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表格总结.pdf
《传染病-表格总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表格总结.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病原/流病 流病 临表 诊断 治疗 预防/鉴别 备注 流行性出血热 EHF/HFRS 肾综合症出血热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汉坦 V 啮齿类(鼠)呼吸道(主)/消化道/接触 普易,后较强免疫力 亚欧(我国普遍高发)四季(冬春主)男青壮年农民/工人 发热、休克、充血、出血、急性肾衰 潜伏期:7-14d 五期:发热期:发热、全身中毒症状(三痛:头/眼眶/腰痛)、毛细血管损伤(三红:脸部/颈胸部/结膜)、肾损害 低血压休克期 少尿期 多尿期 恢复期 冬春、病前两月进疫区、鼠类接触 五期经过+
2、早期临表(发热中毒症状、充血出血外渗体征、肾损害)辅助 血 RT:血液浓缩(红/白/Hb PLT)尿:蛋白(+),膜状物 确诊 血清/血细胞/尿病毒抗原 血清IgM 抗体 IgG 双份血清效价4 倍以上 早期/非典型患者诊断 RT-PCRRNA 三早一就:早发现/休息/治疗,就近处理 期:抗 v(利巴韦林)、减轻外渗、改善中毒症状(忌强发汗退烧药)、预防 DIC 期:积极补容、纠正酸中毒、改善微循环(血管活性药/糖皮质激素)期+期(移行期/多尿早期):稳定内环境、促进利尿、导泻、透析 期(多尿晚期):维持水电平衡、防治继发感染 疫情监测 防/灭鼠 做好食品/个人卫生 疫苗 期:营养、逐步恢复工
3、作 乙脑备注 人畜共患 乙类传染病 乙脑极期严重表现:高热、抽搐、呼衰 致死主因:呼衰 并发症:支气管肺炎(max)抽搐病因:高热、脑水肿、呼吸道阻塞致脑组织缺氧、脑实质病变 猪是主要传染源的原因:猪感染率高,感染后血中病毒数量多,病毒血症期长,而人的病毒血症仅 5 天,且血中病毒数量较少。脑膜刺激征:克氏征、布氏征、颈项强直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猪(主)蚊 媒 传 播高热、意识障碍、抽出、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重者常有后遗症 夏秋季(7/8/9 月),10 岁儿童 及时处理,把好三关抢救关键 鉴别 中毒性菌痢 日本乙型脑炎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乙脑 V(三 带
4、喙 库蚊)普易,多隐性感染,后较强免疫力 亚洲(我国普遍)夏秋季(7/8/9 月)10 岁以下儿童 潜伏期:10-14d 四期:初期 极期:脑实质受损表现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衰(中枢性主)、其他神经系统症状(脑膜刺激征)、循环衰竭(少)恢复期 后遗症期:6 月后所存在的症状 分型:轻、中(普通)、重、极重(爆发)突然起病,脑实质病变(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阳性),脑膜刺激征较轻 辅助 血 RT:白/NE 脑脊液:无菌性脑膜炎改变(非化脓性、无色透明、压力、白 C 轻)早期诊断特异性 IgM 抗体 回顾性诊断补体结合抗体(IgG 抗体)流行病学调查血凝抑制抗体 病毒分离、
5、RT-PCRRNA 一般治疗:吸痰、拍背、翻身 对症治疗:把好“三关”高热:物降主、药物辅、亚冬眠 抽搐:去除病因、镇静止痉 呼衰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抗菌治疗 恢复期及后遗症治疗 化脓性脑膜炎(流脑)结核性脑膜炎 脑型疟疾 其 它 病 毒 性 脑 炎(HCV)、肠道 V、腮腺炎 V 预防 控制传染源:饲养卫生/人畜分开/仔猪疫苗 防/灭蚊 疫苗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meningococcal 带菌者(主)、患者 呼 吸 道 传播、飞沫传播(2 米以内)密切接触(2 岁突发高热、剧烈头痛、皮肤黏膜瘀点、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出
6、现感染性休克、脑实质损害,危及生命 潜伏期:2-3d 四型:冬春季,儿童 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 辅助 血 RT:白 C、NE 确诊 细菌学涂片(瘀点斑、脑普通型:一般治疗:隔离、护理、对症 病原治疗:尽早足量,青 霉 素 G(氯霉素、鉴别 其他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细菌学证实 流行性乙型脑炎:夏秋季,脑实质损伤为主本病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发病率居首位 华-佛综合症:Waterhouse-Friderichsens Syndrome meningitis)脑膜炎奈瑟菌/双球菌 Neisseria meningitidis,Nm)普易,多隐性感染,后持久
