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体育场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方案.pdf
《某体育场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体育场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方案.pdf(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某体育场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方案 考虑到*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改扩建工程的重要性,为了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精度,提高施测效率,体现科技奥运的精神,在测量工作中,将全面推行数字化测量控制技术,为施工过程、施工质量提供控制依据,使测量工作成为智能化施工的第一道工序。本方案在施工测量的管理、仪器选择和施测方法上充分采用数字化测量技术,体现了科技奥运、数字奥运的精神。方案中介绍了人员组织、工作部署、仪器选择、工作交接、控制网布设、施工测量、钢结构测量、变形测量和实体测量等各项测量工作的具体要求。作为投标人关注的重点,在建筑物定位测量中充分考虑了原建筑的定位误差、施工偏差和变形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以保证保留
2、的原有建筑与新增建筑改扩建过程中的一致性。在钢结构测量中突出了实时测量与安装间的数字化控制。第一节 组织部署 体育场工程测量工作是项目施工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测量工作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施工进度、使用功能及顺利交验,同时也是项目创优工作的必要保证。在整个测量过程中应认真贯彻落实项目测量管理运行程序、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及质量过程控制。1准备工作 1.1 与甲方代表办理交接桩手续;检核红线桩和水准点;向监理及甲方提交红线桩、水准点复测结果。1.2 对测量人员进行技术交底。1.3 根据甲方提供的测量基准对原有建筑物平面位置和高程进行复测;向监理、甲方及设计提交复测结果。1.4 编制测控布置,分阶段编
3、制细部测量方案。1.5 建立测量数据库。1.6 所有进入现场的测量器具无论是否经过计量检定,均重新到指定的计量检定部门进行检定。1.7 向监理单位呈送承担测量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具备的相应的执业资质。2组织管理 2.1 组建测量管理部,实行统一管理。下设 6 个测量组,负责整个工程的测量与验线工作。各测量组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测量专业工程师、测量高级技师和测量技师,测工的最低级别为中级工。测量组长必须由测量工程师、高级技师或技师担任。(详见表 1)测量组织机构表 表 1 名称 人数 工作内容 技术组 2 编制细部测量方案,内业管理,建立施工控制、测量和变形观测的数据库及数据处理中心 控制组 3
4、 控制网测设校核、向施测面传递平面与高程控制、高精度施工测量控制 土建组 12 土建施工期间的细部测设、体育比赛设施安装测量 验线组 4 验线、建筑实体复验测量 钢结构组 6 钢结构安装测量控制 变化观测 4 建筑物沉降监测、护坡支护体变形监测、相关区域沉降监测、钢结构变形监测 2.2 测量工作的整体管理和统一协调由测量管理部负责;建筑物变形监测由具有测量专业资质的公司负责实施;控制测量由测量管理部负责实施;施工测量、安装测量由各施工单位自己负责实施;各专业分包的测量基准由测量管理部负责提供。2.3 钢结构安装、幕墙及特殊精密设备安装等分包项目的测量管理要纳入到施工总承包的总体测量管理范畴。施
5、工总承包(测量管理部)主要负责提供测量基准、测量方案审批、安装测量过程的复测监督及审核。3.数字化测量、管理 本工程在测量工作中将全面使用电子测量仪器;数据计算、数据传输、数据采集、内外业计算、成果输出全面使用计算机管理,以数字化测量模式取代传统的常规测量模式;在平面测量过程中主要采用全站仪进行;高程控制和沉降观测采用数字水准仪进行;对于比较简单的细部测量亦可采用常规测量方法。4.标识 所有控制桩点、监测点均设标识牌,牌中注明桩点的名称、精度等级、号、数据及管理单位;对于细部测设的点位、线段用油漆进行标识,注明其质和相关数据。5测量仪器配备 仪器配备表 表 2 第一节 控制测量 为保证总体工程
