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控制仪表检测电路检测算法及抗干扰技术.pptx
《过程控制仪表检测电路检测算法及抗干扰技术.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程控制仪表检测电路检测算法及抗干扰技术.pptx(1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8.2 检测算法1)数字滤波技术2)克服系统误差的软件算法3)量程自动切换及标度变换第1页/共119页8.3 检测系统抗干扰设计1)干扰的类型及产生2)常用的抑制干扰措施3)其他抑制干扰的措施第2页/共119页8.1 检测电路设计 1)信号放大电路 标准电信号:420mA,1 5V其它标准电压、电流信号方便对被测信号的后续变换、处理、记录、分析电压、电势、电位电流、电荷电阻、电容、电感光、磁信号信号放大的目的:传感器直接输出的信号:第3页/共119页放大电路的主要类型比例放大器:通用型差动放大器:电势、电位式传感器电桥放大电路:电阻应变、电感、差动变压器、电容式传感器电荷放大器:电荷式传感器仪
2、用放大器:电位差、电势差隔离放大电路:噪声隔离、光电、磁电、电容 第4页/共119页同相比例放大电路 同相比例放大器是指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相比,相位相同,幅值成一定比例。增益 输入阻抗其中:A为运放的开环增益;F为电路的反馈系数;ri为运放的开环输入阻抗。第5页/共119页反相比例放大电路 反相比例放大器是指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相比,相位相反,幅值成一定比例。第6页/共119页交流电压跟随电路 交流电压跟随电 路是同相放大电路的 特例。为减小失调电 流,常取R3=R2第7页/共119页差动放大电路n差动放大是把二个输入信号分别输入到运算放大器的同相端和反相端,然后在输出端取出二个信号的差模成分,
3、而尽量抑制二个信号的共模成分。n特点:提高电路共模抑制比,减小温漂。第8页/共119页而 VTVF 则 V01=2(Vi VS)可列出两输入节点的电流方程:DDZ-调节器的输入电路第9页/共119页电桥放大电路n 特点:灵敏度高;线性好;测量范围宽;容易实现温度补偿。直流电桥(电阻应变式测力称重传感器)交流电桥(电感式、差动变压器式、电容式传感器)n 分类:第10页/共119页直流电桥 直流电桥的桥臂为纯电阻,如图所示,图中UB为电桥电源电压。电桥输出接运放输入端,电桥的平衡条件为:R1R4=R2R3。电桥输出为:令 R1=R2=R3=R,R4=R+dR(单臂工作)有:第11页/共119页交流
4、电桥或 交流电桥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和直流电桥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输入输出为交流,其平衡条件应为Z1Z3=Z2Z4 由于 式中Ri、Xi为各桥臂电阻和电抗;zi、为各桥臂复阻抗的模和辐角。因此,式中的平衡条件必须同时满足:输出第12页/共119页电荷放大电路n特点:把压电器件高内阻的电荷源变换为传感器低内阻的电压源,实现阻抗匹配,并使其输出电压与电荷成正比。n电荷放大电路可用于压电式传感器、CCD传感器图(b)电荷放大器等效电路图(a)电荷放大器电路原理框图输出回路电容第13页/共119页 仪用放大器 仪用放大器又称测量放大器,为抑制共模输入电压与增益调节和阻抗匹配之间互相牵连和矛盾而设计,电路如图
5、所示。左边部分由运放A1、A2构成同相放大器,右边部分由运算放大器A3和电阻R3R6组成减法器。设R1=R2=R,R3=R4=R5=R6,则有 仪用放大器仅调Rg即可调整放大器增益,不需多电位器联动,不影响电路的对称性,输入阻抗高、对称性好、共模抑制比高、增益设定调整方便,适用于电势差、电位差输出型传感器。第14页/共119页隔离放大器 隔离放大器能在输入与输出信号之间保持电气隔离的同时,实现输出与输入电压的线性传输。其组成及符号如下图所示。隔离放大器主要用于噪声环境下以高阻抗、高共模抑制能力传送信号,适合于电感式、磁电式、电涡流式、光电式、霍尔式等传感器的信号调理与放大。第15页/共119页
