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程教案.pdf
《高中数学课程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课程教案.pdf(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高中数学课程教案 数学能给我们解开世界上许多谜团,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你知道该如何写数学教案吗?不妨写一篇数学教案和我们一起分享吧。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有关于高中数学课程教案,希望你喜欢。高中数学课程教案 1 教学目标 (1)了解用坐标法讨论几何问题的方法,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2)理解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概念,能根据曲线的已知条件求出曲线的方程,了解两条曲线交点的概念.(3)通过曲线方程概念的教学,培育学生数与形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4)通过求曲线方程的教学,培育学生的转化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5)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教学
2、建议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曲线与方程是在初中轨迹概念和本章直线方程概念之后的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在充分讨论曲线方程概念后,介绍了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思想,以及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即由曲线的已知条件,求曲线方程;通过方程,讨论曲线的性质.曲线方程的概念和求曲线方程的 问题又有内在的逻辑顺序.前者回答什么是曲线方程,后者解决如何求出曲线方程.至于用曲线方程讨论曲线性质则更在其后,本节不予讨论.因此,本节涉及曲线方程概念和求曲线方程两大基本问题.(2)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曲线方程概念和掌握求曲线方程方法,以及领悟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思想.本节的难点是曲线方程的概念和求曲线
3、方程的方法.教法建议 (1)曲线方程的概念是解析几何的核心概念,也是基础概念,教学中应从直线方程概念和轨迹概念入手,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出曲线的点集与方程的解集之间的对应关系,说明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曲线与方程对应关系的基础是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注意强调曲线方程的完备性和纯粹性.(2)可以结合已经学过的直线方程的知识帮助学生领悟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思想,学习解析几何的意义和要解决的问题,为学习求曲线的方程做好逻辑上的和心理上的准备.(3)无论是判断、证明,还是求解曲线的方程,都要紧扣曲线方程的概念,即始终以是否满足概念中的两条为准则.(4)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可以看得更清楚:设 表示曲线 上适合某种
4、条件的点 的集合;表示二元方程的解对应的点的坐标的集合.可以用集合相等的概念来定义“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即 (5)在学习求曲线方程的方法时,应从具体实例出发,引导学生从曲线的几何条件,一步步地、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代数方程(曲线的方程),这个过渡是一个从几何向代数不断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转化是否为等价的,这将决定第五步如何做.同时老师不要生硬地给出或总结出求解步骤,应在充分分析实例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然地获得.教学中对课本例 2 的解法分析很重要.这五个步骤的实质是将产生曲线的几何条件逐步转化为代数方程,即 文字语言中的几何条件 数学符号语言中的等式 数学符号语言中含动点坐标
5、,的代数方程 简化了的,的代数方程 由此可见,曲线方程就是产生曲线的几何条件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个形式的特点是“含动点坐标的代数方程.”(6)求曲线方程的问题是解析几何中一个基本的问题和长期的任务,不是一下子就彻底解决的,求解的方法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的,教学中要把握好“度”.高中数学课程教案 2 教学目标:1.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弄清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的关系.2.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3.在尝试、探索求反函数的过程中,深化对概念的认识,总结出求反函数的一般步骤,加深对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以及由特殊到一 般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4.进一步完善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育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6、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培育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求反函数的方法.教学难点:反函数的概念.教学过程: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复习提问 函数的概念 y=f(x)中各变量的意义 2.同学们在物理课学过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函数关系,即 S=vt 和 t=(其中速度 v 是常量),在 S=vt 中位移 S 是时间 t 的函数;在 t=中,时间 t 是位移 S 的函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说 t=是函数 S=vt的反函数.什么是反函数,如何求反函数,就是本节课学习的内容.3.板书课题 由实际问题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爱好,展示了教学目标.这样既可以拨去反函数这一概念的神秘
7、面纱,也可使学生知道学习这一概念的必要性.二、实例分析,组织探究 1.问题组一:(用投影给出函数与;与()的图象)(1)这两组函数的图像有什么关系?这两组函数有什么关系?(生答:与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与()的图象也关于直线y=x对称.是求一个数立方的运算,而是求一个数立方根的运算,它们互为逆运算.同样,与()也互为逆运算.)(2)由,已知 y 能否求 x?(3)是否是一个函数?它与有何关系?(4)与有何联系?2.问题组二:(1)函数 y=2x 1(x 是自变量)与函数 x=2y 1(y 是自变量)是否是同一函数?(2)函数(x 是自变量)与函数 x=2y 1(y 是自变量)是否是同一函数
8、?(3)函数()的定义域与函数()的值域有什么关系?3.渗透反函数的概念.(老师点明这样的函数即互为反函数,然后师生共同探究其特点)从学生熟知的函数出发,抽象出反函数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培育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这两组问题,为反函数概念的引出做了铺垫,利用旧知,引出新识,在最近进展区设计问题,使学生对反函数有一个直观的粗略印象,为进一步抽象反函数的概念奠定基础.三、师生互动,归纳定义 1.(根据上述实例,老师与学生共同归纳出反函数的定义)函数 y=f(x)(xA)中,设它的值域为 C.我们根据这个函数中 x,y 的关系,用 y 把 x 表示出来,得到 x=j(y).如果对于
