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异常女犯的矫治与管理组织.pdf
《心理异常女犯的矫治与管理组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异常女犯的矫治与管理组织.pdf(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心理异常女犯的矫治与管理心理异常女犯的矫治与管理上海市女子监狱 柴晓东 孟瑛【论文摘要】【论文摘要】:在监狱服刑的罪犯群体中,心理异常者占很高比重,历来为国内外监狱学研究者所关注。女犯的心理异常具有多种类型,其成因不仅有个体的因素,也有监狱的环境因素。上海市女子监狱对心理异常女犯的矫治与管理进行了多方面的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对这类女犯的矫治与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难度。因此,从科学认识和鉴别心理异常女犯入手,建立分类管理和个别化矫治研究、增加监狱环境的社会化因素、民警专业化建设等方面进行监管矫治模式的创新与改善是极其重要的。【关键词】【关键词】:心理异常女犯矫治与管理实践与创
2、新一、引言一、引言成年女性罪犯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成员都经历了从犯罪、被捕、审判到入监改造等一系列伴随着高度紧张、恐惧、担忧、自责等心理应激事件。入监以后,罪犯被剥夺了自由,日常活动受到监规纪律的严格约束,长期处于挫折、压抑、无助、痛苦和无望中,其心理负担之重极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国内方面,吕成荣(2003)等对某监狱3412 名服刑人员进行了整群调查,发现服刑人员中各类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为 10 93%。其中人格障碍为 7 96%,神经症为 100%,精神发育迟滞为 059%,精神分裂症为 044%,情感性精神障碍为 026%。1李力(2004)研究发现女性服刑人员中阳性症状者出
3、1吕成荣,赵山,储井山,等服刑罪犯精神障碍患病率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3,13(4):226227现率较高,达整个群体的 981%。被试在 9 个因子上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总检出率分别为 746%和 619%,且在偏执敌对、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等因子上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的检出率较高。2胡昊昕(2008)曾提出我国监狱内 60%以上的女犯存在心理疾病问题。3李晖,董颖(2009)研究也发现某女子监狱现有精神病犯 128 名,占押犯比例约 8%,精神病女犯数从 2005 年的45 名增长到 2009 年 128 名(其中含 20 名疑似精神病患者暨有严重精神和心理障碍,有明显精神病
4、医学症状,尚未经过医学鉴定或专家认定),增长率达64.8%。4国外方面,美国司法部司法办公室 2006 年 9 月数据发布,在全美所有在押囚犯中,超过 50%的服刑人员表现出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女犯心理异常较男犯表现出更高的心理异常检出率,在州立监狱中,73%的女犯与 55%的男犯表现出心理健康问题;联邦监狱中,61%女犯和 44%男犯表现出心理健康问题;在地方监狱,75%女犯与 63%男犯表现出心理健康问题。5现有女犯相关研究表明,相较于男性罪犯而言,女性罪犯具有其自身的一些特征。首先,女犯较男犯感情更加丰富、细腻,自责、自罪感较强,对任何刺激都比较敏感,特别是在监禁环境下,细微的刺激都可能成
5、为心理异常的导火线;其次,女犯面对的社会压力比男犯更大,女性犯罪导致家庭破裂的可能性比较大,对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更大,再加上传统文化的视角,较男犯而言更容易受到社会和家庭的歧视,特别是出狱后所面临的压力会对服刑女犯造成很大的影响,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女犯在出狱后再次犯罪等;第三,心理异常女犯在监狱改造过程中的行为具有突发性、危险性,这对其他罪犯、以及监狱总体的监管安全都是一个隐患,也会影响到监狱对罪犯的教育改造的整体效果。综上所述,构建针对心理异常罪犯的心理矫治与管理系统具有重大的理论意2李力女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测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1):1618年 3 月,3胡昊昕.罪犯心
6、理状况研究与心理矫治体系的构建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第 21 卷,第 1 期4李晖,董颖.对女性心理异常女犯管理救治状况的调研报告J.中国司法,20095美国国家司法部司法办公室监狱心理健康问题数据报告年 11 期http:/www.ojp.usdoj.gov/newsroom/pressreleases/2006/BJS06064.htm义与实践价值,如何运用心理矫治手段,对女犯给予有效的心理辅导和矫治,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对于预防女犯心理的异常发展,提高女犯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维护狱内监管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二、心理异常女犯研究二、心理异常女犯研究(
