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件.ppt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第1页/共35页 导导 言言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创了一系列新的政治制度,它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那么,在秦亡之后的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这些制度又发生了怎样的演变?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我们今天就来探讨这些问题。第2页/共35页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第3页/共35页 你知道汉武帝设立的中朝、外朝制度是如何“制衡”权力的吗?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它对唐朝的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宋朝中书门下制的各政府部门是如何分配权力的?课堂设问课堂设问第4页/共35页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建立中朝建立中朝皇皇
2、帝帝尚尚书书令令侍侍 中中常常 侍侍丞丞 相相御御史史大大夫夫太太 尉尉 九九 卿卿 中朝中朝外朝外朝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有事上报第5页/共35页吏户礼兵刑工 隋唐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 皇帝中书尚书门下第6页/共35页度支盐铁户部中书门下枢密院(三衙)侍侍卫卫马马军军司司殿殿前前司司侍侍卫卫步步军军司司皇帝宋朝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 财政行政军事第7页/共35页中书省吏户礼兵刑工皇帝 元朝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 课堂设问课堂设问 你能否从结果上对中国古代行政体制演变的总趋势做一简要评价?说明在皇权与相权的激烈争夺过程中,皇权逐渐取得了上风,皇帝越来越成为国家中枢权力体系的核心。第8页/共35页一、三省六部制
3、的确立及其演变二、选官制度第9页/共35页 你知道军功爵制与“世卿世禄”制度的主要区别吗?课堂设问课堂设问第10页/共35页 西周选官用人的主要途径是世卿世禄制度,这种制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宗法分封制的被破坏而遭到破坏的。天子天子诸侯诸侯卿、大夫卿、大夫士士庶人庶人“世卿世禄世卿世禄”制度制度第11页/共35页 结论:军功爵制以军功为升官加爵的标准,能够激励更多的英勇善战的将士为国效力;“世卿世禄”制度为世袭制,对人没有激励作用,不能保证官僚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商鞅商鞅商鞅商鞅军功爵制军功爵制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不
4、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华。史记史记 商君列传商君列传第12页/共35页 什么叫察举制?什么叫征辟制?应该怎样评价它?课堂设问课堂设问第13页/共35页察举与征辟察举与征辟察举制 各郡国向国家推荐人才称为察举。征辟制 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称征辟。第14页/共35页察举与征辟察举与征辟 东汉末有这样一首歌谣讽刺察举制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说当时推举出来的秀才不识字,察选出来的孝廉对父亲不孝顺。被称为“清白”的
5、人像泥一样污浊,而出身高门的“良将”却比鸡还胆小。应该说,察举制和征辟制为国家荐举有德行有才学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荐举人与被荐举人也容易形成小集团。第15页/共35页 “九品中正制”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它最终被科举制所取代?课堂设问课堂设问第16页/共35页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图九品中正制图 魏晋南北朝时保证世族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东汉末,曹操当政,提倡“唯才是举”。后曹丕采纳建议,推选各郡有声望的人出任“中正”,将当地士人,按“才能”分别评定为九等,政府按等选用,谓之“九品官人法”。第17页/共35页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 “九品官人法”,仍保持了
6、曹操用人“不计门第”的原则。曹芳时,司马懿当政,于各州设大中正,任用世族豪门担任,选取原则以“家世”为重。从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九品中正制成为世族地主操纵政权的工具。而靠世袭为官的士族日益腐败,缺乏行政能力,到南朝已经走向末路。因此,到隋朝时,它最终被科举制所取代。第18页/共35页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方面的一个重要建树,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那么,什么叫科举制?课堂设问课堂设问第19页/共35页科举考场科举考场贡院内的号舍贡院内的号舍 科举制是指从隋朝开始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其中进士与明经两科
7、最为人重视。关于科举制关于科举制第20页/共35页金榜金榜关于科举制关于科举制皇榜皇榜会试的朱卷会试的朱卷第21页/共35页唐代长安大雁塔成为当时考唐代长安大雁塔成为当时考中进士者题名以显荣耀之处中进士者题名以显荣耀之处关于科举制关于科举制 宋代科举考试图宋代科举考试图 北京国子监内的元代进士题名碑北京国子监内的元代进士题名碑 第22页/共35页情景材料情景材料登科后唐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材料一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上材料三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赵嘏第23页/共