6、隔离放大器n 隔离的媒介主要有电磁隔离(变压器隔离)、光电隔离和电容隔离。a)变压器隔离放大器原理框图b)光电隔离放大器原理框图第16页/共119页n变压器隔离放大器:因变压器体积大,成本高,功耗大,无法集成,使器件价格高,体积大,一般为非标准集成电路封装;但一般把隔离电源也固化在器件内,甚至可实现三端隔离,且通过引脚将电源输出,可外接负载,不需另配隔离DC-DC变换器,使用方便。n光电耦合隔离放大器:全由半导体器件构成,便于集成,成本低,体积小,性能稳定,不需外接任何器件,使用方便。但器件本身不带隔离电源,需另接隔离DC-DC变换器。n电容耦合隔离放大器:引出线少,使用方便,但需使用调制解调
7、技术,频带宽度不及光电耦合型隔离放大器。三种隔离放大器的特点第17页/共119页2)信号变换电路n 电压-电流转换电路 n 交流-直流转换电路n 电压-频率转换电路n 电压-脉宽转换电路第18页/共119页电压-电流转换电路 在成套仪表和计算机测控系统中,传感器和仪表之间、仪表和仪表之间的信号传送都采用标准信号,即1-5V直流电压或4-20mA直流电流。在传感器测量系统中,常用电压/电流转换电路进行电压、电流信号间的转换。例如,在远距离测量中,把电压信号转换成电流传输,以减小传输导线阻抗对信号的影响。测电流信号时,先将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再由数字电压表测量,或经A/D转换后由计算机测控。第19
8、页/共119页电压-电流(V/I)变换 输出负载中的电流正比于输入电压的电路,称为电压-电流变换器。(1)浮地负载的V-I变换电路 一个简单的V-I变换电路如 图(1)所示。流过RL两端的电流与 输入电压的关系为 图(1)简单的V-I变换器电路第20页/共119页 U/I 转换电路 图(2)带三极管驱动的V-I变换器电路 由上式可知,调节Rw可改变输入电压与输出电流之间的变换系数。为降低运算放大器功耗,扩大输出电流,在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可加一个三极管驱动电路,如图(2)所示。第21页/共119页接地负载V-I变换电路 图(3)中Al为同相加法器,A2为跟随器,所以 V02=VL=ILRL A1
9、的同相端电压为:V+=ViR4/(R3+R4)+ILRLR3/(R3+R4)A1的同相端电压经放大后输出为:Vol=V+(R1+R2)/R1=ILR5+ILRL 选择元件参数值满足:R3(Rl+R2)Rl(R3+R4),可得负载中的电流IL与负载RL无关。为此选取R3R1,R4R2,则输出负载中的电流为:IL=ViR2/(R1R5)图(3)接地负载的V-I变换电路第22页/共119页差动式V-I变换电路图a:理想条件下:V-=V+=Vi2,RL中的电流:IL=(Vi1-Vi2)/R1 图b:若满足条件:R3/R5=R1/(R2+R4),则浮地负载中的总电流为:IL=IL1+IL2=(Vi2-V
10、i1)(R2+R4)/(R1R4)图c:负载中的电流为IL=I3-I4,为使负载的电流与RL无关,电阻选择须满足:R1R4=R2R3,相应的接地负载电流为:IL=(Vi2-Vil)/R3a)b)c)图(4)差动式V-I变换电路第23页/共119页电流-电压转换电路 在远程监控中,电流信号常常经长距离导线传送到数据采集接口,需I-V比例转换后再进行A/D转换。如图(5)所示。最简单的电流-电压变换电路如图(6)所示。常用高输入阻抗运放组成电流-电压变换电路,一种简单的方案如图(7)所示。图(5)图(6)图(7)第24页/共119页交流-直流变换电路 把交流电压变换成直流电压亦称AC-DC变换。图
