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渗透跨文化意识.pdf
《小学英语教学渗透跨文化意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英语教学渗透跨文化意识.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英语教学渗透跨文化意识 容提要: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尽人皆知的句子:“When you re down,you are not necessarily out.”但是许多 English learners 却对其含义不甚了了。原因是 不了解这句话的文化背景。这原是一句拳击术语,在拳击比赛中拳击手若被对方 击倒,裁判数到 10 还不能起来则被判输。但在很多情况下不等裁判数到 10,倒 地的拳击手便能爬起来再战。因此,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人击倒,并不 意味着输了这场比赛。其寓意为:当你遇到挫折,并不一定丧失了成功的机会。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 中西
2、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探寻与传 授。关键词:二者关系 中西文化差异 背景中探寻并传授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是密切的:语言是文化的反映,是文化的载体,它含有丰富的文化涵。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离不开跨文化教育。英语不仅要作为知识来掌握,更要作为一种语言,一种交流工具来使用。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增强学生对英语的理解,有益于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二.在交际活动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不仅表示在哲学、文学、艺术、科学和经济等知识文化 上,社会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则等交际文化的相异更会产生交际 中的文化障碍。由丁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
3、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试举例如 下:1.交际场合常用的称呼语、打招呼、称赞和致等用语,在中英两种语言的 使用上存在不少差别 英美人的名字结构跟汉语名字相反,其形式是名+姓,如 Bob+White,Bob是名,White 是姓,可称呼 Bob 或 Mr White,不叫 White 或 Mr Bobo Sir(先生)和 Lady(女士)一词不跟姓使用,直接用丁称呼,人常说的 HuangSir,Li Sir 等其实也是不符合英语习惯的称谓的。有学生称教师为“Teacher Li”,事实上在英语里 teacher 一词是职业(occupation
4、),而不是称呼,正如汉语中 不称“工人”、“胡农民”一样。英美人习惯称呼老师为 sir 或 Mr/Mrs/Miss,在日常生活中,关系比较密切的还可以直呼其名。只有少数职业或职务可用丁称 呼、如医生或博士学位的人称“Doctor xx”。我们还发现英语中的称谓名称比 汉语中的要少得多。英语的亲届以家庭为中心,一代人为一个称谓板块,只 区别男性、女性,却忽视配偶双方因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称谓差异,显得男女平 等。如:英文“grandparents,grandfather,grandmother”,不论父母,其父亲共用一个词“grandfather”,而“grandmother”既指奶奶亦指外 婆,简
5、单乂笼统。而中文“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却将父或 母的双亲分得很活楚。再如,父母同辈中的称谓:英文中的“un-cle”和“aunt”。对应丁中文的“伯伯、叔叔、舅舅、。姑父、姨夫等,姑妈、婶婶、舅妈、姨妈”等,既要分出父亲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乂要分活母 亲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甚至还分排行大小。表示同辈的“cousin”一词,对 应丁汉语的表兄、表弟、表姐和表妹等,不分堂表和性别。除“dad,mum grandpa,aunt,uncle”等几个称谓经常使用外,其它的几乎都不用。在英 美国家,人们的相互称呼在中国人看来似乎有违情理,且不礼貌,没教养。年 轻人称老年人,直呼其名,通常只在其姓
