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pdf
《版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一、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一预防用药目的预防特定病原菌所致的或特定人群可能发生的感染;二预防用药基本原则1.用于尚无细菌感染征象但暴露于致病菌感染的高危人群;2.预防用药适应证和抗菌药物选择应基于循证医学证据;3.应针对一种或二种最可能细菌的感染进行预防用药,不宜盲目地选用广谱抗菌药或多药联合预防多种细菌多部位感染;4.应限于针对某一段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感染,而非任何时间可能发生的感染;5.应积极纠正导致感染风险增加的原发疾病或基础状况;可以治愈或纠正者,预防用药价值较大;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纠正者,药物预防效果有限,应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预防用药;6.以下情况
2、原则上不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患者;三对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预防用药指征与方案在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高危人群中,有指征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对象和推荐预防方案,见附录 1:抗菌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此外,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 ANC109/L 持续时间超过 7 天的高危患者和实体器官移植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在某些情况下也有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但由于涉及患者基础疾病、免疫功能状态、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史等诸多复杂因素,其预
3、防用药指征及方案需参阅相关专题文献;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一预防用药目的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二预防用药原则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表 1-1、手术创伤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1.清洁手术类切
4、口:手术脏器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2.清洁-污染手术类切口: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部位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通常需预防用抗菌药物;3.污染手术类切口:已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菌 药物 预防性 应用 基本原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