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第二章4植物病毒与类病毒(NXPowerLite).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病理学第二章4植物病毒与类病毒(NXPowerLite).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第二章4植物病毒与类病毒(NXPowerLite).ppt(8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 植物病毒与类病毒植物病毒与类病毒n n2.1 植物病毒植物病毒公元公元公元公元1010世纪(北宋),人工免疫预防天花(中国);世纪(北宋),人工免疫预防天花(中国);世纪(北宋),人工免疫预防天花(中国);世纪(北宋),人工免疫预防天花(中国);17981798,英国人,英国人,英国人,英国人Edward JennerEdward Jenner发明牛痘疫苗;发明牛痘疫苗;发明牛痘疫苗;发明牛痘疫苗;1576 1576 荷兰人荷兰人荷兰人荷兰人Charles de LieclaseCharles de Lieclase描述郁金香杂色;描述郁金香杂色;描述郁金香杂色;描述郁金香杂色;1886
2、Mayer,1886 Mayer,传毒实验(传毒实验(传毒实验(传毒实验(TMVTMV););););1892 Ivanovski(1892 Ivanovski(俄俄俄俄)发现发现发现发现TMVTMV的致病因子能穿过细菌过滤器;的致病因子能穿过细菌过滤器;的致病因子能穿过细菌过滤器;的致病因子能穿过细菌过滤器;1898 Beijerinch(1898 Beijerinch(荷兰荷兰荷兰荷兰),病毒学之父,提出病原不是细菌,而,病毒学之父,提出病原不是细菌,而,病毒学之父,提出病原不是细菌,而,病毒学之父,提出病原不是细菌,而是是是是“可过滤性病毒可过滤性病毒可过滤性病毒可过滤性病毒”1935
3、Stanley TMV1935 Stanley TMV蛋白结晶,获诺贝尔奖。蛋白结晶,获诺贝尔奖。蛋白结晶,获诺贝尔奖。蛋白结晶,获诺贝尔奖。2 植物病毒与类病毒植物病毒与类病毒n n2.1 植物病毒植物病毒n n19911991年,年,年,年,MatthewsMatthews将其定义为:将其定义为:将其定义为:将其定义为:n n 病毒是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保护性衣壳中,只病毒是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保护性衣壳中,只病毒是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保护性衣壳中,只病毒是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保护性衣壳中,只能在适合的寄主细胞内完成自身复制的一个或一能在适合的寄主细胞内完成自身复制的一个或一能在适合的寄主细胞内完
4、成自身复制的一个或一能在适合的寄主细胞内完成自身复制的一个或一套基因组的核酸分子。套基因组的核酸分子。套基因组的核酸分子。套基因组的核酸分子。n n根据寄主不同,病毒可以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根据寄主不同,病毒可以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根据寄主不同,病毒可以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根据寄主不同,病毒可以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以及噬菌体。毒以及噬菌体。毒以及噬菌体。毒以及噬菌体。2.1 植物病毒植物病毒n n病毒又称分子寄生物,具有以下特点:病毒又称分子寄生物,具有以下特点:病毒又称分子寄生物,具有以下特点:病毒又称分子寄生物,具有以下特点:n n(1 1)形体微小,缺乏细胞结构;)形体微小,缺乏细胞结