6、和各分项工程测量工作的统一性、完整性和延续性,本工程建立统一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控制网分为多级。第一级为长期保存高精度整体控制网,同时也作为变形监测的基准。第二级为配合各项工程施工的半永久性或临时性施工控制网,具体包括结构施工控制网、钢结构施工控制网、装饰施工控制网、泳池施工控制网及其它专业施工控制网。施工控制网是根据施工进度顺序分不同阶段进行测设,它的布设原则是要满足相关施工细部测量或施工控制的要求,全面覆盖。平面控制的网形视具体使用对象而定,基本网形宜为矩形。见“测量控制网布置示意图”。各级平面控制网技术指标见表 3。平面控制网主要技术指标表 表 3 等级 边长(m)测角中误差 边长
7、相对中误差 相邻两点距离误差 第一级 100200 5 1/40000 2mm 第二级 50100 10 1/20000 2mm 第三级 比赛设施等精密安装测量控制网的精度视实际需要而定 说明:第一级为长期保存高精度整体控制网络,同时也作为变形监测的基准。第二级为配合各项工程施工的半永久性或临时性施工控制网,具体包括结构施工控制网、钢结构施工控制网、装饰施工控制网、游泳池施工控制网及其它专业施工控制网。1原有建筑物的复测 1.1 平面位置的复测:在原有结构上选取有代表性、外廓完整清晰且便于观测的结构面上设置测量观测点,如柱立面分中点(线)、梁底面分中点(线);观测点的设置不少于 40 个,并且
8、要尽可能的对称布置;对观测点进行编号、标识;在场地的中心区域设置测站,依据甲方提供的测量基准点(红线桩或导线点)观测采用北京市城市坐标系统,若甲方未能提供测量基准,也可以以场地中心的测站点为原点,以(大致的)纵向方向为起始方向,建立临时场地测量坐标系统;如果仅一个测站不能满足测量的需要,可以在相应的为增加测站;测量采用全站仪坐标测量法进行,观测时首选设置棱镜,其次为反射片,对于确实无法设置反射装置的点位也可以考虑采用免棱镜测量;观测点的点位测量误差蕊士 3n;记录选用全站仪数据采集系统进行。1.2 高程的复测:在比赛场地、首层地面及保留部分的结构面(通道)设置测量观测点;依据甲方提供的高程基准
9、,采用数字水准仪按三等水准测量对各观测点的高程进行实测。1.3 测量基准的确定:将平面位置的复测数据输入计算机,用以 D 制图,参照原有图纸中的相应几何关系,确定出体育场的实际中心(十字)线的坐标数据;根据实测的高程数据,确定出体育场现状士 000 的高程和层高;计算平面和高程的现状与设计的差值,并对结果进行分析,预计受沉降因素的影响,建筑物的实际高程与设计高程的差值会较大;将复测和分析的结果上报监理、甲方和设计,请设计、甲方对定位和高程依据进行从新确认。2平面控制网测设 2.1 总体平面控制网侧设:根据经设计和甲方重新确认的定位数据,建立以现状体育场中心为原点与现状建筑相符合的的场地平面控制
10、网。控制网分体育场内外两层布设控,制点的间距控制在 100-200m,控制网将包括建筑物的主要轴线,具体布设见图 1 平面控制网布设示意图。控制网采用一级导线测量测设,控制网初步成型后根据观测数据对控制网进行严密平差并对桩点进行归化修正。若条件具备,本控制网将与城市导线网进行三个点的链接;若条件不具备,则本投标人自己在施工区外设立三个校核点。2.2 施工控制网侧设:施工控制网设在距施工区域较近且便于施测的位置处,是结构施工阶段的主控网。网形为环绕建筑物的三角锁网,控制桩点的间距为 50-100m 左右,本控制网由首级控制网以导线测量进行测设。2.3 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保证的关键是其桩点的长久稳定
11、性的保持。因此首级控制的桩点埋设要按照国家二级变形监测基准点位的要求进行;对于施工控制网的桩点尽可能的设在原有建筑上;对于埋设的桩点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位移现象,因此在使用期间要适时的对其进行校测,平差后解算出每个点位数据修正值。此项工作每月进行一次。3高程控制网的布设与引测 3.1 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施工现场设 6-10 个半永久性水准点,位置详平面控制网布设示意图。水准点引测使用电子水准仪进行,采用附合水准测法。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引测,闭合差要求小于士 0.6mm 而,相邻两点高程误差要求小于0.1mm。3.2 施工过程中的第二级高程控制网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的技术
