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移动信道精.ppt
《第2章移动信道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移动信道精.ppt(1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章移动信道第1页,本讲稿共115页2.1 引言引言 n移动信道的衰落特性取决于无线电波传播环境。不同的环境,其传播特性也不尽相同。n复杂、恶劣的传播条件是移动信道的特征,这是由在运动中进行无线通信这一方式本身所决定的。n对移动信道进行研究的基本方法有三种:理论分析、现场电波传播实测、移动信道的计算机模拟移动信道是连接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媒介,其特性决定了信息论的容量,也决定了移动系统的表现。所以,理解移动信道是非常必要的。本章将回答传播的电磁现象传播的电磁现象,以及他们如何影响每一个多径分量多径分量(MultiPathComponent,MPC)。分析信道参数的统计规律,即不关心功率或场强如何
2、被特定的多径分量影响,而在于描述信道参数到达某个值得概率信道参数到达某个值得概率。本章最后给出链路计算链路计算的原理和方法第2页,本讲稿共115页 n移动环境中电波传播特性研究的结果往往用下述两种方式给出:q对移动环境中电波传播特性给出某种统计描述。q建立电波传播模型。n为解决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问题,必须搞清三个问题:q无线电信号在移动信道中可能发性的变化以及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q对于特定的无线传输技术,这些变化对传输质量和系统性能有什么影响。q有哪些方法或技术可供用来克服这些不利影响。第3页,本讲稿共115页2.2 无线电波基本传播特性无线电波基本传播特性 n一、无线电波传播方式无线电波传播
3、方式 无线电波从发射机天线发出,可以沿着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到达接收机天线。主要电波传播方式有地面波传播、天波传播、直射波传播以及地面反射波,见下图。第4页,本讲稿共115页(1)地面波传播 电波沿着地球表面传播的方式,要求天线的最大辐射方向沿地面,采用垂直极化。地面波的传播损耗随着频率升高急剧增加,传播距离迅速减小,在VHF和UHF频段,可以忽略(2)天波传播 从天线发射向高空的电波在电离层内被连续折射而返回地面到达接收天线的传播方式,以短波为主,可数千公里远距离传播。电离层特性的随机变化,天波信号的衰落现象比较严重第5页,本讲稿共115页(3)直射波传播从发射天线发出的电波直接到达在视距内的接
4、收天线的传播方式,又称视距传播,为VHF和UHF频段的主要传播方式(4)地面反射波 从发射天线发出经过地面反射到达接收天线的电波。在视距传播中,直射波与地面反射波之间的干涉构成对信号传播的主要影响,从而也成为地面移动通信中影响信号传播的重要因素第6页,本讲稿共115页二、自由空间电波传播自由空间电波传播-发射天线和一个接受天线存在于自由发射天线和一个接受天线存在于自由空间中空间中 自由空间是满足下述条件的一种理想空间。均匀无损耗的无限大空间;各向同性;电导率为零,相对介电常数和相对磁导率恒为1,即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分别等于真空介电常数和真空磁导率。第7页,本讲稿共115页自由空间是电波传播的最简
5、化模型 在这种理想空间中,不存在电波的反射、折射、绕射、色散和吸收等现象,而且电波传播速率等于真空中光速c。在现实环境中,电波传播总要受到传播介质或障碍物的影响,程度因具体传播环境不同而不同。如果传播介质与障碍物对电波传播影响的程度小到可以忽略,则这种条件下的电波传播可认为是自由空间传播。第8页,本讲稿共115页自由空间的传播损耗 示意图第9页,本讲稿共115页自由空间的传播损耗n在自由空间传播条件下,接收信号功率Pr可用下式计算:为发射天线的增益 qr是接收天线增益,是波长,d为传播距离。上式Friis定律,第二项也称“自由空间损耗因子”第10页,本讲稿共115页n在工程上,通常用传输损耗来