5、构;)形体微小,缺乏细胞结构;)形体微小,缺乏细胞结构;n n(2 2)基因组只含有一种核酸()基因组只含有一种核酸()基因组只含有一种核酸()基因组只含有一种核酸(DNADNA或或或或RNARNA););););n n(3 3)依靠自身的核酸进行复制;)依靠自身的核酸进行复制;)依靠自身的核酸进行复制;)依靠自身的核酸进行复制;n n(4 4)缺乏完整的酶和能量系统;)缺乏完整的酶和能量系统;)缺乏完整的酶和能量系统;)缺乏完整的酶和能量系统;n n(5 5)严格寄生性的细胞内专性寄生物。)严格寄生性的细胞内专性寄生物。)严格寄生性的细胞内专性寄生物。)严格寄生性的细胞内专性寄生物。n n病
6、毒是一种病毒是一种病毒是一种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形态非细胞形态非细胞形态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的生物。的生物。的生物。2.1 植物病毒植物病毒n n病毒的形态和化学组成病毒的形态和化学组成n n2.1.1.1 形态形态n n一个完整的病毒称作病毒粒体。一个完整的病毒称作病毒粒体。一个完整的病毒称作病毒粒体。一个完整的病毒称作病毒粒体。n n主要有主要有主要有主要有3 3种类型:种类型:种类型:种类型:n n 线条状、球状和杆状。少数为弹状、杆菌状线条状、球状和杆状。少数为弹状、杆菌状线条状、球状和杆状。少数为弹状、杆菌状线条状、球状和杆状。少数为弹状、杆菌状和双联体状。和双联体状。和双联体状。和双联体
7、状。线线状状病病毒毒弹弹状状病病毒毒联体病毒联体病毒2.1 植物病毒植物病毒2.1.1.2 化学组成化学组成核酸(核酸(RNA/DNA)+蛋白质蛋白质2.1 植物病毒植物病毒n n2.1.2 2.1.2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病毒的生物学特性n n2.1.2.1 2.1.2.1 能增殖能增殖能增殖能增殖n n 病毒只能在寄主活细胞内利用寄主的合成系统、病毒只能在寄主活细胞内利用寄主的合成系统、病毒只能在寄主活细胞内利用寄主的合成系统、病毒只能在寄主活细胞内利用寄主的合成系统、原料和能量来完成它的增殖。原料和能量来完成它的增殖。原料和能量来完成它的增殖。原料和能量来完成
8、它的增殖。n n增殖需两个步骤:增殖需两个步骤:增殖需两个步骤:增殖需两个步骤:n n(1 1)病毒核酸的复制,从亲代向子代病毒传送核)病毒核酸的复制,从亲代向子代病毒传送核)病毒核酸的复制,从亲代向子代病毒传送核)病毒核酸的复制,从亲代向子代病毒传送核酸性状的过程,即病毒的基因传递;酸性状的过程,即病毒的基因传递;酸性状的过程,即病毒的基因传递;酸性状的过程,即病毒的基因传递;n n(2 2)病毒核酸信息的表达,即按照信息)病毒核酸信息的表达,即按照信息)病毒核酸信息的表达,即按照信息)病毒核酸信息的表达,即按照信息RNARNA的序的序的序的序列来合成病毒专化性蛋白的过程。列来合成病毒专化性
9、蛋白的过程。列来合成病毒专化性蛋白的过程。列来合成病毒专化性蛋白的过程。病病毒毒粒粒体体侵侵入入寄寄主主细细胞胞脱脱蛋蛋白白质质外外壳壳复复制制子子代代RNARNA+RNA-RNA+RNA+RNA+诱诱导导外外壳壳形形成成RNA与与外外壳壳组组装装成成新新病病毒毒粒粒体体2.1 植物病毒植物病毒n n2.1.2.2 具遗传性和变异性具遗传性和变异性n n自然发生自然发生自然发生自然发生n n人工诱发:物理辐射或化学诱变等。人工诱发:物理辐射或化学诱变等。人工诱发:物理辐射或化学诱变等。人工诱发:物理辐射或化学诱变等。2.1 植物病毒植物病毒n n2.1.2.3 2.1.2.3 具抗原性具抗原性