11、(10)是使用二极管的整流电路,利用半波整流把交流电变成直流电。从图(11)所示硅二极管的正向伏安特性可知,用硅二极管做半波整流时,若Um mXm。第64页/共119页调频信号的波形xtOOtusa)调制信号b)调频信号 调频信号的波形第65页/共119页n优点:抗干扰能力强。调频信号所携带的信息包含在频率变化之中,并非振幅之中,而干扰波的干扰作用则主要表 现在振幅之中。n缺点:占频带宽度大,复杂。调频波通常要求很宽的频带,甚至为调幅所要 求带宽的20倍;调频系统较之调幅系统复杂,因为频率调制是一种非线性调制。调频调制的特点第66页/共119页 传感器调频电路实例n与调幅情况一样,为提高测量信
12、号抗干扰能力,常要求信号形成时已是已调信号。因此,常在传感器中进行调频。测力或压力的振弦式传感器n实例:测力或压力的振弦式传感器n振弦3的一端与支承4相连,另一端与膜片1连接,振弦3的固有频率随张力T变化变化。振弦3在磁铁2形成的磁场内振动时产生感应电动势,其输出为调频信号。第67页/共119页调相鉴相电路n调相:利用调制信号x控制高频载波信号的相位。n常用方法:线性调相,即使得被调相信号的相位按调制 信号x的线性函数变化。n调相信号us的一般表达式:us=Umcos(wc t+mx)式中,wc为载波信号的角频率;Um为调相信号中载波信号的幅度;m为调制度。第68页/共119页a)b)c)tx
13、OttucusOO调相信号的波形调相信号的波形a)调制信号;b)载波信号;c)调相信号第69页/共119页n同调幅、调频的情况一样,为提高测量信号抗干扰能力,常要求从信号刚一形成就已经是已调信号,因此常在传感器中进行调制。n实例:感应式扭距传感器13245M传感器调相电路实例感应式扭距传感器第70页/共119页n影响鉴相误差的主要因素:非线性、信号幅值、占空比、门电路 与时钟脉冲频率等。n RS触发器鉴相精度最高,线性好,对Us和Uc的占空比没有要求。鉴相范围接近2;n 相敏检波器或乘法器鉴相原理上有非线性,信号幅值影响鉴相误差。鉴相范围为/2;n脉冲采样鉴相中锯齿波的非线性影响鉴相误差。鉴相
14、范围接近2;n异或门鉴相中占空比影响鉴相误差。鉴相范围为0;n通过相位-脉宽变换鉴相:门电路的动作时间与时钟脉冲频率误差对精度有影响,但一般误差较小。各种鉴相方法及其比较第71页/共119页n脉冲调制指用脉冲作为载波信号的调制方法。n在脉冲调制中具有广泛应用的一种方式是脉冲调宽。n脉冲调宽的数学表达式为:B=b+mx,n波形图:脉冲调制电路Ua)调制信号b)脉冲调宽信号txOxTBtO脉冲调宽信号的波形第72页/共119页用电压变化实现脉宽调制的电路电压调宽uCuR3R4CR2RR1uxVSuou+-+N用电压变化实现脉宽调制的电路 ux为正使u+升高。u+升高使uo处于高电平的脉宽加大,uo
15、处于低电平的时间缩短;u+下降,使uo处于低电平的脉宽加大,uo处于高电平的脉宽减小,使脉宽受到调制。第73页/共119页8.2 检测算法1)数字滤波技术2)克服系统误差的软件算法3)量程自动切换及标度变换第74页/共119页1)数字滤波技术数字滤波技术n优点:(1)不需增加硬件,只是一个计算程序,可靠性高,数字滤波可对频率很高或很低的信号滤波;(2)用软件算法实现,可以使多个输入通道共享一个 软件“滤波器”,降低硬件成本;(3)改变软件滤波器程序和参数,即可改变滤波特 性,对于抑制低频脉冲干扰、随机噪声特别有效。n不足:需要计算时间第75页/共119页数字滤波方法n程序判断滤波(限幅滤波)n
16、中(位)值滤波法n算术平均滤波法n递推平均滤波法n加权递推平均滤波法n一阶惯性滤波法n复合滤波法第76页/共119页程序判断滤波(限幅滤波)程序判断滤波算法::相邻两个采样值之差的最大可能变化范围n程序判断滤波又称限幅滤波,很容易用程序判断方法实现。n过程的动态特性决定其输出参数的变化速度,可根据检测实践经验或按参数可能的最大变化速度Vmax及采样周期T来决定值,即:=TVmax 第77页/共119页 对某一被测参数连续采样n次(一般n取奇数),把n次采样值按大小排队,取中间值作为本次有效采样值。对温度、液位等缓慢变化的被测参数采用此算法能收到良好滤波效果,能有效抑制脉冲干扰,但对于压力等快变
