡,指名学生说得数.121023103230 8136502420 2提问:出示:650 老师:这道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先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两位数,再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一个 0.观察:650 和 2420 这两道题的因数有什么特点?都是整十数,末尾都有 0 老师:如果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 0,这样的乘法你会做吗?板书:16030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 21.1学生尝试笔算.2反馈,请运用不同算法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解答的.学生甲:我是口算得出的结果,先算 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两个 0.学生乙:我是这样算的:错误!,480,4800.30/7 学生丙:老师,
6、我喜欢这样算:错误!,4800 3提问:这道题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 0这道题怎样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学生甲和丙的做法比较简便 老师提问:写竖式时,要把两个因数 0 前面的数对齐,再把 0 前面的数相乘,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怎样添0?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 0,就添几个 0 4归纳总结简便算法.回顾老师刚才的提问过程,理清思路,用语言叙述出简便算法.2教学例 22.1观察例题,这道题与刚才学的有什么不同?一个因数中间有 0,另一个因数末尾有 0 提问:竖式怎样写,有简便写法吗?计算 1063 时,既然中间的 0 与 3 相乘得 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怎样写这一位上的积?可直
7、接加上个位进上的数 板书:错误!,sdo5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 48 页的做一做.2完成教材练习八的第 38 题.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学习,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小结:计算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 0 的乘法时,先把两个因数 0 前面的数对齐,再把 0 前面的数相乘,最后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 0,就在乘得的数末尾添几个 0.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练习八的第 1012 题.2完成金榜行动相应的的练习.教学反思 第 3 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 51 页例 3 与相对应的做一做.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展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2尝试用简
8、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教学难点 自主思考探究,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投影出示.2学生填空.3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填的.31/7 学生通常是按照如下方法计算的:8324,16348依次类推.4肯定他们的做法,然后启发学生:该题除了这种做法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解决.二、新知探究 1探索积随因数变大而变大的规律.1出示例 3 左边的 3 道题:6212 620120 62001200 2小组讨论,由这三道题发现了什么?3学生通过学习例题方框中的提示,说出 20 是 2 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四年级 数学 上册 第四 单元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