7、免疫力 冬春季(3/4月)周期性:通常 3-5 年一次小流行,8-10年一次大流行 流行期间 A 群主 非 流 行 期 间B/C 群主 世 界 性 分布,我国 A 群主 5 岁(尤 6月-2 岁)普通型(90%):四期 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1-2d):多无 败血症期(1-2d):高热、毒血症症状、瘀点/斑(皮肤、结膜、软腭粘膜)、重者紫黑色坏死/大疱 脑膜炎期(2-5d):与败血症期症状同时出现(高热、毒血症症状)、CNS 症状(剧烈头痛、频繁喷射状呕吐、脑膜刺激征)、重者(谵妄、神志障碍、抽搐)恢复期:1-3 周痊愈 暴发型(三型):起病急骤、病势凶险、儿童多见 a 休克型(华-佛综合征
8、):中毒症状重,皮疹融合、坏死,循环衰竭(突出特征),脑膜刺激征不明显 b 脑膜脑炎型:脑实质损害、脑水肿、脑疝(重者)、呼衰 脊液)细菌培养(血、脑脊液)脑脊液:化脓性(浑浊),压力 免疫学检测:特异性抗原/抗体 RIA 法测脑脊液2 微球蛋白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病情检测、预后判断.患者迅速出现脑实质损害/感染性休克提示爆发型 c 混合型 轻型 慢性败血症型(罕见):成人,发热、皮疹、关节炎 头孢菌素、磺胺嘧啶)对症治疗:降温、降颅压 暴发型:休克型:及早应用抗生素 治疗休克 酌情使用激素 治疗DIC 脑膜炎型:尽早使用抗生素 减 轻 脑 水肿,防止脑疝 激素 呼衰治疗 的临表,脑脊液呈浆液
9、性,特异性 IgM 抗体 败血症休克型与其他细菌引起的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后者可有原发灶,无季节性,血培养致病菌 预防 管理传染源:早期发现病人,密切接触者观察 7 天 切断传播途径:保持室内通风 提高人群免疫力:疫苗、药物(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疟疾 Malaria 疟原虫(4 种):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恶性疟 患者、带虫者 叮咬(主,雌性按蚊)输血、母婴(极少)普易,后免疫力不强,可再感染 地域性明显 我国主要:间日疟 云南海南:间日/恶性疟 温带:夏秋季 反复发作的间歇性寒战、高热、继之大汗后缓解 潜伏期:间日/卵形疟 13-15d,三日疟 24-30d,恶性疟 7-12d 1.典型:突
10、发性寒战、高热、大量出汗,贫血、脾大(反复发作造成大量红 C 破坏)寒战发热期(2-6h)大汗期(1-2h)间歇期(间日/卵形疟48h、三日疟 72h,恶性疟 36-48h无规律)2.脑型疟(恶性疟的严重临床类型、间日疟偶见)临表:剧烈头痛、发热、意识障碍、肾损害昏迷、死亡 3.输血后疟疾、母婴传播的疟疾:不复发 疫区、蚊虫叮咬、近期输血史 典型临表:间歇发作性寒战、高热、大汗,贫血、脾大 特殊表现:脑型疟疾发作数次后神志不清、抽搐、昏迷 溶血尿毒综合征贫血、黄疸、肾衰 脑型疟:典表+神志不清、抽搐、昏迷 辅助 血 RT:多次发作后,红C/Hb 确诊 血/骨髓涂片:疟原虫 血斑点杂交、荧光染色
11、、PCR 抗疟原虫治疗:氯喹杀虫 伯 氨 喹 抗 复 发 青蒿素耐氯喹者 对症治疗:纠正低血糖、补液等.黑热尿(溶血尿毒综合征):急性血管内溶血。急性起病,寒战,高热,腰痛,酱油样尿(血红蛋白尿),黄疸,贫血,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鉴别 败血症、伤寒、钩体病、泌尿系感染、脑炎 预防 控制传染源:口服乙胺嘧啶联合伯氨喹根治 提高人群免疫力:预防用药(氯喹)切断传播途径:灭蚊防蚊 再燃(recrudescence):由血液中残存的疟原虫引起,多见于病愈后 1-4 周,可多次出现。复发(relapse):由寄生于肝细胞内的迟发型子孢子引起,只见于间日/卵形疟,多见于病愈后 3-6 个月。病解:
12、溶血、脏器微血管阻塞损害 细菌性痢疾(菌痢)Bacillary 患者、带菌者 消化道传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可伴发热、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可出现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脑夏秋季,不洁饮食/病人接触史 急性菌痢: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治疗 1.急性菌痢:一般、对症、抗菌治疗 鉴别 1.急性菌痢 病变主要在乙状结肠、直肠 并发症:志贺菌败血症、关节炎 dysentery 痢疾杆菌(志贺菌属)分四群:A 痢疾志贺菌 B 福氏志贺菌 C 鲍氏志贺菌 D 宋内志贺菌(手、苍蝇、食物、水)普遍易感,可反复感染 夏秋季 温带、亚热带(我国)学 龄 前 儿童、青 壮 年(20-40 岁)
