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讲义--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3讲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讲义--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讲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讲义--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微讲之文化交流与传播第3讲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一、专题主线线索1:商路的开始是贸易交流的重要前提,在贸易的过程中,商路的开辟对于促进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古代的东西方之间一直存在着间接、少量的贸易交往。直到汉武帝时期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打开了东西方交流的大门。随后开辟了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调之路等途径。线索2:人类通过不同类型的海陆交通商路开展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贯通了亚、非、欧商业往来,进而阐释了在人类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历程中的差异与借鉴、认同与交融,线索3:在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的先后推动下,全球贸易逐步形成。线索4:国际贸易的发展促使
2、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得到了进一步交流,世界也因此成为了一个大的经济发展体,而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也进行了深度和高层次的交流。文化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想要促进国际经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要加强跨文化的交流。二、模拟练习1.公元前3世纪,崛起于伊朗高原的帕提亚帝国,曾多次与罗马帝国发生战争,并击败罗马。经济上,帕提亚从事居间贸易;文化上,帕提亚文化深受希腊文化影响。东汉的班超派遣使臣甘英出使罗马帝国时,曾到达帕提亚。据此可知( )A.汉朝通过帕提亚与罗马建立了官方的联系B.在帕提亚的军事打击下罗马帝国走向衰亡C.帕提亚成为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重要中介D.亚历山大
3、曾率领马其顿征服过帕提亚帝国2.有学者指出,古代中国政府的习惯是各人信仰各自的宗教,也不会以不宽容的态度对待其邻帮居民的信仰;外来宗教的传播者,在大多数历史阶段(魏晋至五代个别君主统治期除外)中都能感受到中国政府的“宽容”。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可能是,古代中国( )A.统治阶级热衷于引入外来宗教B.以和而不同作为外交指导思想C.具有祭祖不祭神明的传统习俗D.宗教势力不足以挑战世俗皇权3.下图是宁夏固原北周贵族李贤墓葬中出土的鎏金银壶。银壶造型别致,具有典型的罗已风格,属中亚地区波斯萨珊王朝(226年650年)手工艺品,其主题图案描绘了古希腊神话特洛伊战争的故事。该文物的发现证明( )A.北周时期
4、北方民族交融盛况B.域外手工生产技术传入中原C.中国与欧洲开始了直接联系D.丝路贸易促进文化交流互通4.以下考古成果与历史解释对应准确的是( )考古成果历史解释A四川西昌发现王莽时期的一处窖藏,出土铜锭4个和铸造货币的钱范5块汉代西南地区商品经济发达B湖北荆州西汉墓出土“南郡簿”记载,南郡“免老”(对老人免征税役)人数共2966人,平均每县174人汉代推行轻徭薄赋政策C敦煌出土的部分唐代借贷文书上有担保物和保人的记载唐朝时开始出现实物借贷D中国新疆和中亚地区考古发现一批68世纪粟特(西域古政权)铸造的圆形方孔钱币,上有“开元通宝”等汉字丝绸之路推动中原文化传播A.AB.BC.CD.D5.10世
5、纪时阿拉伯人麦哈黑尔东游写的游记中说到中国都城名为新达比尔(Sindabil),亨利玉尔认为“此名似阿拉伯人讹传之印度城名”,实际应指成都,马可波罗游记作新的府(Sindifu)。而最初经印度传播到阿拉伯人手中的丝绸正是成都生产的。这可以用来佐证( )A.当时西南丝路的存在B.中阿之间缺乏直接联系C.中印丝绸贸易规模大D.中国与南亚贸易的频繁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这两者不是互不关联的,或者说,不是相互独立的。希腊文化传播整个东方,主要是靠追随亚历山大军队东进的希腊商人。印度佛教传布中国的过程可以沿着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了解到”这表明促进东西方文明交融的两种方式是
