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硬件讲义计算机硬件基础第三章微机的总线与主板-2第一章.pptx
《D硬件讲义计算机硬件基础第三章微机的总线与主板-2第一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硬件讲义计算机硬件基础第三章微机的总线与主板-2第一章.ppt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1.1 从微电子器件的发展看电子计算机发展史分类:集成度SSI(小规模集成电路)晶体管数100个以下MSI(中规模集成电路)晶体管数1003000个LSI(大规模集成电路)晶体管数300030000个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晶体管数100000100000000个ULSI(甚大规模集成电路)晶体管数100000000以上第1页/共23页1.1.1 1.1.1 从微电子器件的发展看电子计算机发展史从微电子器件的发展看电子计算机发展史 2.计算机的发展史电子管计算机(1946年到50年代后期)存储器:延迟线、磁芯无高级语言,甚至没有汇编器科学计算、为军事与国防尖端科技服务。晶体管计算机(5
2、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后期)磁芯存储器运算速度从每秒几千次提高到几十万次;内存的存储量从几千单元提高到10万单元以上。在军事与尖端技术、气象、工程设计、数据处理以及其他科学研究等领域。第2页/共23页1.1.1 1.1.1 从微电子器件的发展看电子计算机发展史从微电子器件的发展看电子计算机发展史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集成电路计算机(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前期)功耗、体积、价格等进一步下降。速度及可靠性相应的提高范围进一步扩大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70年代初到至今)20世纪60年代后,半导体存储器取代了磁芯存储器,并不断向大容量、高集成度、高速度发展。70年代初,出现了以包含CPU的单片IC
3、(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电子计算机微型计算机。计算机进入了几乎所有的行业。第3页/共23页1.1.2 1.1.2 摩尔定律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 1965年,Intel公司的创办人之一摩尔发现:“在相等面积(制作成本)上,CPU上的晶体管数量以每18个月倍增的趋势增加,执行性能的提升大体也符合这个趋势。”微处理器的发展第4页/共23页1.1.3 1.1.3 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碑 1.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 1946年在美国诞生的ENIAC是举世公认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设计的目的是为阿贝丁陆军试炮场进行弹道计算。主要研制者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的莫契利(J.Mauchi
4、y)和埃克(P.Eckert)。ENIAC共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另加1500个继电器以及其它器件,其总体积约90立方米,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这台耗电量为140千瓦的计算机,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加法,或者400次乘法,至多只能存20个10位的十进制数,无程序存储器。第5页/共23页1.1.3 1.1.3 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2.存储程序概念的提出 1945年6月,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John Von Naumann)与参与研制ENIAC主要人员联名发表了一篇长达101页纸的报告,即计算机史上著名的“101页报告”,提出了“存储程序控
5、制计算机结构”(即诺依曼机),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体系结构。“101页”报告明确规定:计算机(指硬件)由五大基本部件组成;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来表示指令和数据;将编好的程序和原始数据事先存入存储器 中,然后再启动计算机工作。第6页/共23页1.1.3 1.1.3 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碑 3.第一台存储程序计算机 1949 年5月,英国剑桥大学威尔克斯(M.Wilkes)教授主持制成了一台由3000只电子管为主要元件的存储结构的计算机EDSAC(电子储存程序计算机)。1952年1月,由冯诺伊曼设计的IAS电子计算机问世。IAS计算机总共只采用了2300个电子管,但
6、运算速度却比拥有18000个电子管的ENIAC“埃尼阿克”提高了10倍。4.晶体管计算机的诞生1954年,贝 尔 实 验 室 研 制 成 功 第 一 台 使 用 晶 体 管 线 路 的 计 算 机(TRADIC),装有800个晶体管。1958年,IBM公司制成了第一台全部使用晶体管的计算机RCA501型。计算速度从每秒几千次提高到几十万次,主存储器的存储量,从几千提高到10万以上。第7页/共23页1.1.3 1.1.3 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碑 5.5.第三代计算机的的标志性产品IBM360系列计算机 1964年,由IBM公司主设计师吉恩阿姆达尔(G.Amdah
7、l),主持 设计的第一个采用集成电路的通用计算机系列IBM 360系统研制成功,该系列有大、中、小型,共6个型号。阿姆达尔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思路:IBM360必须是一种“兼容性”的产品,意味着大中小型360系统电脑,都能用相同方式处理相同的指令,享用相同的软件,配置相同的外部设备,而且能够相互连接在一起工作。“兼容性”是一个伟大的观念变革,它给现代电脑 发展带来的技术进步,至今还在发挥巨大 作用。360系列取得了难以置信的成功,成 为第三代电脑的标志性产品。第8页/共23页1.1.3 1.1.3 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碑 6.使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第四代计算机 美
8、国ILLIAC-IV计算机,是第一台全面使用大规 模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件和存储器的计算机,它标 志着计算机的发展已到了第四代。IBM公司的370 系列、43XX、30XX、ES-9000系列、克雷公司的Cray 系列巨型机、日本富士通公司生产出M系列,是比较 有代表性的第四代计算机。第9页/共23页1.1.3 1.1.3 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碑 7.微型计算机的出现 1971年,Intel公司首先推出了微处理器芯片,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电子计算机微型计算机随之出现。1980年成立了埃斯特奇负责的微机研制小组。该研制小组认识到,要在一年内开发出能迅速普及的微型电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硬件 讲义 计算机硬件 基础 第三 微机 总线 主板 第一章
限制150内