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大纲_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大纲_1.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小 学 数 学 教 学 大 纲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大纲 (一)数与计算 (1)20 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 法。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2)100 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二)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整时)。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 认识。(四)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五)实践活动 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
2、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教学要求: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 10 以 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熟练地数 100 以内的数,会读、写 100 以内的数。掌握 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 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3.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计算加减法两步式题。4.认识符
3、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认识钟面,会看整时。认识人民币。知道 1 元 10 角,1 角 10 分。要爱护人民币。6.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7.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每周 5 课时)(一)数与计算(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 的加减式题。(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乘法竖式。除法 的初步认识
4、。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3)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数。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 大小比较。(4)加法和减法。加法,减法。连加法。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5)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式题。小括号。(二)量与计量 时、分、秒的认识。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千克(公斤)的 认识。(三)几何初步知识 题。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直角。(四)应用题 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 (五)实践活动 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调查家中本周各项消费的开支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教学要
5、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数、写数,会比较数的大小。2.掌握加、减法的笔算法则。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式题。比较熟练地口算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 100 以内),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和几百几十加、减整百或整十的数,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验算加法和用加法验算减法。初步培养学生 检查和验算的习惯。3.知道乘、除法的含义和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知道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够熟练地用口诀求积、求商。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注:例如 3 个 5
6、,可以写作 35,也可以写作 53。35 读作 3 乘 5,3 和 5 都是乘数(也可以叫因数)。:不给出“第一种分法”、“第二种分法”等名称。4.初步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会计算两步式题。认识小括号。5.认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知道 1 米、1 厘米的实际长度。知道 1 米 10 分米,1 分米 10 厘米。会进行长度的简单计算。6.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公斤),初步建立 1 千克的质量观念。7.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 1 时 60 分,1 分 60 秒。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8.初步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和画线段 (限整厘米)。9.初步认识角
7、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10.会解答加、减、乘、除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会分步列式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11.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每周 5 课时)(一)数与计算 (1)一位数的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 (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0 的乘 法。连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0 除以一个数。用乘法验算除法。连除 (2)两位数的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乘数末尾有 0 的简便算法。乘法验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3)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
8、式题。小括号的使用 (4)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量与计量 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面积单位。(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面积的含义。长方形、正方形的面 积。(四)应用题 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五)实践活动 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例如记录 10 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教学要求 1.掌握一位数乘、除多位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的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会用乘法验算除法。2.掌握两位数的
9、乘、除法的笔算法则,会笔算乘除法。会用交换乘数的位置 验算乘法。会口算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积在 100 以内)。会口算乘数、除数是整十 数的乘、除法。学会一些简便算法。3.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计算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4.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毫米。知道 1 千米 1 000 米,1 厘米 10 毫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克,知道 1 吨 1 000 千克,1 千克 1 000 克。会进行长度和质量的简单计算。6.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
10、,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7.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建立 1 平方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厘米的面积观念。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8.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9.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每周 5 课时)(一)数与计算 (1)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亿以内数的读 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2)加法和减法。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 x。(
11、3)乘法和除法。积的变化。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 0 的简便算法。乘数接近整十、整百的简便算法。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 x。(4)大数目估算。算盘或计算器的介绍。注:例如:估计一个剧场有多少坐位,一块地有多少禾苗。:小数如果分段教学,可以把小数的初步认识安排在前面的适当年级。(5)四则混合运算。中括号。三步计算的式题。(6)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关系和运算定律。自然数与整数。十进制计数法。读 法和写法。?四则运算的意义。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整除和有余数 的除法。运算定律。简便运算。(7)小数的意义、性质,加法和减法。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
12、点移位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的近似值。加法和减法。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二)量与计量 年、月、日。平年、闰年。世纪。24 时计时法。角的度量。面积单位。(三)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的测定。测量距离(工具测、步测、目测)。射线。直角、锐角、钝 角、平角、*周角。垂线。画垂线。平行线。画平行线。注:标有“*”的内容为选学内容(下同)。这些内容不作为共同要求,也不作为考试内容。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内角和。(四)统计初步知识 简单数据整理。简单统计图表的初步认识。平均数的意义。求简单的平 均数。(五)应用题 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六)实践活动 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
