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初二数学教学计划.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初一初二数学教学计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初二数学教学计划.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二数学教学计划篇一 一、学情分析:今年我任教初二 1、2 班两个班的教学,1 班现有学生 57 人,十三班现有学生 56 人,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从成绩看,优中差分化比较大,优生不突出,差生相对较多。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参差不齐。根据以上情况看,为了使优生更加突出,中等生尽快优化,差生尽快转化进步,本学期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优生拔高、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和促进中等生优化为主要任务。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第一章:全等三角形;第二章:轴对称;第三章:实数;第四章:一次函数;第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三、教学目标及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目标:在今学期的数学
2、教学中,争取期中、期末考试同科教师中名列前茅。(1)备课:按照学校要求、结合本学科实际充分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课时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教案要备深、备细,突出实用性。总领课、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各种课型要齐全。根据要求做到“四落实”即知识点落实、教法落实、检测手段落实、反馈措施落实。备课要体现出电教手段的使用。做到提前备课。充分发挥好集体备课和周二的分科学习的作用。(2)上课:严格按照“双线教学整体推进”模式的环节授课,让学生更多的思考、更多的探索、更多的说和做,使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立足课堂以学为主,积极推行新理念高效课堂
3、。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3)测试与反馈矫正:在教学中要利用好测试这一手段,要通过考试帮助学生寻找差距和造成差距的原因,明确努力方向。在讲评中进行纠错、总结、深化,激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薄弱环节,及时弥补缺漏。根据达标测试的情况写出质量分析。四、具体落实措施:1、加强学习,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自身素质。2、落实常规,脚踏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3、大胆探索,敢于创新。4、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创新学习的好习惯。5、加强单元、课时备课,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备教材、备学生,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充分准备。6
4、、在教学中注意分类指导,根据学生的基础分类讲解,分类检测。五、教学进度 周次、时间、教学内容;第一周 9.1-9.5 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判定 2 第二周 9.6-9.12 全等三角形判定 3、4 第三周 9.13-9.19 角平分线性质,单元检测 第四周 9.20-9.26 轴对称,作轴对称图形 第五周 9.27-10.3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等腰三角形判定 第六周 10.4-10.10 等腰三角形性质,等边三角形性质判定 第七周 10.11-10.17 等边三角形判定,数学活动 第八周 10.18-10.24 单元测试,平方根 第九周 10.25-10.31 立方根,实数 第十周 11.1
5、-11.7 期中复习 第十一周 11.8-11.14 期中考试 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 11.15-11.21 变量与函数,正比例函数 第十三周 11.22-11.28 一次函数 第十四周 11.29-12.5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第十五周 12.6-12.12 课题学习,数学活动 第十六周 12.13-12.19 整式的乘法 第十七周 12.20-12.26 乘法公式,同底数幂的除法 第十八周 12.27-1.2 整式的乘法,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 第十九周 1.3-1.9 公式法因式分解,数学活动 第二十周 1.10-1.16 期末复习 第二十一周 1.17-1.23 期末考试 初二数学教
6、学计划篇二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本班是刚刚接手,对班上学生不了解,从原科任老师处得知:优生不多,但后进生却较多,有少数学生不上进,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7、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十二章 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第十三章 实数。从平方根于立方根说起,学习有关实数的有关知识,并以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
8、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第十五章 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
9、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 四、教学措施 1、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五、教学进度 周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 1 全等三角形(1)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4)2 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3 角平分线的性质(1)3 4 第十一章小结(3)5 1 轴对称(3)轴对称图形(2)6 14.3.1 等腰三角形(3)14.3.2 等边三角形体(2 7 12.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一 初二 数学 教学计划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