10、具抗原性具抗原性 抗抗抗抗原原原原(antigensantigens):一一一一切切切切能能能能在在在在动动动动物物物物体体体体内内内内诱诱诱诱导导导导产产产产生生生生抗抗抗抗体体体体的的的的物物物物质,都叫抗原。蛋白、蛋白降解物、多糖等。质,都叫抗原。蛋白、蛋白降解物、多糖等。质,都叫抗原。蛋白、蛋白降解物、多糖等。质,都叫抗原。蛋白、蛋白降解物、多糖等。n n抗体抗体抗体抗体(antibodyantibody):是动物抵抗外来的抗原而产生的一种):是动物抵抗外来的抗原而产生的一种):是动物抵抗外来的抗原而产生的一种):是动物抵抗外来的抗原而产生的一种物质。物质。物质。物质。n n抗血清抗血
11、清抗血清抗血清(antiserumantiserum):含有抗体的血清。含有抗体的血清。含有抗体的血清。含有抗体的血清。n n血清反应:相应的抗原和抗体在体外相遇时血清反应:相应的抗原和抗体在体外相遇时血清反应:相应的抗原和抗体在体外相遇时血清反应:相应的抗原和抗体在体外相遇时 发生的凝集反发生的凝集反发生的凝集反发生的凝集反应(团集成絮状或羽状)或沉淀反应。应(团集成絮状或羽状)或沉淀反应。应(团集成絮状或羽状)或沉淀反应。应(团集成絮状或羽状)或沉淀反应。n n专化性专化性专化性专化性 :A A抗原只诱导产生抗原只诱导产生抗原只诱导产生抗原只诱导产生A A抗体抗体抗体抗体n n A A抗原
12、只与抗原只与抗原只与抗原只与A A抗体发生血清反应抗体发生血清反应抗体发生血清反应抗体发生血清反应2.1 植物病毒植物病毒n n2.1.3 2.1.3 病毒的理化特性病毒的理化特性病毒的理化特性病毒的理化特性n n失毒温度(钝化温度)失毒温度(钝化温度)失毒温度(钝化温度)失毒温度(钝化温度)n n 指在指在指在指在1010分钟内使病毒失去活力的最低温度分钟内使病毒失去活力的最低温度分钟内使病毒失去活力的最低温度分钟内使病毒失去活力的最低温度.如如如如:TMV:TMV,90-9590-95;CMVCMV,60-7060-70n n2.1.3.2 2.1.3.2 稀释终点稀释终点稀释终点稀释终点
13、n n 指病毒汁液保持有致病力的最大稀释倍数。指病毒汁液保持有致病力的最大稀释倍数。指病毒汁液保持有致病力的最大稀释倍数。指病毒汁液保持有致病力的最大稀释倍数。n nTMVTMV:100000100000倍倍倍倍 CMV CMV:1000010000倍倍倍倍n n2.1.3.3 2.1.3.3 体外保毒期体外保毒期体外保毒期体外保毒期n n 指病组织汁液在室温(指病组织汁液在室温(指病组织汁液在室温(指病组织汁液在室温(20-22 20-22)下保持侵染力的最)下保持侵染力的最)下保持侵染力的最)下保持侵染力的最长时间。长时间。长时间。长时间。n nTMVTMV:3030天以上天以上天以上天以
14、上 CMV CMV:3-43-4天天天天2.1 植物病毒植物病毒n n2.1.4 病毒的分类和命名病毒的分类和命名 分类地位分类地位分类地位分类地位 病毒界(非细胞生物界)病毒界(非细胞生物界)病毒界(非细胞生物界)病毒界(非细胞生物界)病毒分类的依据:病毒分类的依据:病毒分类的依据:病毒分类的依据:(1 1)构成病毒基因组的核酸类型()构成病毒基因组的核酸类型()构成病毒基因组的核酸类型()构成病毒基因组的核酸类型(DNADNA或或或或RNA);RNA);(2 2)核酸是单链还是双链;)核酸是单链还是双链;)核酸是单链还是双链;)核酸是单链还是双链;(3 3)病毒粒体是否存在脂蛋白包膜;)病
