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考古诗词赏析试题集锦.pdf
《(完整版)中考古诗词赏析试题集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中考古诗词赏析试题集锦.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天净沙 秋思中考题集锦 1、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断肠人在天涯 感到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意思对即可)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3、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 深秋晚景图 4、诗歌在充满萧瑟秋景的气氛中,为何要写“小桥流水人家”小桥、流水、人家三样景物写出了家庭的温暖和对家庭的思念。反衬作者人生的苍悲,表达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却不能实现的痛苦。5、简要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结尾卒章显志,直抒
2、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6、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 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 。寓情于景 断肠 7、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 28 字,写了十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 的 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是 。思乡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在这首小令中,作者借助于 等具有明显深秋色彩的事物,渲染了一种 的气氛,表达了天涯沦落人 的心情。(3 分)(三)13古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2 分)悲凉 凄苦(甲)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2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这两首送别诗中,甲诗送元二使安西中作者表达了 的感情,乙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作者抒发了 。离别难舍 旷达宽慰之怀 2甲诗的送别地点是 ,乙诗的送别地点是 ,两诗的共同点是 渭城 长安(答“城阙”亦可)都通过对饯别情景的描写,表达了挚友之间的深情厚意。3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所蕴涵哲理的理解。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4感悟诗人的情怀:说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脱了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现出开朗、乐观、豪放的情怀。次北固山
4、下中考题集锦 1、颈联中的哪两个字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3 分)生 入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的感情。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3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2 分)思念故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2 分)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
5、,富有情趣 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5、请描述加横线的诗句在你脑海中的画面。(不超过 40 字,2 分)潮水涌涨起来,两岸相距更显宽阔,风正好吹在高高悬挂着的船帆之上。6、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大意相近即可)夜雨寄北中考题集锦 1、“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
6、期盼。3、第二句除明写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景之外,还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还暗示了诗人孤灯听雨、长也难眠的离情别绪,也像这秋雨一样,绵绵密密,涨满了秋池。4、三、四两句明明是写今日的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4 这是一种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奇妙构思。用想象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似之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秉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在时间和空间的回环对照中,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5、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的?前一句是写实,后句是想象会面时对当时情景的描述,两次出现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
7、复之妙。6.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诗人想象了 的情景,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与友人团聚;渴望与友人离别重逢。浣溪沙中考题集锦 1.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和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夕阳 落花 归燕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3、从“”、“”等可以看出这首词是怀人之作。“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等。4、“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透露出作者 的情感。落寞、孤独;5、词中“”一句已
8、具有广泛的意义,社会人生中无法言喻的无奈,都可以用此语感叹一番。无可奈何花落去。5 6、这首词中多处运用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例子:“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好处:“新”是唱新词的环境,“旧”是饮酒唱词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或“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考题集锦 1、第段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2、第段中的画线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时间 并渲染了特定的氛围、气氛;二是烘托
9、出诗人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的伟大胸襟蓄势。3、怎样理解“长夜沾湿何由彻”这句话?答:作者慨叹生活的困窘和无奈,只希望能早点天亮,反映了作者眼前生活的艰难。4、你认为此诗之所以能震撼读者的心灵,除了诗歌本身的艺术魅力以外,最重要的是什么原因?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你的看法。5、这首诗之所以震撼人心,最重要的原因是诗人忘我的精神、博大的胸襟,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的诗句,表现出作者在自己生活极度艰难的情景下,依然不忘忧国忧民,情真意切,感人至深。6、本诗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的人道主义思想,请你用现代观念,结合上文评价杜甫的思想。答
10、:杜甫舍己为人的人道主义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他虽遭不幸,但还忧国忧民,为民呼喊,即使自己被冻死也心甘情愿;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年代,更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7、就主题思想而言,读了这首诗歌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任意举出一例:(古今的例子均可)答:如: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藏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6 无题中考题集锦 1、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 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内容、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
11、之情)。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角度谈都可;如扣住“到”或“成”、“方”或“始”中某 一字的强调作用谈也可。2、诗人起笔不落俗套,从相见之难落笔来衬托 。别离时的痛苦。3、诗人借窗外百花凋零的景象抒发 之情。凄凉 4、诗中有一句诗用的是比喻手法,而且其中一字用了谐音,以表达情感的执著深切。这句诗是:,。这个字是 ,以 谐 ,使这句诗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丝、思 6、本诗尾联运用了典故,请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希望能够再与亲人相见的情感。7、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版 中考 古诗词 赏析 试题 集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