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3(2023春精编版).docx
《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3(2023春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3(2023春精编版).docx(1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单元内容概述】人文主题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往事”,共编排了四篇课文。要借助这些课文,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之前学过的“体会人物情感”的方法,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四篇课文所采用的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各不相同,单元课文引导学生走进不同年代、不同人物的童年生活,品味他们对童年的深刻记忆,体会其中浓浓的情意,并关注自己正在经历的童年生活。课文编排古诗三首描写了古代乡村中的儿童生活;祖父的园子回忆了“我”在园子里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月是故乡明描写了作者童年时期在故乡生活时的快乐往事,抒发了成年后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梅花魂的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的经历,讲述了外祖父思念祖国
2、的故事。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此前的教材中,已经安排过“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等语文要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本单元意在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四篇课文呈现了不同的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课后题、课前学习提示作了相应的引导。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习作话题“那一刻,我长大了”从单元主题“童年往事”延伸而来,习作引导学生写清楚成长过程印象最深的一件事的经过,并把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一刻”写具体,
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体现了读与写的结合。【单元核心目标】1.以学生已有的阅读体验为基础,把握好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要求。针对不同文本、不同风格的内容采取不同方式,不要模式化。2.在阅读的引领下,能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让学生了解他人童年的同时,关注自己的成长历程。【单元任务群目标】基础型学习任务群1.认识40个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19个字,会写11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3.朗读并背诵游子吟。发展型学习任务群1.能运用学过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2.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3.能从自己的成
4、长经历中选择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4.能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并能照样子口头描述一种情景。拓展型学习任务群1.推荐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2.实践活动:(1)多度交流、与家人交流,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2)根据记录有条理地表达。1 古诗三首【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古诗的韵味,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从而提高文化自信。语言运用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思维能力能运用学过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审美创造体会诗人笔下的童年生活,品味古诗的韵味,语言特点,感受诗人是如何表现饶有趣味的儿童形象的。【课前解析】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与四年级下册的四
5、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属于同一组诗。古诗的前两句用“昼”“夜”“儿”“女”等词语,从时间、人物的角度表现出农家耕织的场景:不分日夜,不分男女,村庄上下,一片繁忙。后两句写得意趣横生,“未解”“也”“学”等词语表现出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流露出赞扬之意。全诗语言浅近、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稚子弄冰一诗写了幼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孩子取冰时的欣喜、穿丝时的小心、敲冰块时的得意一一呈现,表现出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村晚展示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牧童骑牛晚归图,生动地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天真和悠闲自在。这三首诗的内容都涉及古代乡村中儿童的生活,表现出的都是儿童的天真浪漫和童真童趣,但
6、每首诗又各有特色。首先,儿童进行的活动不同:第一首诗写的是童孙学种瓜,第二首诗写的是稚子弄冰,第三首诗写的是牧童横牛背、信口吹笛。其次,儿童活动的环境各异:第一首诗是农忙时的村庄,第二首诗是寒冬时的村庄,第三首诗是夕阳西下的池塘边。【教学目标】1.认识“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3.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
7、时【教学目标】1.会认“昼、耘、稚、漪”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晓”4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3.理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村晚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引导:同学们,课余时间大家都喜欢做什么呢?预设:踢足球、跳绳、踢毽子、跑步、上兴趣班教师引导:童年生活真是无忧无虑啊,那古代儿童在平时都喜欢做什么呢?请你们看。预设:踢毽子、丢沙包、放牛。教师总结:是啊,多有趣啊。童年的生活历来是诗人笔下最美的一幅画卷,在诗人眼里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首描写童年生活的古诗。(
