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课后训练.doc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课后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课后训练.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1 / 23【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规律与伴性精选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课后训练遗传课后训练课后加餐训练(一)一、选择题1下列涉及自由组合定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AAaBb 个体产生配
2、子的过程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X 染色体上的基因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自由组合CXBY 个体产生两种配子的过程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D含不同基因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基因的自由组合解析:选 B 若 A、a 和 B、b 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XBY 个体产生两种配子的过程只能体现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于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不是受精作用时。2小麦抗锈病基因 R 和不抗锈病基因 r 是一对等位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 R 和基因 r 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B基因 R 和基因 r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C自然条件下根尖细胞中突变
3、形成的基因 r 能遗传给后代D基因 R 和基因 r 的本质区别是核苷酸序列不同解析:选 D 基因 R 和基因 r 的分离一般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若发生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则可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体细胞的突变不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基因 R 和基因 r 的本质区别是核苷酸序列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
4、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2 / 23不同。3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A、a 与 B、b 的自由组合发生在过程B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M、N、P 分别代表 16、9、3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1111解析:选 D A、a 与 B、b 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过程为受精作用,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过程产生4 种配子,则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的方式是 4416 种,基因型为 339 种,表现型为 3 种;根据 F2 的 3 种表现型比例1231,得出 A_B_个体
5、表现型与 A_bb 个体或 aaB_个体相同,该植株测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 1(A_B_)1(A_bb)1(aaB_)1(aabb),则表现型的比例为 211。4(2016安徽示范高中第一次联考)已知某植物的花色有红花(AA 和 Aa)、白花(aa)两种。现有基因型为 Aa 的植株组成的种群,该种群的个体连续自交 3 代,得 F3,如不考虑自然选择的作用,则下列关于 F3 的描述,错误的是( )BAa 个体占 1/8 AAA 个体占 7/16 D红花植株中杂合子占 2/9C白花植株占 1/4 解析:选 C 基因型为 Aa 的植株连续自交 n 代,Fn 中AA、Aa、aa 三种基因型个体所占比例分
6、别为、 、 ,故自交 3 代,F3中 AA 个体占 7/16,Aa 个体占 1/8,aa(白花)个体占 7/16,进而推导出红花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2/9。5(2016厦门双十中学质检)卷毛鸡由于羽毛卷曲受到家禽爱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3 / 23
7、好者的欢迎。但是这种鸡无法稳定遗传,两只卷毛鸡杂交总是得到50%的卷毛鸡,25%的野生型,25%的丝状羽的鸡。若需要大量生产卷毛鸡,最好采用的杂交方式是( )A卷毛鸡卷毛鸡 B 卷毛鸡丝状羽C野生型野生型 D野生型丝状羽解析:选 D 两只卷毛鸡杂交后代为野生型卷毛鸡丝状羽121,说明卷毛鸡是杂合子,野生型和丝状羽为纯合子。若大量生产卷毛鸡,最好用野生型和丝状羽杂交。6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 A、a 和B、b 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 aaBB 或
8、 AAbbBF1 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相同CF2 没有红眼黑体的原因是存在致死基因DF2 中的黑眼黄体的基因型有 4 种解析:选 D 根据实验结果中 F2 的性状分离比为 934(31),可知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 的基因型为AaBb,因此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 aaBB,黑眼黑体鳟鱼的基因型为 AAbb;F1 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配子的数量远远小于雄配子的数量;根据 F2 的性状分离比为 934,可知在 F2 中不存在致死基因;F2 中黑眼黄体的基因型为 AABB、AaBB、AABb、AaBb,共有4 种。7在小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黄色(Y)和
9、灰色(y)两种,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两种,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4 / 23自由组合定律。任取一对黄色短尾个体,经多次交配后 F1 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6321。实验中发现有些基因型有致死现象
10、(胚胎致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灰色个体中表现型相同,其基因型也相同B若让 F1 中的灰色短尾雌雄鼠自由交配,则 F2 中灰色短尾鼠占 1/9CF1 的基因型共有 6 种D两对基因中,短尾纯合体致死解析:选 B 分析题干可知,致死基因型为 DD(短尾),所以,灰色短尾基因型为 yyDd,灰色长尾基因型为 yydd。F1 中的灰色短尾鼠的基因型为 yyDd,自由交配后代中由于基因型 yyDD 能致死,灰色短尾鼠(yyDd)占 2/3。黄色个体(Y)和灰色个体(y)的后代有 3种基因型(YY、Yy、yy),短尾个体(D)和长尾个体(d)的后代有 2 种基因型(Dd、dd),所以 F1 的基因
11、型共有 326(种)。8(2016济宁一模)下图表示一个家族中某遗传病的发病情况,已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人类性染色体的同源部分,若1 与2 婚配,生正常女孩的概率是( )B1/3A1/2 D1/5C1/4 解析:选 C 已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人类性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图中患者3 和4 生下了未患病的3,说明该病是显性遗传病,若致病基因为 A,1、3 基因型都为 XaXa,3 和4 的基因型分别为 XAXa 和 XaYA,则2 的基因型为1/2XAYA、1/2XaYA,所以1 与2 结婚,生出正常女儿的概率为1/21/21/4。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
12、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5 / 239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代中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棒眼长翅棒眼残翅的比例,雄性为 3131,雌性为 5200,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圆眼、长翅为显性性状B决定眼形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C子代圆眼残翅雌果蝇中杂合子占 2/3D雌性子代中可能存在与性别有
