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课件第三章集合与关系.ppt
《离散数学课件第三章集合与关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散数学课件第三章集合与关系.ppt(8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3-7 3-7 复合关系和逆关系复合关系和逆关系 二元关系是以序偶为元素的集合,所以可以对二元关系是以序偶为元素的集合,所以可以对它进行集合运算。它进行集合运算。此外还有一种新的运算:此外还有一种新的运算:关系的复合关系的复合定义定义3-7.13-7.1 设设R R是从集合是从集合A A到集合到集合B B上的二元关系,上的二元关系,S S是从集合是从集合B B到集合到集合C C上的二元关系,则上的二元关系,则R RS S称为称为R R和和S S的的复合关系复合关系,表示为,表示为 R RS=xS=z xAzCxAzC y(yBy(yBxRRS)zS)复合关系举例复合关系举例例:例:A=1A=1
2、,2 2,3 3,44,B=3B=3,5 5,77,C=1C=1,2 2,33R=R=,S=S=,则则 R RS=2S=2,43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复合关系的结合律复合关系的结合律定理:定理:设设R R1 1 A A1 1 A A2 2,R,R2 2 A A2 2 A A3 3,R,R3 3 A A3 3 A A4 4,则则 (R(R1 1R R2 2)R R3 3=R=R1 1(R(R2 2R R3 3)。例:例:设设A=1,2,3,4,5A=1,2,3,4,5 A A上的二元关系上的二元关系R=,R=,S=,S=,则则 R RS=S=,S SR=R=,R RS S (R(RS)S)R=R=
3、R R(S(SR)=R)=复合关系的矩阵表示(自学)复合关系的矩阵表示(自学)两个关系的复合可通过相应矩阵相乘获得。两个关系的复合可通过相应矩阵相乘获得。复合关系练习复合关系练习练习:练习:R R是是A A上的二元关系,试证上的二元关系,试证R R是传递的充要条是传递的充要条件是件是R RR R R R证:证:R RR R 必必 y y使得使得 R R,R R R R是传递的是传递的 R R R RR R R R :R,R,R R 必有必有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由由x,y,zx,y,z任意性知任意性知 x x y y z(z(RR R R R)R)R R是传递的是传
4、递的 逆关系逆关系定义定义3-7.23-7.2 设设R R是是A A到到B B的二元关系,则的二元关系,则R R的逆的逆是是B B到到A A的二元关系,记为的二元关系,记为R Rc c,其中,其中R Rc c=|=|RR。注注 :(1 1)xRyxRyyRyRc cx x (2 2)互互换换R R的的关关系系矩矩阵阵的的行行和和列列,即即得得R Rc c的的关系矩阵。关系矩阵。即即 M M M MR R R Rc c c cM M M MR R R RT T T T (3 3)颠颠倒倒R R的的关关系系图图中中每每条条弧弧线线的的箭箭头头方方向向,即得即得R Rc c的关系图。的关系图。逆关系
5、举例逆关系举例例例1 1 整数集上的整数集上的 关系关系 集合族上的集合族上的 关系的逆是关系的逆是 空关系的逆是空关系空关系的逆是空关系 A A B B的全域关系的逆是的全域关系的逆是B B A A的全域关系的全域关系例例2 2 A=0,1,2,3 A=0,1,2,3,R=,R=,则则 R Rc c=,=,定理定理定理:定理:定理:定理:设设R,R2,R1R,R2,R1是是A A到到B B的关系,则的关系,则a a)(R (Rc c)c c=R=Rb b)(R1R2)(R1R2)c c=R1=R1c cR2R2c cc c)(R1R2)(R1R2)c c=R1=R1c cR2R2d d)(R
6、)(R)c c=(R=(Rc c),R=A),R=A B-R B-R 即即R R的补的补的逆等于逆的补的逆等于逆的补e e)(R1-R2)(R1-R2)c c=R1=R1c c-R2-R2c cf)f)(A (A B)B)c c=B=B A A定理定理定理定理3-7.23-7.2 设设R R、S S分别是分别是A A到到B B、B B到到C C的关系,的关系,则则(R(RS)S)c c=S=Sc c R Rc c 证:设证:设 是是(R(RS)S)c c 的任一元素,的任一元素,则则 (R(RS)S)c c R RS S b(b(RR S)S)b(c,bb(c,b S Sc c R Rc c)
