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审美心理-美学-教学课件.ppt





《第七章-审美心理-美学-教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审美心理-美学-教学课件.ppt(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七章 审美心理 第一节 审美心理要素 美感心理活动的因素,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一、感觉、知觉和表象 感觉、知觉和表象是审美心理的初级形式,是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它们是审美心理高级形式的基础。(二)知觉1.知觉是通过实践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性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反映。与感觉相比,知觉是事物的整体性和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2.审美知觉的特点:(1)整体性。(2)选择性。(3)浓郁的情绪和感情色彩。(4)统觉作用。表象。表象就是在记忆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二、联想和想象1.什么是联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2.形式
2、(1)接近联想“睹物思人”,看到瑞雪便想到丰年,(2)类似联想“关关唯鸿,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对比联想“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4)关系联想 三、情感1.涵义: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2.情感在艺术创作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3.情感的生理机制 4.审美情感包含着理性认识,是情与理的统一 它在美感中的作用,可归纳为三点:1.自觉地理解到自己是在欣赏,理解到自己是处于一种非实用的审美状态中,2.对审美对象的来历、背景、意义、题材、典故、技法、程式等备类艺术的持点和规律的理解 3.审美理解渗透于、沉淀于感知、想象、情感诸
3、心理因素中,并与之合为体构成鲜明、生动的形象。第二节 审美心理过程一、审美活动与认知活动的总体区别(一)图示之大意审美活动:直感 感性直观 直觉思维 (审美直觉)直悟(二)审美活动与认识活动的具体区别1.审美活动中主体完整地把握对象,而一般的认知活动则是解析对象。2.审美活动中主客体相交融,而一般的认知活动则表现为主客体的对峙。3.审美活动中主客体“双向同构”(审美再创造、表现主体个性),而一般的认知活动则是主体的“单向建构”(对象及其形式的客观性)。二、审美的准备阶段 (一)涵义日常态度就要转变为审美态度(非功利)布洛“审美距离”说(二)条件。1.在客体方面,对象的形式结构(一定的色彩、形状
4、、声音及组合关系和时空状态)对主体的感官要具有吸引力,亦即阿恩海姆所说的具有“表现性”。Edward Bullough(18801934)2.在主体方面,他必须有审美需要这种内心的欲求和渴望 老子就有“涤除玄览”的说法,庄子提出了“心斋”,、“坐忘”的观念。宗炳提出了“澄怀味象”的主张,陆机发表了“罄澄心以凝思”的言论,刘勰也阐发了“疏淪五藏,澡雪精神”的观点。三、美感的实现阶段(一)涵义:(二)特点:1审美知觉具有很强的直觉性。“知觉完形”。也就是说,主体积极、全面地捕捉对象形式所传递的审美信息,并在直觉中作整体性的建构。2.情感 “内摹仿”3.审美想象 活跃4.形成审美体验“知觉完形”运用
5、格式塔心理学原理解释艺术和审美现象的审美心理学学说。“格式塔”(Gestalt)为德语的音译,是“完形”的意思。这一概念最早由奥地利哲学家 C.von艾伦费斯(18591932)在其著名论文论格式塔性质中提出。“格式塔”作为一个心理学派别,其创始人是德国的M.韦特海默(18801944)、W.柯勒(18871967)和 K.考夫卡(18861941)。柯勒的学生R.阿恩海姆(1904 )用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系统地解释视觉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形成了一套以格式塔原理解释艺术现象的理论,成为西方最有影响的审美心理学派别之一。(二)特点:1.弥散的、持久的、平静的审美回味状态。“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再一次
6、对对象的审美价值作情感的把握。2.审美活动的成果总的来说是由审美前结构发展为审美后结构。(1)感情得到陶冶和塑造。(2)审美理想得以确立和发展。(3)审美能力得到培养和加强。第三节 审美判断一、审美判断的涵义(一)定义:审美判断是审美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美与不美、审美价值高低薄所作的主观判断。(二)审美判断同一般的逻辑判断有着性质上的区别 逻辑判断是用概念性的语言加以表述和标志出来的。决“这朵花是红的”判断句中,“花”、“红”等都是表示某种概念的词语。审美判断则是非概念的心理感受和感情反应。抽象把握。具体的感性形式。逻辑演绎 直感和直悟。逻辑判断具有明显的客观性审美判断则具有明显的主观性 审美判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 审美 心理 美学 教学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