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答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易错知识点总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答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易错知识点总结.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带答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易错知识点总结 单选题 1、下列技术的应用中,属于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是()A超声波碎石 B倒车雷达 CB 超 D声呐探测鱼群位置 2、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有关编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编钟振动产生的 B编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8m/s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D编钟发出的声音与其它乐器声不同,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3、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B医生用 B 超来检测人体的内部器官是否正常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C声音在真
2、空中和空气中都以 340m/s 的速度传播 D在机器旁,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4、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声调 2 B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真空罩内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 C有些地方禁止汽车鸣笛,目的是在声音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 D医生用 B 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
3、幽”,诗句中“蝉噪”和“鸟鸣”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分辨的 6、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 A人发声频率范围是 2020000Hz B人发声的音调比蝙蝠高 C狗不能听到超声波 3 D大象发声频率不在蝙蝠听觉频率范围内 7、在复习声现象时,同学们举出了一些实例: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里,看到水花四溅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时,琴声会消失吹笛子时,手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其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BCD 8、如图所示是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响度和音色均不同 B甲、乙的响
4、度和音调相同 C乙、丙的音调和响度均不同 D甲、丁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9、如图所示是某型号的钢琴与长笛发出的 C 调 1(do)的波形图。根据该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钢琴与长笛的音调不同,音色相同 B钢琴与长笛的音调相同,音色不同 C钢琴与长笛的响度相同,音色相同 4 D钢琴与长笛的响度不同,音色不同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说明声音传播速度比光快 B弹吉他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考场外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 D蝙蝠利用超声波进行“导航”,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 多选题 11、下面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速的大小只跟介质的种类有
5、关 B发声体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高低 C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也能在空气中传播 D医生使用的听诊器减小了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的响度大了一些 12、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力鼓掌比轻轻拍掌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B倒车雷达利用次声波探测车后方的障碍物 C超声波碎石,利用声可以传递能量 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A“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近距离时我们都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是因为翅膀振动的频率比较低 5 C超声波碎石是利用了声波具有能量的特点 D士兵枕着牛皮帛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利用了
6、空气传声速度快 1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太空中,两名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B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C市区“禁鸣喇叭”,这是在噪声的传播环节减弱噪声的 D受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导航的启示,科学家制成了声呐 15、下列实例中,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可以清洗精密器件,说明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B地震、海啸等自然现象是由于超声波具有大量的能量,会造成巨大灾害,需加以防范 C外科医生用超声波切除病人体内的结石 D孕妇做“B 超”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计算题 16、小马同学站在操场上某处拍了一下手,此时小马与教学楼之间距离为 68m。已知此时空
7、气中的声速为340m/s,经过多久可以听到教学楼方向传来回声?17、人在一面陡峭的山崖前大声唱歌能听到回声,若从发出声音到听见回声用了 1 s,则反射声音的山崖离唱歌的人有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18、2020 年 11 月 10 日清晨,载有三名潜航员的“奋斗者”号从“探索一号”母船机库缓缓推出,被 稳稳起吊布放入水,4 小时后,“奋斗者”号成功坐底,下潜深度达 10909 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求:(1)“奋斗者”号下潜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结果保留 1 位小数)6 (2)海水中声速约 1500m/s,“探索一号”母船从海面向此处海
8、底发射超声波信号后,经多少秒可接收到回声?(结果保留到整数位)7 (带答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_012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A利用超声波碎石,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 A 符合题意;B倒车雷达,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 B 不符合题意;CB 超,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 C 不符合题意;D声呐探测鱼群位置,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2、答案:A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编钟振动产生的,故 A 项正确;B声音在 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故 B 项错误;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