7、一)概念界定(一)概念界定1.1.心理异常心理异常心理异常,相对正常而言,指个体心理与行为长期异于常人,其特征表现为与一种痛苦症状相联系,或涉及一种以上重要功能的损害。虽然目前学术界对心理异常的界定存在争议,但在临床实践中对心理异常可从群体与个体的角度考虑。从群体角度考虑,多从以下几个标准进行判断。正态分布标准:即统计常模标准,将偏离统计常模的心理与行为做称为心理异常;自我感受标准:根据个体内在感受来判别一个人是否正常,而不是以可观察到的行为作为标准;社会规范标准:将符合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划归为正常,而与社会规范的行为不符的行为则是异常;生活适应标准:强调个体的行为对自身及社会的幸福与安宁的影
8、响,生活适应良好而对社会无害的人是正常,适应困难或危害社会安定的人为异常。6相对于个体而言,因为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所以理解心理异常与正常通常从心理活动本身的特点考虑,包括(1)主客观世界的统一:通常也称自知力完整。即个体的主观世界是否能够与外界客观事实保持一致,思维逻辑是否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临床上常将主客观统一标准作为对个体心理异常与否的首要指标。(2)心理活动的内在一致性:即个体知情意等心理过程是否统一。知情意的协调一致性是人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的保障。(3)个体人格的相对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上形成的独立的自我行为模式与心理特征,它总是以自己的相对稳定性来区别
9、于他人,通常难以改变。因而在没有明显外部原因的情况下,这种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出现问题,也常常是判断个体心理异6张厚粲,大学心理学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常与否的参考指标。782 2、心理异常女犯、心理异常女犯心理异常女犯,是指在监狱服刑时表现出心理异常与行为的女性罪犯,本研究中的心理异常女犯包括入狱时精神司法鉴定为心理异常或精神异常但仍具有服刑能力的女犯,以及在入狱后由于个体素质、监狱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出现心理异常的女性罪犯。(二)女犯心理异常分类(二)女犯心理异常分类总结以往的研究,以及国内外文献对女犯心理异常的分类,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类。1 1、情绪障碍、情绪障碍女犯情绪障
10、碍主要表现为焦虑、紧张、恐惧、抑郁、言语动作减少、坐卧不安、饮食与睡眠障碍等,有时还会产生轻度意识障碍与心因性幻觉、神经症性躯体症状等。9通常女性较男性在情绪上更敏感,对情绪的体验更深刻与持久。在经历逮捕、判决、收监等程序后,女犯对情绪感应的阈限更低,改造期间细微的挫折、某种外部信息都有可能成为其情绪的刺激源,让其产生强烈的焦虑、紧张、恐惧、抑郁等情绪体验。尽管如此,情绪障碍女犯仍能够保持的一定自知力,知道自己过度的情绪反应是因为监狱环境所引起的,较少会出现逻辑思维障碍和病理性妄想症状。新收女犯王某,因完不成生产任务被主管警官批评教育后,突然在工场间用劳动工具划向手腕,后被现场民警及时制止。经
11、事后调查了解及心理测试分析,该犯因难以适应监管改造环境,抑郁情绪严重并处于高度紧张焦虑状态中。研究表明,因监狱环境而产生的拘禁性情绪障碍在初入狱女犯中所占比例高达 39%,为女犯心理异常之首。102 2、敌意心理、敌意心理7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8刘建清,罪犯的拘禁性变态心理及其处置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心理咨询师(三级)基础知识 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 7 月,第 13 卷第 4 期9赵兰,试论女犯拘禁性心理障碍及其矫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 年 9 月,第 26 卷第 9 期10Martin Humphreys.Aspects of basic ma
12、nagement of offenders with mental disorders J.Advances inPsychiatric Treatment.The Royal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2000,vol.6,pp.22 32女犯的敌意心理又称报复心理、反社会心理,常表现为:对涉及自身利益之事斤斤计较,即使受到处罚也要不惜代价争夺自以为是的“权益”;与管教干民对立,不服从、不听从;也有女犯对自身判决不服,扬言刑满后对被害人、办案人员实施报复。敌意心理常常也表现在罪犯的偏执行为,如明知不对,仍然不能接受教育。笔者的一名心理咨询个案对象,因婚姻问题导致恶劣心