7、S Sc c R Rc c定理定理定理定理3-7.33-7.3 R R是是A A上的二元关系上的二元关系(a)R(a)R是对称的是对称的 R=RR=Rc c(b)R(b)R是反对称的是反对称的 RR RRc c I IA A证:证:(a)(a):任取任取 R R,因为,因为R R是对称的,是对称的,所所以以 R R R R R R c c :任取任取 R R ,则则 R Rc c R=R R=Rc c R R R R是对称的是对称的(b)(b)略略3-8 3-8 关系的闭包运算关系的闭包运算 设设R R是是A A上的关系,我们希望上的关系,我们希望R R具有某些有用的具有某些有用的性质,比如说
8、自反性。如果性质,比如说自反性。如果R R不具有自反性,我们不具有自反性,我们通过在通过在R R中添加一部分有序对来改造中添加一部分有序对来改造R R,得到新的关,得到新的关系系RR,使得,使得RR具有自反性。但又不希望具有自反性。但又不希望RR与与R R相相差太多,换句话说,添加的有序对要尽可能的少。差太多,换句话说,添加的有序对要尽可能的少。满足这些要求的满足这些要求的RR就称为就称为R R的自反闭包。的自反闭包。通过添加通过添加有序对来构造有序对来构造的的闭包闭包除自反闭包外还有对称闭包和除自反闭包外还有对称闭包和传递闭包。传递闭包。各种闭包的定义各种闭包的定义定义定义3-8.1 3-8
9、.1 设设R R是非空集合是非空集合A A上的关系,上的关系,R R的自反的自反(对称或传递)闭包是(对称或传递)闭包是A A上的关系上的关系RR,使得,使得RR满满足以下条件:足以下条件:(1 1)RR是自反的(对称的或传递的)是自反的(对称的或传递的)(2 2)R R R R(3 3)对对A A上任何包含上任何包含R R的自反(对称或传递)的自反(对称或传递)关系关系R”R”,有,有 R R R”R”。一般将一般将R R的的自反闭包记作自反闭包记作r(R)r(R),对称闭包记作对称闭包记作s(R)s(R),传递闭包记作传递闭包记作t(R)t(R)。注:注:注:注:R R的的 自自 反反 闭
10、闭 包包 记记 为为 r(Rr(R),),若若 R R是是 自自 反反 的的,则则R=R=r(Rr(R),),反之也成立。反之也成立。R R的的 对对 称称 闭闭 包包 记记 为为 s(Rs(R),),若若 R R是是 对对 称称 的的,则则R=R=s(Rs(R),),反之也成立。反之也成立。R R的的 传传 递递 闭闭 包包 记记 为为 t(Rt(R),),若若 R R是是 传传 递递 的的,则则R=R=t(Rt(R),),反之也成立。反之也成立。构造闭包的方法构造闭包的方法下面的定理给出了下面的定理给出了构造闭包的方法构造闭包的方法:自反闭包自反闭包 r(R)=RI r(R)=RIA A
11、对称闭包对称闭包 s(R)=RR s(R)=RRc c 传递闭包传递闭包 t(R)=RR t(R)=RR2 2RR3 3 证明证明 r(R)=RI r(R)=RIA A证:设证:设R=RIR=RIA A x x A,A,R R RR具有自反性具有自反性 R R RR 设设R”R”是自反的,且是自反的,且R R R”R”R R是自反的,是自反的,IIA A R”R”又又RR R”R”R=IR=IA ARR R”R”综上所述,综上所述,RR满足自反闭包定义的三个条件满足自反闭包定义的三个条件,r(R)=R=RI r(R)=R=RIA A 证明证明 s(R)=RRs(R)=RRc c 证明:设证明:
12、设 R=RR R=RRc c R Rc c=(RR(RRc c)c c=R=Rc c(R(Rc c)c c=R=Rc cR=R R=R,所以所以RR是对称的是对称的 R=RRR=RRc c R R 设设 R”R”是是 对对 称称 的的,且且 R R R”R”,要要 证证 RR R”R”任取任取RRRRc cRRRRc c R”R R”R R”R”R”R”R”R”R”R”R”R”RR=RRRRc c R”R”综上所述,由定义知道,综上所述,由定义知道,RR即即RRRRc c为为R R的对称闭包。的对称闭包。证证 t(R)=RR t(R)=RR2 2RR3 3(R(R为为A A上的二元关系)上的二
