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三章凯恩斯主义模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三章凯恩斯主义模型课件.ppt(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 凯恩斯主义模型 尽管凯恩斯对经济理论的贡献至今仍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一个经济学家像凯恩斯那样对后来的经济学家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凯恩斯对经济学的影响是“20世纪经济科学中最重大的事件”或宏观经济学就是他的创造。(萨缪尔森,1988)凯恩斯理论的主要观点凯恩斯理论的主要观点 n在古典模型中,由于认为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价格和工资具有完全弹性,因此充分就业是有保证的。而凯恩斯认为,劳动力市场并不能总是保证市场出清,如果货币工资具有刚性,非自愿失业就很可能是劳动力市场的一个特征。并且,凯恩斯还认为,名义工资的弹性远不足以使经济恢复到充分就业状态。非自愿性失业n由于Le一
2、Lc部分的非自愿失业者愿意在真实工资W0P0下工作,真实工资从WoP1降至W0P0对他们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他们愿意为更低的真实工资工作,就像b和e之间的劳动供给曲线所显示的那样。真实工资的降低也可以吸引利润最大化厂商需求更多的劳动。n那么怎样降低真实工资呢?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货币工资相对于价格水平必须降低;二是价格水平相对于名义工资必须上升。凯恩斯更欣赏后者,他提倡以扩大总需求的手段对价格水平施加向上的压力。n在上图中,需要借助政策力量将AD曲线从AD1移到AD0,价格水平从P1上升到P0,导致真实工资降低,回到均衡水平W0P0,非自愿失业消除。n凯恩斯不仅在理论方面,而且还在实践方面反
3、对削减工资以刺激就业。凯恩斯认为,以分散化的工资谈判为特征的民主政治中,削减工资只会在“徒劳无益的和灾难性的斗争”后产生,最终结果对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益都没有好处(1936)。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而引起真实工资的降低,并不表明工人存在着货币幻觉,因为抵制货币工资的削减和接受由一般生活成本提高而带来的真实工资降低有利于保持已有的相对消费结构。n凯恩斯进一步认为,以削减名义工资的方法来消除失业的动机主要是想通过对利率产生影响而起作用。如果工资削减带来价格水平的进一步降低,则会引起真实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利率下降,刺激投资。价格机制使总需求增加,而无需政府干预刺激总需求。n然而,这种理想的效应往往会失灵,
4、这是因为阻碍利率下降的流动性陷阱的存在,或对利率无弹性的投资曲线将阻碍下降的价格通过改变利率刺激总需求。n在凯恩斯看来,在给定货币供给下,允许货币工资下降的政策从理论上说会起到与给定名义工资下采取货币扩张的政策相同的效果。这样,在保证充分就业方面,货币政策就面临着与削减工资政策同样的局限性。n 由于价格机制存在着这些局限性,因此凯恩斯坚信政府可以采取积极的政策以消除非自愿性失业。不这样做,经济就会出现长期就业不足的均衡,难以恢复到正常状态。n在凯恩斯模型中,产出和就业由有效需求决定,劳动力市场的运作不能确保充分就业。利率是在货币市场上决定的,而不是由储蓄和投资决策决定的。投资的边际效率的变化通
5、过乘数效应引起真实产出的变化,而且最终通过收入时变化,使储蓄调整至与投资相等。n因此,在凯恩斯模型中,任何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之间的不平衡都会导致数量凋整而不是利率调整。当受到负的需求冲击时,古典模型需要通过工资和物价的弹性来调整经济以恢复到充分就业状态,而凯恩斯认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而且认为正是萨伊定律导致了经济大萧条。n我们可以看到,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需求创造供给!n凯恩斯也批评了古典模型中的货币数量论。古典模型认为货币是中性的,即货币冲击对经济没有什么真实的影响。n凯恩斯认为,如果总供给曲线具有完全弹性,由货币数量增长带来的有效需求的变化将引起产出和就业的增加而不会影响价格水平,直到