6、表示电波通过传输媒质时的功率损耗。将发送功率Pt与接收功率Pr之比定义为传输损耗,或称系统损耗。可得出传输损耗Ls的表达式为:第11页,本讲稿共115页n损耗常用分贝表示。由上式可得式中,距离d 以km为单位,频率f 以MHz为单位。也可表示为:第12页,本讲稿共115页自由空间路径损耗nLbs定义为自由空间路径损耗,有时又称为自由空间基本传输损耗,它表示自由空间中两个理想点源天线(增益系数G=1的天线)之间的传输损耗。应该指出,Lbs与收、发天线增益无关,仅与频率和距离有关。Lbs反映的确实是传输信道的特征。第13页,本讲稿共115页自由空间损耗是扩散损耗n自由空间是不吸收电磁能量的理想介质
7、。这里所谓的自由空间传输损耗是指球面波在传播过程中,随着传播距离增大,电磁能量在扩散过程中引起的球面波扩散损耗。实际上,接收天线所捕获的信号功率仅仅是发射天线辐射功率的很小一部分,而大部分能量都散失掉了,自由空间损耗正反映了这一点。n当f或d扩大一倍时,Lbs均增加6dB。第14页,本讲稿共115页三、三、平滑表面反射平滑表面反射(1)反射系数:入射波与其反射波的复振幅比值称为反射系数。第15页,本讲稿共115页n反射系数与入射角,电波极化方式和反射介质的特性有关。用公式表示为:其中反射介质的复介电常数第16页,本讲稿共115页表1 典型介电常数和电导率 介质介电常数(F/m)电导率(S/m)
8、铜15.8*107海水804淡水800.001郊区地面140.01市区地面30.0001地面(平均)150.005第17页,本讲稿共115页典型地面传播两径模型 在简化条件下,地面电波传播的典型模型是一个两径模型:由基站天线与移动台天线之间的直射波和两者之间经过地面的反射波组成第18页,本讲稿共115页当传播路径远大于天线高度时,并假设一定的简化条件,接收天线B处的总场强为 这里,是反射路径与直射路径的相位差,它与两者路径差的关系为第19页,本讲稿共115页反射公式当 时,可以推出近似公式 该公式称为反射公式,可用于典型地面传播环境中的场强计算。上式可以写成 其物理意义是,相对于自由空间单径传
9、播的场强 ,两径模型的场强 E 相当与乘了一个衰减因子A。第20页,本讲稿共115页四、光滑球面上电波传播(地球上的两径模型)n地球是一个球面体。当基站天线较高、覆盖范围较大时,对于地面反射波应该考虑球面的影响。n此时,将两径模型的反射面由平面变成球面更接近实际传播环境。求解的思路是将球面等效成光滑平面,并应用前面的结论,如图所示。第21页,本讲稿共115页第22页,本讲稿共115页n应用平面大地反射公式得到接收天线处场强为n实 际 情 况 是 地 球 半 径 很 大,经 简 化 可 以 推 导 出 第23页,本讲稿共115页五、大气中电波传播(“标准大气”)n假设电波沿直线传播,在均匀大气中
10、是正确的。而实际无线信道,电波是在对流层中传播。大气的温度、湿度和压力都随着地区和高度的不同而变化,因此是不均匀的,会使电波产生折射、散射以及吸收的现象,(1)折射的基本概念n当电磁波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所谓折射现象,如图所示。其中 是入射波与反射面法线间的夹角,称为入射角;是折射波与法线间的夹角,称为折射角。第24页,本讲稿共115页折射现象第25页,本讲稿共115页折射率n折射定律表明,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比例,即有 比例因子 与介质有关,称为介质2对介质1的相对折射率。当电磁波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时,所得到的折射率称为该介质的绝对折射率,或简称为折
11、射率第26页,本讲稿共115页大气折射指数n大气折射率n通常很接近与1。为了方便,工程上引入大气折射指数N与大气温度、压强和水蒸气压强的关系为 式中,T为绝对温度,单位卡尔文;e为水蒸气压强,单位毫巴;P为大气压强,单位毫巴。第27页,本讲稿共115页(2)大气折射 在大气对流层中,当高度不同时,参数T,e和P都会变化,因而大气折射率也随高度变化。这就导致电波在对流层中传播时会不断发生折射,从而传输轨迹弯曲,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折射。当天线较高,电波覆盖面积较大时,计算电波传播问题就不能忽略大气折射的影响。工程上用等效的方法来处理,即将电波弯曲传播等效成直线传播。这就需要引入等效地球半径的概念。大