13、组织活动。例如假期里,学生小组组织一次考察活动,根据预算,每人需交纳活动费多少元。教学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认识自然数和整数。会根据要求把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写出近似数。2.会口算整万数的加、减法。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学会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能够灵活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根据这种关系求未知数 x。3.会用交换乘数的位置验算乘法。知道商不变的性质。会口算乘数、除数是整百数的乘、除法。学会一些简便算法。初步掌握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根据这种关系求未知数
14、x。4.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会进行带有中括号的四则运算。5.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笔算(对位数个数的限制与整数加、减法相同)和简单的口算。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与闰年以及各月的天数。会用时计时法表示时刻。7.认识射线和角,知道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和按照指定的度数画 角。初步 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垂线、平行线、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内角和。8.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初步学会用测量工具在地面上测定
15、直线和测量较短的距离。9.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理 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通过统计材料,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10.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11.结合解题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的习惯,认真负责的态度。1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每周 5 课时)(一)数与计算 (1)数的整除。能被 2、5、3 整除的数的特征。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100 以内质数表。分解质因数。约数和倍数。公约数和公
16、倍数。求最大公约数。求最小公倍数。(2)小数的乘法和除法。乘法和除法。积和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3)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或探索有关规律。(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数与除法的 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5)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分数加、减法运算(不含带分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二)代数初步知识 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ax bc,axbxc)。列方程解应用题。(三)量与计量 体积单位。单名数和复
17、名数(计算面积或体积一般不使用复名数)。(四)几何初步知识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含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五)统计初步知识 数据的收集和分类整理。简单的统计表。根据收集的数据求平均数。(六)应用题 相遇问题。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七)实践活动 联系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情况组织活动,例如调查某月 10 家住户水、电、燃气费 和房租分别交纳的钱数或 10 家农户各种农作物的年产量,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教学要求 1.知道整除、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 能被 2、5
18、、3 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一般不超过两位数)。会求最大公约数(限两个数的)和最小公倍数(不要求综合运用以上概念)。2.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对位数个数的限制与整数乘除法相同)和简单的口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的近似值。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3.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正确地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会口算简单的分 数加、减法。4.会用字母表示数、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公式。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
19、程。5.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名数与复名数的互化。6.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7.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知道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 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8.初步学会收集数据和分类整理,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会根据收集的数据求平均 数。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9.会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应用题。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10.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从周围
20、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每周 5 课时)(一)数与计算 (1)分数的乘法和除法。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倒数。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2)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3)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二)比和比例 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三)几何初步知识 圆的认识。圆周率。画圆。圆的周长和面积。*扇形的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球和球的半径
21、、直径的初步认识。(四)统计初步知识 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五)应用题 分数四则应用题(包括工程问题)。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包括发芽率、合格率、利率、税率等的计算)。比例尺。按比例分配。(六)实践活动 联系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情况组织活动。例如就家中的卧室,画一个平面图。(七)整理和复习 教学要求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会计算分数乘、除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百分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会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2、。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通过比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4.认识圆。会画圆。掌握圆的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5.认识圆柱和圆锥。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6.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利用作图纸绘制简单的统计图。会对统计图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使学生受到国情教育。绘制统计图表要注意整洁、美观。7.会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最多不超过两步)。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会看地图上的比例尺。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与社会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作用。9.通
23、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比较合 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按照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的解答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附录 关于教学要求用语的说明 有关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知道:是指对所学的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够说出它指的是什么,并能识别它。表述词还有“认识”等。理解:是指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些理性的认识,能够用语言表述它的确切含义,知道它的用 途,知道它和其他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或计算,能说明一些道理。应用:是指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表述词还有“运用”。有关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比较熟练、熟练三个层次。会:是指能够按照规定的方式、方法进行测量、画图、制作和正确的计算等数学活动。比较熟练:是指对读数、写数、口算、笔算等,通过训练达到正确、比较迅速的程度。熟练:是指对读数、写数、口算、笔算等,通过训练达到正确、迅速的程度。有时还能选择简便的方法,合理、灵活地计算,从而形成能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