15、毒粒体是否存在脂蛋白包膜;)病毒粒体是否存在脂蛋白包膜;)病毒粒体是否存在脂蛋白包膜;(4 4)病毒形态;)病毒形态;)病毒形态;)病毒形态;(5 5)核酸分段状况。)核酸分段状况。)核酸分段状况。)核酸分段状况。2.1 植物病毒植物病毒n n2.1.4.2 病毒的命名病毒的命名n n俗名法俗名法俗名法俗名法、数码法、拉丁双名法、数码法、拉丁双名法、数码法、拉丁双名法、数码法、拉丁双名法俗名法:俗名法:俗名法:俗名法:寄主英文俗名寄主英文俗名寄主英文俗名寄主英文俗名 +症状症状症状症状 +病毒二字病毒二字病毒二字病毒二字香蕉花叶病毒:香蕉花叶病毒:香蕉花叶病毒:香蕉花叶病毒:Banana mo
16、saic virusBanana mosaic virus,BMVBMV黄瓜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ucumber mosaic virus,CMV CMV2.1 植物病毒植物病毒n n2.1.5 病毒的移动和传播病毒的移动和传播n n 植物病毒从一株植物转移或扩散到其它植物植物病毒从一株植物转移或扩散到其它植物植物病毒从一株植物转移或扩散到其它植物植物病毒从一株植物转移或扩散到其它植物的过程称为传播,而从植株的一个局部到另一局的过程称为传播,而从植株的一个局部到另一局的过程称为传播,而从植株的一个局部到另一局的过程称为传
17、播,而从植株的一个局部到另一局部的过程成为移动。部的过程成为移动。部的过程成为移动。部的过程成为移动。n n2.1.5.1 2.1.5.1 病毒的移动病毒的移动病毒的移动病毒的移动n n 大部分植物病毒的长距离移动是通过植物的大部分植物病毒的长距离移动是通过植物的大部分植物病毒的长距离移动是通过植物的大部分植物病毒的长距离移动是通过植物的韧皮部进行。韧皮部进行。韧皮部进行。韧皮部进行。系统侵染的病毒系统侵染的病毒在叶片组织中的在叶片组织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一般来讲植物旺一般来讲植物旺盛盛生长的分生组生长的分生组织织很少含有病毒,很少含有病毒,如茎尖、根尖。如茎尖、根尖。2.1
18、植物病毒植物病毒n n 病毒的传播方式病毒的传播方式n n(1 1)机械传染(汁液接触传染)机械传染(汁液接触传染)机械传染(汁液接触传染)机械传染(汁液接触传染)n n 部分花叶型病毒。部分花叶型病毒。部分花叶型病毒。部分花叶型病毒。n n(2 2)媒介昆虫传染媒介昆虫传染媒介昆虫传染媒介昆虫传染n n 刺吸式口器昆虫,如:蚜虫、叶蝉、飞虱、木刺吸式口器昆虫,如:蚜虫、叶蝉、飞虱、木刺吸式口器昆虫,如:蚜虫、叶蝉、飞虱、木刺吸式口器昆虫,如:蚜虫、叶蝉、飞虱、木虱虱虱虱n n 根据获得传毒能力需要的时间和保持传毒能力的时间,根据获得传毒能力需要的时间和保持传毒能力的时间,根据获得传毒能力需要
19、的时间和保持传毒能力的时间,根据获得传毒能力需要的时间和保持传毒能力的时间,可将由昆虫传染的病毒分为三类:可将由昆虫传染的病毒分为三类:可将由昆虫传染的病毒分为三类:可将由昆虫传染的病毒分为三类:2.1 植物病毒植物病毒n n非持久性病毒非持久性病毒非持久性病毒非持久性病毒:所需得毒饲育时间短。:所需得毒饲育时间短。:所需得毒饲育时间短。:所需得毒饲育时间短。n n 口针上口针上口针上口针上唾液唾液唾液唾液 小于小于小于小于4 4小时小时小时小时n n 一些花叶型以及易用汁液摩擦方法接种的病毒。一些花叶型以及易用汁液摩擦方法接种的病毒。一些花叶型以及易用汁液摩擦方法接种的病毒。一些花叶型以及易
20、用汁液摩擦方法接种的病毒。n n半持久性病毒半持久性病毒半持久性病毒半持久性病毒:得毒饲育时间长可以提高传毒能力,并:得毒饲育时间长可以提高传毒能力,并:得毒饲育时间长可以提高传毒能力,并:得毒饲育时间长可以提高传毒能力,并且得毒的昆虫需要经过一定的循廻期才能传毒。且得毒的昆虫需要经过一定的循廻期才能传毒。且得毒的昆虫需要经过一定的循廻期才能传毒。且得毒的昆虫需要经过一定的循廻期才能传毒。n n循廻期:从病毒进入昆虫口器到昆虫唾液中出现病毒所需循廻期:从病毒进入昆虫口器到昆虫唾液中出现病毒所需循廻期:从病毒进入昆虫口器到昆虫唾液中出现病毒所需循廻期:从病毒进入昆虫口器到昆虫唾液中出现病毒所需要
