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考试重点归纳.pdf
《生理学考试重点归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考试重点归纳.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1 内环境 internal environment 细胞在体内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2 稳态 homeostasis 内环境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但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3自身调节 autoregulation:是指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4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被称为内环境的稳态;5 负反馈: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思考题:1 人体生理功能三大调节方式 各有何特点1.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所进行的调节;特点是准确
2、、迅速、持续时间短暂;2.体液调节 体内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激素、代谢产物通过体液途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对机 体某些系统、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特点是作用缓慢、持久而弥散;3自身调节 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特点是调节幅度小;2 简述负反馈及其生理意义答: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的作用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其意义是使机体功能活动及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3 何谓内环境,及其生理意义答:内环境就是指多细胞动物的体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内稳态就是生物能够保持内环境的状态稳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的机制;主要是通过一系列
3、的反馈机制完成的;高等动物内稳态主要是靠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来维持;意义在于:能够扩大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范围,少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制约;能够让生物的酶保持最佳状态,让生命活动有条不絮地进行;第二章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的基本功能1 兴奋性:机体受刺激后产生反应的能力或特征称为兴奋性2 阈强度:在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不变的情况下,刚能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3 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膜外为正,膜内为负,该电位称为静息电位4 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细胞膜产生一次快速可逆转、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4、称动作电位,5 易化扩散:溶液中的带电离子借助膜蛋白的介导,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扩散6 兴奋收缩耦联:把肌细胞的电兴奋与肌细胞的机械收缩连接起来的中介过称;7阈电位:能引起细胞膜中的通道突然大量开放并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8极化: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膜内电位较膜外电位为负,这种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状态,称为膜的极化9等长收缩:收缩时肌肉的长度保持不变而只有张力增加;1.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答: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未受刺激时膜内外的电位差;静息电位表现为膜个相对为正而膜内相对为负;形成机制:1 细胞内高浓度 K+.2 静息时细胞膜只对 K+有通透性,则 K+受到浓度差的驱使动力向
5、膜外扩散,3.扩散后形成外正内负的跨膜电位差成为对抗浓度差的作用力,当达到平衡状态时,K+不再有跨膜的静移动,此时的跨膜电位称为 K+平衡电位,膜内外 K+浓度差值可影响静息电位水平.2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答: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细胞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所发生的迅速、一过性的极性倒转和复原,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产生机制:动作电位上升支主要由Na+内流形成,接近于 Na+的电-化学平衡电位;细胞内外 Na+和K+的分布不均匀,细胞外高 Na+而细胞内高 K+;钠顺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大量内流;细胞兴奋时,膜对 Na+有选择性通透,当达到-70mv 时,Na+顺浓度梯度内流,形成锋