12、指标和精度要求进行引测,相邻两点高程误差要求小于士 1.0mm。引测方法采用附和水准测量,引测使用电子水准仪进行。3.3 为保证高程控制网的精度,在基础施工阶段每 30 天进行一次复测,结构施工期间每 60 天对现场水准基点进行一次复测,复测结果要及时反馈相关部门。4.桩点的设置 4.1 平面和高程控制基准点(桩点)应布设在不受变形影响的区域;半永久性临时性二级控制基准点应布设在变形影响较小的区域;如果条件允许尽量将桩点设在原有建筑上。4.2 变形监测点应根据设计要求设在变形量大,应能确切反映变形量和变形特征的位置。4.3 控制桩点采用混凝土桩,桩径 0.5m,桩顶标高为场地设计高下0.3m,
13、顶部预埋 100mm 100mm 6mm 钢板,点位中心镶嵌小 1mm 铜芯,在桩顶面的角上设水准点,水准点高出钢板 5-1 0mm,首级控制桩埋深不小于 lm,二级控制桩深不小于 0.5m;精度要求较低或临时性的控制桩可采用木桩。4.4 水准基点借用平面控制桩。4.5 控制桩四周要砌井加盖并用钢管做 1500 X 1500 的防护栏和醒目的标记,确保桩点不被压盖、碾轧、挠动,要保持控制桩间的通视,对于使用时段较短或临时性桩点也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第一节 建筑施工测量 1轴线的投测与精度设计 1.1 基础、结构施工阶段主要采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向待测面投测控制点,为保证测设的精度要求,在两个控
14、制桩上进行。每个待测面至少要投测 3 个控制点。使用前应做角度、距离校核,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为便于测设,每个施测面的控制点应保持上下一致;条件具备时可以考虑经纬仪方向线法进行投侧。1.2 在士 0.000 以上结构施工阶段根据条件使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或激光铅直仪内控法进行竖向传递控制。内控点设在士 0.000 处,内控点的间距控制在 30m 左右,每个施工流水段内不少于 3 个。控制点在选点时要避开梁、柱托及构造上有特殊要求的部位;要保证通视,便于丈量。内控点必须连测,平差调整后才能使用。1.3 采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投测施测面上控制点的测设精度按 I
15、级平面控制实施,测角中误差为士 9”,边长相对中误差 1/25000,相邻两点的距离误差不大于士 2.5mm o 在施测面上局部临时加密的控制点相对精度为测角士 10“,量距 1/200000 内控点的相对精度不低于1/20000。2.高程的传递与精度设计 2.1 在基础、结构施工阶段高程传递采用钢尺量距或全站仪间接高法进行。为保证施测时高程的统一和一致性,需设置与基础、结构同步的水准基点,水准点设在塔身上,用精密水准仪将现场水准点的高程引测至塔身上。结构施工期间标高用钢尺沿塔身铅直向上或向下传递。2.2 用钢尺传递标高时,进行尺长、尺重和温度改正,要使用标准拉力,要保证尺身的垂直。每个施测面
16、至少要从三处向上传递,校核合格后方可使用。2.3 水准路线按三等水准测量进行高基准点的误差控制在士 Imm 以内。附合误差小于士 4mm 在。钢尺竖向传递标每 30 天对水准基点进行一次校测。3曲线测设 3.1 曲线测设时首先测设欲设曲线的控制线(设计曲线的等距线),然后依据控制线沿法线方向用小盒尺定出施工所需的墙、柱位置(轴线的等距曲线)。控制线到设计曲线的距离控制在 Im 以内。曲线上各测点的密度,即相邻两测点的间距应根据施工精度的要求进行确定,相邻两点的矢高要求小于 8mm,弹线时将墨线中间向外捻至矢高点,再分两段弹线,将曲线的实际矢高控制在 2mm 以内。3.2 圆曲线测设主要采用极坐
17、标法测设,辅以长弦纵距法、四分高法和全站仪坐标放样法,施测时视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测法,对于半径小于 15m 的圆曲线采用钢尺直接量设的方法。3.3 非圆曲线的测设采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其放样的坐标数据用CAD 在电子版施工图上直接捕捉获取,将计算机中的数据传输到全站仪,在施测面将全站仪安置在控制点上,按编号图调出欲设点位的坐标,用坐标放样模式依次定出等距曲线上的各个点位。用墨线将各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与设计曲线等距的新曲线,用盒尺沿新曲线的法线方向再定出墙、柱或梁两侧的外廓曲线。3.4 竖曲线测设:在竖直面上测设曲线主要采用距离交会法和直角坐标法,水平方向用水准仪确定,竖直方向以铅垂线为基准。空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体育场 工程 定位 测量 放线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