8、板书:古诗三首)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激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古诗,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提出要求:课文中的三首诗都是七言绝句,现在请你出声朗读这三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教师示范:播放音频范读,请学生注意听字音和断句。2.引导学生划出古诗的节奏。(课件出示古诗的节奏划分)教师引导:同学们,根据音频请你尝试划分一下节奏吧,画好以后看看抬头看看老师的节奏划分,是不是和你的一样呢。3.(出示课件6-8)课件出示作者资料,教师简介作者。4.检查生字预习情况,指明学生读,相机正音,再齐读。教师指导读音:“供”读一声“n”时,表示供给
9、;读四声“n”时表示从事,在本诗中应读四声。5.指导书写汉字“昼、耘、桑、晓”。教师指导:同学们,我们先按结构类型来给生字分分类吧。预设:“昼”和“桑”是上下结构,“耘”和“晓”是左右结构。教师提问:请你根据自己的书写经验说一说,书写“晓”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预设:不要多“丶”少“丿”。教师指导: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口诀,可以帮助你们更好的记住这个字用火“烧”,用水“浇”,东方日出是指“晓”。教师追问:“昼”和“桑”都是上下结构的字,怎样书写才能更美观呢?预设:生字的各部分都要写得紧凑一点。6.学生在作业本上练习书写所学生字,教师巡视指导。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整体感知三首古诗提出要求:边
10、读边思考,三首古诗的内容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可结合注释、插图,联系生活,理解诗句意思。1.说相同预设:都是描写的儿童生活。教师追问:能说一说这些儿童在做什么吗?预设:第一首诗描写的生活是童孙学种瓜,第二首诗描写的生活是稚子弄冰,第三首诗写的则是牧童骑牛背、信口吹笛。2.说不同预设:这三首诗中,儿童生活的环境不一样,第一首诗写的是农村繁忙时的村庄,第二首诗写的是寒冬时节的村庄,第三首诗写的是傍晚夕阳落山时池塘边的景象。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三首古诗,体会诗人笔下不同的乡村儿童生活,体会浓浓情意。品读古诗,感悟诗情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1.教师提问:四时田园杂兴是一组诗,其作者是宋朝
11、的范成大,本文选取的是“其三十一首”。(板书: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预设:“四时”在这诗中表示的是一年四季。“杂兴”的意思是随性而写的诗。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教师引导: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四年级也学习过一首四时田园杂兴吗?谁能来背诵?预设:(点生背诵)背的可真流利。老师也把这首诗带来了,一起回顾一下吧。教师出示要求:听了你们的背诵,老师仿佛看到了诗人笔下描绘的乡村景色。看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同桌之间一起来读一读,再一起讨论一下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汇报。指名学生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2、。(1)结合注释说一说“耘田”“绩麻”分别是什么意思,进而理解诗句意思。(2)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注释我们知道“耘田”就是在田间除草的意思,那我们一般什么时间去田间除草?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昼”是什么意思?预设:白天,“昼”是白天的意思。(3)教师引导:白天到田里除草,晚上回来搓麻线的是谁啊?预设:村庄中的大人。(4)教师:这样一说,我们不就理解了“儿女”的意思了吗?“儿女”指的就是农家儿女。我们一起尝试来说一说诗文大意吧。(诗文大意:初夏,农人白天到田里除草,晚上回来搓麻线,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5)教师提问:古人有“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农耕规律,你能看出这首诗描写的具
13、体季节是什么吗?预设:从“昼出耘田夜绩麻”一句可以得知,他们白天所做的农活是“耘田”,说明此时是夏天。出示资料补充耘田的知识。教师总结:古代有“男耕女织”的风俗,男子耕种,女子纺织,诗歌的第一句说“昼出耘田夜绩麻”,所以白天出去耕种的是男子,晚上绩麻的是女子。(6)提出要求:请你再次朗读古诗,说说自己感受了一种什么气氛?(返回课件20)预设:感受到夏季的乡村一片繁忙。5.指名学生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1)结合注释说一说“解”“供”“傍”“阴”分别是什么意思,进而理解诗句的意思。(诗文大意: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却在茂盛的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2)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
14、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全班自由交流)预设:浮现了儿童学种瓜的景象。6.教师追问:我们怎样能把这首诗读好呢?预设:前两句语速稍微快一点。(1)提出要求:请你给同桌读一读这首古诗,注意读出繁忙的气氛。同桌互读古诗。(2)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给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点生读,男女配合读。(二)学习村晚1.教师引导:听着你们的朗读,把我带到了夏日的乡村,这就是朗读的魅力。接下来我们一起去跟着诗人雷震欣赏一幅牧童骑牛晚归图。教师提出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说说诗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指名学生读“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1)教师:有一个读音我听到有些同
15、学读错了,我请来了拼音来帮助大家正音。这次,你们能读好吗?(2)学生齐读。(3)结合注释说一说“陂”“漪”分别是什么意思,进而理解诗句意思。(诗文大意: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高涨。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远山衔在嘴里,倒映在清凉的水波中。(4)教师提问:诗人在前两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呢?预设:幽静的傍晚美景。3.指名学生读“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1)结合注释说一说“腔”“信口吹”分别是什么意思,进而理解诗句意思。(2)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除了可以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还可以借助课本中的插图,请你看看书本上的插图,说一说“横牛背”是什么意思?预设:横坐在牛背上