6、电位的上升支K+外流增加形成了动作电位的下降支其机制同静息电位的形成;3、简述坐骨神经-腓肠肌变笨收到阈刺激后所经历的生理反应过程;1坐骨神经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在原有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倒转和复原,是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2兴奋沿坐骨神经的传导;实质上是动作电位向周围的传播;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导,在有髓神经纤维是以跳跃式传导,因此比无纤维传导快且“节能”;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是“全或无”式的,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因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2+3神经-脊髓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实际上是“电-化学-电”的过程,神经末梢电变化引起化学物质释放的关键是Ca的内流,
7、而化学物质 Ach引起中+板电位的关键是Ach和Ach门控通道上的两个亚单位结合后结构改变导致Na的内流增加;4 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的耦联过程;是指在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某种中介性过程;关键2+2+部位为三联管结构;有三个主要步骤: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细胞深处;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纵管结构对 Ca的贮存、释放和聚集;其中,Ca在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2+2+5骨骼肌的收缩:肌细胞膜兴奋传导到终池-终池 Ca释放-胞质内 Ca的浓度增高-Ca与肌钙蛋白结-原肌球蛋白变构,暴露出肌动蛋白上的活化1点-处于高势能状态的横桥与
8、肌动蛋白-横桥头部发生变构并摆动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肌节缩短;肌肉舒张过程与收缩过程相反;由于舒张时肌浆内钙的回收需要钙泵作用,因此肌肉舒张和收缩一样是耗能的主动过程;4、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过程及特点;2+2+2+当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至神经末梢时,引起接头前膜电压门控性Ca通道的开放-Ca在电化学驱动力作用内流进入轴突末梢末梢内Ca的浓2+度增加-Ca触发囊泡向前膜靠近、融合、破裂、释放递质Ach-Ach 通过接头间隙扩散到接头后膜终板膜并与后膜上的Ach受阳离子通道上的两个+-亚单位结合终板膜对Na、K的通透性增高-Na 内流为主和 K的外流后膜去极化,称为终板电位EPP-终板电位是局
9、部电位可以总和临近肌细胞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而产生动作电位;Ach发挥作用后被接头间隙中的胆碱酯酶分解失活;特点:1单向传递 2时间延搁 3一对一关系 4易受环境因素和药物的影响;5、简述兴奋-收缩耦联的基本过程;1电兴奋沿肌膜和T管膜传播,同时寂寞肌膜和T管膜上的 L型钙通道;2+2+2激活的 L型钙通道通过变构作用在骨骼肌或内流的Ca在心肌激活连接肌质网JSR膜上的钙释放通道RYR,RYR 的激活使 JSR内的 Ca释放入细胞质;2+3胞质内的 Ca的浓度升高引发肌肉萎缩;2+2+2+4细胞质内 Ca的浓度升高的同时,激活纵行肌质网LSR膜上的钙泵,回收胞质内的Ca入肌质网,肌肉舒张,其
10、中,Ca在兴奋-收缩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6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答:1、单纯扩散,如 O2、CO2、N2 等脂溶性物质的跨膜转运 2、易化扩散,分为经载体的易化扩散葡萄糖由血液进入红细胞和经通道的易化扩散K+、Na+、Ca+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转运 3.主动转运,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 K+、Na+、Ca+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小肠粘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和重吸收葡萄糖时跨管腔膜的主动转运;4.出胞腺细胞的分泌,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入胞9 白细胞吞噬细菌、异物的过程7Na+、K+泵的生理意义:答:1.Na+泵活动造成细胞内高 K+是细胞内许多生化反应所必需的 2.Na+泵不
11、断将 Na+泵出胞外,有利于维持胞浆正常渗透压和细胞的正常容积 3.Na+泵活动形成膜内外 Na+的浓度差是维持 Na+-H+交换的动力,有利于维持细胞内 PH 值的稳定 4.Na+泵活动建立的势能贮备,为细胞的生物电活动以及非电解质物质的继发性主动转运提供能量来源第三章第三章 血液血液1血沉 ESR: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香率简称血沉2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3血液凝固:简称血凝,指血液从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不流动的凝胶状态,分为三个步骤,凝血酶原酶复合物FXa-FVa-Ca2+-磷脂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的激活,纤维蛋白的生成
12、1、血小板有哪些功能;1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支持功能:血小板能对视沉着与血管壁,以填补内皮细胞脱落而留下的空隙,另一方面血小板可融合入血管内皮细胞,因而他有维护、修复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2生理止血功能:血管损伤处暴露出来的胶原纤维上,同时发生血小板的聚集,形成松软的血小板血栓,以堵塞血管的破口;最后在血小板的参与下凝血过程迅速进行,形成血凝块;3凝血功能:当粘着和聚集的血小板暴露出来单位膜上的磷脂表面时,能吸附许多凝血因子,使局部凝血因子浓度升高,促进血液凝固;4在纤维蛋白溶解中的作用:血小板对纤溶过程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而释放大量的5-HT,则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原的激活物,激活纤