13、关的致死现象解析:选 C 圆眼与圆眼杂交子代出现棒眼,则圆眼为显性性状,棒眼为隐性性状,长翅与长翅杂交子代出现残翅,则残翅为隐性性状;子代中圆眼与棒眼的表现型比例雌雄不同,说明该性状与性别相关联,为伴 X 染色体遗传;亲本为圆眼长翅雄果蝇和圆眼长翅雌果蝇,用 A、a 表示眼形基因,用 B、b 表示翅形基因,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可判定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BbXAXa 和 BbXAY,因此子代中圆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bbXAXAbbXAXa11,其中杂合子所占比例是 1/2;根据亲代基因型可知,雌性子代中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比例应为(1BBXAXA1BBXAXa2BbXAXA2BbXAXa)(1
14、bbXAXA1bbXAXa)62,而实际比例是 52,因此可判定基因型为 BBXAXA 或 BBXAXa 的个体死亡。10(2016鹰潭一模)下图是某种遗传病的调查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在人群中理论患病率不可能女性多于男性B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则 1、3 均为杂合子C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 7 患病的概率是 1/2D若该病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则 7 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
15、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6 / 23解析:选 C 根据所给遗传图谱,无法准确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根据 5 正常而其父亲患病,可判断该病不可能是伴 X 显性遗传病,故该病在人群中患病率不可能女性多于男性;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 2、4、5 均正常可推知,1、3 均为杂合子;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 5 一定为杂合子,但 6 的基因型无法确定,所以不能确定 7 的患病概率;若该病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则 5 为携带者,6 的 X
16、染色体上不含有致病基因,所以 7 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1/4。二、非选择题11虎皮鹦鹉羽毛颜色的遗传机理如图所示,当个体基因型为aabb 时,两种色素都不能合成,表现为白色。现有一只纯合绿色鹦鹉和一只纯合白色鹦鹉杂交得 F1,再让 F1 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F2。请回答:(1)控制鹦鹉羽毛颜色的基因在遗传上遵循_定律,请利用上述实验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对你的观点加以验证。实验方案:_。预测结果:_。(2)如果让 F2 表现型为绿色的鹦鹉自由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
17、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7 / 23(3)如让杂合的黄色鹦鹉与杂合的蓝色鹦鹉杂交,且因某种因素的影响,后代中的白色鹦鹉全部死亡,则绿色鹦鹉所占的比例为_。(4)如欲判断一只绿色雄性鹦鹉的基因型,应从绿色、蓝色、黄色、白色纯合子群体中选择_与其杂交:如后代全为绿色鹦鹉,则其基因型为 AABB;如后代_,其基因型为 AABb;如后代绿色黄色为 11,则其基因型为_;如后代_,其基因型
18、为 AaBb。解析:(1)常用测交法验证控制动物性状的两对基因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若 F1(AaBb)与白色鹦鹉(aabb)杂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的鹦鹉,比例约为 1111,则控制鹦鹉羽毛颜色的基因在遗传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F2 表现型为绿色的鹦鹉基因型为 A_B_(1/9AABB,2/9AABb,2/9AaBB,4/9AaBb),其产生的配子AB4/9,Ab2/9,aB2/9,ab1/9,可借助棋盘法求得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蓝色黄色白色64881。(3)如让杂合的黄色鹦鹉与杂合的蓝色鹦鹉杂交,即 aaBbAabb1 绿色1蓝色1 黄色1 白色(死亡),其中绿色鹦鹉占 1/3。
19、(4)绿色雄性鹦鹉的基因型有四种可能:AABB、AaBB、AABb、AaBb,鉴定其基因型,可选择测交法,选择多只白色雌性鹦鹉与之杂交,分析子代表现型差异即可。答案:(1)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8 / 23实验方案
20、:用 F1 绿色鹦鹉和白色鹦鹉杂交预测结果:杂交后代中鹦鹉羽色出现四种表现型:绿色、蓝色、黄色、白色,比例约为 1111(2)绿色蓝色黄色白色64881(3)1/3 (4)多只白色雌性鹦鹉 绿色蓝色11AaBB 绿色蓝色黄色白色111112茉莉花花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现以能稳定遗传的茉莉花紫色花品种和白色花品种为亲本杂交,子一代均为紫色花。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若上述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则亲本杂交得到的子一代自交,预测子二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2)若亲本杂交得到的子一代自交,子二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紫色红色白色961。依据实验结果判断,茉莉花花色至少受_对基因的控
21、制,符合基因的_定律。请写出该过程的遗传图解(相关基因用 A、a,B、b,C、c表示)。(3)若想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第(2)题的实验结论,选用的亲本基因型组合应为_,预测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解析:(1)由题干信息可知,亲本均为纯合子,子一代的基因型为 Aa,则子二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紫色白色31。(2)“961”是“9331”的变式,故茉莉花的花色至少受两对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对第(2)题实验结论的验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
22、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9 / 23证可用测交法,需要选择隐性纯合子(aabb)与 F1(AaBb)进行测交,预测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紫色红色白色121。答案:(1)紫色白色31(2)两 自由组合 如图(3)AaBbaabb 紫色红色白色12113.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 B、b)控制(A、a 基因位于 2 号染色体上),其中 A 和 B 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 存在而 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
23、情况为白眼。现选择两只红眼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如图所示,请回答:(1)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_。(2)F1 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F1 雄果蝇能产生_种基因型的配子。(3)从 F1 中选出红眼雌蝇和红眼雄蝇各一只进行杂交,所得子代中粉红眼果蝇出现的概率为_。(4)果蝇体内另有一对基因 T、t,已知这对基因不位于 2 号染色体上。当 t 基因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雄果蝇。为了探究 T、t 基因是否位于 X 染色体上,让纯合红眼雌蝇与不含 T 基因的纯合白眼雄蝇杂交得到 F1,F1 随机交配得到F2,观察 F2 的性别比例。若_,则 T、t 基因位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生物 二轮 复习 遗传 规律 课后 训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