9、y 在 C 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 x=j(y),x 在 A 中都有的值和它对应,那么,x=j(y)就表示 y 是自变量,x 是自变量 y 的函数.这样的函数 x=j(y)(y C)叫做函数y=f(x)(xA)的反函数.记作:.考虑到用 x表示自变量,y表示函数的习惯,将中的 x 与 y 对调写成.2.引导分析:1)反函数也是函数;2)对应法则为互逆运算;3)定义中的如果意味着对于一个任意的函数 y=f(x)来说不一定有反函数;4)函数 y=f(x)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函数 x=f(y)的值域、定义域;5)函数 y=f(x)与 x=f(y)互为反函数;6)要理解好符号 f;7)交换变量 x、y
10、的原因.3.两次转换 x、y 的对应关系 (原函数中的自变量 x 与反函数中的函数值 y 是等价的,原函数中的函数值 y 与反函数中的自变量 x 是等价的.)4.函数与其反函数的关系 函数 y=f(x)函数 定义域 A C 值 域 C A 四、应用解题,总结步骤 1.(投影例题)【例 1】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1)y=3x-1(2)y=x 1 【例 2】求函数的反函数.(老师板书例题过程后,由学生总结求反函数步骤.)2.总结求函数反函数的步骤:1 由 y=f(x)反解出 x=f(y).2 把 x=f(y)中 x 与 y 互换得.3 写出反函数的定义域.(简记为:反解、互换、写出反函数的定义域)
11、【例 3】(1)有没有反函数?(2)的反函数是_.(3)(x0)的反函数是_.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揭示反函数的定义,学生有针对性地体会定义的特点,进而对定义有更深刻的认识,与自己的预设产生矛盾冲突,体会反函数.在剖析定义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函数与方程、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并对数学的符号语言有更好的把握.通过动画演示,表格对比,使学生对反函数定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消化理解.通过对具体例题的讲解分析,在解题的步骤上和方法上为学生起示范作用,并及时归纳总结,培育学生分析、思考的习惯,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题目的设计遵循了从了解到理解,从掌握到应用的不同层次要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体现
12、了对定义的反思理解.学生思考练习,师生共同分析纠正.五、巩固强化,评价反馈 1.已知函数 y=f(x)存在反函数,求它的反函数 y=f(x)(1)y=-2x 3(xR)(2)y=-(xR,且 x)(3)y=(xR,且 x)2.已知函数 f(x)=(xR,且 x)存在反函数,求 f(7)的值.五、反思小结,再度设疑 本节课主要讨论了反函数的定义,以及反函数的求解步骤.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到底有什么特点呢?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点呢?我们将在下节讨论.(让学生谈一下本节课的学习体会,老师适时点拨)进一步强化反函数的概念,并能正确求出反函数.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落实程度.
13、具体实践中可实行同学板演、分组竞赛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乐观性.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六、作业 习题 2.4 第 1 题,第 2 题 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学设计说明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个概念的形成是螺旋式上升的,一般要经过具体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本节教案通过一个物理学中的具体实例引入反函数,进而又通过若干函数的图象进一步加以诱导剖析,最终形成概念.反函数的概念是教学中的难点,原因是其本身较为抽象,经过两次代换,又采纳了抽象的符号.由于没有一一映射,逆映射等概念的支撑,使学生难以从本质上去把握反函数的概念.为此,我们大胆地使用教材,把互为反函数的两
14、个函数的图象关系预先揭示,进而探究原因,寻找规律,程序是从问题出发,讨论性质,进而得出概念,这正是数学讨论的顺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助于概念的建立与形成.另外,对概念的剖析以及习题的配备也很精当,通过不同层次的问题,满足学生多层次需要,起到评价反馈的作用.通过对函数与方程的分析,互逆探索,动画演示,表格对比、学生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求欲,在探究与剖析的过程中,完善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育学生的逆向思维.使学生自然成为学习的主人。高中数学课程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熟练掌握求动点轨迹方程的基本方法。2、体会数学实验的直观性、有效性,提高几何画板
15、的操作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1、培育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及创新能力。2、体会感性到理性、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3、强化类比、联想的方法,领悟方程、数形结合等思想。(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动点轨迹的动态美、和谐美、对称美 2、树立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感受合作沟通带来的成功感,树立自信心,激发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类比、联想的方法探究不同条件下的轨迹 教学难点:图形、文字、符号三种语言之间的过渡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观察发现、启发引导、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乐观思考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调控,帮助学生优化思维过程,在此基础
16、上,提供给学生沟通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进行组织和澄清,并能清楚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思维。【教学手段】利用网络教室,四人一机,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上述教学手段,一方面:再现知识产生的过程,通过多媒体动态演示,突破学生在旧知和新知形成过程中的障碍(静态到动态);另一方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爱好。【教学模式】重点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模式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主动发现、主动进展。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生活中我们四处可见轨迹曲线的影子 【演示】这是美丽的城市夜景图 【演示】许多人认为天体运行的轨迹都是圆锥曲线,讨论表明,天体数目越多,轨迹种类也
17、越多 【演示】建筑中也有许多美丽的轨迹曲线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轨迹 曲线的动态美、和谐美、对称美,激发学习爱好。2、激发情感,引导探索 靠在墙角的梯子滑落了,如果梯子上站着一个人,我们不禁会想,这个人是直直的摔下去呢?还是划了一条优美的曲线飞出去呢?我们把这个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就是新教材高二上册 88 页 20 题,也就是这里的例题 1;例 1、线段长为,两个端点和分别在轴和轴上滑动,求线段的中点的轨迹方程。第一步:让学生借助画板动手验证轨迹 第二步:要求学生求出轨迹方程 法一:设,则 由得,化简得 法二:设,由得 化简得 法三:设,由点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根据圆的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 数学课程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