13、溶过程;2内、外源凝血的区别答:一启动因子不同内源性凝血是因子启动;外源性凝血是因子启动;二反应步骤和速度不同外源性凝血比内源性凝血的反应步骤少,速度快;三凝血因子的数量和来源不同内源性凝血的因子数量多,且全在血浆中;外源性凝血的因子少,且需要有组织操作释放的因子参与;四凝血过程: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生成;3血型鉴定答:血型是指血细胞膜上的凝集原类型;ABO血型鉴定,即指ABH血型抗原的检测;红细胞含 A抗原的叫 A型,含B抗原的叫 B型,含A和B抗原的叫AB型;不含 A、B抗原,而含H抗原的称 O型;常规的方法有:正向定型:用已知抗体的标准血清检查红细胞上未知的
14、抗原;反向定型:用已知血型的标准红细胞检查血清中未知的抗体;第四章第四章 血液循环血液循环1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或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2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溶积的百分比;3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每分输出量,等于搏出量与心率的乘积;4期前收缩:正常心脏按照窦房结的节律而兴奋和收缩,但在某些实验条件和病理情况下,如果心室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受到人工的或窦房结之外的病理性异常刺激则心室可以接受这一额外刺激,产生一次期前兴奋;由此引起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5窦性心律:心脏中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最高,它自动产生的兴奋向外传导,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这种以窦房结为起搏点
15、的心脏节律活动称为窦性心律;6收缩压: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大约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值,这时的动脉血压值称为收缩压;7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8中心静脉压:指右心房和胸腔内的大静脉的血压,约4-12cmH2O;29微循环:是指循环系统在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部分10动脉血压 arterial blood pressure:指动脉血管内血液对管壁的压强;11 房室延搁:兴奋通过房室交界区传导速度最慢.使心房和心室不会同时兴奋,心房兴奋而收缩时,心室仍处于舒张状态;保证心房、心室顺序活动,和心室有足够充盈血液的时间12异常调节:这种通过改变心肌
16、初长度而引起心肌收缩力改变的调节,称为异常调节13等长调节:在同样的前负荷条件下,每搏功增加,心脏泵血功能增加;这种通过改变心肌收缩能力的心脏泵血功能调节,称为等长调节1、简述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脏的射血过程;心脏从一次收缩的开始到下一次收缩开始前的时间,构成了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在每次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机械活动均可分为收缩期和扩张期;但两者在活动的时间和顺序上并非完全一致,心房收缩在前、心室收缩在后;一般以心房开始收缩作为一个心动周期的起点,如正常成年人的心率为75次/分时,则一个心动周期为0.8秒,心房的收缩期为0.1秒,舒张期为 0.7秒;当心房收缩时,心室尚处于舒张状态;
17、在心房进入舒张期后不久,紧接着心室开始收缩,持续 0.3秒,称为心室收缩期;继而计入心室舒张期,持续 0.5秒;在心室舒张的前0.4秒期间,心房也处于舒张期,称为全心舒张期;一般来说,是以心室的活动作为心脏活动的标志;2、试述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1静息电位 1、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的数值约:-90mV;2、形成的机制类似骨骼肌和神经细胞:主要是K平衡电位;2动作电位明显不同于骨骼肌和神经细胞1、特点:去极过程和复极过程不对称,分为 0、1、2、3、4期,总时程约 200300ms;2、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内向电流:正离子由膜外向膜内流动或负离子由膜内向膜外流动,使膜除极;外向电流:
18、正离子由膜内向膜外流动或负离子由膜外向膜内流动,使+膜复极或超级化;0期:Na内流快 Na通道,即INa通道接近 Na的平衡电位;1期:K外流一次性外向电流,即I10导致快速复极;2期:内向离子流主要为2+Ca和少量 Na内流,即慢钙通道又称L-型钙通道与外向离子流K外流,即IK处于平衡状态;在平台期的晚期前者逐渐失活,后者逐渐加强;平台期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也是心肌细胞区别于神经细胞和骨骼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平台期与心肌的兴奋-收缩耦联、心室不应期长、不会产生强直收缩有关,也常是神经递质和化学因素调节及药物治疗的作用环节;3期:慢钙通道失活关闭,内向离子流终止,+
