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原子物理教学的两点建议.pdf
《对原子物理教学的两点建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原子物理教学的两点建议.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对原子物理教学的两点建议对原子物理教学的两点建议在现行的粤教版教材中,原子物理包含了原子结构之谜及原子核两章.在高中阶段,该模块的地位难以与力学,电学相提并论,高考考查要求的层次也较低.近三年广东高考要么是以一道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要不干脆没有考查,当然这也难以厚非,因为新高考试题数目太少,而要考查知识点的数量太多.因此该模块在教学中得不到教师足够的重视也就不难理解了.然而如果我们细读课程标准,深挖教材,会发现原子物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是有其独特作用的.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可以增强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是爱听故事的,在其它章节是很难出现这么丰富的史料,这么感性的文字的.二是可以让学
2、生深切体验到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实验,同时新的理论的需要经得起实验的检验,通过对这一模块的学习,可以清楚的看到科学家们是如何通过一个个开拓性的实验,一步步打开原子世界之门的.三是从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来说,本模块的学习有助于同学们形成不具权威,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同时也可以领略到科学家们的求知热情和奉献精神.正如新的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那样:“历史上,对于原子结构的认识,典型地展示了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在该模块的学习中,要注意体会其中的科学方法、科学思想,感受科学的和谐美.”因此,作为授课者,我们没有理由不深入思考该模块的教学,不通过自己的教学让该模块在学生
3、的物理学习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故对原子物理的教学提出两点建议.1授课时注重系统性,明确各事件间的先后关系,因果联系,做到自然,真实该模块知识的特点是人物和事件都很多.需记忆的知识点也不少.如果不注意事件间的先后关系,因果联系,不理解它们之间继承与发展关系,就会让学生感觉内容繁杂,混乱,难以形成长久有效的记忆.心理学的研究也揭示零碎,松散,互不关联的知识是难以记忆的.而相互关联的成体系的知识则易于接受和记忆.因此教师授课时很有必要自觉地注重系统性.让学生对该部分内容形成稳固有序的结构.对整个原子物理的教学完成后,应该让学生对整个模块形成如下印象:(1)在汤姆生发现电子之前,人们
4、普遍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正是因为汤姆生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导致了电子的被发现,同时也破除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明确地指出电子是原子的一部分,因此敲开原子世界大门的荣誉归功于汤姆生是恰当的.电子被发现之后,一个很自然的问题随之而来,因为原子是呈电中性的,而电子是带负电的,则原子内部必定还存在和电子电量相等的正电荷,那这个正电荷在原子内部是如何分布的呢?汤姆生给出了自己的猜想,他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枣糕式模型;以后的事实证明枣糕式模型有点糟糕,它无法解释 粒子的的散射实验.(2)当然科学发展的不会因为一次不成功的尝试就终止了.接着就是卢瑟福出场了,他通过对 粒子的散射实验的研究,创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5、成功的解释了该实验的现象.同时提出了原子核的概念,并定性的给出了原子核在整个原子内部空间所占据的大小.(3)还有一个问题也是很自然的.那就是既然电子带电,能不能测出它具体的电量呢.密立根通过巧妙得到油滴实验,做到了这一点.(4)随后问题接踵而至,既然原子内部还有核,那原子核是不是就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呢?卢瑟福用 粒子轰击氮核,从而发现了质子,证实了原子核也是可分的.那是不是原子核只有质子呢?问题的回答还得依赖于实验,实验发现绝大多数原子核的电荷数只是质量数的一半甚至还少.通俗的说就原子核内如果只有质子,那就会出现电量和核外电子相当了,而质量只有实际原子核质量的一半甚至还不到.因此卢瑟福提出了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原子 物理 教学 两点 建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