12、气折射率的变化对雷达定位、多普勒测速和红外光传输的有重要影响。17世纪物理学家卡西尼建立了大气折射理论吗9世纪ARAGO对大气折射率进行了测量;1981年Jones发现除了温度和气压,二氧化碳对折射率的影响,82年Matsumito指出水汽对近红外波段的吸收导致反常的折射效应,1994年,Birch对大气折射率公式进行多次修正,之后Rueger对可见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和化简第28页,本讲稿共115页大气折射示意图 第29页,本讲稿共115页q设想将对流层大气分成许多很薄的与地球同心的球层,层高为h,如图所示。电波从A点由下层射入相邻的上层,入射角为。由于高度不同,折射率发生变
13、化,分别为n和n+n,并引起折射,折射角为+。q 求电波传播曲线在A点处的曲率半径。设电波在上一层中传播到B点,作A点和B点的法线交于O 点。当AB长度趋近于零时,O A的极限位置就是A点的曲率半径。q应用折射定理,并考虑简化 条件,可以得到其中分母是折射率n随高度变化的梯度第30页,本讲稿共115页等效地球半径n电波在以等效地球半径Re为半径的球面上空沿直线传播与电波在实际地球上空沿曲线传播等效,如图所示。第31页,本讲稿共115页所谓等效就是直线传播轨迹上任一点到等效地面的距离与曲线传播轨迹上的相应点到实际地面的距离相等。根据几何学原理,如果两组曲线的曲率之差相等,则它们之间的距离相等,可
14、得第32页,本讲稿共115页等效地球半径系数n定义K为等效地球半径系数等效地球半径与实际地球半径的关系为可以看出,等效地球半径系数与大气折射率随高度变化的梯度 有关第33页,本讲稿共115页大气折射的类型第34页,本讲稿共115页大气折射的类型n无折射无折射:大气是均匀的,电波沿直线传播,n负负折折射射:大气折射率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电波传播向上弯曲,n正正折折射射:大气折射率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电波传播向下弯曲。正折射分为三种情况:(i)标准大气折射标准大气折射:,在标准大气折射下的等效地球半径 。(ii)临界折射;(iii)超折射第35页,本讲稿共115页(3)视距传播的极限距离 n由
15、于地球表面的弯曲,视线传播有一个极限距离。并且,视线传播是一种远距离传播,必须考虑大气折射。应该采用等效地球半径。第36页,本讲稿共115页n可以得到A和B的距离为在标准大气折射的情况下,Re=8500Km,上式化简得到视距传播的极限距离为式中,h1和h2的单位是米,d的单位是千米第37页,本讲稿共115页六、粗糙不平坦地面上电波传播 n以上讨论,将地面假设为光滑的,对电波的反射是理想的镜面反射。实际传播环境中地面都是起伏不平的。镜面反射仅在一定条件下存在。n工程中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认为地面会引起理想的镜面反射;在什么条件下必须将地面看为是粗糙不平坦的。n这个问题与多种因素有关
16、,其中主要是工作频率和地面起伏程度。第38页,本讲稿共115页粗糙地面简化模型 第39页,本讲稿共115页n假设有如图中所示的由两个平行面构成的地面,高度差为h。现在分析两条平行的射线分别经过地面凹底部分反射和凸起部分反射后的行程差。所谓行程差就是射线从波阵面A到波阵面B所经过的路径。这里,还假设电波为平面波,入射角为。n瑞利准则,可以得出光滑地面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n可以推出 第40页,本讲稿共115页七、障碍物的影响及绕射损耗 在实际陆地无线通信中,发射与接收之间的传播路径上,往往有山丘、建筑物、树木等障碍物存在。此时,电波根据绕射原理越过障碍物的,由此而引起的损耗称为绕射损耗。(1)电波传
17、播的费涅尔区 绕射损耗与电波传播费涅尔区的概念紧密相关。由于波动特性,电波从发射端到接收端传播时的能量传送是分布在一定空间内的。费涅尔提出一种简单的方法给出了这种传输空间区域的分布特性。第41页,本讲稿共115页费涅尔区的概念 发射点天线T,接收天线R,发射波球面传播第42页,本讲稿共115页第一费涅尔区n费涅尔区是以收发天线为焦点的椭圆绕长轴旋转而构成的椭球体所占的空间(对第一费涅尔区而言),或者相邻椭球体之差所占的空间(对其他费涅尔区而言)。所谓第费涅尔区就是以上 时所构成的费涅尔区。n第费涅尔区 分布在收发天线的轴线上,是能量传送的主要空间区域。理论分析表明,通过第费涅尔区到达接收天线的