21、的时间。要的时间。要的时间。要的时间。n n 口针口针口针口针中肠中肠中肠中肠 血淋巴血淋巴血淋巴血淋巴唾液腺唾液腺唾液腺唾液腺n n唾液中唾液中唾液中唾液中 10100 10100小时,多是黄化或卷叶型病毒小时,多是黄化或卷叶型病毒小时,多是黄化或卷叶型病毒小时,多是黄化或卷叶型病毒n n持久性病毒持久性病毒持久性病毒持久性病毒:与半持久性病毒相似,昆虫可终身或经卵:与半持久性病毒相似,昆虫可终身或经卵:与半持久性病毒相似,昆虫可终身或经卵:与半持久性病毒相似,昆虫可终身或经卵传毒。传毒。传毒。传毒。n n 唾液中长于唾液中长于唾液中长于唾液中长于100100小时小时小时小时2.1 植物病毒
22、植物病毒n n(3 3)种子传播种子传播种子传播种子传播n n 豆科、葫芦科、菊科的种子可以带毒。豆科、葫芦科、菊科的种子可以带毒。豆科、葫芦科、菊科的种子可以带毒。豆科、葫芦科、菊科的种子可以带毒。n n(4 4)土壤传播土壤传播土壤传播土壤传播n n 线虫:矛线目线虫:矛线目线虫:矛线目线虫:矛线目n n 真菌:壶菌目和根肿菌目真菌:壶菌目和根肿菌目真菌:壶菌目和根肿菌目真菌:壶菌目和根肿菌目n n(5 5)菟丝子传播菟丝子传播菟丝子传播菟丝子传播n n 寄生性种子植物寄生性种子植物寄生性种子植物寄生性种子植物n n(6 6)嫁接传播嫁接传播嫁接传播嫁接传播n n 只要寄主能进行嫁接的均可
23、传播,尤其是对于只要寄主能进行嫁接的均可传播,尤其是对于只要寄主能进行嫁接的均可传播,尤其是对于只要寄主能进行嫁接的均可传播,尤其是对于果树。果树。果树。果树。2.1 植物病毒植物病毒n n2.1.6 病害症状病害症状n n2.1.6.1 2.1.6.1 病害症状特点病害症状特点病害症状特点病害症状特点n n(1 1)无病征,多数是系统性侵染。无病征,多数是系统性侵染。无病征,多数是系统性侵染。无病征,多数是系统性侵染。n n(2 2)抑制性病状抑制性病状抑制性病状抑制性病状n n 花叶、黄化、矮缩、皱缩、蕨叶花叶、黄化、矮缩、皱缩、蕨叶花叶、黄化、矮缩、皱缩、蕨叶花叶、黄化、矮缩、皱缩、蕨叶
24、2.1 植物病毒植物病毒n n(3)坏死性病状坏死性病状n n 斑点、斑纹、顶芽坏死斑点、斑纹、顶芽坏死番木瓜环斑病毒2.1 植物病毒植物病毒n n2.1.6.2 病害症状类型病害症状类型n n根据症状和传染方式划分根据症状和传染方式划分根据症状和传染方式划分根据症状和传染方式划分n n(1 1)花叶类型病毒病花叶类型病毒病花叶类型病毒病花叶类型病毒病n nA A 表现花叶症状表现花叶症状表现花叶症状表现花叶症状 B B 可机械传染,绝大多数可由蚜虫传染可机械传染,绝大多数可由蚜虫传染可机械传染,绝大多数可由蚜虫传染可机械传染,绝大多数可由蚜虫传染 C C 存在于寄主薄壁细胞组织中存在于寄主薄
25、壁细胞组织中存在于寄主薄壁细胞组织中存在于寄主薄壁细胞组织中2.1 植物病毒植物病毒n n(2 2)黄化类型病毒病黄化类型病毒病n nA A 不表现花叶症状不表现花叶症状不表现花叶症状不表现花叶症状n nB B 不可机械传染,主要由叶蝉、飞虱、木虱不可机械传染,主要由叶蝉、飞虱、木虱不可机械传染,主要由叶蝉、飞虱、木虱不可机械传染,主要由叶蝉、飞虱、木虱 传染传染传染传染n nC C 存在于寄主韧皮部存在于寄主韧皮部存在于寄主韧皮部存在于寄主韧皮部2.1 植物病毒植物病毒n n2.1.7 植物病毒的诊断植物病毒的诊断n n2.1.7.1 症状观察症状观察n n(1 1)外部症状:花叶型,黄花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理学 第二 植物 病毒 类病毒 NXPowerLite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