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复习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复习课件.ppt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5.15.诫子书复习诫子书复习1.1.各句朗读节奏划分各句朗读节奏划分 夫夫/君子之行,静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无以明志,非宁静非宁静/无以致远。夫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无以广才,非志非志/无以成学。淫慢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则不能/励精,险躁励精,险躁/则不能则不能/治性。年治性。年/与与时驰,意时驰,意/与日去,遂成与日去,遂成/枯落,多枯落,多/不接世,悲守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穷庐,将复/何及!何及!2 2按要求填空。按要求填空。(1 1)诫子书选自)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诸葛亮
2、集,作者,作者诸葛亮诸葛亮,字字孔明孔明,三国时蜀汉,三国时蜀汉政治家政治家、军事家军事家。与他。与他相关的故事有:相关的故事有:孔明借东风、空城计孔明借东风、空城计等。等。(2 2)诫子书中体现作者观点()诫子书中体现作者观点(中心论点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的句子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者从。作者从治学、修身、惜时治学、修身、惜时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3 3)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出自本文的成语有: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宁静致远(4 4)文中强调苦学与成才关系的句子是:)文中强调苦学与成才关系的句子是:才须学也,非学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无
3、以广才。(5 5)诫子书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诫子书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无以致远”。(6 6)诫子书中能表现)诫子书中能表现“躁躁”的危害的句子是的危害的句子是“险躁险躁则不能治性则不能治性”。(7 7)关于修身养性的问题,古人有过许多名言警句,请你)关于修身养性的问题,古人有过许多名言警句,请你任意写出两句:任意写出两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8 8)文中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的句子:)文中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
4、、静思反省的句子: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共。(共三句)三句)(9 9)文中强调苦学与成才关系的句子是:)文中强调苦学与成才关系的句子是:才须学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共三句)。(共三句)(1010)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千古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1111)反映诸葛亮静观万物、静心思考和冷静处世的思)反映诸葛亮静观万物、静心思考和冷静处世的思想及其心态的句子:想及其心态的句子:非淡
5、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以致远。(1 12 2)诫子书中阐述)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关系的句子是: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1 13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则不能治性。(1 14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遂成枯落,多不接世多不接世,悲守穷庐,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将复何及!(1515)全文围绕)全文围绕“静以修身静以
6、修身”这句话展开议论的。这句话展开议论的。3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 1)夫君子夫君子之之行行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品德品德高尚的人高尚的人 操守,品行操守,品行 (2 2)俭)俭以以养德养德用、凭借、依靠用、凭借、依靠(3 3)非淡泊无以)非淡泊无以明志明志明确志向明确志向(4 4)非)非宁静宁静无以无以致远致远 集中精神集中精神 达到远大目标达到远大目标(5 5)非学无以)非学无以广广才才增长增长(6 6)非志无以)非志无以成学成学 使学习有所成就使学习有所成就(7 7)淫慢淫慢则不能则不能励励精精 懈怠、懒惰懈怠、懒惰 振奋振奋
7、(8 8)险躁险躁则不能则不能治性治性 轻薄轻薄 陶冶性情陶冶性情(9 9)年与时)年与时驰驰 流逝流逝(1010)意意与与日去日去意志意志 岁月岁月 消失消失(1111)多不)多不接世接世接触社会,有接触社会,有“用世用世”的意思的意思(1212)悲守穷)悲守穷庐庐房子房子(1313)将复何)将复何及及来得及来得及(1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4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4 4翻译
8、句子。翻译句子。用宁静专一修养身心,用节俭培养自己的品德。用宁静专一修养身心,用节俭培养自己的品德。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屏除杂念不屏除杂念和干扰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和干扰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没办法使学习有所成就。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没办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5.5.内容理解内容理解(1 1)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开
9、论述的?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作者都强调一个“静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躁”字,把静、躁加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2 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3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什么启发?立志、学习、惜时。人一
10、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要专一,立志、学习、惜时。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要专一,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不会轻易被改变。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不会轻易被改变。“志志”是是“学学”的的前提和动力,前提和动力,“学学”是是“志志”的具体表现,一个勤学的人的具体表现,一个勤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志向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志向的人。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老了后悔。(4 4)对文