6、经济实现充分就业。n但是,在通常情况下,有效需求的增加“一部分用在增加就业量,一部分用在提高价格水平”(1936)。当丫YF时,货币扩张,就有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同时上升,就将产生真正的通货膨胀。因为货币数量变化与有效需求变化之间的关系是间接的,需要通过利率、投资和乘数大小的作用来决定。n由于引入了流动性偏好理论,货币需求函数就有可能不可预期地移动,从而引起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这样,M的变化就有可能被V的相反变化所抵消。由于费雪方程中的丫和V不再是不可变化的,因此货币数量的变化就有可能引起V、P或丫的变化,这样,货币就不再是中性的了。IS-LM模型n凯恩斯主义学派将凯恩斯理论的精髓总结如下:(1)
7、经济的基本规律决定了其内在是不稳定的,容易遭受反复无常的冲击。这种冲击主要是通过对经济未来信心的变化而导致投资边际效率变化的结果。(2)经济在遭受某种干扰冲击后,若听凭市场机制的自由波动,其恢复到充分就业状态需要一段非常长的时间,也就是说,经济不可能在短期内迅速达到自我均衡状态。(3)总产出和总就业水平本质上是由总需求决定的,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干预来影响“有效”需求水平,以确保经济迅速地恢复到充分就业状态。(4)在稳定经济的政策中,财政政策往往比货币政策更为有效,因为财政政策措施的作用比货币政策更为直接、更容易预测,能更快更直接地影响总需求。n对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发展来说,起着重要作用和影响,最为
8、体现上述凯恩斯理论精髓的核心就是ISLM模型。这一模型最初是由希克斯建立的。希克斯在他的一篇题为凯恩斯先生与古典学派:提出的一种解释(1937)的著名论文中首次发表了他所建立的这一模型。随后,莫迪利安尼(1944)对该模型进行了详尽地阐述,汉森(1949,1953)则加以普及推广。在这以后的近半个世纪,希克斯的ISLM模型成了宏观经济理论推理的标准模型,特别是对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方向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n构成ISLM模型基础的是凯恩斯关于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对于货币的流动性偏好三种行为人的心理因素所构成总需求理论。根据凯恩斯的总需求理论,我们可以将ISLM模型表述如下
9、:AD=C+I+G C=C(Y),0C,0,I2,0,L2,0,即LM曲线肯定向上倾斜。n用E(r)表示当利率为r时IS曲线与LM曲线所代表的产出之间的差额,存在稳定的均衡状态要求:dE(r)/dr=dr/dYIS-dr/dYLM0,dY/dM 0即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货币供给可以提高产出水平。在IS-LM模型中,利率的变化是关键。dY/dG 0。增加政府支出会使利率上升,从而削弱投资需求,产生“挤出效应”。n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还认为,在一般情况下,dYdGdYdM是常态,因此财政政策显得比货币政策更为有效。为了重申财政政策的重要性,这些经济学家在ISLM模型基础上增加了政府预算约束,以强调债券
10、融资性的政府支出增长会产生明显的财富效应。非充分就业均衡非充分就业均衡 nISLM模型本质上是一个非充分就业(总需求不足)均衡模型,这是因为这一模型中的两个关键变量:价格(或货币工资)和利率存在着“刚性”。OOOOLLYW/PPYYrSLDLP0LFYFY0YFL0YFY0YFY0YL0LFadbcn象限(a)描绘的是一个标准的ISLM模型。象限(c)表示的是短期生产函数,若给定资本存量和技术,则产量(收入水平)Y取决于就业水平L。象限(d)描绘的是劳动力市场,假定劳动需求和供给与真实工资(WP)相关。象限(b)表明两根代表收入的轴通过一条45。线相等。将这幅图纳入该象限,使我们可以较容易地看