9、同一个编钟,发声体的振幅不一样,响度不同,故 C 项错误;D编钟的结构和材料与其它乐器不同,所以编钟发出的声音与其它乐器声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 D 项错误。故选 A。3、答案:B 解析:A声音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故 A 错误;8 B医生用 B 超来检测人体的内部器官是否正常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从而判断病人的身体状况,故 B 正确;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 C 错误;D在机器旁,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传入人耳,故 D 错误。故选 D。4、答案:D 解析:A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故 A 错误;B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真空罩内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
10、小,随着空气的质量变小,介质变少,声音变小,故 B 错误;C有些地方禁止汽车鸣笛,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C 错误;D医生用 B 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身体疾病信息,故 D 正确。故选 D。5、答案:C 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B听到狗的叫声,知道人回来了,这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 C 错误,符合题意;D音色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蝉噪”和“鸟鸣”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分辨的,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C。9 6、答案:D 解析:A由题可知,
11、人发声频率范围是 851100Hz;故 A 项错误;B由题可知,蝙蝠发声频率范围是 10000120000Hz;可知蝙蝠发声的频率高于人的发声频率,所以人发声的音调比蝙蝠低;故 B 项错误;C由题可知,狗的听觉频率的范围是 1550000Hz,而频率大于 20000Hz 的声称为超声波,所以狗能听到超声波;故 C 项错误;D由题可知,大象发声频率范围是 1424Hz;而蝙蝠听觉频率范围是 1000120000Hz,所以大象发声频率不在蝙蝠听觉频率范围内;故 D 项正确。7、答案:B 解析: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减小,铃声减
12、弱;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里,看到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明振动产生声音,故符合题意;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时,琴声会消失,振动停止,声音停止,说明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故符合题意;吹笛子时,手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不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即 B 符合题意。故选 B。8、答案:B 10 解析:AB甲和乙的振幅相同,因此响度相同;但是波形不同,因此音色不同;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即频率相同,因此音调相同,故 A 错误,B 正确;C乙和丙的振幅相同,因此响度相同;但是相同时间内乙振动次数多,即频率不同,因此音调不同,故 C 错误;D甲和丁在
13、相同时间内振动次数相同,即频率相同,因此音调相同;但是振幅不同,因此响度不同,故 D 错误。故选 B。9、答案:B 解析:由波形图可知,钢琴与长笛的振动幅度与频率相同但波形不同,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音色与波形状有关,则二者响度与音调相同,但音色不同,故 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10、答案:D 解析:A、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只闻其声”是根据音色来分辨的,“不见其人”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不能说明声音传播速度比光快,故 A 错误;B、弹吉他时用力越大,弦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而不是音调越高,故 B 错误;C、考场外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14、 C 错误;D、蝙蝠用超声波进行“导航”,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故 D 正确 11 11、答案:BCD 解析:A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故 A 错误;B发声体的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 B 正确;C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属于声音,故能在空气中传播,故 C 正确;D医生使用的听诊器比较小,插入人耳减小了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的响度更大,故 D 正确。故选 BCD。12、答案:AB 解析:A用力鼓掌比轻轻拍掌发出声音的响度大,故 A 错误,符合题意;B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探测车后方的障碍物,故 B 错误,符合题意;C超声波碎石,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 C
15、 正确,不符合题意;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以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AB。13、答案:ABC 解析:A由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等原因,发声体的音色都不同,所以可以根据音色识人,故 A 正确;B因为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小于 20Hz,是次声波,所以人耳听不到,故 B 正确;C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超声波碎石就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特点,故 C 正确;12 D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士兵枕着牛皮帛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是听到了地面传播声音的,故 D 错误。故选 ABC。14、答案:ABD
16、解析: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太空是真空,两名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故 A 正确;B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用转换法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即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故 B 正确;C市区“禁鸣喇叭”,这是在噪声的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 C 错误;D受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导航的启示,科学家制成了声呐,故 D 正确。故选 ABD。15、答案:ACD 解析:A超声波可以使精密器件中的污垢振动,达到清洗的目的,是利用了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 A 正确;B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时伴随着能量巨大的次声波,会造成巨大灾害,需加以防范,故 B 错误;C超声波具有穿透性且能够传递能量,所以外科医生用超声波切除病人体内的
17、结石,故 C 正确;D孕妇做“B 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 D 正确。故选 ACD。16、答案:0.4s 解析:13 解:小马发出的声音到达墙壁经过反射再传到小马耳中的时间为 =s=2 68m340m/s=0.4s 答:经过 4s 时间可以听到回声。17、答案:170m 解析:解答:声音从山峰传到人耳的时间:t121s0.5s,由 v可得,反射声音的山峰离唱歌的人的距离:svt340m/s0.5s170m.答:反射声音的山峰离唱歌的人有 170m.小提示:人发出的声音经山谷反射后再传到人耳(回声),知道整个过程用的时间,可以求出反射的声音从山峰传到人耳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反射声音的山峰离唱歌人的距离 18、答案:(1)2.7km/h;(2)14.5s 解析:解:(1)“奋斗者”号下潜的平均速度为 =10.909km4h 2.7km/h(2)声音传播的路程 s=210909m=21818m 声音的传播时间=21818m1500m/s 14.5s 14 答:(1)“奋斗者”号下潜的平均速度为 2.7km/h;(2)海水中声速约 1500m/s,“探索一号”母船从海面向此处海底发射超声波信号后,经 14.5s 可接收到回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