13、病。潜伏期:1-2d 分型:1.急性菌痢(3 型按毒血症、肠道症状轻重)普通型(典型A 型):急起畏寒高热,腹痛腹泻(稀水样脓血便),里急后重,伴头痛、乏力、食欲减退,日便 10-20 次,肠鸣音亢进,左下腹压痛,1-2周自限,少迁延慢性。轻型(非典型D 型):急性腹泻,日 10 次,2-7d,余无/微(对比典型)。中毒性菌痢(3 型A 型):2-7岁儿童,起病急骤、病势凶险。临表:突发高热、严重毒血症、休克、中毒性脑病,局部肠道症状轻24h后腹泻、痢疾样便。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感染性休克面色苍白、皮肤便、左下腹明显压痛 慢性菌痢:急性菌痢史,病程2 月 中毒性菌痢:儿童,高热、惊厥、意
14、识障碍、腹泻 诊断 直肠拭子/盐水灌肠便镜检多数白/脓 C、红 C 确诊 粪便培养痢疾杆菌 2.中毒性菌痢:综合急救、早期治疗 抗菌:静脉给药,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 休克型:扩容纠酸、改善微循环(山莨菪碱)、强心升压(西地兰/多巴胺)脑型:脱水、止痉、防呼衰 对症:降温、镇静 3.慢性菌痢:综合治疗 预防 管理传染源:彻底隔离 切断传播途径:三管一灭(管理饮水/饮食/粪便,灭苍蝇)保护易感人群:口服阿米巴痢疾 其他细菌性肠道感染:空肠弯曲菌肠炎、大肠埃希菌感染便培养 细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短,时间集中,进食被污染海产品史,集体发病,腹痛显著,腹泻、呕吐,黄水便(脓血便/里急后重少),病程短
15、(1-4d),便培养/呕吐物/可疑食物分离到同一种病菌(确诊)急性肠套叠:小儿,腹痛啼哭数小时后血黏液便,镜检红 C主 急性坏死性出血性小肠炎:青少年,发热、腹痛、腹泻、血 后遗症:脑型耳聋、失语 肠粘膜病理特点 急性菌痢: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浅表溃疡 慢性菌痢:肠粘膜水肿、增厚、充血,溃疡形成-修复凹陷性疤痕,肠腺黏膜囊肿,肠息肉 花斑、肢端厥冷及紫绀。较常见。脑型(呼吸衰竭型):严重脑症状颅内高压、意识障碍、呼吸衰竭、脑疝等。病死率高。混合型:具有以上两型之表现,病死率最高。2.慢性菌痢(B 型):急性菌痢病程超过个月未愈 急性发作型、慢性迁延型、慢性隐匿型 痢疾活菌苗 便、毒血症重
16、、短期出现休克,全腹压痛、严重腹胀,便培养无菌 2.中毒性菌痢 乙脑-脑型中毒性菌痢 中毒性休克(金葡/G-杆菌败血症引起):有原发灶,血培养阳性,后期 X线见血源性金葡菌肺炎 3.慢性菌痢:直肠癌/结肠癌、血吸虫病、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伤寒 Typhoid fever 伤寒杆菌/沙门患者(2-4w传染性 max)带菌者(暂时性/慢性)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腹痛、玫瑰疹、肝脾肿大、白 C 减少等,有时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当地伤寒疫情,既往伤寒菌苗接种否,伤寒病史,近期病人接触史,夏秋季 持续发热1 周;一般治疗 消毒隔离体温正常后15d,每隔 5d 送便培养,连续 2鉴别
17、 病毒性上呼吸道炎 细菌性痢疾 复发:伤寒症状消失、退热后 1-3 周,临床症状再现,血培养再次阳性。再燃:病程 2-3 周后,体温菌 病理基础: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应,以回肠末段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滤泡病变为重 粪-口(消化道,主)密切接触传播 普易,后持久免疫力,伤寒/副伤寒无交叉免疫 夏秋季 全世界(热带/亚热带)儿童、青少年 潜伏期:7-14d (区别于败血症)典 型(4期,病 程4-5w):初期(1w):起病缓慢,发热(首发症状),畏寒,无寒战,体温阶梯样 极期(2-3w):伤寒特征性临表 持续发热(稽留热/弛张热,2 周)神经系统中毒症状: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耳鸣、听力
18、下降,严重(谵妄、颈项强直、昏迷),儿童(抽搐)相对缓脉/重脉 消化系统症状:右下腹/弥漫性隐痛,便秘主,腹泻少 肝脾肿大 玫瑰疹:7-14d 出现,淡红色充血性稍隆起,2-4mm,压之褪色,10 个,胸腹、肩背部,伴全身中毒症状(表情淡漠、食欲不振、腹胀);胃肠症状(腹痛、腹泻/便秘);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并发肠穿孔/肠出血。确诊 骨髓培养(适用于已用抗菌药)血培养(病程 1-2w)便/尿培养(病程 3-4w)辅助 肥达反应阳性 血 RT白 C、淋巴%、嗜酸/消失 并发症 肠出血 肠穿孔 中毒性肝炎 中毒性心肌炎 次阳性方解除隔离 休息、护理 饮食流食/无渣半流食,少量多餐,退热