11、出,象限(a)中商品和货币市场确立的某一均衡收入水平,对于象限(d)中所表示的就业水平有什么含意。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象限(a)入手,按逆时针方向探究收入水平(由总需求所决定)对象限(d)中就业水平具有的含义。n假设经济最初处于E0点,即处于象限(a)中LM信和IS曲线的交点处。虽然这时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处于均衡状态,但收入水平Yo低于充分就业收入水平YF。象限(d)表明,若货币工资不变,物价水平与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即LM信曲线)相一致,则由此而产生的真实工资水平(WP)便与劳动力市场的出清不一致。也就是说,这时无法保证由需求决定的就业水平L0处于充分就业状态LF。过剩的劳动供给不会对货币工
12、资产生影响,因而经济有可能停留在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即存在着持续的失业。凯恩斯效应凯恩斯效应 n如果我们将ISLM模型与古典模型中的灵活价格和灵活货币工资的假设结合起来,会对就业不足均衡理论产生什么影响呢?还是假设经济最初处于E0点,即处于象限(a)中LM和IS曲线的交点处。虽然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但收入水平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象限(d)表明,这意味着就业水平L0低于充分就业状态LF,真实工资(WP)1高于市场出清水平(WP)1 n不过,只要价格和货币工资是完全灵活的,宏观经济就会自动向充分就业的均衡水平靠拢。在(WP)0处,过剩的劳动供给导致货币工资w下降,从而降低厂商
13、的成本,使物价P下降。物价的下降增加货币供给的真实价值,从而使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n过剩真实余额被导入债券市场,因而债券价格被抬高,利率被压低。利率的降低则刺激投资支出,由此提高总需求水平,从而增加产出和就业。货币工资和物价的降低通过压低利率而刺激支出的这种“间接”效应被称作凯恩斯效应。n但也有两种特殊情况会导致经济在完全灵活的货币工资和价格下也无法自行达到充分就业水平。这两种情况,一是出现流动性陷阱时,一是投资支出没有利息弹性时。庇古效应庇古效应 n庇占是最后一批著名的古典经济学家之一,曾是20世纪40年代古典学派的代言人。他认为,只要货币工资和物价是灵活的,ISLM模型就不会停留在低于充
14、分就业水平的均衡状态中(1947)。n庇古效应的含义是,物价的下降会增加真实财富,从而增加消费支出。即使经济处于就业不足的状态,甚至是流动性陷阱中,随着物价的下降,货币供给的实际价值有所增加,不仅LM曲线会向右移动,而且IS曲线也会向右移动。这样从理论是看均衡点也会向右移动,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n同理也可以说明,即使在投资无利息弹性的特殊情况下,一旦引入庇古效应,经济便会自动调整,最终达到充分就业状态。n 对庇古效应的批评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动态因素会使庇古效应不能成为迅速自我均衡的机制。如果个人预期物价会进一步下降,他们便会推迟消费,致使失业水平上升。与此同时,如果厂商也预期衰退会继续
15、下去,它们便会推迟投资计划,这也会使失业水平上升。二是关于对“净”财富构成的不同看法。净财富可以定义为减去未偿债务的财富总额。在ISLM模型中,财富可用货币和债券的形式持有。先看货币,货币被广泛认为由通货加银行存款构成。外部货币可定义为通货加银行存款,对于它们有银行储备或中央银行储备与之相对应。这样,可以把外部货币看作是私人部门的净财富,因为没有与其相抵消的私人部门债务。内部货币则可定义为由贷给私人部门的钱所创造的银行存款。由于这种银行存款有相应的私人部门债务,所以一般认为不能把内部货币视为净财富。如果这一观点是正确的,那么物价下降对消费支出所起的财富效应会大大减少。再看政府债券。有人认为,当物价下降后,私人部门会认识到,未偿政府债务真实价值的增加,会使政府必须增加税收以应付政府债券债息和本金价值的提高。如未来纳税义务现值的提高正好抵消未偿政府债务真实价值的增加,便不会有财富引致的IS曲线的移动。上述观点虽然并没有被普遍接受,但却使人们对经济通过庇古效应自我均衡的特性产生了怀疑。后来的实践也并没有证明庇古效应的有效性。正因为如此,凯恩斯主义主张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来确保较为迅速地恢复充分就业的观点还是被很多人所接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