13、元关系)证:证:(1)(1)证证 t(R)t(R):先用归纳法证,对先用归纳法证,对 n0,Rn0,Rn n t(R)t(R)a)a)由定义由定义 R R t(R)t(R)b)b)设设R Rn n t(R)t(R)成立,要证成立,要证R Rn+1n+1 t(R)t(R)任取任取RRn+1n+1=R=Rn nR R,存在存在cA,cA,使使RRn n,R,R 由归纳假设和基础步骤知由归纳假设和基础步骤知 t(R)t(R),t(Rt(R)t(R)t(R)是传递的,是传递的,t(R)t(R)即即 R Rn+1 n+1 t(R)t(R)对一切对一切n n,R Rn n t t(R)(R)根据根据的结论
14、,证的结论,证 t(R)t(R):任取任取 存在一个存在一个n n,使,使RRn n t(R)t(R)t(R)t(R)t(R)t(R)(2)(2)证证 t(R)t(R)设设,是是 的任意元素的任意元素 必必 s,s,t,t,使得使得RRs s,R,Rt t R Rt tR Rs s=R=Rt+s t+s 是传递的是传递的 t(R)t(R)是包含是包含R R的最小传递关系的最小传递关系 t(R)t(R)由(由(1 1),(),(2 2)得)得 t(R)t(R)=闭包运算举例闭包运算举例题:题:设设A=a,b,c,RA=a,b,c,R是是A A上的二元关系,且给定上的二元关系,且给定R=,R=,求
15、求r(R),s(R),t(R)r(R),s(R),t(R)。解:解:r(R)r(R)=R I=R IA A =,=,s(R)s(R)=R R=R Rc c =,=,t(R)t(R)=RR=RR2 2RR3 3 =RR =RR2 2RR3 3(因为(因为R R4 4=R,R=R,R5 5=R=R2 2,R,R6 6=R=R3 3,),)=,定理定理3-8.53-8.5 设设R R为为X X上二元关系,上二元关系,X X=n=n,那么,存,那么,存在一个正整数在一个正整数knkn,使得,使得 t(t()=R)=R R R2 2 R R3 3 .R Rk k例:例:P123P123例题例题2 2求求
16、R R+的算法的算法WarshallWarshall算法算法AM i=1AM i=1 对对i i列中出现列中出现1 1的各行,分别被的各行,分别被或或上上i i行行 i=i+1 i=i+1 in in 结束结束Y例:例:P124P124例题例题3 3 P125P125例题例题4 4 设有一字母表设有一字母表V=A,B,C,D,e,d,fV=A,B,C,D,e,d,f并给定下面并给定下面六条规则:六条规则:A-Af,B-Dde,C-e,A-B,B-De,D-BfA-Af,B-Dde,C-e,A-B,B-De,D-Bf R R为定义在为定义在V V上的二元关系且上的二元关系且x xi iRxRxj
17、 j,即是从,即是从x xi i出出发用一条规则推出一串字符,使其第一个字符恰为发用一条规则推出一串字符,使其第一个字符恰为x xj j。说明每个字母连续应用上述规则可能推出的头。说明每个字母连续应用上述规则可能推出的头字符。字符。闭包运算的性质闭包运算的性质设设R R为集合为集合X X上的任一二元关系,那么上的任一二元关系,那么 a)rs(R)=sr(R)a)rs(R)=sr(R)自反对称闭包等于对称自反闭包自反对称闭包等于对称自反闭包 b)tr(R)=rt(R)b)tr(R)=rt(R)传递自反闭包等于自反传递闭包传递自反闭包等于自反传递闭包 c)ts(R)c)ts(R)st(R)st(R
18、)传递对称闭包包含对称传递闭包传递对称闭包包含对称传递闭包 证明证明 rs(R)=sr(R)rs(R)=sr(R)证:证:rs(R)=r(s(R)rs(R)=r(s(R)=r(RR =r(RRc c)=I =Ix xRRRRc c =I =Ix xRRRRc cIIx x =(I=(Ix xR)(RR)(Rc cIIx xc c)=(I =(Ix xR)R)(RI(RIx x)c c =s(I =s(Ix xR)R)=sr(R)=sr(R)证明证明 rt(R)=tr(R)rt(R)=tr(R)证:证:rt(R)=rt(R)=r(RR r(RR2 2)=I =IX XRRRR2 2 tr(R)=
19、tr(R)=t(RI t(RIX X)=I =IX XR(IR(IX XR)R)2 2(I(IX XR)R)n n =I =IX XRRRR2 2RRn n rt(R)=tr(R)rt(R)=tr(R)注:以上证明引用了公式:(证明略)注:以上证明引用了公式:(证明略)(RI(RIX X)n n=I=IX XRRRR2 2RRn n证明证明st(R)st(R)ts(R)ts(R)证:证:先证先证R R对称对称t(R)t(R)对称对称t t(R)(R)-1-1=(=(R R R R2 2 R R3 3)-1-1=R R-1-1(R(R2 2)-1-1(R(R3 3)-1-1=R R-1-1(R(