19、2 周恢复正常饮食(否则易诱发肠出血、穿孔)对症治疗 降温:物降主,药降(阿司匹林)慎 便秘:低压灌肠,禁高压灌肠/泻剂 腹胀:禁促肠蠕动药(新斯的明)腹泻:低糖低脂食物,禁鸦片酊 肾上腺皮质激素:仅严重毒血症状(谵妄、昏迷、休克)疟疾 G-杆菌败血症 血行播散性结核病 恶性组织细胞病 流行性斑疹伤寒 预防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主)疫苗(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出现波动下降但尚未正常,又再度上升,持续 5-7 天后热退。肥达反应 伤寒发病机制与临床联系 抗原:鞭毛抗原(H)菌体抗原(O)Vi 抗原 2-4d 暗淡消失,可分批出现。可出现肠穿孔、肠出血(常见并发症)缓解期(4w)恢复期
20、(5w)不典型(4 型):轻型、暴发型、迁延型、逍遥型 特殊:小儿伤寒、老年伤寒、再燃、复发 支气管炎、肺炎 溶血尿毒综合症 急性胆囊炎 病原治疗 成人第三代喹诺酮类(沙星类)儿童/孕妇第三代头孢菌素 副伤寒 Paratyphoid fever 病原 副伤寒甲/乙/丙杆菌 B/C 流病 患者、带菌者 消化道潜伏期 8-10d 临表副伤寒甲、乙 胃肠炎症状:腹痛、腹泻、呕吐 发热:弛张热 皮疹:较伤寒多、大、色深 中毒症状:轻,肠道病变轻,少肠出血/穿孔 死亡率低 临表副伤寒丙(三型):急性起病,热型不规则,热程 2-3w 败血症型:并发肺部感染、骨/关节化脓性病变 伤寒型 急性胃肠炎型 治疗与
21、伤寒同 副伤寒丙:脓肿形成手术排脓+抗菌素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infection atypical pneumonia/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Severe acute repiratoty syndrome SARS 冠状病毒 SARS-CoV 患者 短距离飞沫(主,2m)接 触 传 播(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消化道排泄物/体液)实验室传播 普易,后较持久免疫力 明显的家庭和医院聚集现象 青壮年主,患者家庭成员/医务人员高危 起病急,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干咳少痰、腹泻等。部分伴有肺炎,病情进展迅速,易造成ARDS、呼吸衰竭。潜伏期:3-6d 自限性疾病 典型:起病急 发热(首发
22、):高热畏寒、弛张热/不规则热,热程 1-2w 全身中毒症状:伴头痛、肌肉酸痛、全身乏力,部分腹泻(稀便/水样便)呼吸系统症状:初期干咳少痰、偶血丝,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鼻塞、流涕);进展期频繁咳嗽、白色粘痰、气促、呼吸困难 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少许干/湿啰音或肺实变体征。偶少量胸腔积液体征(局部叩浊/呼吸音减低)诊断依据 发病前2w内与SARS病人接触史/疫区;属受传染的群体发病者之一;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 起病急,首发症状发热38(弛张/不规则/稽留热),糖皮质激素可干扰热型,偶畏寒;伴头痛、关节/肌肉酸痛、乏力、腹泻,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干咳少痰偶血丝,可胸闷,严重气促/呼吸窘迫;肺部
23、体征不明显,少湿罗音/肺实变体征 辅助 血 RT:白 C,淋巴 C 数(非%,尤 CD4+),部分 PLT 生化:ALT(谷丙)、LDH 血气:SvO2(血氧)确诊(三者之一)ELISA 血清 SARS-CoV 抗体转阳(急性治疗原则 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病人应严格隔离于传染病医院病房内 病房和房间内通风良好 治疗 无特效药,对症治疗为主 预防 控制传染源:疫情报告、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 切断传播途径:社区综合预防、保持个人卫生、严格隔离病人 保护易感人群:无疫苗、医务人员个人防护 鉴别 1.上感、流感 2.细菌性/真菌性肺炎 合并肺部感染 4.军团病、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 表格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