19、膜对 K的通透性增加,出现 K外流;4期:膜的离子转运技能加强,排出细胞内的和,摄回细胞外的K,使细胞内外各离子的浓度梯度得以恢复,包括 Na、+2+2+K泵的转运 3:2、Ca-Na的交换 1:3和Ca泵活动的增强;3、简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心脏每搏输出量:在外周阻力和心率变化不大时,搏出量增加使收缩压升高大于舒张压的升高,脉压增大;反之,每搏输出量减少,主要使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因此,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心脏每搏输出量的多少;2心率:心率增加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脉压减小;反之,心率减慢时,舒张压降低大于收缩压降低,脉压增大;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加大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
20、高,脉压减小;反之,外周阻力减小时,舒张压的降低大于收缩压的降低,脉压加大,因此,舒张压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顺应性:它主要起缓冲血压的作用,当大动脉硬化时,弹性贮器作用减弱,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如失血、循环血量减少,而血管容量改变不能相应改变时,则体循环平均充盈压下降,动脉血压下降;4、简述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及其原因;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在血量增加或容量血管收缩时,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升高,静脉回心血量也越多;反之则减少;体循环平均充盈压是反映血管系统充血程度的指标;2心脏收缩力量:心脏收缩力量增强,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减少,心室舒张
21、期室内血压较低,对心房和大静脉中血液的抽吸力量大,静脉回流增多;心衰时,由于射血分数降低,使心舒末期容积压力增加,从而妨碍静脉回流;3体位改变:当人体从卧位转为直立时,身体低垂部位的静脉因跨壁压增大而扩张,造成容量血管充盈扩张,使回心血量减少;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当骨骼肌收缩时,位于肌肉内的肌肉间的静脉收到挤压,有利于静脉回流;当肌肉舒张时,静脉内压力降低,有利于血液从毛细血管流入静脉,使静脉充盈,在健全的静脉瓣存在的前提下骨骼肌的挤压促进静脉回流,即“静脉泵”或“肌肉泵”的作用;5呼吸运动:吸气时,胸腔容积加大,胸内压进一步降低,使位于胸腔内的大静脉和右心房跨壁压增大,容积扩大,压力降低,有
22、利于体循环的静脉回流;呼气时回流减少;同时,左心房肺静脉的血液回流情况与右心相反;5.组织液的生成过程机制/因素答:.组织液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而形成的,其生成量主要取决于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在动脉端,有效滤过压=10mmHg,组织液生成;在静脉端,有效滤过压=-8mmHg,组织液回流;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1 有效滤过压;2 毛细血管通透性;3 静脉和淋巴回流等等6、夹闭颈总动脉15秒血压有何变化为什么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后,会出现动脉血压的升高;心脏射出的血液经主动脉弓、颈总动脉而到达颈动脉窦;当血压升高时,该处动脉管壁收到机械
23、牵张而扩张,从而使血管壁外膜上作为压力感受器的神经末梢兴奋,引起减压反射,使血压下降;当血压下降使窦内压降低时,减压反射减弱,使血压升高;在实验中夹闭一侧总动脉后,心室射出的血液不能流经该侧颈动脉窦,使窦内压降低,压力感受器收到刺激减弱,经窦神经上传中枢的冲动减少,减压反射活动减弱,因而将出现心率加快、心缩力加强、回心血量增加因容量血管收缩、心输出量增加、阻力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最终导致动脉血压升高;7、肾上腺素和去甲状腺素对心血管的异同点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和去甲状腺素主要来自肾上腺髓质,属儿茶酚胺类;二者可与心肌细胞上的1受体结合,而产生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与血管平滑肌上的、2受体
24、结合,产生血管平滑肌收缩或舒张作用;但是,由于血管上、2受体的分布特点,及二者对不同的肾上腺素能的受体的结合能力不同,而产生的效应不同.临床应用时肾上腺素常作为强心剂,而去甲状腺素常作为升压剂;8、切断动物两侧窦神经和主动脉弓,为什么血压升高机体可通过压力感受器反射对动脉血压进行快速调节,期反射效应是使心率减慢,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回降,期感受装置时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3脉弓血管外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窦神经和主动脉弓是其传导神经;当切断了窦神经和主动脉弓以后,压力感受器受到刺激所产生的冲动就不能上传至延髓心血管中枢,减压反射活动减弱,因而出现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升高,最终导致血压升
25、高;9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及其影响机制答:心输出量等于每搏输出量和心率的乘积,所以凡能影响搏出量和心率的因素都能影响心输出量;包括以下因素:前负荷:即心肌的初长度,通过异长调节,在一定的初长度范围内,心肌收缩力可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增加而增加,即在生理范围内,心脏能将回流的血液全部输出,使血液不会再静脉和心房蓄积;心肌收缩能力:心肌不依赖前负荷而能改变其力学活动的一种内在特性,通过等长调节改变心肌收缩活动强度和速度而形成的;后负荷:即动脉血压变化课影响心室肌收缩,从而影响心搏出量;如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动脉血压升高,会直接引起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期变短,速度减慢,所以搏出量减少;心率:心率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理学 考试 重点 归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