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保险行业管理]对和金融危机下中国的财政政策的比较分析.pdf
《[金融保险行业管理]对和金融危机下中国的财政政策的比较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保险行业管理]对和金融危机下中国的财政政策的比较分析.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金融保险)(金融保险)对和金融危机对和金融危机下中国的财政政策的比较下中国的财政政策的比较分析分析对 98 和 08 金融危机下中国的财政政策的比较分析摘要摘要: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2008 年 10 月我国启动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和 10 年前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对比,这次的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背景及特点显得更加鲜明。财政政策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在政策决策时应具备国际视野,立足我国实际,兼顾近期和中长期的不同需要,充分发挥和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财政政策的选择,首先,要找准政府投资的切入点,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改善投资环境结合起来促进产业升级、自主创新和延长产业链条,正确引导和
2、促进国内消费;其次,要坚持公共资源公益化,有效发挥重要物质的储备功能,建立以公正、均富为导向的利民强国的财政体制。关键词:金融危机积极财政政策宏观调控扩大内需投资关键词:金融危机积极财政政策宏观调控扩大内需投资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且影响到实体经济。发达国家的需求急剧萎缩对我国经济产生巨大冲击,出口下降引起外向型企业运营困难,就业压力剧增,CPI 由上半年的步步走高到 8 月份开始掉头急转直下,我国经济面临下滑风险。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式,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10 月 9日宣布再次启动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次的积极财政政策和 1998 年的积极财政政策有何异同,应该注意克
3、服哪些问题,对于我国在应对危机中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1 我国应对 98 金融危机采取的财政政策1998 年,中国经济形势发生急剧变化。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明显加深,长期以来盲目建设带来的结构不合理等深层次矛盾,在国际经济环境急剧变化和国内市场约束双重因素作用下,更加突出地显现出来,内需不振,出口下降,投资增长乏力,经济增长速度回落,中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应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巩固二十年来改革开放成果,向改革和发展的既定目标继续迈进,成为必须面对的壹个重大课题。中国政府审时度势,全面分析了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果断地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由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向稳健的货币政策
4、、积极的财政政策转换。通过增发国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财政政策在经济衰退时期具有其他政策工具所不具有的优越性:拉动经济增长直接有力,时滞短,见效快。增发国债、增加政府支出不仅能够扩大国内需求,而且能够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和企业利润,给企业和居民带来稳定的心理预期,提高企业的边际投资倾向和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引导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运用介于财政和信贷之间的国债工具,仍能够畅通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发挥财政货币政策的联动效应。从中国财政改革和发展的情况见,已具备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条件。1.1 自 1994 年分税制财政改革后,经过几年的完善,已经初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
5、要求的财政体制框架1.2 财政收入近年来大幅度提高,财政实力增强1994 年以后,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从 1993 年的 4349 亿元增长到 1997年的 8651.1 亿元,4 年时间财政收入翻了近壹番。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的趋势开始扭转,1995 年为 10.7%,1996 年开始回升,1997 年继续上升达到 11.6%。如果将各种财政性资金如预算外资金、社会保障资金统壹纳入预算管理,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会高些。1.3 国债发行尚有较大空间1997 年,我国国债余额为 5066.5 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6.8%。大大低于世界30-50%的壹般水平。而且,国债余额
6、占私人部门金融资产的比例不到6%,表明国民认债能力较强。1.4 从偿债压力和债务依存度见,1997 年国债实际发行 2400 多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总额的26.2%,在中央财政支出总额中占壹半左右债务依存度较高。但国债规模的确定不能只见国债本身,要和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考虑。要从国民收入分配状况和信贷状况的角度加以综合考察。如果国民收入是超分配,信贷是贷差,发债空间就不大;如果国民收入没有超分配,信贷是存差,甚至有较大存差,增发国债就有较大空间。如果国债累计的增长能够被经济发展所消化,那么就能够认为国债规模在警戒线以内。1998 年我国银行存差高达 9000 多亿元,财政收入连续五年平均
7、增长近千亿元,国内市场容量大,在未来 20 年国民经济仍可保持 56的增长速度。因此,从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和财政状况见,中国仍有壹定的发债空间。1.51997 年我国财政赤字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仅有 1.2%,远低于 1979 年 3.4%的历史最高水平从历史经验见,为了拉动经济增长,完全能够考虑扩大财政赤字规模,加大财政扩张力度。六是我国可动员的资金潜力很大。近几年来,我国的总储蓄率壹直保持在 40%左右的高水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2 倍,储蓄率比固定资产投资率高 6 个百分点左右,这意味着我国对赤字的承受能力比其他许多国家更强。2 我国应对 08 金融危机采取的财政政策当前,经济增长下滑
8、的威胁正壹步步逼近我国。这壹局面的形成,既有周期性原因,也有结构性原因;既有国际因素,也有国内因素,死综合因素叠加的结果。通过主动的政策选择,从需求、供给、制度改革等多个角度入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协调配合其他调控政策,在稳定外部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扩大内需,我们壹定能够成功应对当前复杂的局面和考验。2.1 能够采取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2.1.1 找准政府投资的切入点,对冲经济“发动机”的减速美国早期的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美国是壹个崇尚自由的国度,政府极少直接干预某个行业的发展。可是,除教育和科技外,美国政策对交通建设壹直情有独钟。1830 年美国铁路总长 37 公里,1840 年增至
9、4800 公里,1860年增至 48000 公里,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所有铁路长度总和。在铁路建设中,虽以私营为主,但政府给予铁路X 公司资金、土地、债券担保、税收优惠等大量支持和帮助。20 世纪初,美国政府又几乎完全承担了修建各类公路的重担。便利的交通工具和交通网络强化了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也促进了区域经济专业化分工的进壹步扩大。随后,美国各地区起初较为单壹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转换为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我国具备后发优势,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巨大的空间,在经济“发动机”面临减速的情况下,适时适度有针对性地扩大政府投资,完善关键基础设施建设,是壹项很明智的选择。2.1.2 把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10、和改善投资环境结合起来,为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和激发市场活力创造条件拉动经济增长,仅靠政府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撬动社会资本、带动银行贷款、激发市场活力。在当前困难时期,社会资本缺乏信心,银行贷款畏惧风险,市场活力缩藏起来。通过财政贴息等手段虽然也能发挥“四俩拨千斤”的作用,但不是治本之策,根本所在是项目本身的可能性以及投资环境的易生长性。私人投资者在市场中选择项目面临的风险很多,部分是个人的,仍有部分是准公共或公共的,如养猪可能遭猪瘟、牛饲料可能带来毒牛奶。如何避免这些不完全是个人的投资风险,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提出“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和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融保险行业管理 金融保险 行业管理 金融危机 中国 财政政策 比较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