17、参数一般不宜采用。中(位)值滤波法:连续取几个采样值进行算术平均,其数学表达式为 算术平均滤波法:适用于一般有随机干扰的信号的滤波,对信号的平滑程度完全取决于N。N大,平滑度高,灵敏度低;N小,平滑度低,灵敏度高。中值滤波法与算术平均滤波法第78页/共119页 只需一次测量,就能得到当前算术平均滤波值。此方法是把N个测量数据看成一个队列。计算滤波值时,只要把队列中的N个数据进行算术平均,就得到新的滤波值。递推平均滤波法:加权递推平均滤波法:其中设为对象的纯滞后时间,且 则 递推平均滤波与加权递推平均滤波第79页/共119页 以数字形式通过算法实现一阶惯性(动态)RC滤波,能很好地克服上述模拟滤
18、波器的缺点。适用于波动频繁的参数滤波,但带来了相位滞后(取决于a值),灵敏度低。一阶惯性滤波法:复合滤波法:如果yly2yn,其中,3n14(y1和yn分别是采样值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则,其中 不能滤除频率高于采样频率二分之一(奈奎斯特频率)的干扰信号。高于奈奎斯特频率的干扰信号,应采用模拟滤波器。一阶惯性滤波法与复合滤波法a由实验定,只要使被测信号不产生明显纹波。,Tf为滤波时间常数,T为采样周期第80页/共119页 校正系统误差的关键是建立误差模型。多数情况下误差模型未知,只能通过测量数据建立反映测量值变化的近似数学模型,即校正模型。系统误差的模型校正法(非线性校正)2)克服系统误差的软
19、件算法 代数插值法:设有n+1组离散点:(x0,y0),(xl,y1),(xn,yn),x a,b和未知函数f(x),并有 f(x0)=y0 f(x1)=y1 f(xn)=yn,找到一个函数g(x),使g(x)在xi(i=0,n)处与f(xi)相等。满足这个条件的函数g(x),称为f(x)的插值函数,xi称为插值节点。用一个次数不超过n的代数多项式 Pn(x)=anxn+an-1xn-1+a1x+a0去逼近f(x),使Pn(x)在节点xi处满足Pn(xi)=f(xi)=yi i=0,2,n 第81页/共119页 通常给出离散点总是多于求解插值方程所需的离散数,因此,用多项式插值法求解离散点的插
20、值函数时,先必须根据所需的逼近精度决定多项式次数,该次数与所要逼近的函数有关。一般最常用线性插值和抛物线(二次)插值。线性插值:在一组数据(xi,yi)中选取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点(x0,y0),(x1,y1),然后根据插值原理求出插值方程:其中线性插值第82页/共119页非线性特性的直线方程校正图 实际测量中,每采样一个值,就用校正方程计算P1(x),并把P1(x)当做被测量值的校正值。当(x0,y0)、(x1,y1)为非线性特性曲线f(x)或数组的两端点A、B时,如图所示,线性插值是常用的直线方程校正法(端点连线法)。当拟合误差小于允许的拟合误差时,则直线方程是理想的校正方程。线性插值第83页
21、/共119页 抛物线插值是在数据中选取三点(x0,y0)、(x1,y1)、(x2,y2),相应的插值方程为:抛物线插值第84页/共119页 当很难建立合适的误差校正模型时,可用实验手段求得校正曲线,然后把曲线上的各校正点的数据以表格形式存入内存。一个校正点的数据对应一个(或几个)内存单元,以后实时测量时,通过查表来求得修正后的测量结果。查表法第85页/共119页 传感器、测量电路等不可避免地存在温度漂移和时间漂移,这给整个测量系统引入零位误差和增益误差。这类误差均属系统误差。零位误差的校正方法:在每个测量周期中或中断正常的测量过程中,使输入接地(输入为零),此时包括传感器在内的整个测量输入通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过程 控制 仪表 检测 电路 算法 抗干扰 技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