13、境,最终杀害儿子判刑十年,咨询中多次扬言出狱后不会放过丈夫,要与其同归于尽。3 3、多疑与自卑心理、多疑与自卑心理多疑与自卑反应了女犯矛盾的心理状态。女犯感情细腻,对别人的言语特别敏感,对周围的人总是持怀疑的态度。女犯在改造中多表现为感情脆弱、敏感多疑,易受外在因素影响,焦虑、自卑、忧郁交替出现。行为举止往往随情感变化而改变,凭借个人好恶决定待人亲疏,不信任他人,易把好意当恶意,无端猜忌他人,以心情好坏来决定改造态度,随意性大。比如,有的女犯因违反规定被警官处罚,认为必定有同犯向警官打“小报告”,并伺机报复。这种性格特征通常会使得她们固步自封,不善于和别人交往,并影响对周围事物的客观判断,严重
14、者甚至会产生被害妄想等症状。同时女犯由于犯罪,常常产生自责、自卑心理,有的不愿见到熟人,有的对家人感到深深愧疚,不能自拔,终日隔离和封闭自己,沉浸在对自我的谴责中。这类女犯易出现自残自伤行为,是监管安全的一大隐患。4 4、性变态、性变态监狱中的性变态是犯罪人的性意识及性行为在监狱环境中的变态表现,以同性恋最为典型。通常监狱中的同性恋有其境遇性,或称假性同性恋。这类同性恋主要是因为在监狱单一性环境下,服刑人员的力比多未能在与异性交往中得到释放,性需求未能得到满足,从而以同性作为性欲满足对象所产生的境遇性现象。虽然女犯之间的同性恋表面上对监狱管理及罪犯改造影响不大,但女子监狱也曾发生过女犯因争风吃
15、醋而泼开水泄愤的严重刑事案件,严重影响到监管秩序和女犯的人身安全。故西方有研究表明,监狱同性恋是引起女犯间殴斗活动的最常见原因,而且其暴力程度与因异性恋引起的暴力行为类似。5 5、拘禁性癔症、拘禁性癔症通常指在监狱拘禁性环境下诱发的癔症,是一类由社会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剧烈内心冲突或强烈情绪体验、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于具有易病素质的个体(如易受暗示性,喜夸张,感情用事和高度自我中心等性格特点)引起的心理障碍。癔症在女犯中比较常见,多为心理不成熟的女性,当他们生活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问题时,因为不知道如何处理,便采取明显的幼稚行为,或哭闹,或纠缠,获佯装,以此“逼迫”别人的关注或妥协,从而达到目
16、的,即称为“继发性获益”。有一点要强调的,癔症症状并非是故意的,也即不是装出来给人看的,不管是在人前还是独处,在发病期间,癔症症状同样存在。一般在人多时,症状会加重,故癔症又称为表演性人格,在人多时加重是受暗示的结果,周围人都将她看作病人,注意力转移到她身上,同时能得到他人关注关心和同情,继而病情就会持续。拘禁性癔症女犯常常表现为在大庭广众下公然与民警对抗,大哭大闹,甚至与其他女犯大打出手,因而常常给监管秩序带来严重影响。6 6、监狱人格、监狱人格监狱人格是指服刑人员在监狱生活中形成的特殊人格结构,其实质是一种弥散性的消极心理结构,特指罪犯在监狱生活中形成的一种不健全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这种
17、人格变化是女犯为了适应监狱生活,在消极的心理背景下形成的,通常不易改变,即使刑满后,监狱生活服刑的烙印也会持续很久,更有甚者,这种人格特征将影响其终身。监狱人格区别于罪犯的犯罪人格,犯罪人格是指那些由于受先天或后天环境的影响,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定的犯罪观念、习惯、态度、情感反应等个性的人格障碍。而监狱人格则是指被判处监禁刑的罪犯在监狱生活中形成的人格障碍。监狱人格主要有以下四种典型表现:(1)对抗性。指与监狱、政府干警严重对立,通常从小细节的不满,泛化到对任何人和事物的否定、拒绝与仇恨;(2)顺从性。指女犯为了适应监狱生活而表现出的卑微、服从,一切以权威者为准,失去自我的判断,采取随大流的生
18、活态度;(3)双重人格性。在权威者面前卑躬屈膝也无所谓,对于弱者却表现出颐指气使的傲慢态度,在事物面前不断变换面目;(4)说谎成性。具有监狱人格的女犯常常以说谎作为掩盖错误或谋私利己的工具与手段。这些特征在不同犯罪人身上也会有不尽相同的表现。7 7、监狱精神病、监狱精神病监狱精神病,是指服刑人员在监狱条件下,由于剧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而引起的严重精神疾病,可分为急性监狱精神病与慢性监狱精神病两大类。急性监狱精神病多发生于罪犯入狱 24 小时内,因不适应监狱环境与人际关系产生,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以拘禁性木僵最为多见。这种情况下,女犯表现出普遍的抑制状态,言语、动作减少,沉默不语,能够保
19、持一个固定姿势不变,严重时可对诸如针刺等任何外界刺激置之不理。慢性监狱精神病则是由于在监狱中长期而持续的精神因素引起的严重精神病,包括反应性精神分裂症、反应性偏执状态与反应性抑郁状态等。女子监狱共有四例因患精神分裂症获保外就医。(三)女犯心理异常原因分析(三)女犯心理异常原因分析通过对心理异常女犯逐年增加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发现主要包括自身因素、来自精神病人犯罪方面的因素及监狱拘禁性环境的影响。1 1、生物学因素生物学致病因素一般包括:遗传、躯体状况、性别、年龄,以及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损害人脑结构和功能的各种致病因素及有害物质。首先,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对心理障碍是否具有易感素质和罹病基础。长