8、35页 材料四 “数世白身者,一登龙虎榜。”“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考试制度虽然产生于等级森严的中国封建社会,但其“公开竞争、平等择优”的精神却具有超越封建时代的特性,为世界所接纳,它被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情景材料情景材料第24页/共35页 材料五 1972年,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一次对话中说:“现代英国的官吏制度,是仿照帝制中国的官吏制度而建立的。中国的这种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约在2000年的时间里,或大或小,它成了统一中国和巩固秩序的支柱。后来英国也仿效并确立了通过考试选拔任用行政官员的制度,今天已经广泛普及。”中国科举文化对东亚文明的发展影响直接而重大日本、朝鲜、越南三
9、国是这个科举文化圈中影响最突出的国家。情景材料情景材料第25页/共35页 你能对科举制的作用作出评价吗?你知道它对中国及世界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吗?课堂设问课堂设问第26页/共35页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方面,科举制使贫寒子弟获得了入一方面,科举制使贫寒子弟获得了入仕的机会,有利于统治者延揽人才,扩大仕的机会,有利于统治者延揽人才,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以考试作了统治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以考试作为选官的主要标准为选官的主要标准 ,是我国政治制度方面,是我国政治制度方面的重要创造,有利于保证中华帝国长期的的重要创造,有利于保证中华帝国长期的繁荣昌盛,对西方近现代文官制度的形成繁荣昌盛,对
10、西方近现代文官制度的形成起着直接而巨大的影响,体现了中国古代起着直接而巨大的影响,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高度成熟。政治制度的高度成熟。第27页/共35页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二、选官制度三、监察与谏议第28页/共35页课堂设问课堂设问 我国古代什么时候开始建立监察制度的?皇帝为什么要建立监察制度?秦汉时期。为了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是中华帝国政治体制建设的重要方面。獬豸,古代传说中能辨别忠獬豸,古代传说中能辨别忠奸的神兽,后为清代检察官员官奸的神兽,后为清代检察官员官服上的图案。服上的图案。第29页/共35页 不一样,监察的对象是百官,谏议的不一样,监察的对象是百官,谏议的对象是皇
11、帝的言行和决策。对象是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课堂设问课堂设问 监察和谏议的对象一样吗?为什么?你能对中国古代的监察和谏议制度综合评价一下吗?第30页/共35页情景材料情景材料 材料一 据史料介绍,唐太宗李世民曾是一位“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贤明君主。在魏征与唐太宗合作的17年里,魏征给唐太宗提了几百条意见,唐太宗基本上都采纳了。后来有一次由于魏征的直言明谏,唐太宗回到后谏议大夫魏征谏议大夫魏征宫后见长孙皇后发恨道:宫后见长孙皇后发恨道:“总有一总有一天要杀掉这个乡巴佬!天要杀掉这个乡巴佬!”唐太宗到唐太宗到了晚年,不大听得进批评意见了,了晚年,不大听得进批评意见了,那些敢于进谏的大臣也先后去世,那
12、些敢于进谏的大臣也先后去世,他跟大臣们议事,常是夸夸其谈,他跟大臣们议事,常是夸夸其谈,唯己是从,刚强高傲,日胜一日。唯己是从,刚强高傲,日胜一日。集思广益的集思广益的“耳顺耳顺”被阿谀奉承的被阿谀奉承的“顺耳顺耳”声所替代声所替代第31页/共35页情景材料情景材料 材料二材料二 中国历代都有臭名昭著的大贪官出现,中国历代都有臭名昭著的大贪官出现,如秦朝的赵高、汉朝的董卓、唐朝的李林甫、宋朝的如秦朝的赵高、汉朝的董卓、唐朝的李林甫、宋朝的秦桧、明朝的魏忠贤、清朝的和珅秦桧、明朝的魏忠贤、清朝的和珅等等,层出不等等,层出不穷。穷。你能根据上述材料对中国古代的监察和谏议制度作一简要评价吗?第32页
13、/共35页 监察与谏议制度作为中国古代一种常监察与谏议制度作为中国古代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在整顿吏治、谏正皇帝过设的政治制度,在整顿吏治、谏正皇帝过失方面都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谏失方面都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谏议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议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监察制度也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官僚队力,监察制度也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和低效。因为这些制度是否有效伍的腐败和低效。因为这些制度是否有效实施,关键看皇帝的态度。实施,关键看皇帝的态度。因此,只有用权力来制约权力,才可因此,只有用权力来制约权力,才可能使这些制度落实到实处。能使这些制度落实到实处。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第33页/共35页课堂总结课堂总结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监察与谏议制的确立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高度成熟。这既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要,又反映了汉唐以来,统治者为保持统治基础的稳固而进行的政治制度结构改革的聪明智慧。以上这些政治制度在朝代的更替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将在下一节课来探讨这个问题。第34页/共35页感谢您的观看!第35页/共35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