11、中)对文中“志志”与与“学学”的关系的理解:的关系的理解:文章很重视文章很重视“志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明志志”,也就时时将,也就时时将“志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调无“志志”则不足以则不足以“成学成学”,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5 5)请写出一句赞美诸葛亮的诗句和一个与诸葛亮有关的)请写出一句赞美诸葛亮的诗句和一个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或典故。成语或典故。赞美诸葛亮的诗句:赞美诸葛亮的诗句:出师一表真名士,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一表真名士,千载
12、谁堪伯仲间。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或典故: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或典故:三顾茅庐三顾茅庐 ,鞠躬尽瘁,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后已(6 6)下列对诫子书分析错误的一项是()下列对诫子书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说明了“淡泊淡泊”“”“宁静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B B“学须静也学须静也”中的中的“学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还含有修养自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还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还有
13、淡泊名利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还有淡泊名利的意味。的意味。C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从反面说明了“淡泊淡泊”“”“宁静宁静”的重要性。的重要性。D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身的良好愿望。D D拓展阅读 周公诫子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子曰: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
14、不轻矣。然尝一沐三握发,一饭而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然尝一沐三握发,一饭而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之曰:吾闻之曰:德行宽裕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而德行宽裕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哲;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此六守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此六守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
15、欤!慎欤!”(选自韩诗外传)(选自韩诗外传)译文译文 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 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可是洗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可是洗一次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一次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
16、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品行高尚仍常怀恭敬待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品行高尚仍常怀恭敬之心的人,必享荣耀;封地辽阔,物产丰富,仍能保持勤俭的人,他的生活必之心的人,必享荣耀;封地辽阔,物产丰富,仍能保持勤俭的人,他的生活必定安定;官职位高势盛,仍然保持谦卑的人,是真正高贵的人;人口众多、军定安定;官职位高势盛,仍然保持谦卑的人,是真正高贵的人;人口众多、军队强大,仍能常怀敬畏之心,防备外患的人,必是胜利的人;自身聪慧、明智队强大,仍能常怀敬畏之心,防备外患的人,必是胜利的人;自身聪慧、明智但仍觉得自己愚笨的人,是富有哲思的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17、但仍觉得自但仍觉得自己愚笨的人,是富有哲思的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但仍觉得自己见识浅陋的人,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尊贵己见识浅陋的人,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奉行尊崇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奉行尊崇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慎重吗?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慎重吗?”(1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子无以鲁国子无以鲁国骄骄士士怠慢怠慢又又相相天子天子
18、 辅佐辅佐然然尝尝一沐三握发一沐三握发曾经曾经桀、纣桀、纣是是也也 这样这样博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闻强记,守之以浅者广博广博吾于天下亦不吾于天下亦不轻轻矣矣次要的、不重要的次要的、不重要的(2 2)用)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吾吾 于于 天天 下下 亦亦 不不 轻轻 矣矣吾于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亦不轻矣。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此六者,皆谦德也。(3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你不要
19、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4 4)周公提出的六种)周公提出的六种“俭德俭德”。用六个字,它们分别是。用六个字,它们分别是恭、俭、卑、畏、愚、浅恭、俭、卑、畏、愚、浅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见闻广博,记忆力强,但仍觉得自己见识浅陋的人,是一个见闻广博,记忆力强,但仍觉得自己见识浅陋的人,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5 5)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作为领导,要尊重人才,善待人才;作为领导,要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做人要谦虚谨做人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大智若愚。慎、戒骄戒躁、大智若愚。(6 6)这篇短文和)这篇短文和诫子书诫子书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本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心内容不同。其中本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诫子书诫子书诸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要立德、修身要立德、修身。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