20、R-1-1)2 2(R(R-1-1)3 3 (F(FG)G)-1-1=G=G-1-1F F-1-1,定理定理3-7.23-7.2 )=R =R R R2 2 R R3 3 =t =t(R)(R)t(R)t(R)对称对称.因为因为 R R s(R),s(R),故故 st(R)st(R)st(s(R st(s(R)而而st(s(R)=sts(R)=s(st(s(R)=sts(R)=s(t ts(R)s(R)=ts(R)=ts(R)st(R)st(R)ts(R).ts(R).注:注:st(R)st(R)ts(R)ts(R)未必成立。未必成立。反例:设反例:设R=,R=,则则s(R)=,s(R)=,t
21、(s(R)=,t(s(R)=,s(t(R)=s,s(t(R)=s,=,t(s(R)t(s(R)注意:先做传递,再做对称,有可能破坏传递性。注意:先做传递,再做对称,有可能破坏传递性。3-9 3-9 集合的划分和覆盖集合的划分和覆盖除了把两个集合相互比较外,还常把一个集合除了把两个集合相互比较外,还常把一个集合分成若干子集讨论。分成若干子集讨论。定义定义3-9.1 3-9.1 设设A A为非空集,为非空集,S=SS=S1 1SSm m,S,Si i A A,S Si i (i=1m)(i=1m)且且S S1 1SS2 2.S.Sm m=A=A,称,称S S是是A A的覆盖的覆盖.若再加若再加S
22、Si iSSj j=(i,j=1m,ij)(i,j=1m,ij)则称则称S S是是A A的划分的划分,m,m称为称为划分的秩划分的秩。集合的划分和覆盖举例集合的划分和覆盖举例例例例例1 1 1 1 设设A=1,2,3,4,5A=1,2,3,4,5,下面哪些是覆盖,哪些是,下面哪些是覆盖,哪些是划分:划分:(1)X=1,2,3,4,5(1)X=1,2,3,4,5 (2)Y=1,2,2,3,4,5 (2)Y=1,2,2,3,4,5 (3)Z=1,2,3,4(3)Z=1,2,3,4(4)U=1,2,3,4,5(4)U=1,2,3,4,5 (5)V=1,2,3,4,5 (5)V=1,2,3,4,5 U
23、 U称为称为A A的的最小划分最小划分,V V称为称为A A的的最大划分最大划分。交叉划分交叉划分定义定义3-9.2 3-9.2 若若S S1 1=A=A1 1AAm m,S,S2 2=B=B1 1BBn n 是是A A的二个划的二个划分分,则则 S=A S=Ai iBBj j|A|Ai i S S1 1BBj j S S2 2 称为称为A A的交叉划分的交叉划分。定理定理3-9.1 3-9.1 设设 A A1 1,A,A2 2,A,Am m 与与BB1 1,B,B2 2,B,Bn n 为同为同一集合一集合A A的两个划分。则其交叉划分的两个划分。则其交叉划分A Ai iBBj j亦是原集亦是
24、原集合的一种划分。合的一种划分。交叉划分举例交叉划分举例例:设设B B是所有生物的集合是所有生物的集合,可划分成可划分成A,P,A,P,其其中中A A表表示示所所有有动动物物AnimalAnimal的的集集合合,P P表表示示所所有有植植物物PlantPlant的集合。的集合。B B也也可可划划分分成成 F,F,L,L,其其中中F F表表示示史史前前FirstFirst生生物物,L L表示史后表示史后LastLast生物。生物。它们的交叉划分为它们的交叉划分为:D=AF,AL,PF,PL,D=AF,AL,PF,PL,其中其中AFAF是史前动物是史前动物,AL,AL是史后动物是史后动物,PFPF
25、是史前植物是史前植物,PL,PL是史后植物。是史后植物。加细加细定定义义3-9.33-9.3 设设S,SS,S是是集集合合A A的的二二个个划划分分,若若S S的的每每一块均是一块均是SS中某块的子集,中某块的子集,S S是是SS的的加细。加细。例例:A=A=正整数集正整数集 S=1,3,5,7,2,4,6S=1,3,5,7,2,4,6 S=1,5,9,3,7 S=1,5,9,3,7,11,2,4,611,2,4,6则则 S S是是S S的细分的细分定定理理3-9.23-9.2 任任何何两两种种划划分分的的交交叉叉划划分分,都都是是原原来来各各划分的一种加细。划分的一种加细。练习:练习:3-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离散数学 课件 第三 集合 关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