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pdf





《社会心理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社会心理学导论1.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 认识自己、认识别人人格特点&情境、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价值 Sheldon自主、能力、关系、自尊2.社会心理学的第一公理:在人和情境之间,外部情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大于内在个人特点的影响;3.社会心理学是 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4.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领域:个体认知/归因、人际从众、群体跨文化、环境;(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1.假设的三个要求:可以证伪、可以量化表达、简单;2.理论的标准准确、一致、简洁、广泛:统合现有的知识,解释已有的现象,有预测性,可以知道研究方向;3.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区别强调重点理解行为的
2、途径首要目标方法心理学中的社会心理学个体分析心理状态、人格预测行为实验为主,兼调查社会学中的社会心理学团体或社会分析社会变量:如地位、角色等描述行为主要是调查和参与观察4.研究社会心理学的三个层面:社会社会学更关注,个人临床:研究并治疗心理障碍;人格:理解个体之间存在的具有跨情景稳定的差异;社会:研究社会因素如何影响大多数人;后两个都关注个体的思维、感受和行为,人际用个体所处的情景及个体与他人的人际关系来解释行为,情景包括环境中的他人、他人的态度以及当时活动的背景;5.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生物理论本能和遗传差异学习理论机制:联结、强化、模仿诱因理论理性决策论、交换论、需求满足论认知理论原则:
3、分类、聚焦;认知理论:归因理论、认知失调理论角色理论(三)自我概念1.自我研究的历史:威廉 詹姆斯经验自我: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纯粹自我自我知觉具有二元性:对自己的看法与信念&活跃的信息处理器,主我;库勒:自我通过人际关系建立,是社会的产物,成为投射/镜中自我;Mead:强调社会经验在自我形成中的作用;沙利文:看重社会和人际关系,家庭成员对儿童自我形成具有直接作用;Eormuth:自我概念与自我生态系统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互动中实现动态平衡;Tajfel&Turner:社会认同理论,人们努力使对自我感觉良好;弗洛伊德: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Rosen
4、berg: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我客体的思想和情感的总和;Shavelson:自我概念是一种通过经验和对经验的理解而形成的自我知觉,源于人际互动、自我属性和社会会环境的经验体验;Markus&Wurf:动态自我概念,不同印象、图式、概念、原型、理论、目标、任务的集合体;自我概念是动态变化的,特定时刻只有部分自我得到激活,调节着个体内部过程与人际过程;2.自我图示:我们用来组织和指引与自己有关信息的一套自我信念;自我参照效应:人们在加工和处理与自己有关的信息时效率更高,记忆效果更好,这是自我图示在组织记忆内容方面的作用;3.自我差异理论:个体知觉到的自我概念包含三个部分,理想自我、应该自我、实际自我
5、;其中理想自我指引着个体对目标的追求,应该自我使得我们回避一些目标;4.个体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概念的构建:从自己的行为推断自己;从他人的行为反应推断自己;通过社会比较推断自我;通过自我意识推断自我;5.自我知觉:个体把自己当做注意对象时的心理状态根据自己的内在标准和价值观对自己现在的行为进行评价和比较;分为内在自我知觉对自己的内部特征和感受比较重视、常夸大自己的情感&公众自我知觉对自己的外在方面比较在意、会产生暂时性的自尊感低落;6.自我意识:不同于自我知觉,是个体参与自我知觉的一种习惯性倾向,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甚至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人格特质;7.自尊:人的自我概念中与情绪有关的内容,指一
6、个人如何肯定与赞扬自己,是自我评价的重要维度;包括:外显自尊&内隐自尊;/西方的自尊建立啊在个人主义至上,而中国人的自尊是多元的,可分为:个人取向自尊、关系取向自尊、家族或团体取向自尊、他人取向诅自尊;/自尊在中美文化下都可以从仁慈、品质和积极自我偏差来解释;/确立自尊的两条途径:让个体有自己控制环境的成功经验,让他人对自己有积极的评价;8.自我提升:自我美化/自我强化,指个体以一种有利于自己做正面评价的方式收集和解释有关自我的信息,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自利偏差,使他人对自己有高评价;9.自我确认:个体寻找和解释情景,以证实自我概念的过程,使别人对自己有一致性的认识;10.自我效能:一个人对自己有
7、能力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念班杜拉,自我效能能否起作用和有没有控制住结果有关系;11.自我展示/自我表演:人们在别人对自己形成印象时所做的显露,包括策略:自我抬高、显示、谦虚、恳求、恫吓、逢迎;12.自我障碍:人们提前准备用来解释自己预期失败的一系列行为,以摆脱困境;13.自我检控:人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他人的自我表演的线索来对自己的自我表演加以控制,高自我检控的人善于自我表演;14.印象管理:人们总是试图在别人面前表现出自己好的一面,以使他人对自己有一个好的印象;15.自我实现的预言:我们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对方的行为,使得对方按照我们对他的期望行事;16.体像:用来描述与个体对自己躯体
8、知觉有关的现象的总称;社会和人格心理学躯体经验是自我的一部分;精神分析躯体经验是人格过程的反应;17.焦点效应:人们在自我观察时,会高估自己的突出程度,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直觉地高估别人对自己的注意度的现象,这是自我认知的一种偏差;18.透明度错觉:人们认为自己隐藏的情绪一旦外露,就会被别人发现的错觉;19.自利偏差/自我服务的偏见:当人们加工和自我有关的信息时,会出现一种潜在的偏见,为失败开脱,并接受成功的荣耀,认为自己比别人好;20.人们对自己的认知会出现盲目乐观的倾向,对未来的生活事件盲目乐观,这部分是因为他们对别人的命运相对悲观;解决:防御性悲观主义,预见问题的发生;21.虚假一致性
9、:过高的估计别人对我们的观点的赞成度以支持自己的观点;22.虚假独特性:人们倾向于把自己的智慧和品德看成是超乎寻常的,以满足自己的自我形象;23.独立型与依赖型自我:美国文化拥有独立型自我,关注自我并发现和表达自身独特的内在特质而保持自我的独立性;东亚文化下的人们拥有依赖型自我,人们注重自我于他人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关注他人,与他人保持和谐互动关系,关注群体内成员,但对群体外成员则更加忽略疏远;24.东方人常做情景归因,容易产生他人关系取向的情绪投射,在他人做出的选择情景下也表现出较高的动机;西方人常做特质归因,更容易进行自我中心的情绪投射,在拥有自主权时,动机最高任务完成最好;25.Trian
10、dis认为,自我有三部分组成:私人自我个人对自己的特质、状态或行为的认识+公共自我普通他人对自我的观点的认识+团体自我团体内成员对自我的认识;有三个文化因素会影响三个部分的比率:文化范式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倾向的高低、文化松紧性文化同质性高低,越高则越紧密;、文化复杂性;26.华人自我四元论杨国枢: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是人类与环境互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两种模式;华人的社会取向包括:关系取向,权威取向,家族取向,他人取向;(四)社会认知1.社会认知:又称社会知觉,Fiske&Taylor定义它为,人们根据环境中的社会信息推论人或事物的过程,即人们选择、理解、识记和运用社会信息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心理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