6、氏前加“Mr.”“Mrs.”男子统称“Mr.”,称已婚女士“Mrs.”未婚女士“Miss”。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比较喜欢问“吃饭了吗?”“去那里?”“上 班呀?”如果缺乏招呼语方面的知识,常会以英语套出这样的句子:“Have you eaten?”“Where are you going?”“Are you going to work?”这样的问句往往会令外国人尴尬。在他们看来,这种 问话是希望得到对方真实的回答,而不是客套的招呼。尤其是问吃饭 与否,常表示间接邀请一同进餐,有时还意味着希望交异性朋友。英 语国家人士往往认为这些纯届个人私事,不便问,见面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 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
7、兴趣爱好为话题。所以他们总是说:Hi/Hi,hello!/Hello!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How are you?/How are you doing?Very well,thanks.What about you?It s a lovely day,isn t it.?yes,it s a lovely day.在对待称赞方面,东西方民族的反应互不相同,西方人直率而人 谦逊。曾有这样的例子,外国人称赞一位中国朋友:“Your English is pretty good.”(你的英语很好。)这位朋友很谦虚,忙说:“No,I don t th
8、ink so,My English is very poor.”(不,没有,我 的英语很差)。外国朋友听了心里很不愉快,交际无以继续。其实,对此类恭维和称赞,尽可以放心接受,大可不必自贬:“啊,还不行,做得不好”,回 答 一 句“Thank you.”“Thanks.”“Thanks a lot.”便可以了。2.“礼貌”的语言不礼貌 有些结构完全正确,在汉语体系中非 常得体礼貌的用语,对英美国家的人来说,却是很不得体的,甚是无 礼,会引起对方误解或反感的,比如:吃饭离席时我们常对同桌的人 说:“慢用,慢用”,这是很文明、礼貌的用语。但如果对英美人说“Eat slowly,eat slowly
9、”,他们会以为你是在暗示他吃得太快,要放慢速度而感到恼火。当别人为我们的帮忙道时,我们常会客气地 说:“不用,这是我应该做的。”如直译为“No,thanks.It s my duty”或“I ought to do that.”对你的感激便会大打折扣,别人 以为我们的帮忙并不是出丁本意。当你得到别人的帮助,要离开时向 别人告别时,你只需说:thank you for your help,I think I should go now.有些话语不一定会伤害感情,引人恼怒,但不符合使用习惯,例如 一些用语:“你好!是先生吗?我是小。”,但在英文里不直说:“Hello!Are you Mr.Chen
10、?I m Xiao Li.”,而要说:“Hello!Is that Mr.Chen?Xiao Li s here”或“Xiao Li is speaking.My name is Xiao Li.”。在交际时,把本族语直套进外语中使用,有时会闹 出笑话来。3.禁忌容不同 中国人在交际中常会就家庭、孩子、收入等问题 进行交谈,表示对对方的关心,这种谈话往往能产生一种亲切的气余,达到增进了解和加深友谊的目的,而英美人士一般认为年龄、婚姻状 况、家庭、收入、包括信仰、政治倾向等都届丁个人隐私(privacy),在西方国家,“特别强调对个人私生活的保护与尊重,认为打听别人的事是很不 得体的行为。就如英
11、语的一句谚语所说:A maH s homeis his castle.意思是:一个人的家即是他的城堡,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西方人并不了解:“几千年来,中国人绝大部分都住在乡村,少数住在小城市,他们聚族而居,经常见面彼此关 照,几乎无话不谈。而这些现象在西方的工业社会里却很少见,人们独立意识强,互不干涉、很注重隐私。不管是城市里还是在农村,都是“Goodfences makes good neighbor.(好篱笆创造出好邻居。)”因此,当与英美人进行交谈时,要选 择适当的话题,避免问一些诸如:“Whereare you from?”、“Howold are you?”、“How many chi
12、ldren do you have?”、“Are you married?”、“How much do you earn?”、“What religion do you believe in?”、“How muchis your watch?”、“Where did you buy your shoes?”等问题,但 可以就工作情 况、住房问题、天气情况、兴趣爱好、体育活动、赞美家乡、节日与 旅行等话题进行谈论。4.同一种语言形式表示不同的概念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一 个意思会有不同的表达;同一种表达方式会传递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 反的涵。例如:“龙”在中国文化体系中是神圣、伟大、尊贵和强大
13、的化身,帝王独霸“龙”字,如“龙体”、“龙袍”、“龙身”等,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但在英语中“dragon(龙)”的含义 被弓 I 申为“fierce、shy、treacherous person(凶恶、残忍、狡诈 或虚伪的人)”,难怪外 国人对“the descendant of dragon(龙的传 人)”大惑不解了。把人喻为“狗”在汉语中来说是很具有侮辱性的 话语,但英美人说到“dog(狗)”有时是带有喜爱、亲昵的感情。如:“You re a lucky dog.(你真是个幸运儿。)”,类似这样的表达完 全没有恶意的。有这样一个交际误会:中国导游带美国的客人参观古迹。她用英语 详细介
