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课时作业17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





《高考生物总复习课时作业17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总复习课时作业17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 5【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考生物总复习课时作业精选高考生物总复习课时作业 17DNA17DNA 是主要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遗传物质时间 / 30 分钟基础巩固1.2017宁夏银川九中模拟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 20 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当时人们作出判 断的理由不包括 ( ) A.蛋白质比 DNA 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 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 C.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 D.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 2.2017浙江嘉兴模拟 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具有核糖体,
2、其形成与核仁有关 B.遗传物质是 RNA,只位于拟核区 C.能产生可遗传变异,其来源只有基因突变 D.与 R 型菌相比,S 型菌不易受宿主正常防护机制的破坏 3.艾弗里将 S 型细菌的 DNA 加入培养了 R 型肺炎双球菌的培养基中, 得到了 S 型肺炎双球菌,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说明这种变异是定向的 B.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属于基因重组 C.该实验不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 DNA D.将 S 型细菌的 DNA 注射到小鼠体内也能产生 S 型细菌 4.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设计了 T2 噬菌体侵染细 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
3、的是( ) A.该实验证明了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为了获得 35S 标记的噬菌体,可用含 35S 的完全培养基培养 T2 噬 菌体 C.细菌裂解释放的噬菌体中,可检测到 32P 标记的 DNA,检测不到 35S 标记的蛋白质 D.用同位素 35S 标记的一组实验中,少量放射性出现在试管的下层, 可能是侵染时间过短所致 5.2017河北保定联考 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 做了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不能用 32P、35S 标记同一组 T2 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 B.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把 DNA 和蛋白质分开 C.该实验证明了
4、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用 32P 标记的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经搅拌、离心处理,沉淀物的放 射性高低与培养时间长短无关 6.如图 K17-1 所示为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的 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 / 5图 K17-1 A.T2 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含有的核酸种类相同 B.T2 噬菌体增殖需要大肠杆菌的核糖体参与 C.过程释放的噬菌体都不含有亲代的成分 D.培养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可用相同的培养基能力提升7.2017江西高安中学模拟 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 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推测氨基酸的
5、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 遗传信息 B.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 DNA 完 全分开 D.在 32P 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后只有在沉淀物中才能测 到放射性同位素 32P 8.艾弗里及其同事为了探究 S 型肺炎双球菌中何种物质是“转化因 子”,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肺炎双球菌的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细胞核 B.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单独观察 S 型菌的 DNA 和蛋白质等成分的作 用 C.在培养 R 型菌的培养基中添加 S 型菌的 DNA 后出现的只有 S 型菌 的
6、菌落 D.该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9.2017江淮十校联考 图 K17-2 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 验步骤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 K17-2 A.被标记的噬菌体是直接接种在含有 35S 的培养基中获得的 B.培养时间过长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C.培养时间过短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D.搅拌不充分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10.2017河南南阳模拟 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DNA 是遗传物质” 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含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子代噬菌体中也有 35S 标记 B.给两组小鼠分别注射 R 型活细菌
7、、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小鼠均不 死亡 C.用含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离心后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 性 D.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 实验的技术相同 11.如图 K17-3 表示格里菲思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实验过 程,S 型菌有荚膜且具有毒性,能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R 型 菌无荚膜也无毒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 K17-3 A.与 R 型菌混合前必须将 S 型菌慢慢冷却 B.无毒的 R 型菌转化为有毒的 S 型菌不属于基因突变 C.该转化实验不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D.S 型菌的 DNA 能抵抗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引发疾病
8、3 / 512.艾弗里完成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后,持反对观点者认为“DNA 可能只是在细胞表面起化学作用形成荚膜,而不是起遗传作用”。已 知 S 型肺炎双球菌中存在能抗青霉素的突变型(这种对青霉素的抗性 不是荚膜产生的)。下列实验设计思路能反驳上述观点的是( ) A.R 型菌+抗青霉素的 S 型菌 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 S 型菌 B.R 型菌+抗青霉素的 S 型菌 DNA预期出现 S 型菌 C.R 型菌+S 型菌 DNA预期出现 S 型菌 D.R 型菌+S 型菌 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 S 型菌 13.下面介绍的是有关 DNA 研究的科学实验。1952 年,赫尔希和蔡斯 利用同位素标记
9、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如图 K17- 4 是实验的部分过程: 图 K17-4 (1)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 第一步:用 35S 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如何实现对噬菌体的标记?请 简要说明实验的设计方法: 。 第二步:用被 35S 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没有被标记的 。 第三步:一定时间后,在搅拌器中搅拌后进行离心。 (2)以上实验结果不能说明遗传物质是 DNA,原因是 。 (3)用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理论上离心之后沉淀物中不含放 射性,实际上沉淀物中会含有少量的放射性,产生一定的误差,产生此 结果可能的原因是 。 综合拓展14.研究人员欲通过实验来了解 H5N1
10、 禽流感病毒(RNA 病毒)侵染家 禽的一些过程,设计实验如图 K17-5 所示。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 H5N1 病毒的放射性。 图 K17-5 (1)该实验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 (2)由于 H5N1 病毒没有独立的代谢系统,其产生子代 H5N1 病毒依赖 家禽体细胞提供 (最少写两项)。 (3)据图分析,连续培养一段时间后,试管中子代 H5N1 病毒带放射 性标记的成分是 ,试管中子代 H5N1 病毒带放射性标记的 成分是 。 (4)神经氨酸酶是病毒表面的一种糖蛋白酶,其活性对子代病毒从被 感染细胞中释放和再次侵染新的宿主细胞至关重要,达菲可抑制该酶 的活性。若试管中在加入 H5N1 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生物 复习 课时 作业 17 DNA 主要 遗传物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