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零班).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零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零班).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 17【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零班)精选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零班)时间:时间:9090 分钟分钟 总分:总分:100100 分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1 1 分,共分,共 4040 分)分)1.下列关于遗传相关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相对性状指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棉花的细绒与长绒B.性状分离指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基因型个体的现象C.等位基因指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 D 和 dD.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表现型相同的
2、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2.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在次级精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着丝点在减后期一分为二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减半,DNA 数目不变 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 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 2 / 17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的时期不同A.B. C.D.3.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所用的科学实验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孟德尔在以豌豆为材料进行研究遗传规律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B.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时,运用了假说-演绎的方法C.格里菲思进行肺炎双球
3、菌转化实验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 DNA 分子结构时,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4.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B.HIV 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物是 4 种脱氧核糖核苷酸C.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分布在染色体上D.基因和 DNA 都是描述遗传物质的概念5.对如图和表示的生命活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以 DNA 的双链作为模板B.的产物是氨基酸C.和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3 / 17D.过程有遗传信息流动,过程没有6.合成肽链时出现正常的肽链终止,原因是A.一个与 mRNA 链终止密码相应的 tRNA 不能携带氨基酸B.不具有与 mRN
4、A 链终止密码相应的反密码子 tRNAC.mRNA 在 mRNA 链终止密码处停止合成D.tRNA 上出现终止密码7.如下表示基因控制生物件状的两个途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途径 1:基因蛋白质性状 途径 2:基因酶(代谢)性状A.囊性纤维病体现了基因以途径 2 的方式控制性状B.途径 1 和 2 可以发生在同一个细胞中C.途径 1 和 2 所表现的性状可能受多个基因控制D.途径 1 和 2 中的一个基因可能控制多个性状8.紫罗兰单瓣花(A)对重单瓣花(a)显性右图示一变异品系,A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缺失了一片段,该变异不影响 A 基因功能发生变异的个体中,含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育,但含缺失染色体的
5、雌配子可育现将该个体自交,子代单瓣花与重单瓣花分离比为A.1:1 B.1:0C.2:1 D.3:19.下面四图,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都可能发生的是4 / 17A.B.C.D.10.如右图中 4、6、7 为色盲,7 号色盲基因来源于A.1 号B.2 号C.4 号D.3 号11.下列有关生物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有几项在镜检某基因型为AaBb的父本细胞时,发现其基因型变为 AaB,此变异为基因突变非同源染色体上某片段的移接,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差异主要是基因重组导致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则生物的性状一定发生改变A.1 项B.2 项C.3 项D.0 项12.将
6、杂合的二倍体植株的花粉培育成一株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能正常开花结果。该幼苗发育成的植株具有的特征是A.能稳定遗传 B.单倍体5 / 17C.有杂种优势 D.含四个染色体组13.下列培育新品种与其育种方法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培育“特异功能”的细菌-单倍体育种B.无子西瓜-多倍体育种C.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基因工程育种D.矮秆抗病小麦-杂交育种14.豌豆是一年生植物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绿色豆荚对黄色豆荚为显性用纯合矮茎绿色豆荚豌豆和纯合高茎黄色豆荚豌豆培育出矮茎黄色豆荚豌豆植株,用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分别需要的时间是A.3,2B.2,2C.3,3D.2,115.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
7、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 A、a 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B.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 0C.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D.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16.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图 1) ,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6 / 17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17.某动物种群中,AA,Aa 和 aa 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
8、。若该种群中的 aa 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 AA:Aa:aa 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A.3:3:1B.4:4:1C.1:2:0D.1:2:118.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A.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多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不需要经过隔离19.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20.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 0.9%的 NaCl 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
9、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7 / 17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 10mL C.细胞内液 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 Na+的增加D.输入的 Na+中 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21.人体的渴觉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分别位于A.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B.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C.脊髓,下丘脑,大脑皮层,下丘脑D.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22.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10、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23.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B.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24.右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8 / 17A.结构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当兴奋传导到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递质经的转运和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结构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25.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 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
11、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中的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SNa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26.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右上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 A、B 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右侧曲线图。若将记录仪的 A、B 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它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27.物质 X 可作用于突触,抑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下列关于物质 X 作用机理的说法,不合理的是A.物质 X 可导致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无法移动B.物质 X 可在突触间隙中将神经递质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学期 第三次 月考 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