14、绍。正到精彩处,被一位年轻美国朋友打断:“You don t say so.”导游很尴尬。以为讲得不好,只好停下来不讲。后来经过解释,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你不要这样说了”,而是“你讲的是真 的吗?”,“是这样的吗?”有惊讶、赞许之意。可见文化背景不同,相同的词语或话语有时会代表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含义或思想感情,望文生义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5、餐桌上用语的差异 中西方在请客吃饭上的文化差异也要注意,否则会引起笑话。中国人热情好客,请客吃饭时一般都是菜肴满桌,但无论菜多么丰盛,嘴上总要 谦虚的说:“没什么好吃的,菜做得不好,随便吃点。”然而,当英美人听到这 样的客套话,会觉得很反感:“没什
15、么吃的,乂何必请我?菜做得不好,乂为什 么要拿来招待我?”。按照中国的习俗,为了表示礼貌,习惯上会一再劝客人多 吃点,而中国人往往是“言不由衷”,明明肚子饿,嘴上却说:“我饱了,不用 了。”;直到主人一请再请,才慢条斯理地“恭敬不如从命”。而英美人招待客 人一般没那么讲究,简简单单三四道菜就可以了。用餐时,一般主人会说:“Help yourself,please!”(“请吃。”即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英美人待客尊重 个人意志,讲究实事,一再问客人要不要食物或强塞食物给客人,是很不礼貌的。所以,当主人给你添菜或问你要什么时,如:“Would you like another piece of m
16、eat pie?”(“想再来一块肉馅饼吗?”),如果你想吃的话,可以直截了当 地回答:“Yes,please!”或“Thank you.A piece of meat pie.”倘若你确 实什么也不想吃,只需简单地说:“No.Thank you.”就可以了。而客人在用餐 期间,一定要赞美主人所准备的食物好吃,称赞主人的手艺好,否则不管你吃得 多饱,主人都会不高兴。典型的英语客套话是:客人:It s delicious.(味道好极了。)/This meat is beautifully tender.(这 肉鲜嫩可口。)主人:Thank you.I m glad you like it.(,我很
17、高兴你喜欢吃。)有些不了解英美人习惯的中国人,到英美人家里做客,也客气一番,结果他们请 你一遍,至多两遍,便以为你真的不想吃。英美人第二次的问法经常是:“Are you sure?It s no trouble.”(“真的不要吗?一点也不麻烦的。”)注意,这可 是最后一请,如果你再客气,只好去喝西北风了。此外,英美人认为菜吃不完留 在盘子里,是很不文明的行为,所以宁可第一次少要一些,吃不饱,可大大方方 地跟主人说:”Oh,this is delicious.”(“哦,这真好吃啊。”)并再要些 刚才吃过的菜,主人对你欣赏他们的菜,会感到很高兴。三、中西文化背景中探寻知识和信息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
18、比较中西文化差异,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 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 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涵而更易丁理解和掌握。语言 教学和文化教学同步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时进行。如:freeze 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冰冻”“结冰”。而在一个私人 拥有枪支的美国社会中,一位留学生因听不懂美国人的口语 Freeze!(“站住”“不许动”)而被枪杀。在美国社会中,Freeze!却是人 人皆知的日常用语。假如这位留学生有这点文化知识就不至丁付出生 命的代价。1.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意义。所以在教 学中,我们要庄重地对待英语词汇的文化
19、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 从词汇本身做主观评价。有时还可适当扩展其知识容,顺便讲一些相 关的外国风俗习惯等。例如:英美人最忌讳“13”这个数字,如果逢 13 乂赶上星期五,则更是“诸事不宜”的日子。据说,13 被认为不 吉利,会给人们带来不幸的说法和圣经故事有关。在“最后的晚 餐”上,耶稣和他的12 个门徒一起吃饭,其中一个门徒犹大为了 30 块银币将耶稣出卖,耶稣因此被捕并丁星期五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因 为犹大是餐桌上的第 13 个人,所以英美人将“13”视为不幸的象征。在英美,没有 13层(因为 13 层被标为 14 层),剧院没有 13 排和 13号,宴会不能 13 人一桌,菜也不会上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英语 教学 渗透 文化 意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