6、( )A.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B.希腊商人和亚历山大军队C.暴力冲突与和平交往D.马可波罗和阿拉伯商人7.15世纪以来,中国内部产生的对白银的巨大需求,推高了银价。与此同时,日本、美洲的白银被大量运往中国。从1465年到1550年的百年间,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约有14000吨之多,是这一时期中国自产白银总量的近10倍。这一现象( )A.增加了中国经济运行的风险B.导致银贵钱贱影响经济运行C.推动了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D.体现出闭关锁国政策的松驰8.17世纪中期,英国商人加威在销售中国茶叶的海报中,将这种新式饮料的功能归纳如下:茶叶可使人身体轻快,提神醒脑,消除脾脏障碍,名目清眼,增加食欲和消化能力
7、,减少噩梦,增强记忆力;尤其对经常吃肉和肥胖的人作用明显。这说明( )A.广告成为企业营销的最新手段B.大众传媒推动了茶文化的传播C.茶叶被当做保健药在英国销售D.品茶成为英国市民的最新风尚9.下图为18世纪中外金银比价(单位:每两黄金合白银数)示意图。据此可知清朝中叶( )A.海外市场货币需求不断扩大B.茶叶贸易带动外贸出现顺差C.闭关造成金银比价差距缩小D.海外贸易发展白银大量流入10.18世纪北美马萨诸塞州的农场主未使用硬通货交易,而是采取记账赊账交易,称为“簿籍交易”,农产品价格与伦敦和巴黎等地价格波动相符合。此种情况也出现在法属加拿大地区,这说明( )A.北美地区农产品价格低于欧洲B
8、.大西洋世界经济联系密切C.欧洲控制了北美地区农业生产D.全球性世界市场完全形成11.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是奥古斯特雷诺阿于1866年创作的绘画作品观察作品,你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A.当时饮茶之风停留在法国上流社会B.饮茶对法国百姓生活有了很大影响C.茶是中国人的发现,饮茶历史悠久D.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促进了文化交流12.中俄茶叶贸易历史悠久,俄商所需的茶叶长期由山西商人加工转贩。19世纪70年代,俄商在汉口、福州等地收购茶叶,建立机器茶厂制作砖茶销往俄国等地。到1898年,输往俄国的茶叶占中国外销茶的61.1%,“俄国人彻底地改变了茶叶贸易的结构”。这一变化揭示出的本质是( )A.先进的生产方
9、式传入中国B.中国失去茶叶市场的主导权C.中国茶叶市场占有率扩大D.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13.中日海上丝绸之路属于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是中日两国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对增进中日关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倭在韩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居,凡百余国使驿通于汉者三十许国,国皆称王,世世传统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摘自后汉书东夷列传材料二 唐朝时期,自贞观四年至乾宁元年,日本前后派遣了二十次“遣唐使”,唐朝政府也派遣使节回访日本日本“遣唐使”在唐朝期间开展多种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为民间文化交流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
10、两国间的贸易渠道唐中叶后,遣唐使贸易逐渐衰落,新开辟的东海航线使得中日商船活跃起来,中日海上贸易逐渐繁荣兴盛。据笔者统计,自唐开成四年至天佑四年间,史料记录的中日间来往的商船有37次宋(朝)日通商的繁荣时期,每年两国来往的商船达百艘之多。摘编自韩洪文、董银苹、唐振中日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历程及当代启示材料三 历史经验说明,当中日两国关系处于冲突时期,双方经贸往来就不能继续,就不能实现中日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在中日两千多年的贸易往来历史中,双边文化交流维护了中日关系稳定,并促进了中日经贸的发展在中日交往的两千多年中,中日两国的政治关系出现过多次波折和危机,但最终两国经贸关系依旧保持良性发展,其原因在
11、于中日经贸关系对两国有着重要的意义。摘编自韩洪文、董银苹、唐振中日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历程及当代启示(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日交往的概况。指出后汉书的史料类别。结合所学,请你用“二重证据法”印证后汉书这一“概况”。(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中日交往的特点,结合所学,从丝绸之路视角简述“宋(朝)日通商的繁荣”的原因。(3)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日双方在推动两国关系发展方面所作的努力,写出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深化同日本关系的理念和方针。综合上述材料,综述中日关系“波折和危机”、“良性发展”对我们的启示。14.近代以来,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经历了四次转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现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