20、期以来,人们就认识到遗传不仅仅影响如眼睛颜色等生理特征,它还能影响人的行为,因基因缺陷直接导致了一部分行为异常的形成,如唐氏综合症。但是,这种直接由基因导致疾病的明确的事例显然非常少,许多基因影响的疾病似乎与所谓的素质压力模式相匹配,根据这个模式,特定基因或基因的组合产生对于某疾病的一种素质或体质的倾向性,如果这种素质处在特定的环境压力下,则可以导致异常行为的产生11。约翰。H。雷斯金德 玛格丽特。J。玛诺斯著:变态心理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年版,第 183 页。11美国劳伦。B。阿洛伊所以,很多心理异常的发生都与遗传因素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并在很多心理异常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
21、非常重要的作用。罪犯也不例外,罪犯中的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人格障碍、神经症等多种心理障碍,常具有较明显的遗传基因。其次,性别不是导致心理异常的致病因素,但却对某些心理异常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和作用。由于性激素和内分泌等特殊的生理功能,以及感情丰富、细腻而脆弱等心理特点,女犯中的抑郁症、神经症性心理障碍的发生率要高于男犯,周期性精神病、更年期综合症、癔症等也比较多见。(2 2)心理学因素)心理学因素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心理素质(条件因素)和心理刺激(诱发因素)两方面。心理素质是在先天遗传和禀赋的基础上,在后天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个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心理特质,主要包括气质和在气质背景上形成的性
22、格特征。专家认为,很多个体在发生心理异常之前,常具有某些性格特征,这种性格特征与其心理异常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性格特征的个体容易罹患不同的心理异常。如内向性格者容易罹患精神分裂症,外向性格者容易罹患心境障碍,癔症性格者容易罹患癔症,强迫性格者容易罹患强迫症,神经质突出者容易产生各种神经症性障碍,精神质特征突出者容易产生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当然,不良的心理素质不等于心理异常,是否会罹病,还与其他诸多因素有关,但具有不良或易感的心理素质,在生活环境中有害心理刺激的冲击下,容易出现心理异常12。女犯中心胸狭窄、脆弱、对外界刺激耐受力和应变力较差者所占比例较高,心理刺激不一定很强烈就有可能导
23、致心理异常,而足够强大的心理刺激作用于心理素质有缺陷的个体,就有可能出现应激障碍。(3)社会学因素心理活动虽然是以生物因素为物质基础,但心理现象却主要来源于社会,异常心理同样来源于社会。研究者发现,环境能产生一种强大的力量,驱使普通人以极端的方式行动(如与社会角色相符的社会压力),而其他人可能会为这些方式贴上“不道德”、“心理疾病”、“变态”的标签,如在法律权威的指示下,大部12陈立成著:罪犯心理障碍识别与处置,群众出版社,2008 年版,第 64 页。分的正常人会因诱导而做出难以置信的伤害行为,这些正好说明环境的强大力量(如贫穷、歧视、精神疾病的标签)能制造强大的社会灾难和压力,继而对心理产
24、生巨大的影响13。良好的社会因素对心理健康产生的是保护和促进作用,不良的社会因素对心理健康产生的是致病作用,或为致病因素发挥作用提供有利条件。监狱的目标是造就适应社会的守法公民,但监狱封闭的环境和传统的行刑模式,也易形成或加重罪犯的某些异常心理。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心理学家Haney、Banks 和 Zimbardoc 曾经做了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发现监狱环境本身对个体,无论是干警还是服刑人员均是一个不良的刺激情景,容易诱使监狱中的个体产生负性心理感受和效应。对罪犯来讲,由一名普通公民成为罪犯,由一个自由人变成随时被监视、被拘禁的人,身陷囹圄失去的不仅是自由,许多依赖自由才能实现
25、的权利也实际处于停止行使状态,这种不利的社会因素对罪犯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显然是负面的。其次,监狱强制性的劳动、罪犯身患重病或久治不愈的慢性疾病、罪犯婚姻家庭的变故、狱内人际关系紧张、以及罪犯的奖惩兑现等都可能导致罪犯的异常心理,因此,监狱罪犯异常心理的发生率要远远高于社会。4 4、来自精神病人犯罪方面的因素。、来自精神病人犯罪方面的因素。刑法第 18 条规定,“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具有服刑能力的心理异常女犯的入狱,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监狱心理异常女犯的数量。据统计,女子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 异常 矫治 管理 组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