18、电磁波能量约占该天线接收到的总能量的12。如果在这个区域内有障碍物存在,将会对电波传播产生较大的影响。第43页,本讲稿共115页(2)刃形障碍物的绕射 n当障碍物的宽度与其高度相比较很小,称为刃形障碍物。对于刃形障碍物,可以不考虑宽度对电波传播的影响。下图为刃形障碍物对电波传播影响的示意图。n为了衡量障碍物对传播通路影响的程度,定义一个费涅尔余隙费涅尔余隙的概念。如图中所示,障碍物定顶点P到发射端与接受端的连线TR的距离x称为费涅尔余隙。当障碍物阻挡视通时,规定余隙为负;不阻挡视通时,规定余隙为正。第44页,本讲稿共115页费涅尔余隙第45页,本讲稿共115页第一费涅尔区半径n由上图可以推导出
19、,对于第一费涅尔区,n1,其半径为 式中,d的单位是km,的单位是mm,的单位是m。在工程上,根据障碍物的费涅尔余隙与第一费涅尔区在障碍物处横截面半径之比,求出相对于自由空间的绕射附加损耗,并制成图表,如图所示。第46页,本讲稿共115页 绕射附加损耗该图标理论依据?查资料第47页,本讲稿共115页n当 时,障碍物对于直射波的传播基本没有影响,计算可按自由空间处理;n 当 时,直射波低于障碍物的顶点,衰减急剧增加;n当x0,即TR射线从障碍物顶点擦过时,附加损耗为6dB。第48页,本讲稿共115页2.3 移动信道的多径传播特性移动信道的多径传播特性 n陆地移动信道的主要特征是多径传播多径传播。
20、传播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建筑物、树木、植被以及起伏的地形,会引起电波的反射。n到达移动台天线的信号是许多路径来的众多反射波的合成。n电波通过各个路径的距离不同,因而各条反射波到达时间不同,相位也就不同。不同相位的多个信号在接收端叠加,有时同相叠加而增强,有时反相叠加而减弱。这样,接收信号的幅度将急剧变化,即产生了衰落,称为多径衰落。第49页,本讲稿共115页n移动信道环境第50页,本讲稿共115页一、概述 n移动信道是一种时变信道。n接收信号功率可表示为:n这些作用有三类。q自由空间传播损耗与弥散。q阴影衰落。q多径衰落。第51页,本讲稿共115页n三种效应表现在不同距离范围内:q在数十波长的范围
21、内,接收信号场强的瞬时值呈现快速变化的特征。这就是多径衰落,其衰落特性符合瑞利分布。(小尺度衰落)q在数百波长的区间内,信号的短区间中值也出现缓慢变动的特征。这就是阴影衰落。在较大区间内对短区间中值球平均可得长区间中值。(大尺度衰落)q长区间中值随距基站的距离而变,其衰减特性一般服从距离的负指数律。它表明的是在以公里计的较大范围内较收信号的变化特性。第52页,本讲稿共115页 陆地移动传播特性 第53页,本讲稿共115页二、多普勒频移 n移动台在运动中通信时,接收信号频率会发生变化,称为多普勒效应。由此引起的附加频移称为多普勒频移这里是入射电波与移动台运动方向的夹角(见下图),是运动速度,是波
22、长。上式中,与入射角度无关,是fd的最大值,称为最大多普勒频移。第54页,本讲稿共115页第55页,本讲稿共115页三、多径接收信号的统计特征三、多径接收信号的统计特征 n考虑到多普勒频移,处于运动之中的移动台的接收信号可以表示为:n这里,fD是多普勒频移,0为电波到达相位l 为传播路径长度第56页,本讲稿共115页为了对多径信号作出数学描述,首先给出下列假设:(1)在发信机与收信机之间没有直射波通路;(2)有大量反射波存在,且到达接收天线的方向角是随机的,相位也是随机的,且在02内均匀分布;(3)各个反射波的幅度和相位都是统计独立的。一般说来,在离基站较远、反射物较多的地区,是符合上述假设的
23、。第57页,本讲稿共115页n在上述假设条件,多径接收信号可以表示为:通过数学推导,可以将接收信号分解成角频率相同的同相和正交两个分量第58页,本讲稿共115页n根据概率论中的中心极限定理,可以推导出多径接收信号的相位和包络(振幅)的概率密度函数,上两式表明,接收信号的相位服从02的均匀分布,接收信号包络服从瑞利分布。第59页,本讲稿共115页有关接收信号包括的统计量 n一阶矩(均值):二阶矩(均方值,平均功率):中值:满足P(rrm)=0.5的rm值称为信号包络样本区间的中值最大值发生在r=则信号包络的累积分布函数?第60页,本讲稿共115页瑞利分布概率密度 函数第61页,本讲稿共115页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移动 信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