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1.pptx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1.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1.ppt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马铃薯病虫害马铃薯马铃薯,在我国又称土豆、洋芋、山药蛋等,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其中以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黑龙江省则是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马铃薯作为普遍栽培的高产作物,在生产中常因病虫害的发生、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拜耳公司集多年积累并总结全国各地经验,特推荐较为成功的技术与产品,以期为广大农民朋友马铃薯用药提供科学依据。第1页/共14页 马铃薯最易感染病害马铃薯最易感染病害:真菌病有晚疫病、疮痂病、早疫病。真菌病有晚疫病、疮痂病、早疫病。细菌病有环腐病、青枯病。细菌病有环腐病、青枯病
2、。病毒病有花叶病、卷叶病、类病毒病以及支原体病害等。病毒病有花叶病、卷叶病、类病毒病以及支原体病害等。虫害有块茎蛾、金针虫、地老虎和蛴螬等。虫害有块茎蛾、金针虫、地老虎和蛴螬等。马铃薯病虫害马铃薯病虫害第2页/共14页马铃薯主要病虫害马铃薯主要病虫害虫害虫害病害病害早疫病晚疫病环腐病病毒病 金针虫地下害虫第3页/共14页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早疫病症状表现:症状表现: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褐黑色水浸状小斑点,然后病斑逐渐扩大,形成同心轮纹并干枯。病斑多为圆心或卵圆心,由于叶脉的限制,有时呈多角形。严重时病斑相连,整个叶片干枯,通常不落叶,在叶片上产生黑色绒霉。块茎感病呈褐黑色,凹陷的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
3、,病斑下面的薯肉呈褐色干腐。传播途径:传播途径:病原菌主要在病株残体、土壤、病薯或其它茄科寄主植物上越冬。在马铃薯生长季节,病菌孢子可通过气流、雨水或昆虫传播,病菌孢子可通过表面侵入叶片。在生长早期,初次侵染,发生在较老的叶片上。防治措施:防治措施:(1)选用早熟抗病品种,适时提早收获。(2)选择土壤肥沃的高燥田块种植,增施有机肥,提高寄主抗病力。(3)发病初期或发病前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粉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粉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第4页/共14页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病茎病薯症状表现:症状表现:此病可侵染叶片、茎蔓和薯块。叶片染病,多从中下部叶开始,先在叶尖
4、或顺缘出现水渍状绿褐色小斑点,周围具有较宽的灰绿色晕环,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展成黄褐至暗褐色大斑,边缘灰绿色,界限不明显,常在病健交界处产生1圈稀疏白霉。薯块染病,初生浅褐色斑,以后变成不规则褐色至紫褐色病斑,稍凹陷,边缘不明显,病部皮下薯肉呈浅褐色至暗褐色,终致薯块腐烂。茎杆和叶柄染病,多形成不规则褐色条斑,严重时致叶片萎重卷曲,终致全株黑腐。病叶第5页/共14页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防治技术:(1)严格挑选无病种薯作种薯。(2)栽培管理。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避免偏施氮肥和雨后田间积水;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清除。(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选用72%克露粉剂600800倍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铃薯 病虫害 防治 技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