16、。(诗文大意: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地吹奏。(3)教师提问:诗人在后两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呢?预设:可爱的牧童骑牛吹笛回家的景象。4.教师提问:你从“草满池塘水满陂”中的两个“满”字体会到了什么?预设1:第一个“满”字写出了青草非常多,非常茂盛的样子;第二个“满”字表现了池水涨得很高的样子。预设2:感受到了青草茂盛,池水高涨的样子。5.教师追问:你从“山衔落日浸寒漪”中的“衔”感受到了什么?教师指导借助图片来理解“衔”的意思。预设:“衔”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展现山与落日挨得很近,欲落未落的情景。教师:孩子们都很会品悟诗情,我们继续感悟这首诗的诗境。“山衔落日浸寒
17、漪”中,是什么“浸”在水中?出示图片,提示学生。预设:落日、青山。教师追问:你的眼前浮现了什么景象?预设:落日、青山倒映水中,与涟漪融为一体、摇曳闪烁的美丽景象。设计意图品读古诗,引导学生习得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为进一步体会古诗所传达出的童真童趣做好铺垫。(三)对比阅读,感悟诗情1.教师过渡:了解了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村晚这两首诗描写的景象,同学们一起来总结两首诗在内容和气氛上有什么不同?预设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绘了一片繁忙的景象。预设2:村晚描绘了一幅悠闲的景象。2.再读古诗,完成课后习题第二题。教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两首诗,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并体会其
18、中的童真童趣。(1)课件出示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后两句,圈画出关键字未解、学。提问:你能想象孩子们学种瓜的样子吗?用合适的词语来概括。预设:生疏、笨拙教师:同学们的概括真准确,从孩子们生疏、笨拙的动作中,你能感受他们是一群怎样的孩子?预设:天真可爱、热爱劳动教师:读完后两句诗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学生汇报。(2)课件出示村晚的后两句,圈画出关键字横、信口。提问:你能想象出牧童吹笛子时的样子吗?用合适的词语来概括。预设:天真可爱、悠闲自在教师:读完后两句诗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学生汇报。3.指导朗读,初步默写。(1)朗读、背诵四时田园
19、杂兴(其三十一)。a.教师提问:同学们,想要读出乡村耕种劳作的繁荣景象,在读前两句的时候,我们的语速要怎样?点生回答。预设:语速稍快一些。b.教师追问:那如果想要表现出乡村孩子的天真。我们在读后两句的时候要用什么语速?可以抓住哪个词语重读?预设:语速稍微缓慢一些。“学种瓜”语调微微上扬。c.教师:让我们伴随着音乐一起来读一读,把诗人笔下的乡村美好生活读出来吧。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学生齐读。点生读。d.教师:边看图边填空,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这首诗!点生尝试背诵。分组比赛背诵。e.教师:背诵难不倒你们,相信默写你们也是可以的。提出要求:1.写上题目、作者和朝代。2.把字写正确。3.注意标点符号。生
20、默写完以后同桌互改。生汇报默写情况。(2)朗读、背诵村晚。a.教师提问:同学们,想要读出这首诗的恬静悠远,在读前两句的时候,我们的语速要怎样?预设:语速稍慢一些。b.教师追问:光是语速稍慢还远远不够,诗的韵味还不能完全体现出来。你觉得哪两个字可以重读?预设:两个“满”字要重读。教师:再看看老师划横线的词语,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预设;读得更慢一些,尾音拉长一点c.教师:让我们伴随着音乐一起来读一读,把诗人笔下的恬静诗意,悠闲自在读出来吧。d.教师:边看图边填空,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这首诗!点生尝试背诵。分组比赛背诵。1.主题概括(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诗中描写了儿女与童孙,让我们体会到了
21、村庄儿女们的辛勤忙碌和热爱劳动。(2)村晚一诗中作者雷震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恬静、悠闲自在的乡村图画。这份美体现在景美、人乐。真是好一幅优美恬静、天真烂漫的牧童骑牛晚归图啊。2.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出示的课件,一起概括这两首诗主题思想。(1)点生回答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劳动场面。古诗的前两句从时间、人物的角度表现出农家耕织的场景;后两句写得意趣横生,“未解”“也”“学”等词语表现出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流露出赞扬之意。全诗语言浅近、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2)全班齐答村晚展示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牧童骑牛晚归图。古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牧童的活动,“横牛背”和“
22、信口吹”生动地表现出牧童的调皮天真和悠闲自在。课堂演练、课后作业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45、46)2.布置作业:把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村晚背诵给家人听。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读出诗句的节奏和语调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稚子弄冰。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3.比较三首古诗的异同,借助关键词句体会童真童趣。【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村晚,大家一起背一背吧!(生背诵)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课的最后一首诗稚子弄冰。(板书:稚子弄冰)二、品读古诗,想象诗境1.教师提出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说说诗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指名学生读
23、“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1)结合注释说一说“稚子”“金盆”“钲”分别是什么意思,进而理解诗意。(诗文大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钲。(2)出示“钲”的图片,了解“钲”。3.教师引导:孩子们被敲打冰块儿发出的美妙的声音陶醉了,边敲边舞,不亦乐乎。忽然,这声音戛然而止,传来了另一种声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齐读古诗后两句,一起来看看吧!指名学生读“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1)结合注释说一说“磬”“玻璃”分别是什么意思,进而理解诗意。(诗文大意:(小孩)轻轻敲打,冰块发出像玉磬一样穿林而过的清脆的响声。忽然冰块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部编版五 年级 下册 教案 2023 精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